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渔药残留常用检测方法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5-5-16 08:23
标题: 渔药残留常用检测方法简介
本帖最后由 米来-小米 于 2015-5-16 08:26 编辑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它是国内药物残留检测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分析方法,许多国家都将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在高压的作用下,被测样品和流动相经过色谱柱时,样品在其中反复分配,使各组份分离,然后由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测出其含量。

       由于不在高温下工作,故适用于不易气化、受热易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残留分析,广泛应用于测定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及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残留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方法稳定。

       对绝大多数渔药而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操作方便,易获得尖锐的峰形和良好分离,根据待测物的极性或酸碱性,通过优化流动相的有机溶剂比例、pH、离子强度、离子对试剂和柱温可达到分离目的。

       ⑵微生物检测法

       利用抗菌药物具有的抗微生物活性,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接种已知微生物,再加入被测样品或提取液,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根据对特异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观察所含药物的抑菌效果,利用抑菌差异筛选出残留物质的种类。应用较广泛的有抗生素快速筛选法(FAST),快速涂抹实验(STOP),磺胺现场试验法(SOS)等,这些方法简单、快速、便宜,普遍适用于抗菌药物的残留测定,是美国等食品检查机构检测肉制食品中抗菌素残留的常规的方法,但因筛选到特别敏感的菌株较困难,该方法的灵敏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会因其它类似作用的抗菌药物的干扰而影响测定效果。

       ⑶气相色谱法(GC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被测样品加入色谱柱内进行反复地分配,使残留的不同组份分离,通过检测器测出各个组份含量。因色谱柱处于高温环境中,故适用于耐高温、易气化、不易分解的药物或有害物质的检测分析,如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菊酯类农药、甾体类激素、真菌毒素等残留的检测分析。它与液相色谱互相补充,适用于挥发性样品分析,但对不易气化的物质测定不准确。本方法设备较昂贵,使用不普遍。

       ⑷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被检测的元素在高温原子化后并形成原子蒸气,当用特定光线(锐线光)照射原子蒸气时,原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吸收光能量,使被照射的光线强度减弱,通过检测器测定被照射光线减弱的程度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可测
60余种元素,主要为金属元素铜、锌、镁、锰、铅、镉、镍、锡等和一些非金属元素砷、硒、硼、硅、碲等,对大多数非金属元素不能测定,且一种光源只能检测一种元素。

       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近年来,各种检测方法的相互渗透,已发展成GC-MSHPLC-MSAAS-MSICP-AES-MS等联用技术,不仅有利于被测样品不同组份的分离和鉴定,而且也提高了检测分析的速度、灵敏度和精确度,同时能进行结构鉴定。它是目前检测多组分残留,分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先进的方法,但仪器投入大,成本较高。

       ⑹ 免疫检测法

       由于免疫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药物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该方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用进行检测,其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速度快、检测成本低。根据其标记物的不同,分为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和酶免疫测定法(EIA),其中又以酶标记免疫法(ELISA)应用最广泛。

       该法可研制成检测试剂盒或试纸条进行现场快速检测,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筛选测定。具有取样量少,前处理简单,容量大,仪器化程度高与分析成本低等特点。检测限可达到 ng/gpg/g 水平,结果准确可靠。


                                                                                       转自新编渔药手册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