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台湾泥鳅养殖隐患和出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嘻嘻哈哈    时间: 2017-2-16 15:36
标题: 台湾泥鳅养殖隐患和出路
泥鳅是台湾渔业署淡水首席工程师林森庄先生,耗四十二年心血,将台湾、大陆及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的泥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培育出的泥鳅新品种。优良的台湾泥鳅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钻泥、雌雄个体大小基本无差异、免疫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

台湾泥鳅养殖隐患
随着我国大陆台湾泥鳅的引进,犹如给泥鳅养殖行业注入了兴奋剂,在近两年大有成为全国泥鳅养殖者首选养殖品种的趋势。但通过近几年不断养殖实践、上门指导服务和了解众多泥鳅养殖户,发现目前台湾泥鳅的养殖中呈现一些问题,与广大泥鳅养殖者共同分享和提高。

许多养殖户采取直接购买的泥鳅开口苗、寸苗开展养殖,养殖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泥鳅长势较快、泥鳅个体也大、饲料转化率也高,而且泥鳅在养殖中基本没出现问题;而不少养殖户出现泥鳅长势慢、饲料用量大、养殖中不同程度出现病害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台湾泥鳅属杂交品种,用其繁殖的后代再繁殖的苗会出现退化现象,其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等将下降,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退化现象更加严重。所以一代种繁殖的苗养殖效果好,如果购买的是二代或三代泥鳅繁殖的苗,有的甚至是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泥鳅繁殖的泥鳅苗,其养殖效果不佳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正是为什么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台湾泥鳅开口苗、寸苗价格差异这么大的主要原因。

由于直接购买泥鳅苗成本较高,每亩养殖面积苗种投入几千上万元,自行繁殖可以大大降低养殖苗种投入。少数养殖户掌握了台湾泥鳅的繁殖技术,购买种鳅自行繁殖,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苗种投入,但从了解的情况是喜忧参半,繁殖的苗养殖效果同样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原因很简单,与我们种植杂交水稻一样,如果是你拿自己种出的水稻第二年再播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许多养殖户图便宜购买的泥鳅种,一般都是二代、甚至三代泥鳅种,繁殖的苗养殖效果可想而知。

台湾泥鳅养殖出路
绝大多数养殖户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台湾泥鳅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台湾泥鳅品种退化还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不对泥鳅品种质量加以重视,如果引进二代、三代甚至多代的台湾泥鳅苗、台湾泥鳅种鳅开展养殖,甚至有不少人拿商品泥鳅直接繁殖泥鳅苗开展养殖,这将对泥鳅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害。

随着泥鳅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泥鳅出产量增加,泥鳅逐步将成为大众消费品,其利润空间逐步下降将成为必然。养殖者只有创造更好的养殖条件、把握好苗种质量、不断提升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才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农友泥鳅



作者: vanadis    时间: 2017-3-11 10:51
台湾泥鳅是个好品种,大家要小心以免搞烂了市场
作者: 李齐财    时间: 2017-4-7 17:06
大陆的台湾泥鳅养殖2013年年初在广东兴起,经过了四年的发展,养殖总量呈几何式倍增,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台湾泥鳅全国养殖总面积或将达到30-40万亩,饲料容量或将超40万吨,目前全国每天流通量150-200万斤。发展如此迅猛,想必没有哪个水产品种能与之匹敌。但是迅速壮大的产业背后,也存在几点问题:一、养殖技术尚不成熟,尚未摸索出一套最适当的养殖模式。二、苗种泛滥、病害增多。三、养殖时间过长,集中上市,鱼价的波动较大。
作者: 嘻嘻哈哈    时间: 2017-4-21 15:12
李齐财 发表于 2017-4-7 17:06
大陆的台湾泥鳅养殖2013年年初在广东兴起,经过了四年的发展,养殖总量呈几何式倍增,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 ...

真的有这么火吗?也没见这几年吃泥鳅的人多多少啊
作者: 李齐财    时间: 2017-5-11 09:02
高温季节泥鳅养殖预防要点
作者:汇海水产药店   罗怀远
微信号:13823911965
1、控制敌害(蝌蚪、蜻蜓幼虫、鸟类等)
每年到5月份后,全国各个地区气温回升,养殖进入黄金阶段,但此时对于泥鳅来说,敌害也是比较多,特别对于泥鳅开花的养户更要注重预防措施;
(1)全池围网养殖,池塘周围布置稻草人;
(2)放苗前彻底清理塘底虫卵;


2、防治寄生虫病
(1)定期拿鱼做镜检,发现寄生虫及时处理
(2)一般常见车轮虫、指环虫病较多,为避免产生耐药性,针对同一种寄生虫病的药交叉使用;

3、控制水浓,蓝藻大量爆发,亚硝酸盐超标;
高温季节,泥鳅抢食厉害,喂料量增多,导致水体很容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
防治措施:
(1)合理投喂量,幼鱼期日投喂量在5-8%,成鱼期5%;
(2)水源好的区域,适量加换水;
(3)勤改底,适当补菌调水;
(4)出现亚硝酸盐高时选用有效的降亚硝酸盐的药(万能亚硝灵)降解;

4、控制好细菌性疾病(红嘴红点、烂身烂尾、肠炎)
(1)定期(10-15天)消毒预防(病毒灵+腐皮烂鳃出血止);特别是加水后或下雨后,长期未消毒的池塘此时最好消毒预防;
(2)防治好寄生虫病带来的继发感染;
(3)定期拌喂肠胃药预防




加微信,直接咨询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