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米来水产资讯|PH值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如何调节PH值? [打印本页]

作者: 米来-小米    时间: 2019-3-13 08:57
标题: 米来水产资讯|PH值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如何调节PH值?
在养鱼的过程中,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的因素诸多,其中养殖水体的PH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具体来说其对鱼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看一下什么是PH值:所谓的PH值是指水体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指数。在养鱼的过程中影响水体中的PH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天气、水源、光照、药物、水体中的藻类及有机物等等。在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说过高或过低都将造成养殖的低产量甚至威胁到鱼的生存,在水产养殖中大部分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为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养殖水体PH值对鱼类及水质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当PH值低于6.5时,养殖水体呈现酸性。酸性水体会使鱼的血液PH值下降,血液中H+离子浓度增加,引起鱼类酸中毒。同时也会使鱼体内多种酶的功能以及血红蛋白、血蓝蛋白运输氧气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鱼严重缺氧。通常酸性水体的特点是水中的溶氧量正常,但是鱼仍然表现为缺氧的症状样漂浮于水面。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水霉病等。如果pH值过低,长期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使水体进一步恶化加大对鱼的危害。


2、当PH值过高时,水体中的离子氨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水体的毒性增大,使鱼出现氨中毒现象,另外当养殖水体呈现强碱性时,咸性也会腐蚀鱼鳃组织,导致鱼呼吸困难,甚至使鱼窒息死亡。而且过高的PH值会影响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其对有机物的降解,还会影响水体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再吸收利用。


3、pH值对鱼类繁殖的影响,当PH值不适宜时,亲鱼性腺会出现发育不良现象。若pH值长期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所认说在繁殖阶段一定要密切注意水体的PH值变化。
水产前沿网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在生产中该如何来调节好水体的PH值呢,根据踏火个人经验可从以下方面来操作:


1、平时适时加换水和合理的投喂,这一点很关键,如换水过少及投喂过多时,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后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得不到有效的稀释,极易引起水体PH值过低。


2、定期用一些底质改良制剂来改善水体中的微生物群体,降低鱼塘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来维持水质的稳定。

3、如果水体的PH值过低时,可将底层水换掉一些,也可以用生石灰来调节,但在调节时不能一次用量过大,以免出现PH变化过快过大,使鱼出现不适的情况。如果是PH过高时,建议加大换水量,换水时尽量换表层水。
水产前沿网



每一种水生生物都有适合其生长的最佳PH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其生长都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以淡水鱼虾为例,适宜生活在偏碱性水环境中。通常最佳适宜PH范围为7.5-8.5左右。当PH低于7以至更低或高于9以至更高时,会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生理机能受损,严重者导致死亡。


除对养殖对象的直接影响,酸性水质则容易发生鞭毛虫病、纤毛虫病、水霉病、爆发甲藻等,高碱性水质则容易爆发蓝藻,释放大量的藻毒素,而且PH升高会加剧水体总氨氮中无毒离子氨朝有毒分子氨转化的比例,导致鱼虾氨中毒。

当PH值低于目标值时,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调节;在小龙虾养殖中,合理的种植水草,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CO2,减少其与水反应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也可以提高水体PH.


当PH高于目标值时,可以全池泼撒乳酸菌、有机酸、果酸、醋酸等进行调节,如果因为水草密度过高导致PH过高,则需要清理部分水草。


无论PH过高或过低,都可以采取换水稀释池水来进行缓解,同时配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平时还应该定期的培菌培藻,通过培育有益菌和有益藻来抑制有害菌和有害藻类的生长,从而保持水体菌藻平衡以及PH的稳定。

水产前沿网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