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扑风追影,通威将怎么回应海大带来的压力 [打印本页]

作者: diandian    时间: 2011-11-8 22:51
标题: 扑风追影,通威将怎么回应海大带来的压力
今天在2011年中国-东盟(南宁)渔业文化周的企业展览会上,看到南宁通威一份专门关于“服务”成效的宣传报纸,里边有饲料养殖效益实例、调水服务案例等等,想起日前海大集团一朋友的言词:通威现在被海大追得压力很大,也开始慢慢反思和学习海大的一些做法,比如服务营销。这样的联想或许有些捕风追影,但据悉海大今年的淡水鱼料整体销量跟盈利水平都高于通威,想来通威也是需要做出相应的运营调整。童鞋们认为,通威将可能从哪些方面来回应海大所带来的压力?
作者: 踏浪迎雪    时间: 2011-11-9 00:28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从公司的定位,使命,文化等角度思考了,海大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发展,是因为海大定位为服务型的企业,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扎扎实实的做服务,为养殖户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得到养殖户的认可,取得市场;而且,简单的效仿海大的模式,不领会其中的精髓是很难超越海大的,这需要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布局;
作者: 海上积雨云    时间: 2011-11-9 01:22
个个公司都在搞服务营销,但没一个做得到位的。关键在于养殖技术不是人人都能掌握,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这一点对于公司来讲成本太高。是绝对不能负担得起的。所以除非一种新的打破现有营销体系的市场操作模式出现。否则现在来谈服务营销那就都都是虚的!而既然都是虚的,那其他公司要做到海大那种程度,想要在这一点上追上海大,超越海大,那就基本是不可能的!
作者: 草虾    时间: 2011-11-9 08:24
2楼的朋友说的好。但是有一点你们可能不是很清楚,那就是:目前海大实施的多少的重点户、服务营销等一些策略都是通威好多年前就提出来搞的,但是就像2楼朋友说的: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从公司的定位,使命,文化等角度思考了。海大的部分高管,其实是在通威过来的,在通威实现不了,到了海大就能实现了。
作者: 我的老婆叫贝妮    时间: 2011-11-9 17:48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通威想把人挖过来;就算不一定合适,但是至少海大发展会慢些吧,哈哈哈!开个玩笑。
2、通威首先在管理体制和理念上面做文章,把人挖过来,怎么样给新人一个平台和机会;
3、是否还是要走多元化道路,因为这不仅占用资金,还有各个方面的精力和时间;
4、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是个比喻而已,没有其他意思。通威毕竟是这么多年的大品牌,
他的品牌知名度很多地方还是强于海大的,虽然海大这几年的发展很快,所以,通威要再次突破,
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是看他们的战略。很简单,通威把成本提高,价格降低,针对海大来打价格战,
通威的渠道强于海大很多,所以不一定会输过海大;
5、通威的人到海大了,就把在通威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了,难道就是说在通威做不事情吗?不一定,
这里面会跟通威的体制有一定关系,但是市场不是看谁现在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要是通威的人来到了海大,把之前不好的风格带来了海大,是否也会重蹈通威的覆辙呢?
6、海大目前很多高管,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有通威、希望、双胞胎等等,能都在一定阶段包容这些文化和这些关系复杂的人,是个问题,是个瓶颈,更是个考验!海大会不会接下来发展会变慢呢?
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作为中小企业,也是有很多机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已!
海大的压力不仅仅来源于通威,还会有正大,恒兴等等,更是来源于内部的发展!毕竟,能够超越自己才是王者!
作者: 正太    时间: 2011-11-13 11:12
哈哈哈,5楼兄弟最后一句话最中听
作者: ojh1081    时间: 2011-11-13 15:50
服务营销啊,养殖技术不过硬不行;而恰好养殖技术是最难的部分,不像销售那样容易推广学习
作者: 渔业新手    时间: 2011-11-16 20:35
都哦还可以啊  ,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