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罗非鱼常见疾病以及防治重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兜兜转    时间: 2015-7-19 00:32
标题: 罗非鱼常见疾病以及防治重点
本帖最后由 兜兜转 于 2015-7-20 10:25 编辑

       罗非鱼以其“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优势备受养殖户推崇,然而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在罗非鱼养殖的密集区,近年来病害的暴发时有发生,阻碍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如2004-2005年嗜水气单胞菌肆虐,造成海南养殖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出血病;2009年5-9月广东、海南、广西等罗非鱼养殖区暴发链球菌病,发病率30%~70%,发病鱼死亡率高达60%~100%,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罗非鱼养殖发生的各种疾病中,细菌性疾病是对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大约占各种疾病总数的50%~60%。细菌性疾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而且可以周年发生。在处理罗非鱼细菌性疾病时,应将调水、改水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辅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寄生虫性疾病也是对罗非鱼养殖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占罗非鱼疾病总数的20% ~3 0 % 。治疗罗非鱼寄生虫性疾病,必须坚持“ 先杀虫、后杀菌” 的原则。
        罗非鱼真菌性疾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两种。病原菌主要是水生藻菌水霉属(Saprolegnia)或绵霉属(Achlya)的常见种类,如多子水霉等。对于罗非鱼真菌性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一定要先彻底杀灭真菌后进行细菌处理,而不能单纯的处理细菌。此类疾病包括原因不明的疾病和非生物引起的疾病。目前,不明病因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有突眼病、类结疖症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原或病因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对于罗非鱼突眼病,报道的病因有细菌性病害、营养缺乏及药物中毒等,但普遍认为病原是一种细菌,而且水质恶化是诱发该病的主导因子;而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泡病、亚硝酸盐中毒等,所以治疗罗非鱼其它类型疾病,应该系统周全的考虑,应至始至终坚持“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在根本上杜绝这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减少疾病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


作者: 兜兜转    时间: 2015-7-19 00:33
本帖最后由 兜兜转 于 2015-7-20 10:30 编辑

        随着夏季的持续性高温,罗非鱼就会出现新陈代谢的障碍,无法排出体内的排泄物,甚至会导致罗非鱼的死亡。另外水温的升高,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加快了速度,增加了微生物的繁殖,导致了致病菌的成长加速,进而导致了罗非鱼感染病毒的侵害。故在夏季的持续性高温当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
        养殖户要控制好水深。促进水体自然对流,防止在高温的天气中水池出现分层的现象。要对硝酸盐、硫化氢以及氨氮的产生采取措施,避免缺氧现象出现在底部。
        加强水体中的溶氧分布均匀。在晴天中午的时候使用增氧机,可以起到使水体的上下对流速度加速,对表层水的温度起到了降低的作用,同时使得有害物质能散发或者分解到空气中去,减少了对罗非鱼的危害。
        在水质恶化的时候,增高水中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使用光合细菌或者底质改良剂对养殖区域进行喷洒,适当延长增氧机的时间,以便降低水中的有机质、氨氮以及硝酸盐的含量。
        可以在池塘内引入浮萍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为池塘1/10 的水面就可以,以降低水温,溶解水中有害的物质,同时喂养时间应避开中午表层水温过高的阶段,减少罗非鱼的应激反应和能量的消耗。
        夏季罗非鱼的食量比较大,养殖户要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以增加罗非鱼的营养、体质,减少罗非鱼的排泄物,对罗非鱼抗应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辅助绿饲料,来补充罗非鱼体内维生素C 的缺乏,增加罗非鱼的抗病能力。
{:soso_e130:}{:soso_e130:}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