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6月4日, 本人有幸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第14届世界鱼类营养和摄食大会(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ish Nutrition and Feeding),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Quality,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 大会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代表参加,分10个专题,包括105个口头报告和359个墙报,全球主要的水产动物营养界主要研究机构和知名学者均参加了此次会议,如,世界鱼类营养之父Halver,美国Idaho大学的Hardy, 日本Kagoshima大学的Koshio,加拿大科学院的Lall,中国海洋大学的麦康森院士,本人所在的脂类营养领域的Tocher和Bell等人悉数参加了此次会议, 可以说此次会议是世界鱼类营养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 下面结合本人经历和体会,谈一些会议后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1.水产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研的发展趋势
凭心而论, 此次大会的105个口头报告, 整体质量超过我以前参加的任何一次学术会议, 绝大部分选题都是围绕营养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如脂肪酸代谢, 影响鱼类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等)和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如, 鱼粉替代和鱼油替代, 鱼粉质量的季节变动的数学模型, 应用NIRS预测饲料源消化率和能量值等), 大会中有多个令我耳目一新的主题报告, 比如 “Family-spevific responses to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by vegetable oil in Atlantic salmon: microarray analysis of liver transcriptome”, “Regulat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and IGF binding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by nutrition and aquaculture related stressors: Implications in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stres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lant based die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从我个人的角度分析, 我觉得此次大会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
原先绝大部分水产动物研究都是集中在实验室的水族箱中, 这对于我们理解水产品种的基本营养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 室内养殖条件下的养殖环境、人为干扰及操作胁迫与实际养殖池塘(大规模的养殖水槽和网箱)有很大不同, 因此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和最佳营养需求量不太可能直接运用于实际饲料生产中, 这些参数必需经过进一步在池塘条件下的实验验证和优化, 这样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从本科以来就有思考, 觉得不能够凭实验室数据去直接指导实际生产中饲料配方设计。 但是参加历次的水产营养和饲料会议, 鲜有此方面的报道。 此次大会, 这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重视, 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美国奥本大学的Davis教授做了主题报告“Development and use of plant based die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他的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基于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围隔或者小池塘, 所得出大部分营养需求参数均低于先前报道的实验室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