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罗非鱼产业论坛
水产前沿杂志综合报道: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和出口产量迅速上涨,2009年罗非鱼产量高达125万吨,出口量达25.6万吨,然而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却出现诸多问题,养殖方面2008年遭受寒潮袭击,2009年链球菌大面积爆发,今年海南地区除了链球菌带来的威胁,海南地区还遭受了几十年一遇的水灾袭击,产业链严重受挫;市场方面,内销市场开发乏力,造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价格受制于人,造成丰产不丰收的情形,极大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产业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养殖户如何才能把鱼养好?企业发展的路又在何方?世界罗非鱼产业的现状怎样?产业未来的趋势将如何……
11月8日,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南宁明园新都酒店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这些产业热点问题给广大业界人士奉献了一场深度产业报告。
此次论坛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联合主办。本次会议除了邀请到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全国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杨弘、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来好副所长、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等内地罗非鱼产业著名专家学者外,还特别邀请到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秘书长刘继源、美国罗非鱼协会会长Kevin,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主任Darryl等台湾和国外专家为参会者从种质资源到营销策略,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现状,从发展历程到未来趋势展望都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在他的报告中首先指出了中国渔业产业中水产养殖业具有品种多,认证、规范难度大,引进的品种达到50多种,且水产养殖占水产品总量比例为世界最高,达70%等特点;而加工业由此也可以采购到各种加工品,而且所有加工原产品的副产品均被综合利用。
随后在对对虾、鳗鱼、鮰鱼等品种2010年贸易形势简单分析后,重点对2010年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进行了回顾。报告指出,由于受到天灾多发影响,以及09年鱼价低迷造成的养殖户养殖信心受挫,存塘量下降,投苗量减少,2010年中国罗非鱼产量可能比2009年下降13%左右。这也直接造成了今年的鱼少单多(1-8月份,出口量达19.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价格回归(出口额达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而也正是由于价格的回归,国际上5月份曾有媒体表示价格过高,09年的低价才是正常价格,对此,流通与加工协会快速进行了澄清,更是从饲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池塘租金连年飙升、人民币汇率走高等多方面举证说明罗非鱼价格回归合乎情理。
在对2010年罗非鱼出口情况的介绍中,崔和表示,我国预计2010年出口量将超过28万吨,出口额超过8亿美元,虽然均比去年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业界也要注意到从2007年后,罗非鱼的出口量已经进入了平缓阶段,这也是需要提醒业界注意,避免盲目增加产量。
此外在出口美国市场方面,1-8月份出口美国9.7万吨,首次低于总量50%,这一方面说明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从07年开始,我们出口美国的量已经相对稳定。
展望产业未来发展,崔和认为养殖,加工都会面临很大挑战,同时他也表示,加工厂的兼并、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好方式,而“养殖的增长,要根据下一步内销市场份额来决定,国际的增长已经有限”。
美国罗非鱼协会会长Kevin、全国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杨弘、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秘书长刘继源结合美国、中国内地和台湾岛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报告。
Kevin首先表示,罗非鱼养殖产量目前仅次于鲤鱼,但他相信罗非鱼凭借其品质和养殖等特点,最终将超过鲤鱼。
Kevin介绍,罗非鱼在美国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目前在各类市场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他认为罗非鱼在美国的市场也仍然会出现持续的增长。而且他指出,中国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只要每人每年多消费一公斤罗非鱼就将是巨大的市场。
但Kevin同时也指出,中国发展罗非鱼产业要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因为目前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埃及等都在发展罗非鱼养殖,也具有一些非常好的养殖模式,中国的产业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胜出。而且Kevin还表示,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大规模水产品的价格都是在下降的,所以不只是罗非鱼,这要求我们水产业必须得提高效率,这包括了养殖技术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的工作。
杨弘从列举的我国2008、2009年两年对比,出口量增长15.6%,出口额反而下跌3.2%的数据中表示,出口加工业应该反思,到底是靠产量还是品质来提高效益。杨弘表示,虽然我国目前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化,但是美国所占的比例仍然过大,为了产业的发展和掌握话语权,我们应该好好发展国内市场。但是令人担心的是,我们的国内市场却是在下降的。
谈到产业趋势分析和建议,杨弘认为苗种将趋向于品牌苗占主导地位,养殖要加大池塘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力度,饲料将会朝向提高利用率以及开发新产品方向发展,加工则会逐渐往深加工发展,国内市场开发,杨弘谈到了西部地区罗非鱼价格良好,而养殖也未饱和的情况。杨弘也建议产业未来要健全苗种管理机制,提高两种覆盖,这要靠政府和协会来努力;此外也必须开发新的模式;疾病防控则还是应该以防为主;还应该开发新型饲料,控制养殖成本;企业要加强品牌意识吸取成功经验。
刘继源为中国内地业者介绍了台湾罗非鱼养殖发展历程,从最初1945年从新加坡带回来十几尾莫桑比克罗非鱼,到1996年尼罗罗非鱼母本与欧利亚罗非鱼父本生产全雄子代,台湾经过了近十种养殖品种的变化。目前在台湾的养殖则主要集中在台湾中南部地区和北部的桃园,养殖模式以淡水集约化单养为主。
刘继源介绍,台湾繁殖的红色罗非鱼已经进入了高档的餐馆,价格非常不错。在品种改良方面,刘继源认为台湾近几年进展也不大,但是育种应该和养殖方式配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刘继源提出,台湾业者应该考虑把罗非鱼的养殖推向海域,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天气因素,另外一方面,海水罗非鱼的市场品质也非常的好。
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主任Darryl在他的报告中,详尽的给参会者介绍了GAA的产生和职能,以及介绍了为什么企业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认证,还对BAP最佳水产品养殖操作规范认证所包含的各项内容。
据Darryl介绍,全球水产养殖联盟已经为66万吨的水产品进行过了认证,这些水产品包括了对虾、鲶鱼、罗非鱼等品种。
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思发、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八方、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迈新、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广州鹭业水产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海明、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旭兵、中国罗非鱼养殖改良伙伴项目项目经理韩寒也分别在各自研究领域做了精彩报告,本网将对专家报告内容进行详细整理、并发布,敬请关注。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带来了“罗非鱼国内营销之路探索”的演讲。首先,孙董事长提出了国内市场的“共识、共建、共赢”的发展之路。在共识方面,他总结了关于国内罗非鱼产业的一些基本概况,并认为目前出口渠道相对单一。共建方面,第一则是需要共建罗非鱼产业的形象品牌,第二则是需要共同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共赢方面,孙董事长提出加工产品更大的“蛋糕”在国内,并且发展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出口的价格。
其次,他对国内市场开发的总趋势做了一些分析。第一,市场机遇方面,人们的生活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第二,价格敏感度高,市场转型迫在眉睫;第三,市场扩张发展和时间周期性作用。再次,孙董事长在国内的区域和路径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他提出了一种“南鱼北调”的区域策略。
最后,关于国内市场的产品研发及市场策略方面,孙董事长也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产品研发要从两个角度入手,其一是消费理念,其二是价值理念;第二,在市场定位方面,关于罗非鱼片、鱼靡等产片可以将消费者对象定位于上班族、老年人和儿童。罗非鱼的休闲食品可以定位于青少年。此外罗非鱼及其副产物经过提取和加工具有一些特定功能,如富含胶原蛋白等,可以定位于女性消费者。营销渠道的建立方面,总体上来说,加工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以“罗非鱼”为主线,以“地域性特产”为基础,开展各类营销渠道。如:专卖体系、代理商模式、直销模式等。演讲最后的部分孙董事长提到,罗非鱼是一个阳关产业,其认为罗非鱼的国内市场开发具有无限商机。
广州鹭业水产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张海明报告的主题是“超雄罗非鱼自然繁育体系的开发与应用”。首先他对近40年来超雄罗非鱼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伴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中外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产生超雄罗非鱼的遗传方法。1976年,杨永铨等人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为对象,在全球开展了性别三系配套技术生产超雄鱼的研究,并获得成功。1983-1995年,万松良等人以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里亚罗非鱼为材料,对人工性别控技术和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进行了连续研究,并证实了罗非鱼四种配子的性别决定基因强度顺序为:Y♂>W♀>Z♂>X♀。
张教授提到,自2001年以来,他们在突破超雄三系、二系配套制技术的同时,以尼罗、奥里亚罗非鱼和超雄鱼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实验,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确证WY型罗非鱼为雌性鱼。该实验项目的实施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01-2001年,完成了原系XY合子转雌(XY△♀)的工艺技术和测交选育工作。第二,2003年,选育出尼罗雄性转雌鱼(XY△♀),成功进行了繁殖超雄鱼与测交选育实验。第三,2004-2005年,选育出YY♂实验鱼,并通过原系、转化系和雄性纯合系三系配套产生全雄鱼,雄性率达99.87%。第四,建成了超雄鱼自然繁育体系。第五,取得了WY型雌性罗非鱼的基本生物学资料。最后,张教授关于创建WY♀-YY♂型繁育体系和尼罗型的进行了评估报告,并解释了自然繁育体系的应用。
002.jpg (68.15 KB, 下载次数: 194)
|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