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养鱼,养水,养底! [打印本页]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6 09:54
标题: 养鱼,养水,养底!
“以前说养鱼先养水,现在不一样,养鱼要先养底!”中国水产频道
——厦门大学艾春香教授在一次会议上回答业者的提问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养鱼先养底好比泡茶,茶叶为底,只有好的茶叶加上好的水才能泡出好茶。他认为,现在养殖池塘的底部环境更应该受到重视!

     那如何养好底?什么样的底谓之“好底”?仅仅系凭经验,还系有具体的依据来评价呢?
     之前说“养水”,如今说“养底”,想来二者都很重要!养殖环境系复杂的,影响因子又系多方面的,需要做系统的研究!希望砖家们多给些指导性的东东给大家,而不系用理论来拍我们!更多的实践性的数据和案例,再附带理论系不系更有说服力呢,砖家们!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6 09:55
先给自己顶一贴!希望高手们指点哈子,如何“养水”“养底”?!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6 10:57
刚从《水产养殖常识与常用公式》中看到:
养殖池理化因子安全值   透明度: 30厘米左右为宜
                       氨氮:0.5ppm以下
                       硫化氢:0.5ppm以下
                       亚硝酸盐:0.05ppm以下
                       pH值:6.5-8.5
                                  溶解氧(部分品种)
                       罗 非 鱼 : 3毫克/升以上
                       罗氏沼虾: 4毫克/升以上
                       鲻 鱼 :3.5毫克/升以上
                       斑节对虾: 3.7毫克/升以上
                       桂 花 鱼 : 3.5毫克/升以上
                       南美白对虾 : 5毫克/升以上
所谓的“好水”各项理化指标应在安全值以上?!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6 11:10
难道养殖水的各项理化指标达到上贴中的安全值,就可以确保冒得事了吗?不见得吧,我们之前碰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把水理化指标调好了,蓝藻还是去除不掉呢。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6 11:10
“水色”跟什么相关啊?COD吗?COD值高,有机质过多,水确实容易发黑!那COD的来源又是些什么呢,动物未吃完的饲料?动物排除的粪便?COD值是否也有安全值范围呢?
请高手指点哈子!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26 11:14
硫化氢的毒性应该比亚硝酸盐大才对,特别是在有盐度的水里。
作者: 蔓延    时间: 2011-7-26 11:55
本帖最后由 蔓延 于 2011-7-26 12:01 编辑

我想养底应该有几个前提吧
一是底质干净,杂草黑泥什么的尽量少
二是底质不要有太多有机的东西,避免产生有毒气体
三是底质最好有一些底栖类的鱼可以帮助改良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26 17:07
1. 关于硫化氢我看过几个数据(本人未曾测量过),有些说应该检不出才行,有些说要长期小于0.1,但0.5的话估计毒性已经非常大了。硫化氢多数跟甲烷的来源相同,都是厌氧环境,最佳方法还是充足增氧避免形成。如果有小量硫化氢的话说明底质缺氧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急救方法我没有,但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慢慢吸收。根治方法还是改善底质。

2. 改藻相主要是调节氮磷钾,但目前对于磷的作用很多观点都是南辕北辙的,这个不作评论。一般来说,水是前期缺氮后期缺磷。藻种问题可以引水解决(针对鱼塘),强力增氧避免倒藻。藻相是会自然循环变化的不必紧张。蓝藻是自养细菌,可以用益菌防治。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26 17:15
说实话,我不认为养殖水体里亚硝酸盐很好处理。因为使用强氧化剂的话,强氧化剂对水生物和水体环境的破坏力都相当强。我始终认为最恰当的方法还是强力机械增氧、减少氮源和培养良好菌相,让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把它们消耗掉。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27 16:55
两个概念,强氧化剂和增氧剂。
共同特点,本身或者中间产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灭微生物、腐蚀刺激鱼类、剧烈改变局部水体的pH值。
不同点就是放氧与否了。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速度固然是慢的,事实上,这东西自然广泛存在,而且他们不是单独作用,他们只是一个分工环节,他们的最总产物需要尽快被下一级利用。它们是否有效视乎他们有多大的承受力,不是你人为加进去就可以提高速度。、

处理亚硝酸的问题,目前我个人人为只能中其氮循环的上下环节入手。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1-7-27 17:07
水产前沿网
摘自《鱼病防治百科》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yulee    时间: 2011-7-28 10:17
其实很多池塘后期发生蓝藻时,其中的氮含量很低,磷含量很高,而蓝藻又喜欢氮。这时该加氮还是加磷呢?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7-29 10:47
那究竟要怎么处理蓝藻呢?怎样调水?
作者: 较真的水货    时间: 2011-7-31 20:12
万恶的底,不受重视的垃圾填埋场,在垃圾排放率那么高的年代,就是病害的温床.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8-3 11:06
今天早上跟我们经理讨论了关于蓝藻的问题,与水体氮磷比相关,氮磷比需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范围中,蓝藻才不会爆发!究竟这个范围是怎样的呢?经理说氮磷比7.2:1吧,鱼肥中氮磷比控制在3:1以下,是这样吗?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8-3 11:09
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转帖:力致小续)
不单是蟹,而是所有水生动物

在亚硝酸对鱼的毒性中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亚硝酸经由鳃扩散进入血液中有多快。氯离子会籍由通道的竞争而抑制了亚硝酸通过鳃的上表皮细胞。因此,有效地减少了亚硝酸的毒性。氯离子与亚硝酸一样有1价的负电荷,而且两个阴离子都有相同大小的水和立体结构。较高的氯离子/亚硝酸离子比率可抑制亚硝酸通透进入血液中,因此降低了“表面上”的毒性,此外,碳酸离子也有一个类似氯的效应,但是因为碳酸的分子较大,而无法有效的与亚硝酸竞争卡位。(二氧化氯降解法)
    较高的盐浓度(较高的离子强度)能减低亚硝酸对鱼的毒性,在某种条件下(PH7以上)以治疗的言浓度约0.3%(每公升3克盐)亦可减少亚硝酸中毒的危险,总之,了解造成亚硝酸浓度升高的原因并尽快修正浓度都是绝对需要的。(加盐降解法,原理同上)
    亚硝酸在低离子强度的软水中,比硬水中更毒,同样的亚硝酸在淡水中比海水更毒,亚硝酸离子与亚硝酸分子之间有一个类似于铵离子与氨分子之间的关系,其离子以及非离子形式间的平衡视PH而定,当PH低于7时,结合亚硝酸离子的氢离子会增加,因此形成亚硝酸分子的比例也会增加。亚硝酸分子为一小分子很容易扩散通透鳃的上皮细胞,而亚硝酸分子无静电荷,因此亚硝酸分子不需要任何离子运送通道,当亚硝酸分子在通透鳃上皮细胞时,即能顺利通过进入到血液中,而不会被任何其他离子所抑制(竞争),就好比(NO2-)在通道通过时会被氯离子所抑制。
    PH每下降一单位,亚硝酸的量就会增加10倍,因此,当PH降低时,亚硝酸的毒性就会增加,这与氨的情况恰好相反。所以.........

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PS:特喜欢这句,就是因为想不到,所以有些事还没有做到,加油!)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8-3 11:49
改底产品的发展过程及不同特点(转帖:syusuke(转自网友:大哥))
1、吸附沉淀改底期:最早的改底产品应该是沸石粉。有人将沸石粉换上包装,打上底净或底改的名字,价格比沸石粉贵了几倍,最早的改底产品产生了,用来净水的沸石粉成了最早的底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来净水的吸附沉淀剂就和底净或底改分不开了。净水的效果越好也就被大家认为改底的效果越好。为了使得效果更加明显,一些高效的净水物质被添加到产品里(如活性碳、木炭、粘土、聚合铝等)大量的使用这些东西,使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质、有毒、有害物质都沉积在塘底,这样“改底”使得池塘越来越容易发病。

2、多功能改底期:这个时期改底的种类和样式最多。以前养殖户印象里的底改都是粉剂的,这个时期出来了颗粒的底改,大颗粒、小颗粒都不太一样。底改中添加的东西更加多,有添加中药(防病底改)、添加颗粒氧(增氧底改)、添加大蒜素(多功能底改)、添加消毒剂(氧化底改)、添加活菌(分解底改)、添加聚合铝(降解底改)等等。沸石粉依旧是这些底改的载体(价格便宜)。添加的中药能预防什么疾病?活菌在塘底缺氧的情况下能否存活?消毒剂在塘底是否会造成塘底缺氧?聚合铝能否起到降解作用等等,这样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3、氧化降解期:这个时期我们认识到养殖塘底最根本的问题是塘底“酸化、还原化、有机化”问题。(简单的说就是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塘底的酸性物质和还原性还有粪便、死藻等有机污染物质增加)利洋福地安本身显碱性,还含有温和氧化剂和除臭剂,少量多次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酸化和还原化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塘底发黑(还原性物质过多)、发臭(氨的味道)、细菌过量繁殖(酸性过高)等问题。对于有机化问题考虑到靠细菌分解的办法首先要满足塘底有充足组的氧气(分解型细菌通常要消耗氧气),强行使用细菌分解的方法改底,要么使用后细菌死掉,改底效果不理想,要么加重塘底耗氧引起发病。利洋底居安通过胶原缔合反应将塘底有机质牢牢捆绑在一起,在塘底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保护膜下面的有机质参与塘底耗氧。有效的解决塘底有机化和塘底耗氧严重的问题。

总结:坚持使用利洋福地安、底居安,真正氧化分解塘底有害物质,减少塘底耗氧,增强塘底稳定性。变相提高塘底的溶解氧,为虾、蟹的生长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很多养殖户长期使用吸附型的大包底质改良剂,其实大包底净多以沸石粉、木炭、聚合铝等吸附性物质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用后能使水体中的大量有机质、死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被吸附,沉积在池底。加重了塘底有害物质的积累和塘底氧气的消耗。正如大量使用大包底净易底臭、塘底发黑、下风口易出现腥臭味、天气不稳定或水对流时易返底、导致虾急性中毒、缺氧。对塘底氧气的消耗实际就是在降低我们的产量,增加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养殖风险!
作者: cjlittlepig    时间: 2011-8-3 15:45
养鱼水质指标求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你了解多少?(转帖:浪漫小子)
养鱼的都知道:
饲料投喂后,经过鱼的消化,排便后,最终分解为氨氮,然后降解为亚硝酸盐、最后则变为硝酸盐,。
按照我的理解,以下是三个指标的极限值:
1、氨氮    推荐是1.5mg/L  以下 (最高试过4mg/L都没问题,只是鱼而太难受了)
2、亚硝酸盐氮    推荐是0.3mg/L  以下 (鱼塘中后期达到0.9mg/L,最致命的一个指标,鱼药都是针对这个做文章)
3、硝酸盐氮   推荐是50mg/L  以下 (水产人士很少关注,一般鱼塘水不会超过10mg/L, 据水族的一些资料显示,超过100mg/L淡水鱼无法生存)

前面两个指标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开始设施养殖的话,第三个指标(硝酸盐氮 )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了,请教大家对硝酸盐氮含量的研究,一起来分享分享/浪漫小子。
作者: 生态鱼    时间: 2011-8-3 18:03
养殖水体的指标要是打到以上极限值标那科好看了 哪里来的数据哦 第一次见
作者: cdh101    时间: 2011-8-7 15:45
只要每天都有测水的习惯其他的毛病都可以很早的发现·
作者: 渔民黄小弟    时间: 2011-8-23 12:49
回复 1# cjlittlepig


    池塘底质直接影响水质。

    池塘底部环境好坏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很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作者: 拜金水产    时间: 2012-3-15 20:57
我怎么买不到的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