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谈良种选育和病害预防 [打印本页]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7-17 22:42
标题: 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谈良种选育和病害预防
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1-7-17 22:54 编辑
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谈良种选育和病害预防
7月16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主任徐跑、中国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等专家一行到淡水渔业中心广州良种基地——广州市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工作,此次前来主要是了解上半年选育的四个家系的罗非鱼原种的生长情况,以及指导广州良种基地的罗非鱼良种选育工作。
从左至右:五龙岗副总经理梁明、杨弘、徐跑、五龙岗总经理梁聪
淡水中心专家在视察基地情况
“目前罗非鱼产业有个误区:养殖户有时会被误导,片面追求单一个体生长速度,而忽略了整体的产量”,徐跑表示,养殖最终是追求群体的产量。个别个体生长速度快,不代表整体的生长速度,“而有苗种企业在宣传时,拿生长速度最快的鱼来作宣传亮点,这是在误导养殖户。”
徐跑表示,近两年罗非鱼病害频发,淡水中心罗非鱼选育专家组在关注生长速度同时,针对鱼苗的抗逆性、抗寒性、抗病方面都做专门选育工作,以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他建议企业不应过度单一追求生长速度,因为要把一条鱼的生长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把鱼种的成活率提高5%,在操作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例如把鱼的成活率从90%提高至95%,整体养殖效益就会大大提高,这比提高鱼的生长速度更实际,效益更高。
淡水中心专家在指导罗非鱼选育
因此,针对市场上种苗场多而乱的现象,徐跑建议养殖户,挑选种苗时,关键要看种苗场的亲鱼来源,这个是根本。
今年以来,罗非鱼病害频发,包括小规格鱼的发病,是否系链球菌感染发病,杨弘告诉笔者,“目前,从海南等地采样检测结果来看,并非全部检测出链球菌,包括去年珠海罗非鱼苗病,虽然症状上有链球菌的病征,但病鱼并没有检测出来链球菌,因此,不应吧所有的罗非鱼病害都归为链球菌。”杨弘指出,罗非鱼病害治疗的难度在于,罗非鱼病害基础研究工作时间不长,很多问题没有研究透彻。近年来,罗非鱼病害要么不爆发,一爆发都是大规模发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也在密切关注。
杨弘认为,目前产业存在研究人员被不断变异的病原体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我们应该重视营养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罗非鱼自身对各种病害的免疫功能的源头做起,提高罗非鱼的抗病力。这方面的工作,淡水中心已经有人在做,但杨弘同时也指出,如何把营养、饲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依然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饲料厂目前不愿意去做这些工作,因为他们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而对于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疫苗免疫,杨弘介绍,实验证明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注射疫苗,免疫保护可以达到5-6个月,但同时也还存在两方面的困难,首先,注射疫苗操作过程中工作量大,成本高;另外,病菌同时也会产生变异,产生抗体,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罗非鱼链球菌受多综合因素影响,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而大规模爆发时,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大,在目前的情况下,杨弘还是建议养殖户选择优良种质的鱼苗,降低养殖密度,改善好水质环境来预防,一旦发生了大规模发生病害,应暂停投料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
(禁止转载)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7-17 23:01
此次与首席科学家杨弘,还有徐跑主任交谈,两位专家十分平易近人,没有半点官腔。
对于笔者的关心的问题,没有隐满的说出来,可惜他们两位要赶飞机到下一个地方,只有短短的3个小时交谈。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11-7-17 23:29
不管是目前还是将来,罗非鱼的种质资源和综合病害预防的确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更期望业内同行都共同参与与此项相关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1-7-18 00:04
从这个帖再看杨大首席,还是挺实在的。
但是产业体系不就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吗?是不是杨大首席应该考虑多吸收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啊
作者: 江门饲料人 时间: 2011-7-18 00:05
注射疫苗法,在罗非鱼这么高密度的养殖下,操作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18 00:10
因此,针对市场上种苗场多而乱的现象,徐跑建议养殖户,挑选种苗时,关键要看种苗场的亲鱼来源,这个是根本。
说得很客观。
作者: 江门饲料人 时间: 2011-7-18 00:13
回复 6# 海宝
同意!
罗非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只能看父母亲的了,至于雄性率,我感觉所有苗场都有出现处理不好的时候,只是比例大小而已,这跟苗场技术员经验有关。
作者: 北海宏宏 时间: 2011-7-18 13:31
没有利润,饲料厂是不愿意去做营养这一块。
所以,如杨弘所说,现在饲料其实就如人类刚解决温饱一样。没有营养可言~~~
作者: kook 时间: 2011-7-18 17:24
从这个帖再看杨大首席,还是挺实在的。
但是产业体系不就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吗?是不是杨大首席应该考虑多 ...
水族馆妖精 发表于 2011-7-18 00:04 
非常同意。总的感觉罗非鱼产业体系不管是在专家的层面还是企业的层面还薄弱了点,不是说现在的不行,而是应该吸收更多的牛人还有企业进来。就以育种方面来说,这方面的专家包括杨首席,叶卫,甘西,不算少,但是上海水大的新吉富,还有吉诺玛、宝路等的外国吉富那么多的品系,不都是可以为选育良种做出很大的事情的吗?他们的力量好像都没在这里面体现?杨首席还说了,营养研究的成果难以转化,可是好像体系的岗位科学家里面没看到饲料营养方面的科学家(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们不够了解),虽然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转换的时候企业要考虑到成本的因素,但是产业内如果有如麦康森、叶元土、刘永坚等这类名气大又比较实战型的学者,那出来的成果,不论是从可行性还是企业的信任度上都会大很多吧。。。另外链球菌这几年这么猖狂,不管是体系内体系外的不少专家都在做研究,杨首席不知道能不能整合一下资源,说不定解决问题的速度会快一点。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7-18 17:41
回复 9# kook
楼上的,对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很了解哦,不知道杨弘能否看到这个帖,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1-7-18 22:22
本帖最后由 水族馆妖精 于 2011-7-18 22:41 编辑
先晒下罗非鱼产业体系专家名单:
组长:杨 弘 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成员:甘 西 遗传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卢迈新 养殖与病害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李来好 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叶 卫 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省淡水名优鱼类种苗繁育中心)
王德强 海口综合试验站站长(海南省水产研究所)
孙忠义 北海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钦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
先不说别的,看下着专家名单数量就知道了,人家大宗淡水鱼的专家有13个,连鲆鲽类的专家也有9位,而罗非鱼呢,才7位。顺便说说,虾和贝类都有11位。悲哀啊……
从上面专家名单来看,杨弘、甘西都是做繁育的,卢迈新不说了,李来好是加工的,站长也没啥说的,类似企业家,都没有看到一位专家在营养方面很出名。
再说说营养方面比较出名的,解绶启进了大宗淡水鱼,麦康森进了鲆鲽,田丽霞刘坚进了虾。剩下几个就叶元土、陈立侨、周小秋、冷向军、薛敏、艾香春这几位了。叶元土老师在淡水鱼这块做了很多研究,而且与华南的企业都有很好的沟通,人脉口碑都不错,杨大首席可以考虑把他拉拢进来,O(∩_∩)O~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18 22:49
回复 11# 水族馆妖精
碰到行家了,厉害!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11-7-18 22:52
关注海宝兄,的确是个热心于水产事业的行家!敬佩!
有空多多交流。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7-19 21:20
回复 11# 水族馆妖精
不知台湾专家能不能加入,可以考虑拉萧锡延,他是罗非鱼营养的全球权威。统一的罗非鱼料效果那么好,有他的功劳!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19 21:5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妖精把营养学的门派头目都列了出来了
作者: 武山湖 时间: 2011-7-19 23:31
罗非鱼项目组的人,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呢。
哎,我孤陋寡闻了!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1-7-20 22:19
回复 12# 海宝
惭愧,就认识这几个,还有厉害的学者希望大家来补充,好像汕头大学温小波老师营养做得也很不错。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1-7-20 22:21
回复 14# thinkpad
长江后浪推前浪,萧老那么大年纪了,不如换个能做点实事的,多点机会给年轻人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11-7-20 22:22
看来妖精是行里高人那,对水产业的大佬们那么熟悉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7-21 12:03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营养的问题,而是渔病、养殖模式、出口市场,这三大问题。
希望产业体系能加强这三方面的力量。
作者: 人民本己 时间: 2011-7-22 13:44
回复 20# thinkpad
这鱼病恐怕跟营养也有关系吧?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7-22 15:19
回复 21# 人民本己
你指的是肝胆的问题吧
作者: 人民本己 时间: 2011-7-22 18:25
回复 22# thinkpad
请赐教:如何深入治疗和保护肝胆?
作者: 鱼之乐 时间: 2011-7-29 11:12
回复 9# kook
非常同意,目前体系中试验站很多实际上还停留在量的方面,谈不上选育。吉诺玛、宝路的选育在行业里是做得不错的,代表这个行业的先进水平。对于亲鱼和鱼苗营养研究甚少,专门的亲鱼饲料很少,鱼苗标粗主要还是用的鳗鱼饲料。
作者: 疯子 时间: 2011-7-29 11:21
回复 24# 鱼之乐
听说海大,普瑞纳几家公司在做,有几个朋友在用,但是暂时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
作者: 水族馆妖精 时间: 2011-8-6 16:53
回复 鱼之乐
听说海大,普瑞纳几家公司在做,有几个朋友在用,但是暂时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
疯子 发表于 2011-7-29 11:21 
有结果了马上公布下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