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优质对虾养殖生产基本流程 [打印本页]

作者: lgslion    时间: 2011-8-15 01:15
标题: 优质对虾养殖生产基本流程
本帖最后由 水调歌头 于 2011-8-16 18:11 编辑

(一)整池、晒池、清野、消毒 
(二)进水、水体消毒 
(三)养水 
(四)放苗 
(五)投喂饲料 
(六)养殖管理 
(七)收虾 

(一)整池、晒池、清野消毒 
1、整池:平整、不泄漏。大小适中。水深(土池1.8米~2.0米,高位池2.0米~2.3米)。装配增氧机。 
2、晒池:上一茬养殖收成后需清淤、洗池/晒池,晒透。老化池塘撒上生石灰再曝晒。 
3、清野、消毒灭菌:非养殖生物(幼体及卵)。病原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病毒)。 

(二)进水、水体消毒    
1、进水:水源经沙滤、沉淀处理再进入养殖池塘,或经80~100目筛绢网进水(防止非养殖生物幼体及卵子进入养殖池)。 
进水至水深1米以上(养殖前期不必添换水,保持环境稳定)。 
2、水体消毒: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水中细菌,但对浮游单细胞藻类影响不大)。 

(三)养水
培养、维持优良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的作用  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一类浮游生活在水里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起到如下作用: 
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 
吸收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 
营造良好的水色与合适的透明度,使虾只安定生活,并抑制底生丝藻、有害微藻及纤毛虫的繁殖; 
构建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幼虾提供优良活饵料。培育有益的微生物种群并使其形成优势的作用微生物有不同类别(有益的、有害的、条件致病的、病原菌),培育有益微生物种群,使其占优势,有如下作用: 
降解、转化有机质;——净化养殖环境;——源源不断提供浮游微藻繁殖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形成有益细菌团粒,为对虾提供优质活饵料。 
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 
养水措施:
1、施用水产养殖专用肥 
浮游单细胞藻类是微型植物,生长繁殖需要肥料。由于其生活于水中,所需营养元素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利用,而且不同种类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所以,提倡使用经过科学配制的水产养殖专用肥料。已养殖多年而没有清淤的池塘(肥塘),宜施用无机复合专用肥,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施用量为1~2kg/亩.米。新开发的池塘、铺膜的池塘、沙质底的池塘、清淤彻底的池塘等,宜施用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肥水师傅”、“肥水快”,施用量为2~3kg/亩.米。一般来说,放养虾苗之前5~7天施肥,放苗后注意追施,因为浮游微藻的繁殖快速消耗营养元素,造成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欠缺,引起微藻繁殖停顿,水色变清(在浮游动物繁殖旺盛的池塘更明显),所以需要追肥。以后可发挥有益微生物降解转化有机物的作用来增加养殖水体的肥度。 
2、施用有益活性微生物 
芽孢杆菌制剂——分泌丰富的胞外酶,降解大分子有机物;——性状稳定,不易变异。——环境适应性强,好气、兼性厌氧、咸淡水、 pH3~10、温度5--45度内均能繁殖。——产物无毒无害。 
光合细菌——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放氧。——利用硫化氢、有机酸、铵盐、氨基酸、氮气、硝酸盐、尿素。——不能利用大 分子有机物。  
EM复合菌——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多种微生物共培共生而成。——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可以降解、转化小分子有机物,也可以吸收利用无机物。施用有益微生物能够降解转化有机物增加养殖水体的肥度,促使单细胞藻类繁殖,而且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以使用有益芽孢杆菌属菌株为好,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加强型利生素”、“利生活菌”、“利生健”等,在施肥的当天或第二天施用,用量一般为1kg/亩.米。也可以配合施用“肥水光合细菌”或“EM复合菌”。 

(四)放苗 
选苗:健壮、活力强、大小均匀、体表干净、完整合理的放苗密度:——考虑养殖品种、池塘条件、养殖时间、成品虾规格等因素。——池塘规范、水深、保水性能好、增氧条件好的池塘,放养密度可提高。 
(五)投喂饲料 配合饲料: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饲料。——营养合理、加工工艺、诱食性、对虾生长速度。 
科学投喂:——全池均匀投喂,一天3~4次(早晨、中午、傍晚、晚上);——投喂的饲料以1~1.5小时吃完为宜。可参考饲料网和虾的胃肠饱满度来控制。 
免疫增强和营养强化:——适当加喂维生素C、益生菌、消化酶、中草药、免疫蛋白、免疫多糖、蜕壳素等。 

(六)养殖管理 
1、封闭与半封闭控水
养殖前期全封闭,放苗前进水1米深,放苗后30天内不换水和添水;养殖中后期半封闭,中期逐渐加水至满水位,后期视水质变化和水源质量适当换水。
  实行有限量水交换原则,一次添(换)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5%~15%,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提倡水源经过沉淀或过滤、消毒以后,再进入养虾池塘,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原,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蓄水池。 
2、养殖过程定期施放芽孢杆菌复合制剂
  在养殖池塘中施放芽孢杆菌,能够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繁殖,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有益菌形成优势,改善水体质量。
  要保持有益菌的优势地位,需要定期施加芽孢杆菌。放苗前施放芽孢杆菌制剂以后,每隔7-15天需追施一次,直到收获,用量可为首次用的50%。平衡藻相,降解转化污染物,削减富营养化,有益芽孢杆菌形成有益细菌团粒,抑制有害菌和病原菌  
3、养殖过程不定期施放光合细菌或EM复合菌剂
  在养殖池塘中施加光合细菌,能够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减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平衡浮游单细胞藻类藻相,调节酸碱度(pH值)。
  在养殖池塘中施加EM复合菌剂,分解有机物,平衡浮游微藻类的繁殖,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净化水质的作用。   
4、养殖过程不定期施放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专用肥
  随着养殖代谢产物的增多,养殖池塘的肥力大幅度增高,但是,有时候会出现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或者突然死亡的现象,除了气候突变或者缺乏二氧化碳之外,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的原故。所以,可以视养殖池塘生态变化状况施加中、微量专用肥或腐植酸肥料。 
5、养殖过程应适时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
  养殖中期以后,每隔7~10天施用养殖环境调节剂、沸石粉等,吸附、分解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天气变化时,施用养殖环境调节剂、有益菌。PH变动时,使用腐植酸类制剂如“爽水灵”调节。下大雨,pH值太低时,可以适当使用石灰水泼洒。 
6、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的作用:
  ——促进池水流动(环流;水层交换);
  ——增加水体表面和空气的接触,增加氧气溶入;
  ——增加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氧气生成。
  增氧机的数量:视养殖密度而设置,一般1~3亩装1部。
  增氧机的安装:最好能形成循环流水,有利虾的游动。
  合理开动增氧机:
  ——养殖前期少开,养殖后期多开;
  ——气压低的天气、阴天多开;
  ——早晨水体溶解氧含量低的时候开;
  ——晴天太阳光照强烈的午后要开。 

(七)收虾
  养成大规格对虾(50尾/kg左右)
  适时收获(避开风险,抓住市场时机)
  分批收获(捕大留小)
  收完虾要清淤、晒池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1-8-16 10:35
好详细啊,不过看完眼睛真有点花了..
作者: overtake    时间: 2011-8-27 13:17
不错的东西啊1
作者: shungzj    时间: 2011-8-28 22:19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thiefchen    时间: 2011-9-7 1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乐生    时间: 2011-9-7 22:34
不错的东西.值得学习
作者: 子皓    时间: 2011-9-8 09:34
呵呵,说的容易啊,有这么容易养就好了
作者: QQ_E81D61    时间: 2012-7-20 22:37
谢了,值得一看。
作者: 牧心    时间: 2012-11-6 19:46
比教科书上的一套实用性强。。。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