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渔药的发展进程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5-5-8 09:01
标题: 渔药的发展进程
1.由天然药物发展为化学药物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范蠡著有《养鱼经》,涉及关于鱼病的简单记述。正像药学的《神农本草经》、兽医的《元亨疗马集》所记述的,早期的药物大多是天然的药物如植物、动物或矿物及其配制物。直到19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给科学、技术带来巨大进步,化学及生理学得到飞速发展,许多化学药物相继问世。如德国的贝尔(Bayer)制药公司,当年从苯胺染料起家,1897年合成了阿司匹林,成为著名的化学药物应用至今。不少植物药的有效成分被提纯,有的进而人工合成,成为化学药物,例如从罂粟中提纯了吗啡,从黄连中提纯了小蘖碱,从大蒜中提纯并合成了大蒜素(三硫二丙烯)等等,成为药学发展史的重要例证。渔药由于发展较晚,目前多借鉴人药及兽药的经验。  
在化学药物广泛应用的今天,人类出于对化学药物负面影响的担忧及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天然药物近年来又重获青睐,除了努力开发天然物质作为新药外,还研制化学药物与天然药物的复合制剂,已成为人药及兽药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渔药方面也有同样的苗头。
2.由移植药物发展为专用药物
渔药基本上是移植医药、兽药以及部分农药。但是水生动植物以及导致它们疾病的病原体、与人、兽、禽和农作物等有较大差别。药物的作用机制、施药方式及药效的判断与陆地生物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当前渔药的研究除了新药的研制外,不少是从医药、兽药、农药中选择适用于渔用的药物,有目的性的通过药物筛选,确定那些对水生动植物病害防治可能有效的药物;进而研究这些药物对水生动植物机体和病原体的作用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阐明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药物对养殖对象的有害影响等。根据研究结果最后确定用药剂量或浓度、用药途径、疗程、休药期、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可能达到的疗效等。
目前专用的渔药数量尚少,较为常用的有噁喹酸,它是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人医及兽医临床已不使用,但仍作为渔药使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用于鱼、虾、贝、藻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在日本作为多种鱼类推荐使用的渔药。再如MS-222(甲磺酸三卡因),国外作为鱼类专用的镇静剂用于鱼类的运输,可减少其发生应激反应,但规定必须休药48h后才能上市。


                                                                                       本文转自新编渔药手册

作者: 小米    时间: 2015-5-8 10:03
{:soso__3d916ab87fd78def-bb17e2a7a44e420c-c42e2145d8a48c159c7442730e411383.jpg_1:}
作者: 胆艺轩    时间: 2015-5-8 1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