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海鲈鱼苗“黑身”,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人鱼
时间:
2017-4-10 17:24
标题:
海鲈鱼苗“黑身”,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一例
[病例40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一海鲈养殖池塘,面积6亩,水深1.5 m,配备增氧机2台(1.5 kW/台)(图1)。2017年2月16日投放海鲈鱼苗2万尾/亩,投喂浮水颗粒料,每天2次,目前规格达到4~6 cm/尾。
2月17日至2月22日,天气连续晴天,水温逐步升高。放苗第二天(2月17日),发现有海鲈鱼苗“黑身”、游水、打转,死亡量为100尾/天。
2月22日,鱼苗死亡数量达到300尾/天。
2月23日到现场采样,海鲈鱼苗死亡量为300尾/天,测定水温23℃,pH值8.0,亚硝酸盐浓度为0.01mg/L,溶解氧为9.33mg/L,与前几天相比基本保持不变。捞起的鱼苗可见“黑身”(图2),个别鱼在水中有游水打转的现象。解剖未发现脏器有明显病变。用接种环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病鱼的肝脏和肾脏接种脑心浸液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在实验室28℃条件下培养,次日,培养皿中出现少量几个菌落(图3)。同时取病鱼全部组织脏器,置于加有双抗的病毒维持液中,于冰盒中保温带回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和阳性病料保存,经RT-PCR鉴定,核酸电泳结果显示于400~500 bp的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出现(图4),说明病鱼脑组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呈阳性。另外将3尾发病鱼苗整条置于波恩氏液中固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发现病鱼脑、眼组织可见空泡化,脑组织多处坏死(图5、图6)。
分析:
1、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是严重危害多种海水鱼和部分淡水鱼的一种病毒病,尤其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是鱼苗培育期间的重要疾病,是我国目前石斑鱼“标粗”阶段重要的疾病,池塘养殖海鲈放苗后也经常见到鱼苗“黑身”上浮死亡现象。
2、本病例发病鱼苗经RT-PCR方法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理切片观察中枢神经和视网膜组织出现空泡坏死病变,发病鱼也具有“黑身”、游水、打转等感染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典型症状 ,初步诊断本病例海鲈鱼苗“黑身”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引起的。(
利洋
公司研究所一室 张东霞 戚瑞荣 王娟 张文文提供 2017.03.04)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330.9 KB)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298.52 KB)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272.36 KB)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80.99 KB)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408.84 KB)
2017-4-10 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394.16 KB)
作者:
美人鱼
时间:
2017-4-10 17:25
2017-4-10 17:25 上传
下载附件
(104.89 KB)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