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渔技术|养殖池塘水质管理(一)---溶解氧 [打印本页]

作者: 渔愉鱼水产专家    时间: 2015-6-22 16:06
标题: 渔技术|养殖池塘水质管理(一)---溶解氧
一,        养殖池塘溶解氧的来源,消耗及在池塘中的分布
    溶解氧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绝大多数高产池塘中,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和机械增氧成为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其余主要来自空气溶解。在溶解氧的去向中,“水呼吸”和养殖动物的消耗,成为养殖池塘溶解氧主要的消耗源,其余主要是底泥呼吸对溶氧的消耗。
    在养殖池塘中,溶氧的分布具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均衡性,白天,因为下风处藻浓的缘故,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养殖池塘下风处的溶氧高于上风处,池塘表面远远高于池塘底部,夜间,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下风处的溶氧要低于上风处的溶氧,由于水体密度流的原因,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垂直差异不显著。
二,        养殖池塘溶解氧对于养殖水生动物的意义
     对于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而言,一定的溶氧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对于池塘养殖而言,溶氧是限制养殖密度的主要水质因子之一。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养殖池塘水体溶氧保持在4mg/l-5mg/l才可以正常生长,尽管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耐低氧能力强,一般溶氧低至2mg/l以下才浮头,但长期生活在低溶氧水体中的鱼虾不仅生长受到抑制,各项生理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饵料系数的增大,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水体一定的溶氧更是维持着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的关键因素,池塘养殖水质的管理本质是碳管理和氮管理,而在养殖池塘过程投入到池塘中但并未完全利用的饵料和鱼类产生的粪便等含碳和氮的有机物主要是靠异养需氧菌来完成,溶氧的缺乏,使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在不完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进入水体,也会最终影响鱼虾的生长。
三 ,养殖池塘溶解氧的调节
一般来说,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mg-8mg以上,在养殖周期的任何时候至少应保持在3mg以上,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对养殖池塘的溶氧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可以通过经常加注新水,根据池塘情况合理配置和使用增氧机械,使池塘溶氧更加合理,均衡,对于水体较瘦的池塘适当施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扩大池塘溶氧的来源。抓住每一个晴天开增氧机,将养殖水体表层过饱和的溶氧及时输送到池塘底部,偿还池底形成的“氧债”,在鱼虾缺氧急救的时候,增氧剂的选择,急救的过程中,应先选择放氧快的水剂或者粉剂增氧剂,尽可能快速提升池塘的溶氧。
    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对虾养殖溶氧管理过程中,水质过肥,浮游藻类丰度过高的池塘有时候容易忽视,池塘内过浓的浮游藻类在夜间对溶氧的消耗,常常使池塘底部夜间的溶氧低于对虾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长期持续,必然导致对虾体质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大感染疾病的风险,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