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水产人必知:不同的鱼药,全池泼洒的方式是不同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6-6 10:27
标题: 水产人必知:不同的鱼药,全池泼洒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水产动物的疾病以及水质的调节。那么,怎样正确有效地使用渔药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全池泼洒法又称遍洒法,是鱼病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杀灭鱼体体表和鳃上及水体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适用小型水体、池塘、网箱、水泥池等。如何全池均匀泼洒渔药是水产养殖户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渔药中的很多种类均是泼洒类药物。但是,往往有的水产养殖户用的全池泼洒的方法不到位或者很粗心,导致用药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疾病的暴发,这样不仅成本增加、劳动力白费,而且还可能损失惨重。
  
  一、存在问题
  
  1.有些养殖户没有彻底地了解池塘的实际面积和水深,只是大概地以为有多少面积或者水深,这样一来,在用药时,错误的估算导致单位水体用药量增加或者减少,如增加,不但加大用药成本,还可能给养殖动物带来毒害;如减少,用药效果差或者根本起不到作用。
  
  2.全池泼洒药物变成绕池一周泼洒。有的水产养殖户缺乏水中运载工具或者偷懒,本来应该全池泼洒的药物,只在池塘周边一圈泼洒就完了。这种施药方法不能使全池水体均匀达到基本相同的浓度,周边一圈浓度高,中间浓度低。这样,使用的渔药在中间这一区域达不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3.有些养殖户在上风口开始施药,他没有考虑到风力的作用,还是每一区域施用相同浓度的渔药。这样,等风一吹,上风口浓度会变低,效果变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上风口刚开始用药浓度稍微高一点,到下风的时候可以略微低一点,再后面可以高一点。这样,全池的浓度大致可以均匀一些。
  
  4.有的养殖户在药物还没有完全溶解在水里时就开始泼洒,到最后将剩余的药物和其残渣再泼洒到某一区域。这样同样导致局部区域浓度过高,其他区域浓度偏低,效果不佳。
  
  5.有的养殖户在药物稀释或溶解时,水量太少或者根本不够,导致药物还不能彻底溶于水中。这样一来,药物浓度过高,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不能承受,导致其中毒甚至死亡。
  
  6.有的养殖户不了解所使用药物的安全浓度,没有在安全浓度以下的剂量作为泼洒浓度,导致浓度偏高,鱼类会中毒。
  
  7.全池泼洒用药也有疗程,可能一次泼洒过后效果不明显,还需要第二次泼洒。而有的养殖户天真地以为一次用药就可以达到效果,结果养殖动物没过几天就又暴发疾病。所以,用药必须是持续的,有时候不是药没有效果,二是用药的疗程没有达到,还不能彻底治愈,从而引起继发性的感染。
  
  二、正确方法
  
  正确的全池泼洒用药方法,前提是要准确知道池塘的面积和水深,再计算用药量,然后将一个池塘的用药用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泼洒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一下午2时,对光敏感药物宜在傍晚进行泼洒。在上风处稍微多泼洒一点。雨天和雷雨低气压时不宜泼药,鱼发生浮头时不宜泼药。
  
  三、注意事项
  
  1.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特别是20℃以下)时,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着池塘边泼洒或者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2.杀虫药:当水深大于2米,如果按照实际面积和水深来计算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可能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10%。
  
  3.阿维菌素溶液:按照正常用量或者稀释倍数较低或者泼洒不均匀时,会造成鲢鱼和鳙鱼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死亡。无鳞鱼禁用。
  
  4.硫酸铜:安全浓度较低。可采用一半剂量使用法,即第一天泼药量的50%、第二天再泼50%。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7 10:48
好知识!值得收藏!!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