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江西地区当前草鱼鱼种发病的原因及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5-28 10:24
标题: 江西地区当前草鱼鱼种发病的原因及对策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1-5-28 10:28 编辑

近期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在江西的一些主养鱼区不断有鱼塘陆续出现草鱼鱼种死亡的情况,个别养殖户草鱼鱼种的死亡量还很大。笔者诊断了几家出现草鱼鱼种死亡的鱼塘,发现造成目前草鱼鱼种出现大量死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造成的死鱼

俗话说“春杀虫,夏杀菌,秋调水”,由此可见春季是寄生虫繁殖生长的季节。春天万物复苏,寄生在鱼体的寄生虫也不例外。尤其是以原生动物为主的车轮虫和蠕虫类的指环虫,春季是其生长繁殖的旺季。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清明节前后杀虫最好,但这个也要根据当时的水温决定。如果水温上升的很快,笔者认为应该提前进行杀虫。原因在于此时寄生虫的个体还处于幼体阶段,一般性的药物基本上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如果杀虫的时间掌握不准,往往杀虫的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额外增加杀虫的成本。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用显微镜对草鱼的鳃部进行镜检,发现还有一些养殖户前期的杀虫工作没有做到位,部分草鱼检查出还有大量的寄生虫寄生,从而出现了烂鳃现象。笔者认为少量的寄生虫不会造成草鱼鱼种的大量死亡,但如果寄生虫的数量很多就会造成草鱼出现大面积的烂鳃而引起死亡了。因此,养殖草鱼鱼种尤其是1两到2两左右的草鱼,寄生虫的感染概率很大,前期的杀虫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二、由肝胆综合症引起的草鱼鱼种死亡

草鱼的肝胆综合症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经常能见到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表现在于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 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 (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 ,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笔者解剖了一些游边的鱼,发现大多数这种病症的鱼体肝脏均不同程度的有一些病症。笔者分析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此类疾病主要跟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1.养殖密度过大:最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养殖户盲目追求亩产量,不断的增加草鱼的放养量,使养殖的密度过大。这样容易造成草鱼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环境中,对食物的转换会受影响,从而使肝脏的负荷加大,容易引起疾病。
   2.
水体环境恶化:根据笔者的了解,最近几年池塘养殖的水环境越来越恶化。很多养殖户多年都没有对池底进行清淤过,这样会使大量的残饵、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死后的腐殖质留在池底不能进行转化,从而使水环境恶化。
   3.
强化投饲:随着这几年养殖业的发展,饲料营养研究不断深入,营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于草鱼的养殖从最初的以青草为主的粗养阶段慢慢变成了现在以配合饲料为主的高密度养殖,很多养殖户为了让草鱼生长速度更快,人为的加大投饵量,这样会增加草鱼肝脏的负荷,时间一长,肝脏很容易发生病变。

4.鱼病:虫害、烂鳃等一些鱼病会影响鱼体正常气体交换及造成机能紊乱,从而影响肝脏正常代谢。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笔者认为乱用药物和投喂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 % 60 % ,甚至可达60 %90 %

对此类疾病的的预防要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质,配制营养丰富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如果饲料原料脂肪发生变性,其中具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若麦麸、菜籽粕、花生粕等受潮发霉,其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对肝脏有很大损害。

此病治疗原则是细胞的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如选用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山药、生地、泽泻、板蓝根、山楂、甘草等,该方剂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作用,对此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草鱼鱼种死亡

今年上半年江西地区总体的雨水较往年要少,很多鱼塘水库目前的水位比较低。而最近气温上升很快,早晚的温差变化比较大。因此如果鱼塘的水位很低的话,会造成鱼体因为温差变化过大而出现不适引起死亡。此外,根据笔者最近在市场上检测养殖户鱼塘的水质发现,一些鱼塘的水质碱性偏高。个别鱼塘碱度还超过正常范围出现有死鱼现象。还有一些养殖户开挖了新塘,但前期没有对池塘进行消毒培水工作,鱼种放下以后也出现了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出现的死鱼现象。因此,养殖户应该根据当前的情况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温差过大对鱼体造成的影响。加注新水也有利于对水体碱度的降低,但一定要注意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对于新开挖的鱼塘,养殖户在放养鱼种时首先要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进行水质培养,一般前期可以施用一些有机肥做基肥培养水质。


四、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草鱼种死亡

近期,我们在江西的一些地方陆续发现草鱼鱼种大量死亡的案例。这种病发病死亡时间很短,往往两三天死鱼量成倍的增加,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在养殖户发病鱼塘取一些在岸边漫游或者刚死不久的病鱼进行检查发现,出现大量死鱼的鱼塘鱼体检查大多是肠道和鱼体肌肉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我们取了样本送到专业机构进行病毒培养,发现造成这种出现草鱼鱼种大量死亡的病鱼身上均带有草鱼出血病病毒。并且部分打过草鱼出血病疫苗的鱼塘也出现了此类病症,根据笔者的调查,去年在江西的部分地方发现了此类病毒造成的草鱼鱼种大量死亡的案例,但发病的区域仅仅是在小范围无注射疫苗区域。但根据笔者最近了解到的情况,今年此类疾病的发生有多区域发病的趋势。因此,养殖户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疫苗要选择有信誉的正规机构,注射疫苗时要注意方法及注射环境,以免造成大量的损失。



   以上几点,是笔者认为当前发生在江西各个养殖区常见的几种草鱼鱼种疾病。笔者分析了当前造成这些疾病的流行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气温回升过快
    在笔者的印象中往年江西这个时候的气温没有今年这么高,而且气温回升的速度也很慢。很多养殖户都了解清明节前后杀虫的道理,因此总是习惯性的等到这个时候来杀虫。但是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回升比较快,寄生虫和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也加快了。一些地方的养殖户因此延误了杀虫消毒最好的时机,从而造成了由寄生虫以及病原菌造成的病害。

2)苗种培育期人为增加鱼种长速  

目前江西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集中化的草鱼苗种培育,很多养殖户专门从事苗种的养殖。每年的六七月份养殖户购进草鱼夏花进行培育,年底养殖到12两进行出售。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很多苗种养殖户最近几年盲目的追求亩产,在苗种培育期加大投喂量,从而造成了苗种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长速过快而带来的肝脏等疾病。这样培育的苗种放到成鱼塘以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或者前期由于虫害等造成的疾病影响,往往会加重肝胆综合症的发生。

3)忽视了对草鱼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根据笔者的了解,此类疾病最近几年慢慢在一些地方流行,但一些高密度养殖区最近几年尝试进行草鱼下塘打疫苗的方法,如果疫苗来源及注射得当,其草鱼养殖过程中出现此类疾病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养殖户在今后的养殖中应该慢慢接受草鱼进行疫苗免疫来预防草鱼病毒性疾病的观念。


文/广东德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程星红  李君侨 余鹏


——以上转自《水产前沿》杂志6月刊



作者: 专注于水产    时间: 2011-5-28 12:58
问题的爆发还是在于水的问题,严重缺水啊!
作者: 刘冉    时间: 2011-7-8 15:52
看了肝胆综合征这几个字就郁闷,找不到正真的病因就以综合称之,大范围的举证分析病因总有一个是对的。中国的科学家就是牛叉。
作者: 星星    时间: 2011-8-12 11:48
现在好像不叫肝胆综合症了,改叫代谢障碍综合症。
作者: zxm6008    时间: 2011-9-4 22:01
说的太笼统,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作者: zxm6008    时间: 2011-9-4 22:02
不知道在实际生产上怎样才能做到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1-9-5 21:53
用草喂出来的,没有这个病。营养有问题啊。
作者: 涉水居    时间: 2011-9-7 11:38
不管肝胆综合症病因是否确定,但保肝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2-3-23 23:13
营养性肝胆问题导致体制下降是病害高发的一大诱因。
作者: 鱼虾有约    时间: 2012-4-11 14:58
但是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回升比较快,寄生虫和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也加快了。一些地方的养殖户因此延误了杀虫消毒最好的时机,从而造成了由寄生虫以及病原菌造成的病害。”
请问水温上升到多少度的时候杀虫最好?
作者: 港湾    时间: 2012-6-2 16:58
天天服务鱼塘,很受用
作者: 建凡    时间: 2013-6-15 22:27
跟以往相比,密度,还有饲料是根本性改变,所以,问题肯定是这两个方面来寻找。
作者: 涉水居    时间: 2013-7-31 18:42
据我了解,江西饲料造假全国第一;不死才怪!
作者: Jason士    时间: 2013-8-3 20:13
笔者所提到的“肝胆综合征”其实也是当前我们对草鱼养殖中肝脏疾病的一种统称,本人在佛山南海从事草鱼鱼种养殖2年,在5—6月份的养殖节点上却是是鱼种发病的高峰期,此时鱼种规格通常在60—150尾/斤。按照广东这边的分类,此规格的鱼属于10—12朝。是鱼种发病率最高的一个阶段,以肝胆综合征、肠炎(细菌性/病毒性)为主。如果没有预防到位,死亡率可以达到80%,本人认为预防该病主要从以下3个点来注意:1、投喂(鱼种规格到了150尾/斤之后投喂率不能超过6%,到了100尾/斤之后投喂率不能超过4%,否则肝脏负荷非常大,导致肝病,随之而来的是细菌性肠炎(死亡率可达80%),蛋白在30%以下可以稍微多喂一点。2、在没有发病之前,规格达到100尾/斤的草鱼鱼种要及时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如果发病了更加需要注射疫苗(如果注射的疫苗质量过关已经注射剂量和部位到位,一般发病率可控制在10%以内,甚至更低)。3、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要勤检查鱼种寄生虫的情况,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少于5个车轮虫的问题问题不大,多于10个就要开始杀虫了,如果没有显微镜,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判断:①连续阴雨天气未杀过虫的鱼塘,②鱼吃料时炸群现象明显,③雨后天晴小苗突然大量死亡。如果有指环虫,那么就必须及时杀掉,因为指环虫会直接破坏鳃丝组织,导致烂鳃发生。车轮虫推荐用铜铁合剂(精博的灭虫精2),剂量以硫酸铜计6两/亩.米,苗小的4—5两/亩.米,用量应根据水质肥瘦以及水温高低和苗的大小以及天气灵活调整。或者的代森铵(科扬的车轮虫特杀)3—5亩/米每瓶,不要超过3亩/瓶。该药同硫酸铜一样,倒藻非常厉害,风险较高,但效果很好,请谨慎使用。指环虫可以用指环杀星,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不同厂家用法不一致,根据推荐剂量用,未见大问题。以上是我对草鱼鱼种5月份养殖的一个理解,有不同看法的敬请拍砖,大家共同进步。QQ:764394794,杨世海
作者: 手可摘星辰    时间: 2013-8-23 21:51
一般来说,很多病都不是单独的,会有很多并发症,出血病、肠炎、烂鳃就是经常并发,治疗的时候用药全面些就好了,名字怎么叫无所谓,关键是能够治疗好鱼病
作者: sea-maid    时间: 2013-8-26 11:27
个人认为草鱼肝胆病发病率在目前高投喂饲料的情况下会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肝胆还是要做好保护。
寄生虫病对草鱼苗种影响比较大,要及时做好杀虫消毒工作。
对2斤以上草鱼肝胆和寄生虫病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2年上市的草鱼成鱼养殖模式的发病率每年都会很高,无论在任何地方。个人认为还是养2龄苗种,第三年养成成鱼的模式比较好,既可以降低发病率,又可以提高上市规格,长远来看,并没有浪费土地资源。
作者: 广东动植物医院    时间: 2013-9-17 17:18
最近,天气热,导致好多地方的鱼塘都出现了死鱼的现象。
作者: csulzh    时间: 2014-1-23 14:38
现在不是有草鱼出血病的疫苗了吗
作者: aggressive    时间: 2014-6-13 21:29
参观。。。。。
作者: 苏北鱼医    时间: 2014-6-14 14:18
现在江苏的骆马湖、山东的微山湖的草鱼病正在爆发,和全国的一样。我认为无论是烂鳃、赤皮、肠炎还是肝胆综合症的出现,都与一下几个方面有关系:苗种品质退化、放养密度太高、网箱无序排列放养、投料过猛、假药盛行、防治措施不到位、养殖户贪图便宜投喂品质无保障的小厂鱼料等。
作者: 喨孖    时间: 2014-7-8 10:34
重在预防  防重于治  养重于防~~~~~现在的养殖户还大多数都是 不出问题不用药。 定期内服预防,定期调水 就算有问题 也好解决
作者: yoyoyao    时间: 2014-7-11 16:22
高温季节鱼病用药注意要点                     

一、高温季节中午不要用药                                                            

气温高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在早上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不能用药。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用量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水温在16~30℃范围内使用,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碘制剂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所以高温季节中午不宜用药。                                                

二、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                                          

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多发时期。一旦发生鱼病要全面分析正确诊断、筛选好药物按照使用量及使用疗程正确使用、 不要一天用药效果不明显就加大用药量、 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大,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盲目加大用药量是不可采用的方法。                                                         
  一直给鱼吃海皇饲料  不错的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