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见到鱼体感染寄生虫一定要杀虫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10-25 17:53
标题: 见到鱼体感染寄生虫一定要杀虫吗?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2-10-16 15:31 编辑


由于对寄生虫的恐惧,有些技术员一见到鱼感染寄生虫就要杀虫,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我认为:见虫杀虫是绝对错误的!
首先绝大部分蠕虫没有大的危害,不需要杀,也很难杀;
对于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等危害大的需要杀,但是当你发现少量时,也不用杀,要时刻关注!
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虫没杀死,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因为杀虫药对鱼体、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藻类危害很大,而且这些虫都能产生抗药性;还有一点,小瓜虫在用药的情况下,会产生孢囊,这时小瓜虫在孢囊内做二分裂的快速繁殖,一旦水体中药物消失,大量的小瓜虫破壳而出,那要想再控制就难了!

因此,很多情况下,寄生虫是不用杀的!
请大家发表意见。



网友回帖:


wlhclh:
你作为版主-------我认为你的实践还是比较少的
    我们在学校学的是几个虫那是不需要杀的,不管专家教授都这样说,任何搞技术是科班出身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实际情况如何那?
    我们搞养殖的都知道,在鲫鱼上危害最大的一指环虫,车轮虫和孢子虫这是我们这的情况,我们往往查到的时间,全塘的鱼就往往不是一条鱼有虫了,有的鱼就不是3--5条了,这感染虫的鱼一不平均二发展的非常快,我们搞鱼病的是不是等到死鱼再开始用药哪?
    我知道版主主要是针对我写的这文章,在这我对版主说一句,你看样子还是书上的那一套-----要好好改改了



xiaolianyu:
老兄你确实实际经验少了。你只知道从技术层面分析。但世界上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
你知不知道,杀指环虫的药物是多大一个产业?盐城多少万亩鲫鱼养殖面积?一年要杀几次虫,要花多少钱?
知不知道,甲苯咪唑杀一次指环虫需要8-10块钱一亩,一个塘一年杀几次,能用多少钱?知不知道,杀虫药占一个经销商销量的比例是多少?
知不知道,有多少知名厂家是靠杀虫药起家的。
知不知道,杀一次虫,能带来后续多少用药?杀虫、消毒、解毒、调水、肥水、抗应激。。。
所以,你的观点是得不到厂家、鱼医支持的。
包括我在内。
虽然我认同你的观点。



fishdis:
哈哈哈,都说的很好!
每个人所站立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结果也当然不一样;
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几条寄生虫,你会想办法杀死它,你的心和鱼才有安全感;
如果你把整个鱼塘当作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当然是为你养殖的鱼服务的,你就会考虑每个操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破坏生态系统容易,要恢复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见虫能杀虫可算是一个成功的鱼医,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控制好整个池塘生态系统才是最难的、最好的境界。




来源:中国水产论坛 fishdis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1-10-25 17:58


xiaolianyu:
wlhclh是俺的师兄,也是比俺出道早,在盐城地区也是有名望的鱼医,也是个成功的鱼药经销商,其思路至少在盐城地区、鲫鱼上是成功的。
我觉得,我们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学习。我在水产上也很多年了,但是觉得,每年的情况都在变,老经验有时候不那么管用,那么外来思想能给我更多的灵感,学会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


黑洞:
可悲,理论与实践真的是脱节了!
我从事现场治疗渔病多年,可以肯定的说看到寄生虫必须杀,有时就是看不到寄生虫也只有通过杀虫才能治好渔病,这在大规格草鱼疾病防治与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中是最为突出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渔病检查是抽样检查,抽样的样本太少,不可能代表所有养殖的鱼的疾病症状。其二,重症鱼感染的寄生虫多,患病初期感染的寄生虫少。其三,教科书上描述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有好多种,不可忽视它的危害。其四,寄生虫病往往是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的始作俑者。其五,现场检查鱼类寄生虫的方法与你研究时检查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取的是一小片局部鳃丝,而你们是所有鳃片的检查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寄生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等繁殖速度太快,这在车轮虫、指环虫上表现尤其明显,众所周知,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车轮虫的增长速度是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即然是这样,不杀能行吗?!


绝大多数蠕虫没有大的危害?真不知道从那说起的,蠕虫类寄生虫有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与棘头虫等,它的危害还真的很大,不信你可看一下张剑英等1999年著的《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只是不同的寄生虫种类感染不同的鱼类,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重点防治那种寄生虫而已吧。难杀还是事实,因为难所以有渔病学、渔病防治与渔药场家的存在。


fishdis:
请大家再回到我的主题看看,目前看来仅仅车轮虫和指环虫是要高度关注的,因为它们的繁殖迅速,危害极大。综合上述讨论,大多数认为这2种虫,只要发现应该杀(或者如果有数量阈值,一个显微镜视野达到多少寄生虫,才应该杀),那么请大家继续讨论,怎么杀?你们杀虫的效果好吗?杀了后会有什么效应?这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希望大家踊跃发表看法,不要保守。

至于其他蠕虫的危害不用再讨论,张剑英等1999年著的《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以及《湖北省鱼病病原区系图志》我常翻。



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求同存异,共同提高;
引用一句江湖话“不打不相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都是学习的对象。
屋外寒气逼人,论坛里热火朝天,预示明年是个丰收年!



hmb77128:
各位大虾说的很精彩,但搞养殖要讨论的是理清思路,在什么季节、天气、温度下做怎么样的工作,工作前置,建少疾病的发生,和养鸡、猪一样,有一套标准化程序,在程序上根据自己的鱼塘情况灵活掌握。


游客:
理论与实践真的是有距离的,但互不抵触,我国地域广阔,水产品种繁多.寄生虫也各有区域性暴发.但凡杀杀...未见有几"能人"把虫赶绝,反而此起彼伏,每每事与原违,小哥在鳜鱼生产中,已实践几批不杀原虫药.以水质调节入手,车轮虫,斜管虫从未发现.但大型寄生虫虱等则时有发现,凡此无不能用一杀与不杀一概定论.非针对谁.而抛开利益对行业讲.百家争鸣,才有进步.我也鼓励尽量不杀虫....
作者: 玉。    时间: 2011-10-26 14:25
我不是实战派的,但是我看了一下大家讨论的,都讲得有理。
作者: my_chb    时间: 2013-5-3 16:20
今年我的鲤鱼苗就是因为有几个区区车轮虫,损失上百万尾,而鲈鱼苗,由于杀虫及时,养成百万尾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