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中国渔业报》:为增殖放流活动叫好
[打印本页]
作者:
水调歌头
时间:
2010-6-8 16:01
标题:
《中国渔业报》:为增殖放流活动叫好
增殖放流活动,以及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的大规模开展,基于十分朴素的思维:放鱼类一条生路,为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找一条出路,为维系水域生态文明尽一份心力。
天然水域中鱼类等生物资源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日趋严酷的现实;而与此同时,千百万传统渔民需要继续通过捕捞维持生存,人们对天然健康水产品的认知度加速提升,涉水工程建设、海洋石油开采、水上交通运输等等人类活动仍将无休无止。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前,不能无动于衷,农业部组织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江河湖泊禁渔制度、捕捞渔船许可与控制制度、涉渔工程损失评估与补偿制度,开展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并推进到“国家行动纲要”的层面,增殖放流是其中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人工繁育苗种,投放天然水域,这是一项大规模的“人放天养工程”、渔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生态养护工程,不像在自家责任田里种水稻,一家一户的农民办不成,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引导带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近十年来,正逐步形成这样的局面和声势,农业部与各省级政府每年多次联合行动,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热情空前高涨,广东省等组织地方性的“休渔放生节”、“放鱼节”活动,企业、社会团体、青少年学生和志愿者纷纷参与进来,全社会重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意识增强。去年共放生245亿尾,今年会更多,13亿人口可达人均二十多尾。这个做法,值得全世界学习。
增殖放流好:浅显易懂,便于操作,渔民拥护,社会认可,少量投入,高额回报,修复生态,效果不错。无论专家评估结果还是渔民群众的反映,对大规模增殖放流的效果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去曾经有人担心的成活率问题、放流品种的选择问题、形式与内容的结合问题,通过探索与加强管理,正不断规范与完善。有人说:“放的还是没有捞的多”,但是假如不放岂不捞得更少。而且放下去的鱼苗长大后可以生小鱼,并非上半年放下去,下半年就捞光了,北京密云水库年年增殖放流,年年张网冬捕,每次都有几十斤重的大鱼浮出水面。
增殖放流作为养护资源、稳定捕捞渔业的有效方式,应当持之以恒地大规模开展下去,如果力度更大些,社会参与度更高些,其作用和意义必将更加明显;如果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路子更宽、各种资源养护的配套措施更完善,增殖放流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恢复资源、修复生态的目的,才真正可能“利在千秋”。今年6月5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6月6日的全国增殖放流行动,紧紧扣住了这一主题。
作者:
丑丑qgy
时间:
2011-10-3 10:09
强势围观!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