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重磅分享;台湾养殖专家(吴子纬)虾病处理新主张 [打印本页]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46
标题: 重磅分享;台湾养殖专家(吴子纬)虾病处理新主张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2:22 编辑


虾病处理的新主张

作者:吴子纬



水产前沿网


一、自然气候的循环

  几乎每一个养殖人都知道水产养殖是逆天生产之事,想要养殖成功,唯有顺应自然的脉动,才能增大养殖的成功率。但问题来了,什么是自然的脉动?自然的变化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如何来顺应自然的脉动?有什么技术可来应付自然的变化而减轻对池塘的伤害吗?个人在偶然间接触了一些书籍,才知祖先们早已将自然的脉动整理出来,已摆在那里几千年了,端看我们如何来应用。

  中国古代的一年之始,有时始于农历十一月,十一月时或许已渐转冷,但就水产养殖而言,这时天气的影响与池塘水质间的变化进入了绝对稳定期,并会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这期间不用担心水质随时会出现无法预期的急剧变化。

  老一辈的常说,逢农历的三六九月,是养殖的危险期。为何危险?指的就是天气的剧烈变化使得水质变得不稳定。自然的变化是冷热调和的。由农历十一月起,空气渐凉,但土地是渐温,空气是愈凉,土地是愈温,每六个月有一个交替变化。但是天气上却是以季节为一变化阶段,所以有时就会遇到热遇温,冷遇寒的阴阳失调之时,所谓的养殖技术便是在冷热失调时的适当的处理力法。

  农历的三月,空气已温,但土地却持续渐热,天地皆温的情况下,养殖的困难度增加。再加上春雨的干扰,时冷时热,水质的变化剧烈,病变的无预期发生,常令人措手不及。

  进到农历四月,那就是热到最高点了。南亚和东南亚诸国,此时一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中国中原地区,天气才渐温而已,对水產而言是好的时节。但台湾和中国南方养殖密集区的气候型态,则是温热相炙,养殖的操作是大为困难,动辄得咎。

  进到农历五月,天气渐热,气温升高,但大量的梅雨让土地开始转凉。若是梅雨的雨量够多,阴阳调和,养殖进程将大为顺利。

  农历六月开始有台风,进入夏季的天气的剧变期。

  农历的七月会由气候与水质的剧变期而转变至八月的以夏季而言的相对稳定期。

  农历九月,与农历的三月对应,是所谓的秋老虎期间,对养殖业者而言,是一年中最"恶劣"的时节,各种对养殖不利的条件均于这时间内全部聚集,令人穷于应付。

  农历十月,天地俱凉,细菌群已趋无活力,水质的变化渐趋稳定。

  以上这是一年中,每月的气候变化。当然较小的范围,如节气,是传统农业依循的每半个月的气候变化。也有三日与七日的更小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无论如何,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循环,了解了这点,才会知道如何因应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寻求因应的技术与方法。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48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11 编辑



二、天气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对水质最大的影响因素,首推风向。风向变化,空气中的含水量,气温和气压便随之变化。风向是随着季节而改变,影响的时间非常的长而且显著。

    一般的观察,风向由西北至东北的冬季的偏北风向,由于空气干且冷,气压也高,使得水温偏低,水质的变化便甚是稳定,各种养殖物均不易出现病变问题,但成长速度会趋缓慢。

    春季时转偏东风,由东北至南南东的风向,由于空气含水量增加,温度渐增,气压较降,雨量也开始增加,水质的变化随着由春转夏,使得风向由偏东愈来愈偏南而愈为剧烈。

    由南南东至南南西的风向是所谓的夏季的正南风,这在台湾西部的养殖业者是无福享受的。这风向时节内空气的水气量和温度比偏东风还低,气压也高,池塘水质在这风向的区域内常可保持稳定。正南风时,人会感到舒适不已,养殖物也会因水质环境的稳定而成长良好,病变也少。

    由南南西至西北的偏西风,就是养殖业者的梦魘了。空气含水量高,温度高,气压低,各式各样最差的养殖条件,均集中在这个秋季吹西风的季节内。

    这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是最为明显。由泼水节后进入五月便转为舒适的正南风,这时养殖的鱼虾是长得又快又大,病害也少,一旦进入九月立刻转正西风,就别说鱼不吃,虾不食,就连人也是浑身不对劲。台湾西部在梅雨季后,在立冬(十一月七日)之前全是旺盛的西南季风,这是台湾先天上从事养殖业最大的缺憾,但往好的方向想,因为一直是偏西风的型态,反倒不致发生如东南亚地区瞬间由南转西风后所发生的养殖困境。台湾东部由于地形的影响,倒是有正南风的时节,花东这几年养殖成绩不俗,除了水质条件好之外,气候型态与台湾西部迥异也是主要原因。

    了解了气候的变化与养殖水质的相关性后,大家不禁要问,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因此对水质引发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由前述,农历的三六九月,水质的变化大,养殖物易产生病变。这个变化是变化了什么?又是产生了什么物质?使得鱼虾发生病变。

    1998年我在泰国发现到“还原作用”的现象后,经过十多年的实地的观察,几乎已可确定,水质变化的元凶首恶,当属“还原作用”无疑。虾病的发生,绝大部份是发生在水质或说池塘生态原本就处于易于发病的危险状态,小部分则是原本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崩溃,而造成生态系崩溃的主要原因,便是还原作用。季节的变换,风向的不同,使得水质有不同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多样性则是来至于还原作用的强弱不同。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51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14 编辑

三、还原作用的进行

还原作用是为厌氧菌所进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氮气,是最为典型的还原作用的实例。因其作用的强弱,又可分为三大群:

1、较轻微的还原作用: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一般养殖池水会含硝酸盐30~50ppm,若将1/3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池水中瞬间增加高达10ppm以上的亚硝酸盐,就算不致绝对的致命,但总也会引发养殖物种种的不适。
       2、较强烈的还原作用:除了会产生相当浓度的亚硝酸盐外,另外还有将硫化物还原为硫化氢,和无氧呼吸的情形下会产生的甲烷,这两种物质均会对养殖物产生强大的毒性。
       3、最为强烈的还原作用:是为“去氮作用”。就硝酸盐而论,硝酸盐会先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还原成氮气。此时水中的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呈过饱和,无论水车开得再多,氧气均无法再溶入水中,常可见在春秋季时,鱼类在午后即有浮头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去氮作用。去氮作用对鱼类等有完整的循环系统的物种的影响较大,是立即的危害。强烈的去氮作用,使得水中溶解的氮气过饱合,氮气即由呼吸进入血管造成血栓,使养殖鱼类爆发气泡病,鱼类会在一夜之间大量死亡,这比之各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对鱼类有更大的死亡率。


       还原作用对养殖虾类虽不会造成立即的病变,其危害的影响则是另需由池塘生态系的破坏的层面来了解。

       自然气候的变化中,厌氧菌对温度极为敏感,好作用于高水温的时期,所以农历的三月始至十月止,是这类细菌活跃的季节,以节气而论,在台湾地区则是始于清明,而终于立冬。

       越冬苗经过了水质稳定的整个冬季,细菌的活力微弱,虽然虾苗长缓慢,但却不致有重大病变的状况发生。进入农历三月,水温渐升,水中的细菌开始活跃。此时水中的营养源已为虾类的成长利用怠尽,在无足够营养源的情形下,原来的稳定的细菌相开始崩溃,再来就是藻相的改变,待意识到情形不对时,病原体已形成优势种了。还原作用此时担任击发的角色,大量有毒物质的产生,终于给予已体弱的虾类致命一击。所以虾病的发生是验证了一个稳定抗病生态系统崩溃的过程。但若是水中营养源充足,整体生态系运作稳定,若还原作用发生,虾类是否会有立即的病变发生?答案却是否定的。

       高水温期,虾病的爆发几乎是以相同的模式进行---营养源缺乏,细菌相崩溃,倒藻,病原菌呈优势,还原作用,虾病爆发---。但是不同的是,此时期水中营养源的流失,还原作用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历三月和九月,旺盛的去氮作用进行下,大部份的氮源的营养物质,变为氮气挥发而去,若无充份的补充,生态系崩溃的连锁反应就这么的发生,于是虾病爆发,虾类死亡。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52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21 编辑

四、抗病的生态系统


  与鱼类不同,虾体内尚未明确发现明显的抗病机制。必须建立一套池塘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在这系统内,各种物种间的交互作用,自然形成一种平衡状态,病原菌于其中并非完全被消灭,而是多种并存,但却不致有优势种而达到致病量,这才是真正所谓的生态养殖的概念。

  细菌群组是生态系的根本基础,特别是水中的原生细菌群,这并非外加的任何益生菌能达成其特殊抑菌的效果,而这类优势细菌群便形成了抗虾病的特殊生态系。

  我在多年前,偶然间处理数个发病的池塘。当时刚得到"肥水"是成功养虾的关鑑,只是对其内涵还濛然无知。刚开始的处理是,杀菌然后加有机肥,重建肥水生态系。经过两星期,发病状态会由减缓而痊癒。但一些病毒性的发病状态,常会因重建生态系的速度慢于死亡的速度,即使痊癒,但救回的虾就不多了。时至今日,专养虾的池塘,在虾病处理上均可在3日之内取得相当的成果,当然是历经了漫长的探索重建抗病生态系的过程。

  首先,重建生态系的流程一定要快,并超越病虾的感染速度,于是先省略杀菌的过程,杀菌常会减缓生态系的重建,然后重新进行做水的流程,所谓的做水便是在建立生态系。有机原料的选用也由开始的低氮肥,渐而选用的有机物含氮量越用越高。时至今日,所用的复合式原料的蛋白质含量已高达65%了。

  这类高蛋白质的原料若解离出"蛋白质分子的碎片"的速度愈快,或者比较正确的说法是,细菌利用这些蛋白质,代谢出胺基酸和胜肽等蛋白质分子的碎片的量愈快,虾病就好的愈快。现场的实操现象是,当水中胺基酸或胜肽达到相当的浓度时,健康虾便会大量脱壳,发病状况减缓。在与阳田生技公司的周总经理讨论时,但可推论,此时水中会有原生枯草菌群的优势种。现场的实操是,当枯草菌于两日后消退后,其实虾病已过关了,但若是不做后续的处理,未达到"放线菌"的优势种形成,还一直会有少量的病虾死亡,须待这优势种形成了,才完全没有病虾死亡,这阶段的虾病处理才算完成。在这过程中是完全没添加任何益生菌的,由枯草菌至放线菌的过程中,完全仰赖水中的各种原生菌的消长与更迭。

  探讨病原菌甚至是病毒被抑制的原因,应是来自细菌的代谢物,尤其是特殊的胜肽分子,现在还无法证明这些胜肽分子是否是放线菌的代谢物。只能这样说,当放线菌呈优势种时,虾病可完全控制。但是拿一些标榜是胜肽分子的生技产品,来处理虾病时,却未得到有效的成果。所以推论是,可抑制虾病的胜肽分子是由水中的原生菌所代谢。至于这放线菌群是如何验证的,那是由我曾从事的一个循环水的养殖系统中推论得出的,这纯属偶然,是另一段的故事了。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53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29 编辑


五、抗病生态系统的内涵


  在目测时,当抗病细菌群呈优势时,水中是有著高浓度的溶解性的营养物质,所以水车开啟时,会有着细而长的拖沫。水色会呈灰色,黑色或绿棕色,若镜检水中的藻相,竟然都只是少数而特殊的藻门,就是绿藻,硅藻,金藻,时而可见到甲藻,当然甲藻对养殖物都不是好的藻类,但只要不形单一甲藻的优势种,并无危害之虞。

  若以"生态生物指标"的观点来验证,当这些类藻种存在时,这种状态便是所谓的"肥水"了。而此时同时存在水中的物种,就可同视为肥水的生物生态指标,而可用来验证各个池塘是否是"安全"的状态。

  动物性浮游生物的轮虫和桡脚类此时是存在这类型的池水中的。另外还有少数种类的水生昆虫,如革翅目,一般俗称的"龟仔"。底土中有红虫,是为摇蚊的幼虫,比较淡的水中,有蜻蜓的幼虫“水虿”,均视为此类型水质的生物生态指标。另外还有软体动物的螺类,如尖尾的螺狮。明显的还有大型藻类的只长在水表层的某些种类的丝藻。

  此类生态系在运行时,细菌的作用是颇为活跃的,所以藻类是种类多但数量不多,透明度都会维持在30cm以上。而细菌所代谢的抑菌物质,除了蛋白质分子的碎片外,还有便是多种的有机酸,所以池水的pH不会高,日变化会在7.7~8.3之间。

  生态系统的崩溃,是由营养源的缺乏所引发,此时肉眼是无法观察出。再来便是藻类的大量死亡,由透明度的变化便可观察。一般菌相的崩溃到虾病的发生约需两週。发现藻类的死亡到虾病的发生,时间已不足七日了。尤有甚者,一些急性虾病会在三日内爆发。其实水中的各项指标生物,对生态系的改变极为敏感,当藻相尚未改变时却有些细微的变化,如动物性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的突然消失,或是螺狮因缺营养而死亡,壳内充气而浮起等各种异常现象,皆显示了抗病生态系的崩坏,若知道这些含意,便可有充分的时间,提前重建生态系。

  农历三,九月时特别明显,常会有强烈的去氮作用发生,在目测上,中午之前会观察到拖沫的增多,增厚,会有大气泡的產生。至午后鱼虾便会有顿料的情形发生,甚至浮头。若在傍晚前不及时处理,去氮作用所產生的有毒物质,便会实质影响鱼虾的健康了。若拖至晚间,水中因缺氧,鱼虾会在水面跳跃,那时就回天乏术了。常常一次的强烈去氮作用便会使生态系整体崩坏,由于肥水养殖,常会发生明显的去氮作用,故如何监测各种强度的还原作用,是必须学习的课题。

  有时,水中会测得氨氮的浓度约在5ppm,但亚硝酸盐却近于0,这显示水中硝化作用的不完全,也显示了细菌相的不完整,其实此时生态系已崩溃,即使水色仍无明显的变化。这是在近五年内才观察到的新的现象,我在已往的相关的文章裡,都还不曾提到过。

  而在这回也正式揭橥“黑水系”作为此抗菌生态系的特色。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54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26 编辑


六、成功养虾模式的规划


  考虑到虾类市场的现况,及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如何将全年候白虾养殖的產值最大化应仔细规划。虾苗期对水质生态系的变化,最具抵抗力,所以应在中秋节前清池,无需晒池,即可开始做水,一定要做出黑水生态系,才能放苗。农历九月初放养虾苗,元旦左右即可开始收成了,此时当再补放养虾苗。而后在母亲节前后,再放养一批虾苗,以备中秋节时的总收成。由元旦起以至中秋节,可随时保持有上市体型的虾可收成。

  草虾与斑节虾的养殖,此时毕竟是小宗,日后将另案介绍。

  会选在初秋时清池做水及再放养虾苗,其实是最为遵从自然的变化而可获得最高的利润。会遇到水质变化较大,生态系比较不稳定的时间是农历九月,而后便进入水质稳定期,以养虾的环境而言,底质随著养殖时间的拉长,维持充分的营养源,菌相会越来越稳定,水质的变化也越小,待进入春季时,一个营养源足而稳定的生态系便可应付接下来漫长的春夏季的水质剧变期。

  养程规划后,再来的现场实际操作的第一步是做水。做水不可随意为之,时间最好能在高水温期,而且一定要做出能处理虾病至痊癒的水质状态,就是所谓的抗病的生态系统。以这15年的实操经验,黑水系生态相做出来后,放养虾苗后第一个月内可保存活率在85%以上,放养60天内,无论天气变化如何,还未有实质的高死亡率的虾病发生,而且生长快速,在70天内便可有上市体型。

  做水施肥所使用的原料,以高蛋白的固体粉状发酵胜肽为主,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因为培养水中的原生菌群,皆是高耗氮肥的族群。现在的操作上皆会搭配茶粕和石灰,这使得溶解性营养的溶出,更为快速。做水的时间至少得两星期,才能得稳定的细菌相。

  虾苗放养后的一个月内,几乎不须再追肥也可保持生态系的稳定。放养第二个月时,第一次的追肥仍是以固体为主,用法用量几乎与做水程序相同。而后的追肥程序是每星期一次,而以液态的胺基酸菌液为主,大约是以2~3次的菌液,而后追加一次的发酵胜肽粉。

  除了这固液两大项外,另须导入螫合物的使用,每星期一次。现在一般是使用腐植酸系列为主。有经验的乌鱼养殖者,当乌鱼浮头时,会用腐植酸处理,乌鱼便下游不再浮头。他们的推论是,腐植酸会產生氧。今年年初与海洋大学陈瑶湖老师讨论后,有了生物膜(Bio-film)的概念后,螫合物的作用当与此有关,而能有效抑制还原作用。

  以往,碳酸钙因在水中超低的溶解度,我是不建议使用的,但与台湾锦昌的王先生辩証后,突然想到碳酸钙会与酸性物质剧烈作用。除了增加总碱度外,池中多种的有机酸会结合解离的钙离子,形成多种的有机钙,对虾类极有益处。今后会列为必用之物。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8:55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9-24 14:28 编辑

七、结语


大陆的水產网站搜列了我分别在2001,2008和2010所写的发表在养鱼世界有关虾病处理的文章。有人著重在处理的方法,说这10年间我的方法一变再变。另一位朋友则解释我的改变"生态系"的处理理念一直没变过。此真乃知音也。

脸书上,我也曾多所阐述生态系处理虾病的概念,但由初期的"鸡粪论"比较有人讨论并执行外,后来真正有关生态系的核心理念,据朋友告知,根本就看不懂。1988~89年,我曾在台大陈秀男老师实验室担任助理,由学长黄世铃博士灌输了全套的细菌(不是只有病原菌)的概念,建立了我以细菌为基础的生态系的想法。而后"生态指标生物"的概念建立后,虾病的处理才有长足的进步,理论很简单,当什么生物在水裡出现时,虾病就过关了。就是这概念。
  就在去年,使用了茶粕加发酵胜肽的方法后,虾病的处理却有著9成以上的成功率,使得我信心更盛,想再一次地以不同的方法试著用生态系的控制概念来解释多年尚无定论的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问题。
我在1996年就已发展了以细菌代谢物来从事养虾的技术,但直到2008年,才有了完整的论述。由此虾病的处理进入新的阶段。抗病的原料在使用上的一再的变更,因为须尝试确认水中的抑菌的机制与菌群。当然这一定不是极致,路还很长。



吴子纬先生简介:

水产前沿网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第7届(1984年)毕业。
自1987年起至今十余年虾类养殖现场工作经验。
曾任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住沙特阿拉伯水产养殖顾问、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住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储备技师。

相关阅读:
建立抗病之生态系统--虾病防治现场实务


作者: 李少钦    时间: 2015-9-24 09:16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09:25
李少钦 发表于 2015-9-24 09:16

特别感谢李少钦(我们的资深网友@力致小续)对小编工作的大力支持!
欢迎李少钦(力致小续)再返论坛交流!
作者: jucking    时间: 2015-9-24 10:17
吴总你好!我们公司也是一家台资企业,看了吴总你的文章感触很深,吴总方便留个电话日后登门拜访吗?
作者: 广东新理想马来    时间: 2015-9-24 10:23
有滴次传销老。呵呵,开个玩笑。行业需要新鲜血液。加油!
作者: 谢碧文_IJj7Y    时间: 2015-9-24 11:29
也是不知所云……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4 14:23
谢碧文_IJj7Y 发表于 2015-9-24 11:29
也是不知所云……

嗯,文章是比较长,需要时间和耐心,再摘取好的部分为己用。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9-25 00:13
不知道这么编辑后,是否好阅读了些
作者: 一步之遥    时间: 2015-9-25 09:07
好东西,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k6k666    时间: 2015-9-25 16:38
文中提到的草虾和斑节虾养殖,不知何时才见吴先生的大作?。。。。。。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9-25 16:51
k6k666 发表于 2015-9-25 16:38
文中提到的草虾和斑节虾养殖,不知何时才见吴先生的大作?。。。。。。

你看得很仔细,吴先生现在在台湾屏东养殖斑节对虾,今年养殖不借,这一阵他该在家里收获斑节对虾上市了。
作者: 珠江所小廖    时间: 2015-9-25 17:06
挺有意思,好
作者: k6k666    时间: 2015-9-25 18:35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5 16:51
你看得很仔细,吴先生现在在台湾屏东养殖斑节对虾,今年养殖不借,这一阵他该在家里收获斑节对虾上市了。

祝贺他,又是丰收的喜悦。。。。希望他快点把草虾和斑节虾的大作也发表
作者: 朝宽_vGxMT    时间: 2015-9-26 19:01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4 08:46
虾病处理的新主张
作者:吴子纬


寻求因应的技术法
作者: Aimer    时间: 2015-10-5 16:51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4 08:55
七、结语
大陆的水產网站搜列了我分别在2001,2008和2010所写的发表在养鱼世界有关虾病处理的文章。有人著 ...

老师你好,看到你的阐述很多方面有共鸣,非常感谢你传达的知识,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到现在为止你都没有特意使用某种益生菌来控制虾病吗?期待老师的其它斑节虾和草虾的养殖经验。再次非常感谢
作者: Aimer    时间: 2015-10-5 17:01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4 08:55
七、结语
大陆的水產网站搜列了我分别在2001,2008和2010所写的发表在养鱼世界有关虾病处理的文章。有人著 ...

老师你好,茶粕和发酵肽的用量能透露一下吗?是哪些虾病池塘使用效果才好?非常感谢,期待老师的回复
作者: Aimer    时间: 2015-10-5 17:02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4 08:55
七、结语
大陆的水產网站搜列了我分别在2001,2008和2010所写的发表在养鱼世界有关虾病处理的文章。有人著 ...

老师你好,能透露一下菜粕和发酵胜肽的用量吗?在哪些虾病池塘用效果比较好,非常感谢,期待您的回复。
作者: 王如珍    时间: 2015-10-13 14:02
这便文章还是不错的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5-10-14 08:26
王如珍 发表于 2015-10-13 14:02
这便文章还是不错的

嗯,能分享一下你的读后感吗?你与文章哪些部分比较有共鸣呢?
作者: 叫哥哥    时间: 2015-10-28 21:46
3呃呃呃呃呃呃
作者: 蜕变    时间: 2015-11-6 01:00
拜读过吴先生的几篇文章,深有感触,是理论加实践后的精华。这一篇应是近作,从开始到现在,吴先生的文章一直都提到“脱氮作用”“还原反应”“细菌相”“黑色水系”“水中生物”“原生细菌群”,这篇文章新增一个“发酵胜肽”,篇中尽是满满的干货,看一次便要收藏,待慢慢细看,期待吴先生更多,更好的大作。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5-11-6 16:41
蜕变 发表于 2015-11-6 01:00
拜读过吴先生的几篇文章,深有感触,是理论加实践后的精华。这一篇应是近作,从开始到现在,吴先生的文章一 ...

看来你是吴老的铁杆粉丝啊
作者: 15251164022    时间: 2015-11-7 09:28
吴老师你好,是不是氨基酸作为池塘营养物质非常重要?
作者: 蜕变    时间: 2015-11-9 19:48
一片云 发表于 2015-11-6 16:41
看来你是吴老的铁杆粉丝啊

网上找了一下,找不到“发酵胜肽”为何物,是像茶粕一样的原料型的,还是已经有成品,像肥水膏一样的?帮帮忙,了解了解,谢谢拜托。
作者: 蹲街、卖囘忆    时间: 2016-1-3 21:27
谢谢分享  学习了
作者: 0928    时间: 2016-1-13 17:10
謙虛務實的實踐者,足得學習!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