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还原作用的进行
还原作用是为厌氧菌所进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氮气,是最为典型的还原作用的实例。因其作用的强弱,又可分为三大群:
1、较轻微的还原作用: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一般养殖池水会含硝酸盐30~50ppm,若将1/3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池水中瞬间增加高达10ppm以上的亚硝酸盐,就算不致绝对的致命,但总也会引发养殖物种种的不适。
2、较强烈的还原作用:除了会产生相当浓度的亚硝酸盐外,另外还有将硫化物还原为硫化氢,和无氧呼吸的情形下会产生的甲烷,这两种物质均会对养殖物产生强大的毒性。
3、最为强烈的还原作用:是为“去氮作用”。就硝酸盐而论,硝酸盐会先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还原成氮气。此时水中的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呈过饱和,无论水车开得再多,氧气均无法再溶入水中,常可见在春秋季时,鱼类在午后即有浮头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去氮作用。去氮作用对鱼类等有完整的循环系统的物种的影响较大,是立即的危害。强烈的去氮作用,使得水中溶解的氮气过饱合,氮气即由呼吸进入血管造成血栓,使养殖鱼类爆发气泡病,鱼类会在一夜之间大量死亡,这比之各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对鱼类有更大的死亡率。
还原作用对养殖虾类虽不会造成立即的病变,其危害的影响则是另需由池塘生态系的破坏的层面来了解。
自然气候的变化中,厌氧菌对温度极为敏感,好作用于高水温的时期,所以农历的三月始至十月止,是这类细菌活跃的季节,以节气而论,在台湾地区则是始于清明,而终于立冬。
越冬苗经过了水质稳定的整个冬季,细菌的活力微弱,虽然虾苗长缓慢,但却不致有重大病变的状况发生。进入农历三月,水温渐升,水中的细菌开始活跃。此时水中的营养源已为虾类的成长利用怠尽,在无足够营养源的情形下,原来的稳定的细菌相开始崩溃,再来就是藻相的改变,待意识到情形不对时,病原体已形成优势种了。还原作用此时担任击发的角色,大量有毒物质的产生,终于给予已体弱的虾类致命一击。所以虾病的发生是验证了一个稳定抗病生态系统崩溃的过程。但若是水中营养源充足,整体生态系运作稳定,若还原作用发生,虾类是否会有立即的病变发生?答案却是否定的。
高水温期,虾病的爆发几乎是以相同的模式进行---营养源缺乏,细菌相崩溃,倒藻,病原菌呈优势,还原作用,虾病爆发---。但是不同的是,此时期水中营养源的流失,还原作用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历三月和九月,旺盛的去氮作用进行下,大部份的氮源的营养物质,变为氮气挥发而去,若无充份的补充,生态系崩溃的连锁反应就这么的发生,于是虾病爆发,虾类死亡。
四、抗病的生态系统
五、抗病生态系统的内涵
六、成功养虾模式的规划
七、结语
大陆的水產网站搜列了我分别在2001,2008和2010所写的发表在养鱼世界有关虾病处理的文章。有人著重在处理的方法,说这10年间我的方法一变再变。另一位朋友则解释我的改变"生态系"的处理理念一直没变过。此真乃知音也。
脸书上,我也曾多所阐述生态系处理虾病的概念,但由初期的"鸡粪论"比较有人讨论并执行外,后来真正有关生态系的核心理念,据朋友告知,根本就看不懂。1988~89年,我曾在台大陈秀男老师实验室担任助理,由学长黄世铃博士灌输了全套的细菌(不是只有病原菌)的概念,建立了我以细菌为基础的生态系的想法。而后"生态指标生物"的概念建立后,虾病的处理才有长足的进步,理论很简单,当什么生物在水裡出现时,虾病就过关了。就是这概念。
就在去年,使用了茶粕加发酵胜肽的方法后,虾病的处理却有著9成以上的成功率,使得我信心更盛,想再一次地以不同的方法试著用生态系的控制概念来解释多年尚无定论的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问题。
我在1996年就已发展了以细菌代谢物来从事养虾的技术,但直到2008年,才有了完整的论述。由此虾病的处理进入新的阶段。抗病的原料在使用上的一再的变更,因为须尝试确认水中的抑菌的机制与菌群。当然这一定不是极致,路还很长。
相关阅读:
建立抗病之生态系统--虾病防治现场实务
渔歌子 发表于 2015-9-24 08:46
虾病处理的新主张
作者:吴子纬
一片云 发表于 2015-11-6 16:41
看来你是吴老的铁杆粉丝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