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自创土塘水过滤装置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21
标题: 自创土塘水过滤装置
曹鹏自制的循环水系统主要是针对华北地区中后期浮游动物多的问题,过滤大型藻类和浮游动物,来培养土著菌。
file:///C:/Users/ssss/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还未打磨的水车废弃水箱
-
微信图片_20170904151426.jpg
(340.99 KB, 下载次数: 425)
-
微信图片_20170904151437.jpg
(196.51 KB, 下载次数: 416)
-
微信图片_20170904151443.jpg
(328.64 KB, 下载次数: 447)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24
这个为水箱的出水口,过滤水箱已经处理完
这个为全部打磨之后的照片
水箱有五个节,我的循环水系统每个节的空间和开孔位置都是不一样的,需要错开。也就是说,第一节在上面开孔,第二节就在下面开孔,经过水压的作用,保证水经过滤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节。设计不同的空间,是因为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是一定的,粒径大的滤材过滤得快,水箱小,水能很快过滤;粒径小的过滤得慢,水箱小的话,水过滤不及,会造成水溢出,达不到过滤的效果。水箱必须大,出水孔比较大,水过滤的速度慢,水也不会很快充满水箱,能够过滤得比较充足。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25
曹鹏做了一下预算,一个新的水箱加上滤材大概是17000-18000,而买的这个废弃水箱价格只有4000,再加上电焊工钱3000以及滤材5000-8000之间,能便宜几千块。水箱过滤很多年都可以不用换,但是滤材需要定时更换,所以需要把滤材做容易拆卸的,装两套,一套作为备用。而这套装置,3-4天可以过滤20亩水面。过滤完一个池子之后再拖到另一个池塘。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29
除此之外,曹鹏还操作了林文辉老师所说的铁链拉底泥的方法。也有读者表示,这种方法他自己也在做:这个拉链我几年前养鱼就用了,目的是清除底部硫化氢和甲烷,同时也带动底层残留上翻接受阳光紫外线的消毒灭菌,清除了有害气体效果是底改剂所不及的,直接彻底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39
另外,在走访期间,也看到了自制加温系统。这套系统的成本不高,不过可能电费的成本略高。是采用的电热炕的远红外线发热电缆。
这个为远红外线发热电缆的图片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0:41
这个为北方养殖户试苗的照片。养殖户去到苗场,要选择该苗场的苗种的话,需要从自己的塘口打水过来苗场。苗场将苗种放进去,一天之后看苗种的成活率或者是状态,决定是否拿苗。
-
DSC_0811.jpg
(317.35 KB, 下载次数: 412)
作者: vanadis 时间: 2017-9-29 10:55
这个东西有效果的,就是有点麻烦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29 11:10
再给你们介绍一个我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内容。这位大叔连续两年养虾的利润都突破百万。
1.防弧菌加营养,后期芽孢要跟上。不管用哪种饲料,弧菌是必定要防的。弧菌在水体中是一直都存在的,只要控制不超标就行。要防弧菌肯定就会用杀菌药,不管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都会死亡。治理以后,菌相就不平衡,就得赶快添加有益菌,提高水体的含菌量。消毒之后,藻类会有一定的消耗,需要补充营养,培养新藻。而老藻沉底,就要用芽孢杆菌等分解,改底。
2.防应激不能忘,解毒改底要跟上。防应激是指在对虾比较脆弱的时间段以及会造成对虾应激大的产品不能用。比如说,消毒要抓时机,对虾健康的时候才能消毒。如果对虾处于蜕壳阶段或者发病时期,消毒只会造成更大面积的死亡。而刺激性太强的产品也会造成虾应激。解毒改底是指消毒之后解毒不充分,造成虾浮头,一旦感觉氯制剂解的不充分,老韩叔就马上用硫代硫酸钠解毒一遍。
3.藻相平衡看水质,水不稳定钙跟上。到中后期水质容易发臭,发臭之后不一定有好藻,所以需要培藻,藻相平衡虾才健康。水质变化的话,要先补钙,防止因为水质变化造成虾应激蜕壳。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30 08:38
或许,目前对虾养殖困惑比较大的是环保。比如,8月14日,如东县政府发布《如东县南美白对虾规范养殖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文件内容强调,要强化耕地保护、规范取排水行为。
省道221线以南的对虾养殖区域,养殖比例大概占了全县的5%-10%。文件中要求对虾养殖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取地下水养殖严禁使用卤水和含盐量超2‰的地下水,达到取水标准的养殖户,需要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并按《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征收水资源费。而排放水的排放标准,要求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SS、氨氮、TP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氯化物、全盐量排放标准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标准,比如说CODcr含量小于等于100mg/l,非盐碱土地区含盐量小于等于1000mg/l,盐碱土地区小于等于2000mg/l。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30 08:41
另外,对虾冬天烧锅炉保温,也受到了限制。北方的工厂化养殖或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笔者走访莱州和潍坊的时候,由于这几年养虾比较难,养殖效益不如之前,亏本的很多。很多工厂化已经被遗弃了,看到的都是满目苍夷。破旧的汽车,碎了挡风玻璃停在路边,周边的虾棚也破烂不堪,没有人住。当地的养虾业一副破败的现象。遗留的几家工厂化养虾大棚也被通知冬天不能烧锅炉。养虾人啊~~真的难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9-30 08:44
笔者走访如东的时候,也偶听有养殖户反应,3公分左右的对虾毫无征兆的大面积死亡
据受访养殖户介绍,他养殖的所有棚中,有一半的虾棚出现不同程度的掉苗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
“这些虾苗养殖到现在都接近20天,规格在3cm左右。大部分小棚是在第一天出现两三条死虾,第二天就大批量死亡。而在这之前,对虾的摄食量正常,水色也正常,而且水色越‘漂亮’的小棚暴发的情况就越严重。如果是大规格的对虾,我首先考虑到的是水体溶解氧,但在小棚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对水质的溶解氧进行检测,并不存在缺氧的情况。当然,在出现死虾以后,水体的颜色也有了变化”。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1-28 09:47
这份数据是李宝华依据自己的养虾经验,根据投放的苗量、规格、存塘量、吃料速度等推导出来的参考数据。
以第一个数据为例:1是指1公分的虾,0.15指1万尾1公分的虾苗一天投喂0.15斤饲料,再乘以80%得出一天投喂的饲料总量。
“乘以80%是因为虾塘中可能有蜕皮或者死虾,需要减少小部分饲料。当天的饲料投喂量一般先通过这个数据算出来,再算出每餐投喂的量。当然,这个并不是绝对准确,也不是最终数据,还需要去看料盘,通过料盘再验证数据的准确性,这只是一个参考值。不过,经过周边同行和我自己的验证,只要是养殖一代苗的,参考这个数据基本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
李宝河数据.jpg
(208.08 KB, 下载次数: 100)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1-28 09:47
李宝河的“根据地”养殖有28亩土塘,7月份拜访他的时候,他刚出了第一批虾共7000斤,已经回收了28亩土塘的养殖成本,当时估摸着塘里还有5000斤虾。
养殖面积 | | | |
| 第一批苗标粗,20天后放第二批直放苗,以每亩3万尾的密度投放 | | 6月27起捕第一批7000斤,8月起捕第二批虾,中秋全部起捕 |
| | | |
针对今年的养殖模式,李宝河做了详细的介绍:“今年5月4号投放标粗苗,5月24投放直放苗,投放3万尾/亩。6月27号起捕第一批虾,规格在40头左右,售价16-17元/斤。8月初对虾产量达到600斤/亩,起捕第二批,中秋起捕最后一批。土塘需要考虑水体溶解氧、底质和水质的问题,如果一次性投放一次性起捕,很难做到高产稳产,危险系数比较高。而分批放苗和起捕的模式需要考虑池塘承载力的问题。土塘环境承载力基本只有600斤/亩,通过分批起捕的方式,虽然起捕的时候产量不太高,但是通过几次起捕累积以及养大规格虾,效益不错。”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1-28 09:49
“从对虾长到5-6公分就开始投喂发酵饲料。虾的利用率好,这从水底脏物少可以看出,我也经常通过改底和排污来减少水质污染。当然,投喂饲料也要适当。”对于这个“适当”的标准,李丕柱表示:“放苗的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喂两顿,第三天喂三顿,第四天开始每天投喂4顿,从养到7公分开始,每顿控制在40分钟之内吃完。根据虾的习性,水温在27-28度之间进食能力最强。在春天,中午的温度最高。假设一个池子的虾一顿平均投喂40斤,那我会在中午的时候投喂43斤,晚上11点的时候投喂37斤。因为北方冷,能达到27度的时间不多,即使烧锅炉,晚上也可能降低2度。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气温调节投喂量,否则喂多了坏水,喂少了影响虾的生长。”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1-28 09:53
写了那么多对虾方面的内容,笔者也写点黑斑蛙养殖的关键点,以下内容为笔者拜访湖南赵祖俊了解到的内容:
规划3分地一个养殖池。赵祖俊在湖南参观的基地,养殖池都是一亩或者五分田。而在当地养殖场老板的经验介绍和自己的总结思考下,赵祖俊都是3分地规划一个养殖池。“蛙有一个习性,就是大的吃小的。如果面积太大,势必长的规格不整齐。面积适当缩小,投喂管理就相对精细,均匀度就比较高。面积太小的话,劳动强度大,管理也麻烦。所以,我们的基地都是3分地一个养殖池。”另外,黑斑蛙的天敌多,鸟、黄鼠狼、蛇等都会威胁到它,所以,在遮阳网的基础上,加了一层围网,“四面包抄”养殖场,防止鸟和蛇等的进入。而在蛙池边上或者内部养几头鹅,则能有效驱赶黄鼠狼。
腐皮病会引起较大损失。“蛙在变态的时候,也就是从蝌蚪进化成幼蛙,时间大概在10天左右。这段时间,蛙从水里面上岸,皮肤比较薄,上岸打堆开始跑跳,经常造成机械损伤感染。一开始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上千只蛙死亡才会意识到蛙是发病了。所以,养殖池里面的每个‘小岛’(蛙在陆地上活动的地方)需要铺得比较平整,再提前投喂药物,密切关注这个时间段幼蛙的状态,则能够尽量避免损失。”
投喂好饲料。对于好饲料的介绍,赵祖俊认为,这可以从蛙的肤色上看出。“好饲料养出来的肤色接近野生蛙,也就是皮肤呈现泥土的颜色或者树叶的颜色。展翔的饲料养出来的黑斑蛙都是这两种颜色的。在周边也有养殖户使用另外厂家的饲料在养,他们养出来的颜色接近天蓝色,这种肤色市面上不好销售,价格也比我们的低。并且,好饲料必定出自好公司,有好的团队。我们许多人都是这两年才刚接触黑斑蛙,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展翔的团队则能够过来帮忙,也有技术能够解决问题。好的技术团队,稳定的饲料质量,这对我们养殖户来说很重要,也是我从事水产的这些年一直跟展翔合作的原因。”
晒塘。目前,赵祖俊黑斑蛙已经出售了部分,到11月左右才会完全卖完。而卖完黑斑蛙的养殖池就需要经过晒塘杀菌。“冬天晒塘的时间长,能够有效的杀灭细菌。蛙池一定要翻塘,我打算把回型沟的泥土翻到‘小岛’上风化,可能明年的养殖会容易一些。”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1-28 09:55
看到这篇帖子的关注度挺高,接下来,笔者也会逐步更新,将在市场上了解到的有用的内容放到这篇帖子当中,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作者: 吴佳辉99 时间: 2017-12-22 09:51
投料后,检查底质很重要
陆海滨养虾采用的是“轮捕轮放”的方式,比如说,今年4月10号左右投3万苗/亩,4月25日再投3万苗/亩,当产量达到400斤左右就开始陆续出虾。一般养殖周期是68天,规格在80头左右。
“我一天只投喂2餐,少吃多餐的方式自然有优势,但是人力成本是个问题,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年380多亩土塘,产量在1000斤/亩,也还好。”据陆海滨介绍,前期对虾规格小,投喂量比较少,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5个小时。当投喂量达到20斤/亩以后,即使吃食时间缩短到1小时也不再增料。“中后期对虾的密度高,投喂量大,环境承载力会有压力。投喂量太高的话,来不及消化的饲料和排泄物会污染底质,亚硝酸盐容易升高,造成损失。所以,投喂量达到15斤的时候就要经常测水质,达到20斤以后就不再增加投喂量。”
万一亚硝酸盐超标,陆海滨也不急,不用药调控速降。“用药降亚硝酸盐的速度快,反弹也快。一旦反弹,整塘的对虾就会全军覆没。每年都会碰到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现在我都是先用大苏打或者搭配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乐公司”)的产品解毒,再换四五次水,达到规格的就出部分虾,不能出塘的就只能通过换水缓解,等水质慢慢稳定下来。”
“要避免出现太多次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势必要讲究饲料投喂方式,经常检查底质情况作为预防。”陆海滨围绕塘口边沿1米左右撒料,且上风口的投喂量比下风口少。“下风口的氧气含量比上风口高,假设上风口投喂40斤,下风口就投喂60斤。如果下风口的饲料2小时吃完而上风口到4小时才吃光的话,下一餐就稍微减上风口的料,增加下风口的投喂。”喂完料2小时之后,陆海滨就开始查吃料情况,而他的秘密武器就是抄网。“用抄网抄底要稍微深一点,上风口和下风口要多抄几个位置。上风口吃料慢,所以上风口的底质势必是要检查的。如果抄上来的有黑色的淤泥,就说明底质坏了要改底;如果是黄色的,说明底质是好的。用抄网抄底查看底质,这是判断底质好坏最直接的方式。”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