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感染程度划分、白斑形成原因及其机制--初稿 [打印本页]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1-11-11 16:00
标题: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感染程度划分、白斑形成原因及其机制--初稿
Sudha等将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感染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为急性到亚急性,组织感染程度为中度或重度,7~10天内大量死亡,头胸甲上具有明显的白斑是该类型的典型特征;类型Ⅱ为超急性,感染的对虾身体发红,2~3天内大量死亡,组织感染程度为重度或超重度(头胸甲也应该有白斑症状--估计);类型Ⅲ为慢性,组织被轻度感染,未出现身体发红现象,头胸甲未见白斑,死亡现象延续15~28天(死亡量应该不大)。   

    许多虾体在头胸甲出现白斑症状,为钙盐的局部沉积。推测白斑形成的机制如下:由于病毒的大量复制(核酸复制时需要大量的磷元素),血淋巴中的总磷水平降低,导致甲壳中的正常成分胶磷石的合成受阻,而方解石白斑成分得以形成。   

    王祥珍等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初步研究了健康的虾甲壳和患病白斑病毒病斑节对虾的白斑处甲壳的形貌、无机组成以及所含的钙化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甲壳的内外表面的钙磷原子比分别为1. 2~1. 4和1. 56~1. 68;健康对虾甲壳所包含的沉淀矿物主要是胶磷石。患病对虾甲壳外表面中心白斑区的钙磷原子比可达31. 83~43. 56,证实该矿物是方解石。   

    甲壳动物中,降低Ca2+浓度,酚氧化酶原也有被激活成活性形式的可能。

    因此猜测甲壳动物通过在头胸甲等处形成白斑,降低Ca2+浓度,从而激活酚氧化酶原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抗不良环境和病原体(包括气单胞菌类、链球菌、弧菌和病毒等)。

--以上仅供参考。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水产前沿网


转自:网友niufish2011
作者: 热眼冷观    时间: 2011-11-30 15:45
顶一个,涨见识了,细菌性病形成的白斑与这有区别吗?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