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一种鱼蟹稻“三位一体”的生产新模式,实际效果会靠谱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御城雪    时间: 2015-5-20 14:29
标题: 一种鱼蟹稻“三位一体”的生产新模式,实际效果会靠谱吗?
本帖最后由 御城雪 于 2015-5-20 14:32 编辑

刚刚看到下面这一则关于立体化养殖的报道,心里甚是感兴趣,但是这样的养殖模式实际效果怎么样,会不会遭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

《苏州日报》消息。近期,一种鱼蟹稻“三位一体”的生产新模式在张家港市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问世”:220余亩水塘,套养8万只螃蟹、6万尾鳜鱼苗,三分之一的水塘还要种上调节水体生态的“芦苇稻”。

  和大部分水塘相比,华高水产养殖场有两处明显的不一样:首先,其他水塘四周都是整洁干净,很少见草,这里却专门引种了草坪草,并且长得郁郁葱葱;其次,每块水塘中间有凸起的规整耕地,其中一块还长着绿油油的“芦苇稻”秧苗。

  “农业生产也要创新,只有集约利用资源,才能增加效益。”从事养殖10多年的顾建明,不断创新尝试新的生产方式。去年,他在一块30亩的水塘里试验套养了青虾、螃蟹以及鳜鱼。顾建明说,螃蟹和鳜鱼的养殖环境基本相符,适合套养,“鳜鱼吃活体,螃蟹吃饲料,它们的食物链不冲突,不会破坏水塘的生态平衡。”

  去年的尝试结果并不完美,由于虾量过大,影响了水质,增加很多人工净化水体成本,后来很多青虾又被鳜鱼吃掉。尽管如此,套养的30亩水塘亩均净收入仍翻倍超过1万元,“每亩螃蟹产量180斤、鳜鱼产量240斤,如果单一养蟹,每亩产量也就是200斤。”顾建明说。

  顾建明今年改变了套养结构,先是鳜鱼跟蟹套养,等到今年11月份鳜鱼上市卖完后,12月份再放养青虾,直到第二年4月份青虾上市,一年生产两季,实现良性循环。

  顾建明对今年的套养更加乐观,因为有了“芦苇稻”。这种稻的生长就像芦苇,每节生根,浮在水面,“身高”可达1.6米,不仅可替代水草净化水质,其发达的根须还能帮螃蟹躲避天敌、遮阴,也是蟹的天然饵料。更重要的是,炎热夏季,水草容易腐烂需要打捞,“芦苇稻”则处在旺盛生长期,不仅不会腐烂,还能吸收水塘里的氨、氮等作为养料,成为保持水体平衡的“调节器”。“据测试,夏季高温期间,种植‘芦苇稻’的水体温度比普通水体低4℃左右,这又为鱼、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种‘水上有稻、水中有鱼、水底有蟹’的立体养殖模式,可以实现增产又增收。预计今年的亩均净收入和去年的30亩试验田差不多。”顾建明说。


作者: 流民无懒    时间: 2015-5-20 16:20
这个真不感信!


作者: 胆艺轩    时间: 2015-5-20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