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水产养殖:鱼塘如何改底、消毒、解毒? [打印本页]

作者: 美田惠子    时间: 2016-6-24 15:50
标题: 水产养殖:鱼塘如何改底、消毒、解毒?
近期有很多关于改底,消毒和解毒的问题,这些都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不能马虎,虽然三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处理得当养殖期间问题就会少很多,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池塘是一个鱼类、藻类、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场所,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必须依赖于水体和底质这两个媒介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因此池塘中的水质和底质影响整个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而其中的底质作为池塘中的“能量库”,是影响水质调控的重要因素。
改底
池塘环境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塘底泥的质量,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干预因子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此时就需要我们认为的对其改善,即改底。改善底质的基本策略是控制底泥厚度和酸碱度,补充有益菌,充分发挥池塘底泥“能量库”的潜在优势,因此,底泥改善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养殖期结束后抽干水,进行晒塘处理,淤泥过多的挖去一部分淤泥;②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增加池塘上下水层交换,让高溶氧的上层水与低溶氧的底层水进行充分交换,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有益于有益菌的繁殖;③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物理型底质改良剂也是改善底质的一种物理方法,能大量吸收底部中的氨等有害物质,但此方法只能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清理也不是很方便。
2、化学方法 使用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可以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还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生物方法 主要是针对池塘底部施用相应的有益菌,对其中积累的有机物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或吸收,如施用芽孢杆菌后可以有效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含量,并能为池塘藻类提供营养盐,形成良性循环;光合细菌能在无氧或含氧量低的底部利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合成自身物质进行大量繁殖,从而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因此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达到改底的目的。
消毒
养殖水体是鱼类生活的场所,就好比人在空气中一样,如果水质不好,鱼类就会更容易患病,水体也就更难控制,比如蓝藻、黑水、油膜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水体是鱼类的第一道防线,药物的使用,饲料的投入,细菌的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传播,都是经过水体来进行的,所以水体是最不稳定而且难以控制的因素,为了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从消毒做起。市面上消毒的药品很多,参差不齐,选药时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的药品,剂量也要严格控制,不同时期的药品使用也不同。比如清塘时消毒用生石灰就比市面上的清塘药要好,因为生石灰的作用原理不同,没有药物残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比如我们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发挥消毒作用的环境为酸性,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尽量避免与金属接触;还有就是有些消毒药物不能混合使用,例如漂白粉不能与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否则会失去药效。水体消毒还注意的问题,一消毒剂的合理使用,不同种类,尤其是杀菌原理不同的消毒剂要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性;二消毒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平时应该多观察,防止病情恶化;三在不发生疫情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消毒,做到定期消毒。
解毒
解毒是养殖户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都认为做好改底、消毒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是药三分毒”,既然可以杀菌消毒,固然有一定的毒性,多多少少对鱼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解毒必不可少。解毒药物主要由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多肽组成,可以有效的络合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盐类及药物中有毒成分,还可以快速沉降和絮凝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颗粒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等作用。
三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顺序呢?经过实践以及询问多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发现,消毒、解毒再改底效果较佳,因为消毒药物主要是杀菌作用,毒性较大,所以需要及时解毒,而且消毒后的沉积物沉入水底后,再改底,效果更佳;但是也有人认为改底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需把解毒放在最后一步,我认为也是可取的,总之,解毒不可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