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红田鱼,一条好养的鱼 [打印本页]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8 10:02
标题: 红田鱼,一条好养的鱼
今天在网上看见了红田鱼养殖的信息,感觉这条鱼还不错,经济效益可观,所以在这里推荐给那些敢于大胆尝试的养殖户。

红田鱼是通过鲤鱼和鲫鱼杂交的品种,这种鱼比普通鱼种优越,“一是出自稻 田而无泥腥味,肉质细嫩,没有碎刺;二是红田鱼的鳞片柔软可食,富含卵鳞脂;三是耐高低温和低溶氧,杂食性广,存活率高,生长快”。
红田鱼具有“色泽红艳、肉质细嫩、鱼鳞可食”三大优点,且适合在农家稻田中养殖,对于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潜力。

水产前沿网



成功案例: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从2009年开始,在蓬溪县水产协会的带领下开始在稻田里养上了红田鱼,由于这条鱼具有很强的特色,一下就吸引了周边的消费者,其塘边批发均价达到15元/斤。每亩稻田仅养鱼的纯收入就达两三千元,效益是养殖普通品种的3-5倍。
红田鱼养殖周期短,5个月时间久可以长到1斤以上,市面上也有相关的饲料。
养殖红田鱼没什么风险,病害几乎没有,主要就是防水鸟。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8 10:08
再放几张图片供大家观赏

00008239.jpg (192.29 KB, 下载次数: 133)

00008239.jpg

1205939837110.jpg (15.15 KB, 下载次数: 122)

1205939837110.jpg

pic_1feb27c8613879bdcd278c7853ae1c3d.jpg (90.77 KB, 下载次数: 131)

pic_1feb27c8613879bdcd278c7853ae1c3d.jpg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8 10:40
为方便大家进行系统的搜索,现在我将其公开的养殖技术要点发表出来。
红田鱼养殖技术要点:
红田鱼是一种变种的鲤鱼,虽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营养十分丰富,据分析测定,肌肉中的氨基酸组分完全,尤其是鲜味氨基酸、铁、锌矿物元素、鳞片富含卵鳞脂其含量高于一般淡水鱼类。具有健脑、提高智力,防衰老、防弱智、防病、美容等功能。且市场价格比普通鲤鱼高3-5倍。红田鱼性情驯良,耐高、低温和低溶氧,杂食性广,生命力强,病害少、存活率高、生长快,体色红艳等特点。红田鱼可以在稻田、堰塘、水库养殖,特别适宜于稻田养殖,是稻田养殖鱼种的优选品种,当年苗种可长到500克,养殖一周年可达到1000克以上
一、稻鱼基础设施建设
1. 养殖稻田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不掺水不漏水,水源无污染的稻田。
2.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达到0.8米、田埂顶宽0.5-0.6米,坡度比1∶1.3。
3.开挖鱼凼鱼沟:鱼凼面积按养殖面积15%开挖,鱼凼一般在养鱼田块一角或靠阴山一边开挖,鱼凼深1.0米,靠田块的一方,用10-12厘米的石板或砖进行浆砌,坡度1∶1.25。
鱼沟开挖要视其养殖田块大小来定,一般采开“十”字鱼沟、“井”字鱼沟、“田”字鱼沟,鱼沟深0.3-0.4米
4.注排水系和拦鱼设施:养殖稻田注排水系要通畅。进、出水口要设置在稻田斜对两端,进水时可使整稻田的水都能均匀流动,增加水体溶氧量,使鱼在田里活跃游动,提高鱼饲料的利用率和鱼体生长速度,在进水口上按一道过滤网,目大1平方厘米12-15目聚乙烯网。在出水口上安拦鱼设施既二道网,呈弧形,第一道是拦渣网,第二道拦鱼网,用目大0.7-1厘米的聚乙烯网。一般以能防止逃鱼和水流畅通为准。
二、鱼种放养
1.养殖品种搭配与密度:红田鱼既能单养又能混养殖。以红田鱼为主养鱼,养殖比例可控制在60-80%,搭配草鱼和少量的鲢鱼、泥鳅等鱼种。一般亩投放鱼种200-300尾,水源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水深可达50厘米以上的稻田可适当增加鱼种投放量。
2.鱼种质量与投放规格:选择鱼体光滑健壮、鳞片完整、体长6-10厘米鱼种投放。
3.鱼种消毒:在放养鱼种前,采用盐水浸洗法,对鱼体进行消毒预防鱼病,具体做法就是在鱼种放养前,将鱼苗放入2-4%的盐水中浸洗5-8分钟左右,根据不同的水温和用药浓度,掌握好浸洗时间,掌握标准一半鱼苗浮头即可。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8 10:41
三、饲养管理
1.投饲管理:根据红田鱼的杂食性特点,投饲采取粗精结合。在养殖田内可放养适量的浮萍,马莱眼子菜等。还要配合饲料或米糠、麦麸、豆渣、动物饵料等。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所谓定质就是指投喂时的饵料要新鲜和一定的营养成分,不含有病害原体或有毒物质;定量是指每次投喂的饵料要有一定的数量,一般以30分钟能吃完为适宜;定位是指每次投喂的饵料要有固定的食场,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物的习惯,便于观察鱼类生长动态,检查鱼的吃食情况,是否生病或缺氧等;定时是指投喂饵料要有一定的时间,一般每日投喂两次,即上午8-9时一次,下午4-5时一次。
2.水质调节:养殖稻田要求水质清新偏瘦,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以上,特别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较高的水位,在稻田水稻水收割后,将田水蓄至1.2米以上。每月用20PPM生石灰调节鱼凼水质,或施用复合生物制剂可改善水质,预防病害的发生,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
3.水稻病虫害防治:一般中低毒农药对稻田养鱼不会引起毒杀,如果超过正常用量,重者会引起鱼类中毒,轻者也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对某些在环境中消解较为缓慢的农药,也会使鱼类慢性中毒。 为了确保鱼类安全,养鱼的稻田在施用各种农药防治虫害时,均应事先加深田水,稻田水层应保持在6cm以上,如水层少于2cm时,对鱼类的安全会带来威胁。病虫害发生季节往往气温较高,一般农药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速挥发,也加大了对鱼类的毒性。施药时应掌握适宜的时间。喷洒药液时,注意尽量喷在水稻茎叶上,减少农药落入水中,这样对鱼种更为安全。粉剂宜在早晨稻株带露水时撒,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下雨前不要施药。喷雾时,喷雾器喷嘴应伸到叶下,由下向上喷。不提倡拌土撒施的办法。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可采取一面喷药,一面换水;或先将田水放干,驱使鱼类进入鱼沟内。为了防止施药期间沟内鱼类密度过大,造成水质恶化缺氧,应每隔3~5天向鱼沟内冲一次新水。等鱼沟内药力消失后,再向稻田里灌注新水,让鱼类游回田中。
4.日常管理:坚持勤巡查,做好防旱、防涝、防逃、防害、防鱼病“六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天早晨、傍晚各巡视一次,检查田埂有无漏洞,栏鱼设备有无损坏,鱼的吃食是否经常,有无病鱼发现等。要预防水蛇、田鼠等对鱼造成危害,还要检查稻田水质和是否缺氧,发现鱼浮头而且听到响声不下沉,就应及时加水补氧。
四、病害防治
1.鱼病防治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内服外消、防治结合”的原则,按农业部NY5071要求施用渔药,因搭配品种中有鲈鱼,要禁止使用对敌白虫、菊酯类药物。每月定期用0.2-0.4ppm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杀菌消毒1次,每2月用静虫清杀虫1次;在病害流行季节,每月用肠炎烂鳃宁、鱼虾多病灵等内服鱼药做药饵投喂2-3次。
2.常见病害及防治:鱼药使用按NY5071的规定执行.常见病害主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如下。
车轮虫病:寄生于病鱼体表及鳃部,体色发黑,呼吸困难,游于水面。用0.5mg/L的硫酸铜或25mg/L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用1-2天后及时换水。
水霉病:病鱼患处有棉絮状白色绒毛,食欲不振,行动缓慢。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连续三天,或用25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白皮病:背鳍基部及尾柄出现白点,严重时尾柄全部发白,鳞片脱落,漂浮于水中。用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浓度为0.2mg/L-0.5mg/L,结合在饵料中掺加土霉素投喂,每100公斤鱼5g-8g。
腐皮病:病鱼体表两侧腐烂,鳍条基部充血,浮于水面,体内腹水,肝脏肿大、发黄、坏死,死亡率高。及时口服水产用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C,连服一星期。同时,使用二氧化氯0.2mg/L-0.5mg/L浓度泼洒,连用三天。
五、捕捞
达到500克商品鱼规格时,及时起捕上市。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