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部分渔药残留的危害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5-5-14 08:19
标题: 部分渔药残留的危害
       氯霉素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形成 呋喃类药物 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作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在周围神经炎、药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为特征。

       磺胺类药

       使肝肾等器官负荷过重引发不良反应,引起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急性及亚急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引起过敏反应,表现在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 孔雀石绿  产生“三致”作用,能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生物中毒。

       硫酸铜

       妨碍肠道酶(如胰蛋白酶、α-淀粉酶等)的作用,影响鱼摄食生长,使鱼肾小管扩大,其周围组织坏死,造血组织毁坏,肝脂肪增多 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等汞制剂 易富集中毒,蓄积性残留造成肾损害,有较强的“三致”作用 杀虫脒、双甲脒  对鱼有较高毒性,中间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对人类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林丹毒性高,自然降解慢,残留期长,有富集作用,可致癌。

       喹乙醇

       对水生动物的肝肾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捕捞、运输时能产生应急性出血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还能引起死亡 已烯雌酚、黄体酮等雌激素 扰乱激素平衡,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等,损害肝脏和肾脏,导致儿童性早熟,男孩女性化,还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胎儿畸形等疾病。

       甲基睾丸酮、甲基睾、丸素等雄激素

       引起雄性化作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可引起水肿或血钙过高,有致癌危险。 一般来说渔药残留可造成以下危害:

       ⑴毒性作用  
       如果人们经常摄入含有低剂量药物残留的水产品,残留的药物即可在人体内慢性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作用,如磺胺类可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降低,析出结晶后损害肾脏;氯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诱发白血病的发生等。  

       ⑵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俗称过敏反应。有些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会使敏感人群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等严重症状,过敏反应一般不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主要与个体体质有关。有些药物具有变应原性,它的残留对人类还会产生除过敏反应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变态反应。

       ⑶产生耐药菌株
       残留会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转移,使部分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如从患疖疮病的大西洋鲑分离的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 55%的菌株对土霉素有抗性,37%的菌株对噁喹酸有抗药性。一旦这些病原菌的耐药质粒传递给人类,将会给临床上细菌性感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耐药菌株感染往往会延误正常的治疗过程。

       ⑷“三致”作用     
       有的残留药物会在人体内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孔雀石绿、双甲脒等。

       ⑸激素作用   
       一些激素及其类似物,主要包括甾类同化激素和非甾类同化激素,在肝、肾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残留存在,人们一旦食用含有其残留的水产品,可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造成人类生理功能紊乱,如潜在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及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现象。

       ⑹水环境生态毒性
       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出或直接在水环境中泼洒药物均会造成水环境中药物的残留,破坏养殖生态平衡。残留会对低等水生动物有较高的毒性作用;使环境中对药敏感的种群减少或消失;造成敏感菌耐药性的增加;在多因子的作用下,残留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蓄积。

                                                                                                                                                   本文转自新编渔药手册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5-14 16:38
谢谢小米分享,了解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