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Ⅰ-2 水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填表日期:2008年9月28日
姓名 | 获博士学位专业 | 获博士学位时间 | 授予博士学位单位 |
谭北平 | 水产养殖 | 2000.06 | 中国海洋大学 |
李广丽 | 动物生理学 | 2005.06 | 中山大学 |
周岐存 | 海洋生物学 | 2005.06 | 中山大学 |
孙成波 | 水生生物学 | 2004.06 | 中山大学 |
吴灶和 | 水生生物学 | 1995.06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简纪常 | 动物生理生化 | 1998.07 | 南京农业大学 |
何 红 | 植物病理学 | 2003.06 | 福建农林大学 |
鲁义善 | 水生生物学 | 2003.06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邱德全 | 动物学 | 1996.06 | 中山大学 |
丁 燏 | 海洋生物学 | 2005.06 | 中国海洋大学 |
蔡双虎 | 海洋生物学 | 2006.12 |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闫秀英 | 海洋生物学 | 2008.06 | 中国海洋大学 |
曾永辉 | 海洋生物学 | 2008.09 | 厦门大学 |
杜晓东 | 水产养殖 | 2001.07 | 中国海洋大学 |
邓岳文 | 海洋生物学 | 2005.06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刘 静 | 海洋生物学 | 1998.07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申玉春 | 水产养殖 | 2003.06 | 华中农业大学 |
朱立新 | 捕劳学 | 2006.06 | 中国海洋大学 |
附表Ⅰ-3 水产学科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汇总表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填表日期:2008 年9
月28 日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起讫时间 | 负责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 | 科研经费(万元) |
1 | 水体或饲料添加钾离子对凡纳滨对虾低盐环境下氮代谢、渗透调节及免疫力影响的比较研究3087192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9.1-2011.12 | 谭北平 教授 | 30.00 |
2 | 军曹鱼人工繁育与规模化育苗技术 2002AA603012 | 国家863计划 | 2002-2005 | 陈刚 教授 | 150.0 |
3 | 对虾和海参高效免疫增强剂的研制2006AA100313 | 国家863计划 | 2007-2009 | 周歧存 副教授 | 15.0 |
4 | 军曹鱼深水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AA603020 | 国家863计划 | 2005-2007 | 陈刚 教授 | 15.0 |
5 | 军曹鱼、点带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 | 国家科技部 支撑计划 | 2008-2010 | 陈刚 教授 | 27.96 |
6 | 海水养殖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的研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4-2006 | 周岐存 副教授 | 16.0 |
7 | 军曹鱼大规格种苗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2005A20105002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5-2007 | 陈刚 教授 | 15.0 |
8 | 华南沿海大型藻类的综合利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2009 | 周歧存 副教授 | 8.0 |
9 | 广东淡水鱼类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2005A02010500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5-2008 | 陈刚 教授 | 14.0 |
10 | 扇贝良种选育及养殖技术研究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2008-2010 | 刘志刚 教授 | 60.0 |
11 | 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理与保护性抗原的研究2009CB118704 |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 | 2009-2013 | 简纪常 教授 | 465 |
12 | 南极微藻谷胱甘肽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分离、鉴定与表达分析408761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9.1-2011.12 | 丁燏 副教授 | 30 |
13 | 石斑鱼分子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机理的系统研究U06310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8.1-2010.12 | 简纪常 教授 | 33 |
14 | 鱼类母源抗体垂直转移机理的研究3047133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6.1-2007.12 | 简纪常 教授 | 19 |
15 | 南海区主要海水养殖种类种质保存与评价技术2007BAD29B03 |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6-2010.12 | 吴灶和 教授 | 466 |
16 | 海水鱼类弧菌灭活疫苗的开发与示范应用2007BAD29B05 |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6-2010.12 | 简纪常 教授 | 153 |
17 | 海水养殖鱼类重大疾病疫苗及快速诊断2004A2040100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5.7-2007.12 | 吴灶和 教授 | 70 |
18 | 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流行病学研究2006A20301003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1-2009.12 | 吴灶和 教授 | 25 |
19 | 海水鱼类弧菌病病原库的构建2005B60301014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5.7-2008.7 | 鲁义善 副教授 | 12 |
20 | 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疫苗研制与产业化2007A090302118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2010 | 吴灶和 教授 | 30 |
21 | 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培育及规模化繁育技术2007BAD29B01-2 |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2010 | 杜晓东 教授 | 104 |
22 | 珍珠高值化加工技术与产业化2007BAD29B10 |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2010 | 杜晓东 教授 | 271 |
23 | 贝类健康苗种规模繁育技术与工艺-马氏珠母贝健康苗种规模繁育技术与工艺nyhyzx07-047 | 农业部公益项目 | 2008-2010 | 刘志刚 教授 | 35 |
24 | 珍珠贝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nyhyzx07-047 | 农业部公益项目 | 2007-2010 | 杜晓东 教授 | 65.0 |
25 | 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2007A020200006-2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2010 | 杜晓东 教授 | 3.0 |
26 |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研究2004B20301004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4-2007 | 梁飞龙 高工 | 7.0 |
27 | 珍珠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B0310072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2003-2006 | 邓陈茂教授级高工 | 10.0 |
28 | 马氏珠母贝良种选育与育珠新技术研究A200708C01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2007-2010 | 杜晓东 教授 | 100.0 |
29 | 优秀海水珍珠的生产技术B2000208B01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2003-2006 | 杜晓东 教授 | 50.0 |
30 | 马氏珠母贝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2007BAD29B08 |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 | 2007-2010 | 邓陈茂教授级高工 |
|
31 | 中国笛鲷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子系统研究306716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7-2010 | 刘楚吾 教授 | 8.0 |
32 | 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变动对食物网生态营养动力学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07-2010 | 卢伙胜 教授 | 33.0 |
33 | 北部湾划界后的渔业状况调查研究2004B04061 | 农业部 | 2004-2006 | 卢伙胜 教授 | 30.0 |
34 | 南海区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 农业部 | 2006-2008 | 卢伙胜 教授 | 17.0 |
35 | 南沙渔捞日志统计暨资源分析研究2006B06059 | 农业部 | 2006-2007 | 卢伙胜 教授 | 10.0 |
36 | 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509109 | 农业部 | 2005-2007 | 卢伙胜 教授 | 12.0 |
37 |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施对北部湾及湾口外海域渔业生产影响调查B0704152 | 农业部 | 2008-2009 | 卢伙胜 教授 | 16.2 |
38 | 流沙湾、柘林湾环境容量及其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A032600004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2010 | 申玉春 副教授 | 250.0 |
39 | 封闭式对虾高位池生物群落调控养殖技术研究2006A20305003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2007-2009 | 黄翔鹄 教授 | 10.0 |
40 | 南沙渔捞日志统计暨资源分析研究2007B07 |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 2007-2008 | 卢伙胜 教授 | 10.0 |
附表Ⅰ-4 水产学科发表论文汇总表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填表日期: 2008 年9 月28日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日期 | 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及检索号或ISSN |
1 |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selected feed ingredients for juvenile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 | 周歧存(1) | 2004 | AQUACULTURE |
2 | Optimal dietary methionine requirement for Juvenile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 | 周歧存(1) | 2006 | AQUACULTURE |
3 | Effects of aromatizable and nonaromatizable androgens on the sex inversion of red-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akaara) | 李广丽(1) | 2006 |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4 | Gonadal development, aromatase activity and P450 aromatase gene expression during sex inversion of protogynous red-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akaara (Temminck and Schlegel) after implantation of the aromatase inhibitor, fadrozole | 李广丽(1) | 2006 | AQUACULTURE RESEARCH |
5 |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 周歧存(1) | 2007 | AQUACULTURE |
6 | Seasonal changes of serum sex steroids concentration and aromatase activity of gonad and brain in red-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akaara). | 李广丽(1) | 2007 | 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 |
7 |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utilization and digestive enzyme of juvenile ivory shell, Babylonia areolate | 周歧存(1) | 2007 | AQUACULTURE |
8 | Dietary lysine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 | 周歧存(1) | 2007 | AQUACULTURE |
9 |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 陈刚(1) | 2005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10 | 北部湾野生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体重和形态性状的关系 | 孙成波(1) | 2008 | 海洋与湖沼 ISSN37-1149/P |
11 |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non-specific immunity of Jian Carp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 简纪常(1) | 2004 |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
12 | Effect of Cd on GSH and GSH-related enzymes of Chlamydomonas sp ICE-L existing in Antarctic ice | 丁 燏(1) | 2005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
13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gene encoding the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from Vibrio alginolyticus strain HY9901, the causative agent of vibriosis of crimson snapper (Lutjanus erythopterus) | 蔡双虎 | 2007 |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
14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an extracellular alkaline serine protease from Vibrio alginolyticus strain HY9901, the causative agent of Lutianus erythopterus | 蔡双虎 | 2007 | Journal of Fish Diseases |
15 | The Roles of Porous Coral Sands in Initial Enrichment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 吴灶和(通迅作者) | 2007 |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
16 |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sychrophilic glutathione reductase from Antarctic ice microalgae Chlamydomonas sp. Strain ICE-L | 丁 燏(1) | 2007 | Polar Biol (SCI) |
17 |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石斑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 简纪常(1) | 2004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18 | 恩诺沙星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纪常(1) | 2005 | 中国兽医学报 ISSN1005-4545 |
19 | 溶藻弧菌as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活性研究及条件优化 | 吴灶和(1) | 2005 | 热带海洋学报 ISSN1009-5470 |
20 | 我国淡水鱼类粘孢子虫的支序分类学研究 | 鲁义善(1) | 2006 | 动物分类学报ISSN1000-0739 |
21 | Inbreeding depression and maternal effects on early performance of Pacific abalone | 邓岳文(1) | 2005 |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 |
22 | Genetic parameter estimates for growth traits at early stage of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 邓岳文(1) | 2007 |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23 | Morphological and karyotypic variation in three wild populations of Meretrix meretrix. | 邓岳文(1) | 2008 |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4 |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heterosis and heterobeltiosis between two populations of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 邓岳文(1) | 2008 |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25 | Selection for faster growth in the Chinese pearl oyster Pinctada martensii: respons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line | 邓岳文(1) | 2008 | 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
26 | Genetic analysis of isozyme in Pteria penguin R.and offspring from inbreeding and hybridized stocks of Pinctada martensii D. | 王梅芳(1) | 2006 |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
27 | 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和自体受精的研究 | 王梅芳(1) | 2006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28 | 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的影响 | 刘志刚(1) | 2007 | 水产学报 ISSN-1000-0615 |
29 | 翡翠贻贝3个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杜晓东(1) | 2007 | 热带海洋学报 ISSN1009-5470 |
30 | 马氏珠母贝4个选系F1幼虫的生长比较 | 王庆恒(1) | 2008 | 中国水产科学 ISSN1005-8737 |
31 |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South China Sea Snappers (Genus Lutjanus; Family Lutjan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 刘楚吾(通讯作者) | 2007 | Mar Biotechnol (NY) |
32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DNA loci from Russell’s snapper (Lutjanus russellii). | 刘楚吾(通讯作者) | 2007 | Molecular Ecology Notes |
33 | 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毒性和抗病相关因子影响 | 黄翔鹄(1) | 2006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34 | 固定化微藻对虾池弧菌数量动态的影响 | 黄翔鹄(1) | 2005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35 | 光镜及扫描电镜下波纹龙虾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及其分类 | 黄翔鹄(1) | 2004 | 水产学报 ISSN-1000-0615 |
36 | 盐度和温度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 廖永岩(1) | 2007 | 生态学报ISSN1000-0933 |
37 | 虾-鱼-贝-藻养殖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 申玉春(1) | 2007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38 | Cu、Pb、Cd、Hg亚致死浓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影响 | 廖永岩(1) | 2007 | 环境科学学报 ISSN0253-2468 |
39 | 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 | 廖永岩(1) | 2008 | 水生生物学报 ISSN-1000-3207 |
40 | 茂名市大放鸡海域文昌鱼、蛇尾分布及其与底质粒度特征的关系 | 卢伙胜(1) | 2008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ISSN1672-5174 |
注:限填作者署名本单位发表的论文。(*)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附表Ⅰ-5 水产学科科研获奖汇总表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填表日期: 2008年9 月28日
序号 | 成果名称 | 项目完成人(*) | 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时间 |
1 | 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 | 吴灶和(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 |
2 | 海水鱼免疫机理及其弧菌病的免疫防治技术 | 吴灶和(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 |
3 | 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 | 刘志刚(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 |
4 | 东风螺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 | 刘志刚(1)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农-3-023-R01,2006 |
5 | 海水鱼类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 | 叶富良(3) |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07 |
6 | 对虾环保高效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 周歧存(6)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农-2-003-R06,2005 |
7 | 新蛋白源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应用 | 周歧存(4)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农-3-023-R04,2004 |
8 | 海上油田开采排放物的生物毒性评价和标准制订 | 杜晓东(7)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 |
9 | 珍珠贝良种种质快速纯化技术 | 王梅芳(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 |
10 | 对虾高位池微藻生态调控养殖技术 | 黄翔鹄(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19-R01-120,2004 |
11 | 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 叶富良(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
12 | 藻类定向培育技术在高位池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 黄翔鹄(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3-30-R01-197,2004 |
13 | 优质海水珍珠的生产技术 | 杜晓东(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
14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红树林区鱼贝类多样性研究 | 叶富良(1) | 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
15 | 对虾育苗用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 梁华芳(3) | 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 |
16 | HACCP在深水网箱军曹鱼养殖中的应用与示范 | 陈刚(2) | 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 |
注:限填本单位取得的成果。(*)项目完成人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001.gif (1.35 KB, 下载次数: 135)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