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以菌养虾,一种你没见过的养虾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23 21:01
标题: 以菌养虾,一种你没见过的养虾方式
传统的养虾方式为以藻养虾,但是近年来,这种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虾类疾病的增多,环境的不可控,藻类爆发引起的藻毒素增多等等。所以有人想到了一种新兴的养虾方式,就是以菌养虾。
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虾类的生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有益菌可以具有解毒功能,使虾不容易得病
3、减少虾类的应激反应
4、可以降低饵料系数
作者: 无抗育苗养殖    时间: 2011-10-23 22:14
只用菌的话营养结构不合理.
作者: 吴华    时间: 2011-10-24 00:37
回复 2# 无抗育苗养殖


   一般虾农不敢去尝试,除非隔壁有人养成功两次以上。
作者: 爱试灵福建经理    时间: 2011-10-24 08:06
我们现在推广的就是这种观念,大量有益菌在水体中存在,整个池塘会比较稳定,同时也抑制住了有害菌的繁殖
作者: 子皓    时间: 2011-10-24 18:18
纯以菌养虾以前就行的通,现在也许行不通吧?看看这两年正大模式就知道了
作者: 热眼冷观    时间: 2011-10-24 21:04
如何以菌养虾,请楼主解说详细步骤!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25 08:46
回复 6# 热眼冷观


  这个我也只是听说,具体的模式我还不清楚啊。
作者: wuyanzhong    时间: 2011-10-26 10:28
我个人理解,以菌养殖还是跟海大推的打底模式有相通之处,主要还是通过培育有益菌来抑制有害菌,但是其实早期虾的饵料还是以藻类为主,菌只是个辅助调节作用。
作者: 水调歌头    时间: 2011-10-28 13:59
这种模式可以学习,但如楼上所说,的确养殖户不太敢试,除非成功率得到验证!而且以我看,对技术员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而且要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思考整个养殖环节!
作者: 爱试灵福建经理    时间: 2011-10-30 00:02
以菌相为要求做出来的水会比较稳定,单纯用看水色的办法来看藻相会有判断失误的地方,比如明明水色就很好虾还一直偷死,再来现在藻类稳定度不高,容易发生倒藻死藻,观察菌相可用细菌培养基进行测试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10-30 01:13
以菌养虾只是概念来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厂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了,正大(光合细菌),海大(多种活菌)都是例子。愚见我们培菌实际上是以稳定良好的菌相来控制稳定良好的藻相。如果过量的添加活菌,将会破坏池塘原生态系统,一旦你添加的活菌体系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不可逆不能恢复的环境变化,这将是覆灭性的灾难!而这是外环境的问题,添加过多的活菌同样会导致虾体自身内环境的菌群失调。影响肠胃消化吸收问题,这个很容易实验,你长时间过量内服乳酸菌对虾就会出现红体症状!所以本人认为这种以菌养虾纯属空谈而已!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1-10-31 13:13
什么叫以菌养虾,难道就是只用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虾只能在它适合的水体条件下才能存活,那同理你投放到水体的菌也只能在适合的水体条件下才能存活,怎么能保证该菌在水体存活,难呀。我们现在连虾的问题都没解决,何况虾比菌高级很多的动物。海大和正大都是用光合菌来养虾的,我做过实验,直接用光合菌液到水体,一般三天光合菌基本死光光。难难难!!!!!!!
作者: 闲人一个珠江所    时间: 2011-10-31 13:19
说点本质的东西,有些塘养得好,并不是他的水平有多高,很大的原因是该塘本身的菌相适应该水体,所以该塘水质较稳定,氮循环正常,虾养得又大又好,我遇到的这种情况太多了。如果是不好养的塘,再高的高手也得亏本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1-10-31 16:59
回复 13# 闲人一个珠江所


其实你也点出了一些道理啊,菌生活在它适合的环境中,那么做实验这一块的人员就可以挑一些优势菌种来进行培养。你说的光和细菌在水里只能活三天,其实也差不多吧,死了再补啊。菌相养虾就是要定期投放活性菌。
作者: jason986    时间: 2011-11-15 17:43
本人现在就在尝试这种方法,国外称之为bio-flocs技术,国内翻译成生物絮团技术,通过促进水体中细菌的增殖,从而利用细菌将水体中的养殖污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细菌絮凝成颗粒成为养殖对虾的饵料,达到调控水质、促进营养物质循环、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生物成活率的作用。
此项技术将会成为室内工厂化养殖对虾的核心技术,但是从目前来说,其困难点在于:1、增氧,因为水体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增加了对氧气的需求,当前国内的池塘增氧功率不行;2、水体的搅动;3、水体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促进细菌的繁殖和对污物的吸收转化;4、水体中的颗粒物质数量很难控制。
作者: thinkpad    时间: 2011-11-15 17:53
回复 1# 马蜂破茧

同意楼上几位的,这其实就是一个生物絮团的概念!
作者: guanglichen    时间: 2011-12-16 20:25
一般人不太敢尝试吧?
作者: overtake    时间: 2011-12-18 01:56
生物絮凝模式,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培育技术了!
作者: weihao168    时间: 2011-12-20 11:27
我觉得是 在卖概念,真正 还没 完成 实践
作者: 秋风    时间: 2011-12-24 18:44
给你看个连接

http://news.fishfirst.cn/?action-viewnews-itemid-7924
作者: 我爱养虾    时间: 2011-12-31 23:35
说来说去,还是要实践
作者: jason986    时间: 2012-1-20 09:16
本人运用Bio-floc技术养殖实验已经结束,从初步数据看,实验组比对照组产量明显提高20-30%,饵料系数在0.9-0.8左右(对照组在1.1-1.2)。菌相养虾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正如我前面的帖子所谈,增氧、水体搅动以及pH的控制是几个关键点。
作者: 马蜂破茧    时间: 2012-1-21 08:11
回复 22# jason986


    能否向大家介绍如何控制增氧,搅动个控制Ph的呢?还有您的实验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作者: jason986    时间: 2012-1-21 08:48
本人实验是在土池冬棚中进行,一个5亩池塘设置了6*6m围隔24个,围隔内池底铺地膜进行Bio-flocs实验,围隔外进行普通土池养殖。围隔内增氧采用自己改装的纳米管增氧,DO一直维持在5以上。放苗后7天左右pH出现一次急降,低于7.0,采用石灰调整;然后前中期一直维持在7.5以上,80天后降到7.2左右。
从本次实验看,水体的搅动是一个不理想之处,导致有些实验处理出现少量淤泥。
但是,前面有人提供的福建室内育苗池采用菌相养虾资料,和本人的实验有相同之处。
作者: 梦飞扬    时间: 2012-1-22 14:19
用肥水与EM菌不也是属于用菌养虾吗
作者: 我爱养大虾虾    时间: 2012-4-17 08:41
维持藻菌平衡才是上策啊
作者: 养虾人    时间: 2012-4-17 11:00
能因地制宜才是高手。
作者: 虾兵鱼将    时间: 2012-4-17 11:46
本人实验是在土池冬棚中进行,一个5亩池塘设置了6*6m围隔24个,围隔内池底铺地膜进行Bio-flocs实验,围隔外 ...
jason986 发表于 2012-1-21 08:48



    虾的密度多少?   

    用的什么饲料?

    产量如何?

    投入产出比怎样?
作者: chengdunykjxy    时间: 2012-4-21 10:02
说来也可怜啊,这些虾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了。
作者: hdg979    时间: 2012-5-11 15:03
学习了解一下可以,毕竟多长点知识是好事,任何东西都是熟能生巧。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09:19
jason986 发表于 2011-11-15 17:43
本人现在就在尝试这种方法,国外称之为bio-flocs技术,国内翻译成生物絮团技术,通过促进水体中细菌的增殖, ...

我就是做这个的。。。在南通推广这套技术的,,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了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09:29
但是从目前来说,其困难点在于:1、增氧,因为水体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增加了对氧气的需求,当前国内的池塘增氧功率不行;这点不是问题,我已经解决了。不要太大功率,厌氧和好氧两者在同一生物膜上,厌氧好氧可以并存在才能够更好分解有机物2、水体的搅动,这我 看明白啊,是不是传统方式养殖,然后加新系统的时候,出现分解的有机碎片,漂浮在水面上,是吗??这是正常的啊。没有关系,看起来不舒服,和养殖户提前说好就行;3、水体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促进细菌的繁殖和对污物的吸收转化;4、水体中的颗粒物质数量很难控制。三四都是菌的配合很重,这个别人已经给我们做好了。。18761772045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09:31
weihao168 发表于 2011-12-20 11:27
我觉得是 在卖概念,真正 还没 完成 实践

我们已经在南通成功很多家了。。不要这样对待一个新技术。。。。。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09:34
海上积雨云 发表于 2011-10-30 01:13
以菌养虾只是概念来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厂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了,正大(光合细菌),海大(多种活菌) ...

王老师,觉得好好研究下,各种菌类的营养方式,生存条件更好。。。。不要这么快否定。。就和你说亚硝酸盐一样,说解决了就怎么怎么样一样。。你联系一个小池塘,我们试验给你看看效果。。。浙江市场很大,,值得去做
作者: 养虾人    时间: 2012-5-13 12:06
在泰国,由于没水换而采用原水育虾法,可以养大虾,但无法高产,一句话养虾靠水。
作者: GAOCHAOSCR    时间: 2012-5-13 16:30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3 09:29
但是从目前来说,其困难点在于:1、增氧,因为水体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增加了对氧气的需求,当前国内的池塘增 ...

菌用于水产能有很好的作用这个没人去怀疑。但必须跟据实际情况去应用。也就是说菌的定位在哪里。有人以高密度菌去做,这样需调整或改变许多硬件条件及整个养虾的操作方法或者说是理念吧。这样是否能让我们广大养殖户去接受??这么多投入与它的产出是否值得我们广大养殖户去应用?另还有菌的质量问题。
作者: 龙在江湖    时间: 2012-5-13 17:57
海上积雨云 发表于 2011-10-30 01:13
以菌养虾只是概念来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厂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了,正大(光合细菌),海大(多种活菌) ...

有人试过吗,效果怎么样
作者: 匪兵从良    时间: 2012-5-13 18:32
我们这里的人从不用菌一样能成功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18:41
GAOCHAOSCR 发表于 2012-5-13 16:30
菌用于水产能有很好的作用这个没人去怀疑。但必须跟据实际情况去应用。也就是说菌的定位在哪里。有人以高 ...

高密度不是正确的方向,至少我是这样认为,菌的定位是降解有机物再合成有机物。。我的思路是把菌定位于一个转化的定位。。硬件没有什么改变,不需要强大的曝气量,厌氧和好氧层次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样更好。。厌氧层的位置也很重要,不是在底部,而是在我们的人工生物载体的分布,如果你有做饲料的朋友,我们可以合作,提供小样,让你试验下。。。做渔药的就算了,,不想合作。。什么解毒之类的我很反感。。。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18:42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3 18:41
高密度不是正确的方向,至少我是这样认为,菌的定位是降解有机物再合成有机物。。我的思路是把菌定位于一 ...

不要把注意点过多放在菌上面,而是那个菌可以附着的表面去考虑问题。。
作者: 18761772045    时间: 2012-5-13 18:42
匪兵从良 发表于 2012-5-13 18:32
我们这里的人从不用菌一样能成功

赞成你的观点,
作者: 养虾菜鸟    时间: 2013-3-26 21:57
请问使用菌来养虾,水的咸度应该是多少?
我对用菌养虾感兴趣,可是找不到更加详细的资料。{:soso_e109:}
作者: amilyli    时间: 2013-3-28 17:44
请问有没有听说过用绿藻来养虾的呀?
作者: mineqq    时间: 2013-3-30 16:14
只用菌的话营养结构不合理.
作者: 刘浏    时间: 2013-4-1 14:40
爱试灵福建经理 发表于 2011-10-24 08:06
我们现在推广的就是这种观念,大量有益菌在水体中存在,整个池塘会比较稳定,同时也抑制住了有害菌的繁殖

这个有待考证
作者: haoye520    时间: 2013-4-2 15:07
jason986 发表于 2011-11-15 17:43
本人现在就在尝试这种方法,国外称之为bio-flocs技术,国内翻译成生物絮团技术,通过促进水体中细菌的增殖, ...

说的 很对 正大卜蜂在04年就在自己农场实验bio-flocs技术,外面市场推广却并不是那样的。
作者: 百战老兵    时间: 2013-11-20 22:46
对硬件有高要求?
作者: 百灵AQ    时间: 2013-11-21 08:33
单一地讲句用菌治污养虾,是否用到好,还是到此一游!有没有先检查好鱼圹底坭是否发黑发臭,如果不先治污染就养虾苗,等到治水成功虾就大病耒了,一切的责任会推至用菌无效论的产生,但先治好污再养虾农户又不愿意花钱,只乐于当前利润,等同于杀鸡取旦,结果恶性的生态报复将继续,终使农户从前利润将逐步被掏空.
作者: 百灵AQ    时间: 2013-11-21 18:43
养虾要像自己养小孩一样,连最基本的水卫生条件都无,回耒后虾苗第一口的微生物都是被污染下成长出耒的产物,叫虾苗怎样承受得了,您对自己婴儿敢喂受污染的奶粉吗?
作者: 百灵AQ    时间: 2013-11-21 19:34
现时珠三角地区的养殖鱼虾的农户其实真的好伟大,用自己的血汗钱来挑战鱼虾的生存极限,本耒完全能为广东的水产品种选育出极佳的抗病抗污良种,可惜他们都把鱼卖给了市场,做种用的鱼虾却生活在最良好的水环境中.
作者: QQ_BDC869    时间: 2013-11-21 21:35
能不能下载,,
作者: 健康产业工作室    时间: 2014-2-25 21:33
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防治EMS中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尤其是夏天温度高时。但在一般高密度养殖过程中,藻类很难把控,一会倒藻,一会蓝藻爆发。早死病,偷死病。养殖户真的没辙了----------高浓度菌相养殖不愧是一种新的尝试,应该提倡,应该组织实验。
作者: 养虾之狼群潜行    时间: 2014-2-26 16:01
有害菌往往比有益菌对营养需求更低,更能适应恶劣环境。因此这或许是一种理想的东西罢了。

作者: 收蜂人    时间: 2014-3-1 14:40
如何能养?
作者: yanweidxj    时间: 2014-10-5 10:22
是未明的新方法,正大海大未摸索出来,还是986转一种角度,到底行不行,交给时间去评论吧~
作者: stevenyi    时间: 2014-10-29 14:33
不管用藻还是用菌,要是无法维持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平衡,一样会出问题的~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4-10-30 09:34
stevenyi 发表于 2014-10-29 14:33
不管用藻还是用菌,要是无法维持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平衡,一样会出问题的~

stevenyi你应该这方面经验很丰富的,不妨跟大家交流交流
作者: stevenyi    时间: 2014-10-31 10:49
一片云 发表于 2014-10-30 09:34
stevenyi你应该这方面经验很丰富的,不妨跟大家交流交流

不敢不敢,对于养虾我还是个门外汉~不过耍耍嘴皮,真要谈经验还要向论坛上的各位前辈多多请益讨教~
作者: QQ_68D467    时间: 2015-3-9 15:53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3 09:19
我就是做这个的。。。在南通推广这套技术的,,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了

我目前也在推广这个。。。嘿嘿
作者: QQ_68D467    时间: 2015-3-9 16:01
18761772045 发表于 2012-5-13 09:31
我们已经在南通成功很多家了。。不要这样对待一个新技术。。。。。

在南通哪里?是在如东吗?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