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病例57]气泡病引起对虾肌肉白浊、红体
[打印本页]
作者:
泷川
时间:
2011-3-23 16:08
标题:
[病例57]气泡病引起对虾肌肉白浊、红体
本帖最后由 泷川 于 2011-3-23 16:09 编辑
[病例57]气泡病引起对虾肌肉白浊、红体
2011-3-23 16:05 上传
下载附件
(35.99 KB)
2011-3-23 16:05 上传
下载附件
(15.49 KB)
2011-3-23 16:05 上传
下载附件
(66.56 KB)
2011-3-23 16:05 上传
下载附件
(79.42 KB)
天津某池塘24亩,水深1.5米以上,念珠藻水华。为改善藻相,09年6月12日,“利菌多”4桶+“藻安生”1桶。
6月13日,盘内有1尾死虾,身体发白,肠内有食;
6月15日,又有1尾死虾,检查肠内无食,疑是缺氧,用“速解安”;
6月16日,增氧机下有死虾50~60尾(多为以前死亡),检查有纤毛虫,上午杀纤毛虫(硫酸铜+硫酸亚铁),晚上用过碳酸钠;
6月17日,死亡100尾左右,水质变化不大,检查还有纤毛虫,晚上用“底加氧”;
6月18日,死亡100尾左右,变化不大,用“底加氧”;
6月19日,下雨,死亡120 ~130尾,用“速解安”;
6月20日,死亡120~130尾,用“速解安”;
6月21日,死亡200以上,停料;
6月22日,死虾300以上,公司服务人员刚好经过,发现自定置网内(捕上层病虾)采取的死虾(见照片),除红体虾外,很多虾尾部及虾体发白,疑为气泡病。随即到现场检查,水色浓绿,19时30分,检查溶氧12毫克/升,pH9.3,询问死虾下午较多,因而确诊。
分析:
1、本病自6月13日死虾开始,就应为气泡病,因身体发白是气泡病的特征,同时肠内有食。6月16日的死虾应为6月15日下午或傍晚死亡,当日杀纤毛虫用量不足,效果不大,对藻类也无影响。6月17至22日继续死亡,因疑为红体病,采取调水增氧措施,耽误控制时机。
2、从照片中看出,这种既有红体,又有白浊的虾,生产中非常常见,确实经常误认为红体病(桃拉病毒引起)。本病例中有无病毒感染,本人认为可能性不大,这种红体颜色较浅,且较为均匀,应是气泡病引起。同时本病例中肯定气泡病是主要死亡原因。
3、虾体及尾部发白(又称肌肉白浊)应是气泡病的典型症状。从而想到高位虾池肌肉白浊病较为普遍,一直认为是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应是错误,推定应是气泡病引起,而细菌感染却是后期继发。高位池铺膜、换水多,水体更加不稳,气泡病更易发生也是合理的。
4、肌肉白浊发生率很高,也能推断气泡病非常普遍。今年我们对红体病对虾病毒感染率(PCR检测)的调查也发现同样结果,很多红体虾不带病毒,是应激性红体,气泡病引起较多。可见气泡病的危害远较我们知道得多。而病毒性红体的发病率却较低,这就为我们养虾带来更大的希望,看来更高的养虾成功率即将到来。
(利洋公司 马老师提供 2009.07.06)
网友发言:
论坛新星:
气泡病?速解安没效果吗? 假若真是气泡病有无有效治疗或预防方法偷死是气泡病引起的?个人认为多为生理缺氧,体质差造成死亡。纤毛虫只是表象,多为体质差蜕不掉壳。后面死亡增多为细菌病继发感染有一定道理。
ontheway:
通常杀虫、阴雨天、“倒藻”后连续晴天,容易发生气泡病。此时应注意水体变化,如果发现水色变绿,小型藻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少,就要注意预防气泡病。在下午多开增氧机曝气,使上层过饱和的溶氧逸出,上下层水体混合,还可以减少底层“氧债”,其他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不开或少开增氧机。必要时使用“速解安”打破水体表面张力,与增氧机原理相同,效果更为迅速。气泡病发生时,及时换浮游动物多的低氧水效果最好。如果没有老水可以在下午开增氧机,溶氧最高的时间使用“速解安”,晚上少开或不开增氧机。气泡病后,通常会造成鱼体创伤,继发细菌感染,此时要采取一定措施预防细菌病。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