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
浙江海洋学院老师于2014年测定了34种常用卤素消毒剂(包括类别: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酮碘)对嗜水气单胞菌和溶藻弧菌MBC值介于1.06~40.3mg/L(文章名称:常用渔药有效含量、杀菌效果比较及抗生素耐药性初步研究),也就是说这些常用的消毒剂在水体浓度要高于1.06mg/L对嗜水气单胞菌和溶藻弧菌才有杀灭作用,即每亩 1米深使用707g。
另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老师做了五种消毒剂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海水中,表现最好的二溴海因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也要达到15.63mg/L,即每亩 1米深使用10.42kg。
好了,理论的东西讲的差不多了,回到我们养殖中,看看水产养殖中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如何?表2所示为消毒剂一般使用剂量,另外我把使用剂量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杀菌浓度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除聚维酮碘能有效抑杀嗜水气单胞菌外,其他消毒剂的使用剂量都高于最小杀菌浓度。再加上现在消毒剂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某些养殖户用完消毒剂后杀菌效果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其实,现在许多消毒剂本身只是氧化剂,少量的氧化剂根本不能杀菌,只是改变一下水体的电位,但话说回来,你要是每亩使用1斤、2斤的消毒剂,也就是比包装袋上写的使用剂量高个5-10倍,那还是能达到杀灭塘口微生物的效果。
再回到我们用菌,经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以现在的消毒剂使用剂量对水体微生物会有一些抑制效果,但不会有非常强烈的杀灭作用,而且试验实证发现,大多数消毒剂如氯制剂、碘制剂、氧化剂按指导用量使用时对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种几乎都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消毒剂的投放同益生菌的使用或许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大家请接着看。
2、消毒剂的有效消毒时间
消毒剂在水体中的有效消毒时间对于指导我们选择在何时投放菌制剂是非常关键的,看下面(表3、表4)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常用的五种消毒剂(0.25mg/L)在使用1h后,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即失去了对哈维氏弧菌的杀灭效果,而24小时后则基本都没有了杀菌效果,也就是说消毒剂在水体中的有效消毒时间可能仅为1天,而并非通常所讲的:使用消毒剂后要2-3天才能使用微生态制剂。
另外,某些不稳定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见光极易分解,以稳定性液体二氧化氯的衰减为例,在二氧化氯初始浓度为1mg/l,衰减时间为20分钟,阳光直射、室内有光、室内无光下的二氧化氯残余率分别为12.12%(实测值)88.55%(实测值)99.85%(计算值)。这也就不难回答,上面所说的1h后,二氧化氯即失去了对哈维氏弧菌的抑杀效果。
3、微生物的代时
最后再谈谈微生物的代时(微生物代时: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分裂1次所需的时间),看看有害菌、有益菌到底谁长得快。大家看看表5,或许应该知道为什么消毒后,弧菌等致病菌数目快速上升(致病菌代时比益生菌代时一般快1倍,且更适应塘底环境)。因此,水体消毒后立即、足量的向水体补充益生菌是必要的一个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