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泥鳅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修路    时间: 2011-7-25 08:42
标题: 泥鳅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出口创汇,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随之产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广大饲养者参考。

  一、赤鳍病

  1.症状 此病多在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均在夏季流行。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发红,接着在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并逐渐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进而在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病鱼在水池注水部或近池边水面悬垂,不摄食。

  2.防治方法 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或用每+毫升含10毫克~15毫克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的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天浸洗1次,1天~2天即可见效,4天~5天痊愈。

  二、出血病

  1.症状 此病是近年来出现的,具体是由哪种细菌引起感染还有待证实。早春至10月易发。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内脏也有出血,呈败血症症状。

  2.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或二氯异腈尿酸钠全池泼洒,或每公斤泥鳅用10毫克~15毫克土霉素拌料投喂。

  三、肠炎病

  1.症状及病因 水温20℃以上易流行,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道紫红色,有黄色粘液。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防治方法 全池泼洒漂白粉或口服呋喃唑酮。

  四、烂鳃病

  1.症状及病因 养殖密度大、水质差、水温15℃以上时鳅体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引起鳃组织腐烂所致。病鳅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粘液,严重者会“开天窗”。

  2.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泼洒消毒或口服氟哌酸

作者: xinke    时间: 2011-8-14 15:13
很实用 ,不错。。。
作者: 波波    时间: 2012-4-13 08:53
楼主,呋喃唑酮都已经禁用了。。还用?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