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为什么养殖鱼类比自然水体中的更容易患寄生虫病 [打印本页]

作者: 玉。    时间: 2011-10-28 07:23
标题: 为什么养殖鱼类比自然水体中的更容易患寄生虫病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2-10-16 15:29 编辑

     以下内容时是我在研究寄生虫病过程中的体会,也是今年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通常自然水体中寄生虫很少引发鱼病,而在养殖水体中则常引起鱼类死亡。自然水体中,鱼类的寄生虫种类多,但由于其与宿主鱼类长期协同进化,已经相互适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而且自然水体中的鱼类密度低,环境胁迫小,故很少发生病害。但是在养殖水体中,由于鱼类的密度高,寄生虫传播更迅速,而且各种环境胁迫更大,低溶氧、污染物、化学药物和藻毒素等增加了鱼体对寄生虫的易感性,另外,寄生虫还会引起鱼类组织受损,继发性感染病毒、细菌和真菌,加速鱼类的死亡。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养殖水体中的鱼类更容易感染寄生虫,感染的寄生虫更容易引起鱼类死亡。
    因此,合理的放养密度和适当改善养殖环境,能减少鱼体受到的胁迫,提高免疫能力,有效阻止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减少寄生虫病引起的死亡。


来源:中国水产论坛 fishdis

作者: vince    时间: 2011-10-28 08:14
回复 1# 玉。


    有道理
作者: samuell7439    时间: 2012-11-17 10:20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适当改善养殖环境,能减少鱼体受到的胁迫,提高免疫能力,有效阻止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减少寄生虫病引起的死亡。”而国家在于完美解决巨大人口基数、土地、产量三者间的矛盾,何解?
作者: soontai88    时间: 2012-11-23 10:19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适当改善养殖环境,能减少鱼体受到的胁迫,提高免疫能力,有道理
作者: leetc    时间: 2012-11-23 12:56
密度大了  鱼的生存环境破坏  生态平衡认为的打破了  所以病害就多了
作者: 齐同俊    时间: 2012-11-28 16:51
说的很有道理,中国的鱼价上不去,要亏本,就是密度太高产量太高惹的祸。中国养殖业要走生态环保路线,效益也会上去。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