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技术贴无偿奉献之二-关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几个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4-24 15:35
标题: 技术贴无偿奉献之二-关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几个误区
本帖最后由 horsegreenhill 于 2015-4-24 15:46 编辑

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微生态制剂的误区,包括:活菌数;菌的种、属、株及微生态制剂的半衰期。

1、  关于活菌数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及光合细菌等,一般粉剂活菌数标识为10[sup]9[/sup]cfu/g,液体一般为10[sup]8[/sup]cfu/ml,个人认为这种活菌数是比较合理的。
       但有些厂家以高活菌数为噱头,把活菌数标识到了百亿甚至千亿,借此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个人认为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必要,甚至有些负面效应。比如说:
1、过高的活菌数会增加成本;
2、过高的芽孢杆菌会同水产动物争夺氧气;
3、之前我的研究发现,过高的活菌数可能导致菌群结构部分失调,免疫刺激过于强烈,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应激(详细文章可参见附件)。
推荐: 泼洒用的微生态制剂,在水体能保持10[sup]4[/sup]cfu/ml的活菌数就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拌料饲喂的微生态制剂,拌料后活菌数10[sup]6-7[/sup]cfu/g比较适宜。
2、  关于菌的种、属、株
      我在下面养虾的时候曾经发现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枯草芽孢杆菌,有的效果非常好,而有的效果一般,下面我分析下这个问题。
      之前提到了,市面上销售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及光合细菌等,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名称,但这些名称都是科、属方面的大概念,像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这些称呼是菌种方面的范畴,而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的是菌株层面(也就是某个菌种里的特定一个具有某些功能的个体。举个例子,比如说同样是狗(枯草芽孢杆菌),有些是京巴,有些是藏獒,当然藏獒更厉害了(不同菌株))。
      也就是说不同菌株的功能千差万别,同样是枯草芽孢杆菌,有些功能在于产酶分解、而有些功能强于降解氨氮,所以我们选用微生态制剂不光要看菌种,更要关注这个产品里菌株具体的功能是否合适,这点非常关键。

3、  关于半衰期
     微生态制剂用在水体里或拌料饲喂后能存活多久?多久需要再补加微生物?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
       其实微生物能否在水体或动物肠道存活,关键一点是能否适应该环境,推荐大家多使用分离于动物肠道或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制备成的微生态制剂,即所谓的土著菌适应性更强,存活、起效的时间也更长。
       拌料方面:我曾经把粪肠球菌(非土著菌)拌料饲喂对虾,做了1星期,然后取出对虾肠道涂布MRS平板,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拌喂后粪肠球菌明显增多(高了100倍),但停止拌喂2天后,粪肠球菌快速减少(10[sup]2[/sup]),也就是说该粪肠球菌未定植于对虾肠道。对于这种难于定植于对虾肠道的益生菌建议每天至少拌喂一次。

水产前沿网


       泼洒方面:我们曾经在广东番禺海鸥岛采集泥样、水样分离其中有用的菌株,在用回到那里的塘口。由于我们分离的菌株菌落形态非常特殊,雪花状,故可以直接取池水涂布平板观察其存活情况(其实,想特异性的分析水体中加入益生菌的存活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养殖水体菌群非常复杂,难于区分哪种是添加的益生菌,除非菌落形态非常特殊),可参见下图,约15天后还能看到特异的雪花状菌落。但非土著菌的话,可能不到一个星期就会很快衰亡了,需再次补充。
水产前沿网

乳酸杆菌制剂及其在维护断奶仔猪肠道健康中的应用.pdf

401.9 KB, 下载次数: 71


作者: 廖万宏_QN911    时间: 2015-4-24 19:45

作者: 邪恶的卡卡    时间: 2015-4-25 09:38
多谢分享{:soso_e129:}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4-25 16:05
大家多交流,把一些问题拿出来讨论分析,共同进步!
作者: hfliu    时间: 2015-4-28 16:52
下载来学习下,谢谢分享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4-28 17:38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4-25 16:05
大家多交流,把一些问题拿出来讨论分析,共同进步!

楼主的这个技术贴子好详细啊,我对楼主说的土著菌比较感兴趣。土著菌应该能更好的适应其原环境,但是问题来了,养殖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对土著菌的推广和应用岂不是有困难了?@horsegreenhill  
作者: 吴守林    时间: 2015-4-28 21:54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上的确起到了好的效果,但在水产养殖上的认同的声音并不大,主要的是还是使用的效果,时间的效益问题,养殖过程中控制 病原主要依赖药物,对益生菌的使用产生了影响,
但关健还是产品的效果出了问题,1产品本身的含量就差,2产品含量不错但投错了胎,区域不对,水土不服,土质,水环境不对路,比不上土著菌;3菌类能生长,但菌株不行,没有野性,没有外来菌种的特性,被土著菌淘汰了,用后看不到效果。
作者: fxylxw    时间: 2015-5-1 03:14
3、之前我的研究发现,过高的活菌数可能导致菌群结构部分失调,免疫刺激过于强烈,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应激
{:soso_e154:}切身经历过,一池子虾全死了,后来我做实验,应激性红体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5-4 10:49
御城雪 发表于 2015-4-28 17:38
楼主的这个技术贴子好详细啊,我对楼主说的土著菌比较感兴趣。土著菌应该能更好的适应其原环境,但是问题 ...

你说的太有道理了,这也是我做研发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水产区域广泛,不同区域千差万别,不同盐度、pH、养殖品种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我就考虑将中国水产养殖划分区域,拿对虾来讲,比如划分为:福建漳浦区域、广东湛江区域、广西北海区域等等,再去这些区域采集泥样、水样,分离益生土著菌株,开发针对性产品,目前这个方式效果还可以。但成本比较高。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5-4 10:59
吴守林 发表于 2015-4-28 21:54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上的确起到了好的效果,但在水产养殖上的认同的声音并不大,主要的是还是使用的效果,时间 ...

您分析的很有道理,目前来讲,水产益生菌市场还是太乱了,没有国家标准约束、几乎没有任何监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所以用后效果真的很难说。但作为池塘的分解者、养殖动物健康的维护者,微生物肯定是个好东西,但在中国被炒作坏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5-4 11:00
fxylxw 发表于 2015-5-1 03:14
3、之前我的研究发现,过高的活菌数可能导致菌群结构部分失调,免疫刺激过于强烈,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应激
{ ...

就是啊,外来的微生物过多的引入不是好事情!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5-5 10:45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5-4 10:49
你说的太有道理了,这也是我做研发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水产区域广泛,不同区域千差万别,不同盐度、 ...

如果这样做的话,假设做一种菌,还要分称不同几个地区的土著菌,再分别进行扩大化培养,理论来讲,这样的做法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菌,于养殖环境最有益的。但是这个工作量将会是大大的增加的,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将是其他一般微生物制剂厂的好多倍。

这时候,作为一个身处于市场经济之中的企业来说,它将面临的利润和行业的发展两个艰难的抉择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5-5 10:46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5-4 11:00
就是啊,外来的微生物过多的引入不是好事情!

就像巴西龟、福寿螺等,有些东西的危害是在后面才渐渐显现的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5-5 10:46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5-4 11:00
就是啊,外来的微生物过多的引入不是好事情!

就像巴西龟、福寿螺等,有些东西的危害是在后面才渐渐显现的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5-5 11:31
本帖最后由 horsegreenhill 于 2015-5-5 11:33 编辑
御城雪 发表于 2015-5-5 10:45
如果这样做的话,假设做一种菌,还要分称不同几个地区的土著菌,再分别进行扩大化培养,理论来讲,这样的 ...

这倒是不假,我走访了很多所谓的生物制剂厂家,大部分连发酵罐都没有,仅仅是简简单单一混装,利润更是高的惊人。其实真正按我说的操作,分菌株上罐发酵(一般上罐吨位越大,单位成本越低,160吨罐来几罐,一个区域就差不多够了),成本也不会高多少,关键原因是目前这个行业还是比较乱,门槛低、无监管。但我还是为实现这个想法而努力着。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5-5 18:17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5-5 11:31
这倒是不假,我走访了很多所谓的生物制剂厂家,大部分连发酵罐都没有,仅仅是简简单单一混装,利润更是高 ...

我也觉得水产的微生态制剂行业现在也是很混乱,就像春秋战国一样的。如果你的想法、产品真的很好,我相信好的东西是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的,最终能够完美的呈现出来。就像现在的饲料行业一样,现在就是不停的在淘汰之前的一些小厂或者说没有实力活下去的场。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5-5-6 16:56
御城雪 发表于 2015-5-5 18:17
我也觉得水产的微生态制剂行业现在也是很混乱,就像春秋战国一样的。如果你的想法、产品真的很好,我相信 ...

多谢您的支持与肯定。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会利用更多时间,把我所了解的微生态知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5-7 09:28
horsegreenhill 发表于 2015-5-6 16:56
多谢您的支持与肯定。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会利用更多时间,把我所了解的微生态知识在这里分享给 ...

期待楼主更多的分享
作者: apple    时间: 2015-7-18 21:55
收下,学习了!
作者: 虾乒虾乓    时间: 2015-10-23 22:22
{:soso_e199:}
作者: 铁十字    时间: 2015-12-10 15:38
群主讲的不错,分离土著菌扩陪,引进国外菌种稀释扩陪不一定适应池塘环境
作者: 铁十字    时间: 2015-12-10 15:38
群主讲的不错,分离土著菌扩陪,引进国外菌种稀释扩陪不一定适应池塘环境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12-11 11:27
铁十字 发表于 2015-12-10 15:38
群主讲的不错,分离土著菌扩陪,引进国外菌种稀释扩陪不一定适应池塘环境

娃哈哈,应该是楼主吧
作者: 南湖中华鲟    时间: 2016-1-20 16:00
多了解下微生物的特点,指导养虾,意义重大
作者: horsegreenhill    时间: 2016-1-23 21:41
铁十字 发表于 2015-12-10 15:38
群主讲的不错,分离土著菌扩陪,引进国外菌种稀释扩陪不一定适应池塘环境

对的,菌要发挥活性一定要适应所应用的环境。
作者: 0928    时间: 2016-1-27 00:37
受益良多,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看到楼主的分享资料,感恩!
作者: wangzi4ever    时间: 2017-6-2 11:26
建立简单易行的评级机制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