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实习日记:水产中的“悟”(持续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5-23 17:03
标题: 实习日记:水产中的“悟”(持续更新中^^)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5-30 10:01 编辑
水产中的“悟”
曾经在海参育苗场干了一个来月。问了那里的技术员一个问题:多久可以成为技术员?回答说:一个流程就会了,关键是在于一个字:悟。曾经问个一搞贝类的老师,他在基层搞了3年的生产,我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多久可以成为技术员?回答说:一个流程,关键是悟
在养殖场技术员教不了你多少东西。那时候想,“悟”到底什么破玩意儿,这么神奇!现在明白了一个字“悟”里面包含的东西以及怎么样做好悟。快一年了,明白这“悟”应该有6成了。前几天跟一搞繁殖工作25年的高手喝酒扯淡,我问繁殖难不,他说不难,很简单
很多关键的地方就看你能想到不,一层很薄的纸,就看你想什么招知道它并捅破它。曾经跟一搞繁殖17年的老师也是喝酒吸烟扯淡,我同样问了那个问题,还是告诉我有那么一层纸,就看你想什么招知道它并捅破它。
理论+实践;曹,很简单,太TM简单了。都知道理论指导实践,可是有多少水产人这样做了(对于水产未毕业的学生)。大学4年+毕业1年,你就是牛人。把这逻辑弄大点,其他的也是这样 。
学院派
5月23日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因作者不方便上网,特代其发表!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1-5-23 17:21
当年我的实习,老板只是让我们干干苦力活,至于育苗室,从来不给进!
后来里面一个师兄说道:水产就那么点东西,基本上不难掌握。不让你们进去,是怕你们学会了,自己搞!
其实有一个问题:难道水产的东西技术含量那么低吗?就只有那一点点东西可以搞吗?
“悟”或许就像高中写作文,同样的老师教,有的同学就是写得比你好
就像是学乐器,同样听一首曲子,有人听两遍就会了,有的人听了很多遍还是会走音
作者: 浪迹天涯 时间: 2011-5-24 08:24
回复 1# 水宝宝
不是这样的, 这个文章我只能说他遇人不淑!但是如果有专业的理论基础, 就应该把自己的所学 像 数学 代数一样 带入换算。
我也是本科的,告诉你, 那些师傅是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情况有二:
1, 他们根本就不懂, 就是会做, 你叫他解释他不行,但是就是会做,技术人员的命 — 会的话早就是老板了!
2, 你在学校学的是死书,要把他活用才行!融会贯通是要学的,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的!更何况是技术。
我就是把看的过程中, 把我的理论化为实际, 那我就懂了他为什么这样做!
也就知道如何解决他的问题!
顾问就是这样学习来的!
加油
作者: kook 时间: 2011-5-24 09:08
一直觉得水产这行真正实用的技术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自己琢磨出来的,人家无法完全教你给,因为很多东西他靠的是经验,完全按着别人的来也不一定就能搞定,因为水产的变数很多。所以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和说法。。。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5-29 09:18
标题: 实习日志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5-29 09:44 编辑
谢谢水宝宝的支持。因为腰上,回来休整2天,明天就走了。以后会经常写东西,水宝宝替我发到这里。也希望大家拍砖。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5-29 09:56
我的悟:理论+实践。在整个帖子里,我会先举个实战例子,在用理论分析。
1。鱼苗的气泡病。
在繁殖场一段时间,我弄了一个罐头瓶子采集了一些鲤鱼受精卵放在窗台上孵化,不几天就出膜了。鱼苗触摸后我用的是我们喝的纯净水曝气后加了一点具有藻类的池塘水配制的。有一天中午我去观察,发现有2条鱼苗浮在水面上,体内具有气泡。怎么会发生气泡病呢?而且就是2条,这说明是个别原因。我就在那里仔细观察,观察了1个小时,终于发现了怎么回事。是玻璃瓶瓶壁上有很多小气泡,被个别鱼苗当食吃了。我把发生气泡病的鱼苗弄到显微镜下观察,卵黄基本吸收完毕,处于外源营养期。
有一个老师傅养了20多年的鱼,他说到了气泡病,他有一个别人告诉他治疗气泡病的诀窍:往塘里撒盐。
气泡病是什么东西,是怎么得来的呢?气泡病的发生跟什么有关?发生气泡病,就是水里的溶解的气体过饱和,池塘里过饱和气体主要是溶氧。那么水体中的气体的溶解跟什么有关,跟压力以及温度有关。压力越大,水中越能溶解气体。温度越低也越能溶解气体。那么池塘里的氧气从什么地方?来于浮游植物的光和作用,水越肥天气好,溶氧越多。发生气泡病的3个变化因素:气体,温度,压力。鱼苗在深水区不会发生气泡病,游到浅水处就发生呢?在深水处,压力大,温度较低,如果水中气体处于过饱和,那么鱼苗血液里的气体也处于那种程度,当游到浅水处,温度高,压力变小,体内溶解的气体就会散发出来,变成气体,那么气泡病就发生了。有的地方用地下水,为什么要曝气,就是在地下,压力大,某些气体处于过饱和,当来到地表后,压力小了,气体就过饱和。当然曝气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增氧。
分析一下撒盐治疗气泡病。水中的盐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就增大了。也就是说,假如池塘里面的气体处于过饱和,当盐度增大一定后,就不是处于过饱和了,气泡病就处理了。但是那不是好方法,因为些东西迟早会影响池塘那个生态系统的。最好的方法是用深井水。原因1:温度低,那么气体溶解度就大。原因2:是缺氧的水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5-29 10:07
亲鱼成熟度的判断:
有一天去拉网选择亲鱼,老师拿到一条雄鱼,把精液挤到水里就知道发育好了没有。我看见的现象:精液很浓,遇见水就很快散开。为啥呢?精液是什么东西?精子有什么特性?精液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缺氧的液体,精子处于休克状态。当精子遇见水后被激活,马上就运动,运动能力很强,很短时间后就会死去(为什么人工受精时要把盆擦干,不能有水,其实这就是一个原因)。发育越好的雄鱼,其精液遇水后马上就会散开,散开越快,面积越广,说明质量好。
作者: marshal60 时间: 2011-5-29 17:43
学院派说的很有用!!!
作者: 184622157 时间: 2011-5-30 00:40
6楼真是有心人,观察细致,有耐心~~~
作者: 新南美白 时间: 2011-5-31 20:56
我们水产养殖的东西太繁杂了,真的要有一个"悟"字才行!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1-6-2 10:43
每天都上来看看楼主的新“悟”,不过这几天好像写得少了,我还是支持这种细心观察所得到的知识的,加油!哥们看好你!
作者: 水产小喽啰 时间: 2011-6-2 10:59
“学院派”的理论+实践,观察的特别到位!我觉得在学校学的东西不是没用,关键是要看自己怎么运用。如果能边实践、边学习,那“悟”可能是加速度的!
作者: 鱼之乐 时间: 2011-6-2 11:42
现在很多一线师傅都不是专科出生,他们坐上师傅这个位置靠的是他们在生产中细心观察累积起的来的经验,不免少数心中有股牛气。刚毕业的学生如想要向他们学习,首先得放低自己的身价,把条条款款的理论暂且放在一边,待分析原因时在拿出来。期望看到“学院派”更多的悟。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11-6-2 14:54
学院派老兄喜欢思考一些东西,先赞一个。
我以前在苗场实习,那个老板也没有练多少书,都是家族传下来的,干得也不错,赚了不少钱,在武汉市区买了2栋房子。
他总给我们说一句话,“你们学生理论比我好,但是我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也很管用。”当时给亲鱼打针的药都是他自己配的,效果很好。
搞水产的很多东西都是时间琢磨出来的,很多东西理论没法解释,或许还是理论太不深入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6-7 16:44
关于苗种的质量的悟:
买水花,怎样判断其质量的好坏?很多人都说看趋光性,看顶水,看规格是否匀称,看体质怎么样?这些说的都对。为什么那样做,其中有什么东西呢?先说说鱼苗的习性吧。
鱼苗的习性:顶水,聚光,应激反应等。
顶水,把苗放在盆里,搅动水向一个方向环流,看看是否向着水相反的方向游动,以及游动多少。这就是有的人买苗时判断其质量好坏的方法。这方法个人认为不大实用,原因就是不明显,不能有效的反应鱼苗质量整体质量的好坏。
聚光;基本所有的鱼类都具有趋光性,在黑的地方拿手电一照,看买聚集的多少以及速度。如果在很短时间聚集很多苗,说明质量好,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游泳能力强。
应激反应:这是我在这里常使用的方法。方法:把苗放在烧杯里或者碗里,有手指
弹碗,看是否马上活动以及剧烈程度,其实就是看受惊吓的程度,吓的越厉害,质量越好。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6-7 16:44
4.买苗的时期
买水花,什么时期买苗比较合适,买迟或者买早了拿回去成活率都不高,里面有什么东西呢?鱼苗从卵膜里出来后靠什么提供其生存的能量。婴儿在出生后可以吃奶,鱼苗则靠其卵黄提供营养,这段时期鱼苗处于内源营养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卵黄越来越小,这时候开口开始吃东西,其需要的营养一部分靠卵黄提供,一部分则靠外界提供营养物质,这时期就处于混合源营养期,这时候就是买苗的最佳时期。混合营养期后就是外源营养期,完全靠外界食物提供营养。怎么判断处于混合营养期呢?看3点:a.看腰点是否形成,腰点就是鱼苗在腰上出现一个黑泡,标志着鱼鳔形成了,可以水平游动,不是刚出膜时的震发式的向上游动。b.消化道打通,这点要借助其他设备,眼神好的可以看出来。C。看是否卵黄的大小(混合营养期,这点也得记住其他仪器,大家可以2块钱买个放大镜多看看,看多了就有感觉了。最实用的还是看腰点,但是不好判断是否过火候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6-7 16:45
鱼苗买来了,下塘
鱼苗买来了,要缓和一段时间,可以把装苗的塑料袋放在池塘里一段时间,让其使袋内水温跟池塘水温接近,原因是减小其应激反应,因为鱼是变温动物。温差越小越好。
什么时候放苗?晴天上午放苗,主要是考虑溶氧,或许你会问下午不是最高的时候吗?那时候水温也高啊。
在池塘的什么地点放苗?在池塘的上风处,如果在下风处,苗都吹到岸上或者池塘边上去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6-7 16:54
水库边上选择亲鱼完后的相片
-
20110603073.jpg
(886.88 KB, 下载次数: 307)
作者: kook 时间: 2011-6-9 12:53
不知道LZ这些买苗放苗的心得哪里来的呢?
作者: 曦曦 时间: 2011-9-4 11:40
呵呵!水产,我觉得在实践中学到的才是最珍贵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学生多去实习!!
作者: 晨木 时间: 2011-9-8 12:27
刚实习结束,你们着实习单位比我那好多了。。。
楼主还是很细心的,加油,共同学习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12 21:39
这是我繁殖的时候思考出来的东西,其中黑色的那条走势图是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里面画的,但是不准确,上面那一条是我改正后的画的图,关于成熟系数的理解。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12 21:42
有兴趣的看看
作者: 怀1989 时间: 2011-9-13 23:18
哈哈,悟是什么呢?
作者: putao 时间: 2011-9-14 00:19
本帖最后由 putao 于 2011-9-14 00:22 编辑
把经验能用理论解释清楚,通过理论的分析总结出个好办法 就是悟。
学院派的东西很实在哦,谢谢分享啊
作者: yulee 时间: 2011-9-14 09:24
希望多发一些这样的东西,毕竟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越来越少了,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思考。
作者: dong7687767 时间: 2011-9-14 14:06
学院派兄弟,对于我这样半路出家(原来搞禽畜料,现在专营水产,包括料,药,苗<大规格>)有点似懂非懂的人你有什么高见呢?敬请指教...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14 20:10
回复 27# dong7687767
谢谢你看的起我,指教不敢,毕竟我学识有限,现在才大4,论坛里的牛人多的海了去了。你的问题对我来说很有难度,难的一塌糊涂,但是我还是喜欢发表言论的,让人拍砖嘛,增加各位茶余饭后的谈资,嘿嘿。
你经营水产料,如果是销售,我不懂;如果是搞配方,我更不懂咯。但是你有一个平台啊,好好利用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对于营养方面的,你可以多看看叶佬的文章,还有其他牛人的文章。
药,我有2次经历。第一次是今年5月份在繁殖场搞实习的时候,有个买苗的客户苗发病了,正好带实习的教授回校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了,厂长直接找到我,我当时就懵了呀,回想在学校学的啥啊,压根没有实战过啊。找来几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让他们帮忙,可惜没有一个敢做,都说没有实战过,没有办法了,我就自己想办法。把学校教病害的教授电话都要来了,打算一个一个的问,可是我想了想没有打,而是打给我的同学,让他们给我弄鱼苗病害的文章,还有怎么检查鱼,还有关于这种鱼的基本生态知识。反正这方面的东西,有多少弄了多少,一篇一篇的看。我现学现用,刚出炉的“包子”,收获很大,问题被我解决了,老板请吃西瓜。我就明白了,要了解尽可能的信息,越多有用。
第2次,是在一个药店实习一个多月,每天基本都在鱼塘边上转悠,发现很多问题,现象,晚上就拿出资料看,成长很快的。
你有平台,看看水产病害的资料,再去实践,不断摸索,总结,一定很厉害的。你可以招个病害高手,跟他泡在一起,那样更快,东西学到后就。。。。。。
对鱼苗,你是标粗,我没有做过哈,没有经验。
你的平台很有用(罗嗦了哈)
我的学习思路分3步:
第一步:实践,接触,不求学东西,但求你让我接触。
第二步:找个理论高手教我理论。
第三步:找个实战高手带我,不求给我讲解多少,但是得让我接触。摸索,总结。
搞繁殖我就是3步走的。在大3上学期跟着老师学习过繁殖的相关内容,今年的5月份去学校基地实习,在开学的那一个多月,背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还有博士论文不下20篇。在繁殖场每天跟厂长,教授泡在一起,干的活比工人还多,还累。厂长,教授教会我很多。
在繁殖场有厂长,教授带,想学不到东西都难,对吧。
路就是:理论高手带到实战高手带,而且亲手做。
听过一个身价3千多万的人说过:
有的人宣称:我不谈理论,我是实战的
在商业领域,这和“我不谈实战,我只教理论”一样无知可笑
只谈实战,那么,最好只谈自己的生意,自己的经历,让大家开开眼界就好。别教人“功夫”,那根本不是“功夫”------没有理论支撑,任何实战都是不可复制的苍白案例----说白了,顶多一饭后谈资而已
-------------------------这就是牛人说的,我就的经历大家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9-15 10:19
'悟'!?,呵呵呵呵,非常遗憾,我只能'恭喜'你遇人不淑了。如果你在行业(其实不管什么行业都一样)里混的时间长了,你就会自己发现,凡是厉害的有真本事的师傅都不会藏着掖着,你能问他就能讲,因为每个行业真正的本事是绝对不会一下能学会学完的,有本事的人才不会怕你几句话就能学会,导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那些跟你说什么'悟',什么'天赋',什么'意会'之类虚话,而闭口不谈实际操作或者原理的人,要么他本身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要么他能说出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多说多误,不如不说,到时当然你就真个要你自己去'悟'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15 10:28
回复 29# 海上积雨云
哈哈哈哈,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怎么做才成长的更快,搬着板凳坐听海上积云的案例,我坐第一排哈,还带上了录音笔,嘿嘿。
作者: 冰山 时间: 2011-9-15 11:31
回复 29# 海上积雨云
呵呵,确实“凡是厉害的有真本事的师傅都不会藏着掖着”,不过这种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多是要有缘才能碰到的,这种人也是很忙的,没有多少时间给我们解说。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自力更生靠自己去悟!再说就算有高人的点拨还是一样需要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妙。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9-15 15:30
简单嘛,你到了一个公司一个单位,总能遇到一俩个技术或者业务上的高手,如果没有,那该公司也没有什么发展下去的必要了。那什么是高手呢,就是那种你问什么都能告诉你答案告诉你经验告诉你原理,能用非常浅显的道理说明很多问题,不避讳自己错误,不怕坦露自己缺点的人。这种人往往不会大言不惭,不会有太好的口才,但他自己的工作都能搞定,在哪里都能发展得不差,但绝对不会是最优秀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靠的是自己真本事,相信自己,而正是由于太过自信,或者说自负,往往不能抓住运气的尾巴。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9-15 15:45
领悟这个说得太玄乎了,其实在我看来,360行里至少有300行是眼见工,就是说只要你用心,问一遍,看一遍,就会了。如果你问到高手,再讲解清楚,那还会有什么问题啊?还有什么学不会啊,如果这样相当于手把手教的你还学不会,那你也就不用干了,那你干什么都很难精深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23 19:15
关于溶氧的问题,讲理论大家估计都不感兴趣哈,我就讲讲我的经历以及怎么运用的。希望高手来讲讲理论,大家可以点名哈。
溶氧的变化:最低时候在零晨吧,巡塘的时候也是那时候。在搞鱼病的时候,师父说病鱼这时候基本都在池塘边上,因为溶氧相对较高。这时候撒网,对池塘的病害可以作一个初步的了解。他说了一个关于用药的问题,就是这时候用高浓度的药在池子边上,那么就对鱼用药。这方法我没有用过,但是他老人家给一养殖户杀虫的时候就这样让养殖户操作,养殖户反应效果不错,方法好。今天学校的教授教水域生态学,讲到了关于溶氧的问题,我就拿这问题跟他讨论,他说:其实就是一个药浴的过程,但是药刺激,鱼就跑了啊------谬论
大家怎么看这问题。
作者: 冰山 时间: 2011-9-23 20:27
回复 32# 海上积雨云
哈哈,云兄很了解自己啊。
作者: 刀鱼 时间: 2011-9-24 10:07
学院派和云兄总结了许多自己的心得,对我们这些菜鸟来说是一些宝贵的资源,值得借鉴。希望两位继续为我们提供一些实践实例和理论给我们学习学习。
作者: 刀鱼 时间: 2011-9-24 10:49
回复 6# 学院派
气泡病的3个变化因素:气体,温度,压力。鱼苗在深水区不会发生气泡病,游到浅水处就发生呢?在深水处,压力大,温度较低,如果水中气体处于过饱和,那么鱼苗血液里的气体也处于那种程度,当游到浅水处,温度高,压力变小,体内溶解的气体就会散发出来,变成气体,那么气泡病就发生了。 好像不是这样的吧,而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所以用深井水养鱼不怕含氮多吗。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24 12:57
回复 学院派
气泡病的3个变化因素:气体,温度,压力。鱼苗在深水区不会发生气泡病,游到浅水处就 ...
刀鱼 发表于 2011-9-24 10:49 
深井水肯定要曝气的呀。得具体讲讲了哈。
鱼类通过鳃的呼吸吸取水中的溶解气体,这些气体在血液中处于溶解状态。饱和度跟绝对压力呈正相关,鱼绝对温度呈负相关。如果血液中的气体达饱和,再游到压力小的地方或水温高的地方,血液和组织里的溶解气体将趋向于新条件下的平衡,一部分气体就会从溶解状态恢复到气体状态,析出的气体就堵塞的血管,这就是所谓的栓塞,气泡病就发生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24 13:13
发表过一篇很坏的帖子:鱼的浮头,有图哟,壮观
当时我处理问题后,骑着摩托一圈一圈的逛发病池塘,发现2个现象
现象1:上风处的鱼比下风处的鱼多很多。
现象2:很多草鱼从头部到背鳍中间这段区域很黑,很多却比较发白。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9-24 14:44
看完后,觉得学院派上进心很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寻根问底,最后得出最合理的答案。学院派在这里只是给我们列举了几个例子,目地是让我们融会贯通。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案。悟,不难,因为他就是一瞬间的事,什么最难,就是事实摆在眼前,却无人问津。
作者: 刀鱼 时间: 2011-9-24 19:29
回复 38# 学院派
哦,那可能是我了解不全。这样说来,气泡病的形成是气体进出鱼体内,堵住血管。而不是紧紧气体进入鱼体内。谢谢学院派的回复。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9-26 09:58
回复 41# 刀鱼
形成的气泡出不来,堵住血管,栓塞
作者: 鳝之弟 时间: 2011-9-27 20:51
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理论很强 实践经验不是很强的人,可以去一个实践经验很强 但理论知识不强的师傅那实习 ,这样两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可以相互学习,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创新养殖模式,并且,如果你找一个理论和实践地都厉害 师傅,那样你很多东西都是按着这个师傅的指导走了,这样很大程度遏制的自己的想法和摸索。如果你是一个空有一点理论(虽然学了但很模糊)。实践没有,那么你就应该找一个实践加理论的牛师傅了!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10-16 19:31
传篇文章: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天才并非天生》,想了那么久的悟,现在明白一点了,知道怎么才最快,最有用,而不是单纯的copy别人的案例。
-
-
天_才_并_非_天_生.pdf
5.65 MB, 下载次数: 95
作者: overtake 时间: 2011-10-19 11:48
呵呵,楼主的确是个很爱思考,很有悟性的人。前途一片光明!
作者: overtake 时间: 2011-10-19 12:55
回复 6# 学院派
学院派,我有个质疑,好像气体的溶解度是随着盐度的提高而降低的,而不是你所说的增大。在此纠正一下。实际情况是,你向淡水池塘里加盐,因为总的加盐量肯定不会很多的,对盐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故盐度对溶解氧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是有影响,溶解氧饱和度也只会将不会升。故我认为向池子里边加盐来缓解气泡病还有待考究。当然也希望与你再继续共同探讨,得出合理的解释。
作者: overtake 时间: 2011-10-19 13:16
本帖最后由 overtake 于 2011-10-19 13:20 编辑
刚查到的一个说法是这样的。食盐可以改变水中的PH,使藻类死亡和抑制其生长。黄泥浆就是利用吸附的原理使藻类沉到池底,抑制其光合作用。但本人认为食盐可以改变水的pH纯属扯淡,想不通从哪里能改变pH的。
作者: 踏浪迎雪 时间: 2011-11-1 12:26
LZ的确很善于思考,遇见问题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但是光问完为什么之后,建议在问一下,是不是这样,这样对于提升“悟”应该会有好处,而且要“悟”的是正道哦
作者: 渔华佗 时间: 2011-11-7 22:28
本帖最后由 渔华佗 于 2011-11-8 22:12 编辑
回复 6# 学院派
确实是实践出真知!您太有才了!
作者: 渔华佗 时间: 2011-11-7 22:36
本帖最后由 渔华佗 于 2011-11-8 22:12 编辑
回复 32# 海上积雨云
看来老弟高人还遇得不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11-7 23:34
回复 50# 渔华佗
在这个行业怎么说也有九年了,高手低手遇到的还真的不少!
作者: 宋得青 时间: 2011-11-13 22:29
很好 很好...谢谢...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11-15 19:19
回复 48# 踏浪迎雪
我为什么要把我想的发到论坛上?因为我需要人指点、拍砖。我思考的东西可能是错误的,一个泥巴做的金元宝可能被我当成黄金做的金元宝。我现在在学校,身边的同学压根跟他们讨论不了,也不能去用实战来检验我的思考是不是对的。而学校的老师理论可以,但是实践不够。没有交流讨论的环境,怎么办,总不能不交流讨论吧?那么现在利用论坛就是最好的方法。论坛上实战的人多,他们的提出的东西有的是经过实战而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相对正确率高很多。而学校的老师就讲很多理论,那些理论现阶段感觉像大道理一样。我喜欢有一定理论后从实践开始,再慢慢去想背后的理论,有了自己的认识、理解再跟人讨论、交流。
别人的经验、理论怎么来的?对经验、理论怎么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就得像我们在实验室一样做实验,一遍一遍的做,一遍一遍的倒霉,那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再提升就得学习,交流。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11-15 19:27
回复 51# 海上积雨云
哈哈。我就是其中的低手哈。
作者: 湘江月色 时间: 2011-11-17 14:54
快要实习了,听了受益匪浅,
作者: 伊贺胧 时间: 2011-12-3 10:23
确实,特别是技术类的东西,不仅要勤奋点,关键还要能悟。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1-12-17 13:52
本帖最后由 学院派 于 2011-12-17 13:54 编辑
大学唯一获得的一个奖项。
-
证书.jpg
(10.34 KB, 下载次数: 259)
作者: 渔华佗 时间: 2011-12-17 15:47
有比无强,继续努力啊!
作者: my_chb 时间: 2011-12-17 19:17
水产学是农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实践科学的范畴。建议学习一下日本人写的《农学原论》一书。或许能解疑。
作者: 太湖鳜鱼 时间: 2012-1-7 18:57
关键是多实践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向有经验的渔民请教
作者: 太湖鳜鱼 时间: 2012-1-7 19:00
渔民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比较多,能够给我们增长知识。
作者: woodson 时间: 2012-1-12 21:17
学院派的学习态度我很钦佩,作为水产行业一个刚刚工作一年的人而言,凭你现在的这种思考态度,你一定在这一行有所作为
作者: 千岛湖渔业1982 时间: 2012-2-20 12:37
打酱油,路过
作者: 波波 时间: 2012-2-25 00:16
学院派的观察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谢谢分享!!
作者: 895439700 时间: 2012-2-25 13:54
回复 6# 学院派
学院派的“悟”很到位,难得的精辟的理论分析和踏实的实践观察,最后 撒盐的分析,是错误的。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三个因素:一、温度,二、含盐量,三、气体的分力压。其中撒盐就是利用含盐量这因素来调控溶解气体,原因: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含盐量增加,会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离子对水的电缩总有加强,使水可溶解气体空隙就减少。所以,当撒盐可以降低溶解气体,当鱼苗上升到水面时,以至于不易产生气泡病。
作者: 895439700 时间: 2012-2-25 13:58
回复 6# 学院派
作者: 895439700 时间: 2012-2-25 14:00
学院派的“悟”很到位,难得的精辟的理论分析和踏实的实践观察,最后 撒盐的分析,是错误的。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三个因素:一、温度,二、含盐量,三、气体的分力压。其中撒盐就是利用含盐量这因素来调控溶解气体,原因: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含盐量增加,会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离子对水的电缩总有加强,使水可溶解气体空隙就减少。所以,当撒盐可以降低溶解气体,当鱼苗上升到水面时,以至于不易产生气泡病。
作者: 895439700 时间: 2012-2-25 16:31
学院派的“悟”很到位,难得的精辟的理论分析和踏实的实践观察,最后 撒盐的分析,是错误的。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三个因素:一、温度,二、含盐量,三、气体的分力压。其中撒盐就是利用含盐量这因素来调控溶解气体,原因: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含盐量增加,会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这是因为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离子对水的电缩总有加强,使水可溶解气体空隙就减少。所以,当撒盐可以降低溶解气体,当鱼苗上升到水面时,以至于不易产生气泡病。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3-25 02:02
一个本科生,在思维和行动上,你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理解,我算是佩服你了!还有几个高手:海上积云雨,渔华佗,牛,牛,牛!有关于气体溶解度的问题,好像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上边有吧!楼上朋友,撒盐后,会使气体溶解度降低,气泡出不来的,我不知道你在想神马?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2-4-4 21:13
本帖最后由 学院派 于 2012-4-4 21:18 编辑
苗的好坏有哪些指标?经常跟那些看苗的人一起得知:他们的指标有下面几个:腰点是否出现以及整齐度有多少,平游情况,不沉底,趋光性,顶水能力,畸形率。这些是从肉眼可以判断的。知道了以上一些指标没有用的,因为是死的,你要不停的去看,不停的去观察,慢慢的有感觉了,慢慢的变成高手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看苗特别准。做到上面那几点,你就是一个高手了,但是你还是在用的别人的东西,你只是在实践别人的东西,只是在copy。当突然有一天你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个方法可以推广,那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2-4-4 21:38
池塘肥水是生产上经常要干的事。肥水不管是要肥藻类还是浮游动物,我认为都在我下面的那个框架里面,欢迎大家继续把框架做大,案例更多一点。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以及一些学到的方法,跟大家分享探讨一下肥水的问题。欢迎大家拍砖,没有拍砖,我没有劲。
影响肥水效果的因素:1、温度。2、光照。3、营养物质。4、竞争者。5、天敌。6、重金属。7、水质指标。
1.温度问题,温度影响藻类的繁殖我就不细说了。要想在低温条件下肥水,可以把水位降低。也可以寻找在低温 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的藻类而且是对生产有用的。也可以搞大棚。
预知下文,改天再来
作者: 8460480 时间: 2012-4-5 11:16
楼主真的是用心在做水产啊。
作者: 小小御医 时间: 2012-4-5 18:38
池塘肥水是生产上经常要干的事。肥水不管是要肥藻类还是浮游动物,我认为都在我下面的那个框架里面,欢迎大 ...
学院派 发表于 2012-4-4 21:38 
愿听下文!
作者: 蓝色的天空 时间: 2012-4-12 20:46
实习中。。。。
作者: 蓝色的天空 时间: 2012-4-12 20:47
悟悟悟悟悟悟悟。。。。。
作者: 水厂白小生 时间: 2012-4-13 09:23
我觉得水产养殖技术的学习主要靠四多,多问,多听,多想,多总结!!!!
作者: xjv129 时间: 2012-4-22 00:30
回复 6# 学院派
受教了,过几天也得去育苗池什么的实习。。
作者: 白沙基地 时间: 2012-5-3 22:06
受益匪浅,期待下文
作者: 虾佬 时间: 2012-5-4 17:01
养殖技术,经验就是靠一个字 《悟》,不说靠什么狗屁理论, 靠自己在塘头实践,和养殖的朋友交流, 个人从来用药物是靠感觉去用,没有按照说明书用,除了杀虫 消毒
作者: 新南美白 时间: 2012-5-4 19:08
想当年都是苦力出来,老板不愿教一丁点东西,只能看。好睬我是悟出来了,但代价就是时间。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2-5-4 22:24
难道这个“悟”字就是看有没有天赋?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2-5-6 21:03
一年前的贴子,现在看看,漏洞太多,太多太多的不应该写,可悲啊。一年了,对“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的“悟”是理论加实践,现在看来不是那样的,单纯的理论加实践可以做一个一般的高手,做不到高手中的高手。一年了,经历了很多很多,也实践了很多很多。
记得一句话:知道做什么是知识,但是知道什么时候做是智慧。最近认认真真看了几遍《功夫熊猫》,熊猫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悟,才成为一个高手。如果不想着去突破的话,只是一般的高手。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2-5-6 23:17
学院派 发表于 2012-5-6 21:03 
一年前的贴子,现在看看,漏洞太多,太多太多的不应该写,可悲啊。一年了,对“悟”有了新的认识。以 ...
希望楼主能继续分享水产中的悟。即使是有不对之处,也是一种成长的记录
作者: 僅乗芐偲淰 时间: 2012-5-29 23:19
我是从育苗室一步步走过来的,参与了所有流程,可是亲自操刀,谈何容易
作者: 学院派 时间: 2012-6-4 13:25
僅乗芐偲淰 发表于 2012-5-29 23:19 
我是从育苗室一步步走过来的,参与了所有流程,可是亲自操刀,谈何容易
我啥也不想说
作者: yanwuxu1202 时间: 2012-6-15 14:35
一个流程,悟。好简洁,但是很深刻
作者: 网络创业 时间: 2012-12-5 12:24
大学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自学能力,解题的过程就是个悟的过程,只有自己不断的去追求,不停滞,才能进步,楼主觉得1年前的话有问题,说明进步了,牛。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