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养对虾要从“娃娃”抓起,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6-10-20 16:42
标题:
养对虾要从“娃娃”抓起,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养虾也不例外,好的苗期管理可以使养殖成功率大大提升。不要总是抱怨虾苗不好,看看这些苗期管理要点你都做到了吗?
放苗时注意事项
①放苗时,要求育苗池与养殖池的水质指标变化不能太大。水温变化<3℃,盐度变化<5‰,pH变化<0.5,NH4<0.4,NO2<0.05,H2S<0.01。
②不要在下风头放苗。
细化管理,提高虾苗成活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追求高密度高产的养殖思路。但养虾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养殖成活率和规格,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放苗的密度。
走访市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养殖户认为多放一点苗,即使发生病害会损耗一部分的虾苗,但由于放苗多,还是会有高产量。由于有这样的心态,养殖户对苗期的管理不够上心,结果造成虾苗成活率低下或虾苗体质差生长缓慢,大大增加了中后期饲养难度,病害频繁发生,不得不超常规加大换水量以及各种药物的用量,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造成虾池周边环境恶化。
其实,通过细化管理来提高虾苗成活率(放苗后至上缯后七天左右的成活率),才是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的正确途径。
苗期也要勤开增氧机,确保溶解氧≥4mg/L。
许多养殖户在放苗后,认为虾苗太小不会缺氧,于是精力投放于不断的施肥与肥水,然而肥水也会造成下半夜缺氧,不加注意致使虾苗长期处于缺氧或亚缺氧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虾苗极有可能出现因体弱无法顺利脱壳而导致脱壳不遂,养殖成活率大大降低。
强肝整肠,提高虾苗体质
近年来,EMS的大面积发生,有些池塘放苗20天内便出现掉苗偷死,甚至放苗几天的就出现偷死。据我们汇总各地的情况分析发现:这段时间内虾苗的肝肠容易病变,导致虾苗体质衰弱,从而引发掉苗现象!因此,如何提高虾苗体质,强肝整肠,防控虾苗肝肠不病变是对虾养殖前期(放苗后到上缯这段时间的)极其关键的饲养管理工作,也是成功养虾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
一般放苗后,应每天早晚用捞网打捞虾苗,至于白色的水瓢中观察虾苗的体色是否一致、肝脏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肿鳃、鳃区是否有蓝色斑点、肠胃是否饱满等等,并认真做好强肝整肠的防治工作
转自:中国养殖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