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2011茂名罗非鱼鱼病观察
[打印本页]
作者:
L.C
时间:
2011-11-14 11:51
标题:
2011茂名罗非鱼鱼病观察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11-11-14 11:55 编辑
综合分析,影响养殖过程中罗非鱼体质的最大诱因是应激,因应激而体质下降,从而病菌入侵。因此,尽量避免罗非鱼应激,可能比消毒杀菌更为值得注意。在深入寻找链球菌的防治方法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寻找更为优化的养殖模式,更为科学的养殖观念。
文/图 《中大水生通讯》 沈耀锥
今年茂名地区的罗非鱼发病率依然非常高。5月份开始就有零星的鱼塘出现死鱼,主要是由于鱼塘缺水,水中有害物质浓度过大所引起。到7月份,鱼种的死亡就开始变得多起来。尤其是20g左右的小鱼苗,不少鱼塘突发性地出现上百条的小鱼苗死亡。与此同时,成鱼的链球菌病也较大面积地出现,加上鱼价不断下滑,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就此,笔者通过对茂名罗非鱼养殖一线的走访,对罗非鱼病害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初步分析。
一、罗非鱼苗(1两以下)
1、死亡现象
从解剖的结果来看,没有明显的病症,外表也没有出血和异常情况。显微镜下,观察到比较多的车轮虫,有的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指环虫寄生。
发病的鱼塘,通常鱼苗吃料都正常,有的还吃得很猛。就鱼塘的条件而言,发病鱼塘的水质有的很差,有的很好,而且老塘、新开发的塘都有这种情况。另外发病鱼塘水都不太深,一般这种情况的死鱼会持续两到四天,之后鱼苗开始恢复正常。
从死亡的比例来看,几万尾的苗种塘,一般死亡数量在两千尾以下,也有极少量超过两千尾的。从出现死亡的时间来看,一般都是天气出现反复或连续高温,尤其是过量投喂后刚好遇上台风或低压天气,更容易出现。
综合以上的情况,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也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可以结合以下这些发病鱼塘的处理方法及结果来协助分析病因。
2、案例分析
案例一:鱼体规格约25g,一天死亡上百尾(水面约6亩,鱼种塘,360000尾罗非鱼)。镜检发现有指环虫,用了指环虫专杀药后,第二天死亡明显减少,两天后基本没有再死鱼。
案例二:规格30g左右,每天有几十尾死亡(水面约5亩,鱼种塘,37000尾罗非鱼)。水质差,氨氮和亚硝酸盐都严重超标,全池泼洒强氯精后,第二天没有变化,第三天死鱼明显减少。
案例三:规格也是在30g左右(水面约4.5亩,鱼种塘,30000尾罗非鱼),水质很好,完全符合肥活嫩爽的条件,只是pH偏低一些(6.8),鱼苗抢食很猛,第二天发现上百尾的死鱼。连续两天,第三天就死鱼很少,并开始恢复正常。期间没有下药。
案例四:如图1,大鱼小鱼都死而且死的是鱼塘自繁的小野鱼。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一般来讲,自繁的小鱼苗是很少出现死亡的,除非鱼塘出现大规模死亡。但这个是发生在公馆的案例,大鱼死亡也只是肝胆综合症的初期,每天十来尾死鱼。另外,死亡的自繁小鱼苗也没有任何症状。初步怀疑是高温天,这些小鱼到堤边浅水处吃饲料碎屑,出现急性应激而染病菌,病症还没来得及表现就死亡,有点像是泛塘。
3、病因分析
从海南及去年珠海的鱼苗死亡情况来看,一旦小鱼苗出现死亡,就很难控制,一般的做法是杀菌消毒,但很多都控制不住。不过通常的情况是几天之后死亡现象就会减缓并开始恢复。
广东海洋大学的黄郁葱博士对小鱼苗的病害也做了研讨,初步证实了链球菌为致病菌。不过为什么这么小的鱼就会爆发链球菌病,这个依然没有答案,包括去年珠海、海南等集中爆发的鱼苗死亡(当时表现为烂身)的病因现在也没有定论。很明显,今年爆发的鱼苗死亡病害与去年的烂身病并不一样。去年的病害很多可以通过调控水质、鱼体消毒来防治,但今年的鱼苗病害却让大家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当然也有不少专家开始分析,一种说法是部分小的育苗厂采用高温育苗或是育苗时加了不少抗生素。但是大的育苗厂,包括最有名气的苗厂也同样出现鱼苗死亡现象。另一种说法是鱼苗退化后,应对当前的反复无常天气抗病能力差。笔者认为这两种都是有可能的,并且引起鱼苗死亡的因素是多样的。
养殖市场一味追求长速导致了鱼苗选育过程中对鱼苗抗病能力的忽视或弱化;为追求高出苗率与鱼苗成活率,非正常采用高温或加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来育苗,导致出厂后鱼苗体质差、抗病能力低;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亲鱼本身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了下一代同样具有基础耐药性,大大减弱了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在养殖上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用药的科学性方面。 如果高温天气使用过量的杀虫剂,加上换水不方便,就很容易发生急性泛塘死鱼。
二、1两以上的罗非鱼
今年1两以上7两以下的鱼死亡比例要比往年多一点,尤其是3-5两的鱼死亡数量比较大。从死亡的情况来看,什么样的症状都有。大部分确定为链球菌病和败血症。不过从笔者走访市场的情况来看,也并不都是链球菌所直接引起的死亡。
1、爱德华氏菌
如下图2,肝有几颗化脓的白点,白点直径在4-8mm范围,不是长在肝表面,而是肝皮下化脓而成。这种应该就是爱德华氏菌病的症状之一。该塘出现在茂名播扬,当时出现泛塘,死了约三分之一的鱼,死的鱼大部分为5两以上。水质很差。死亡程度比链球菌还严重。
茂名绝大部分的鱼塘都是立体养殖,即鱼塘边上圈养猪或鸭,靠这些动物粪便来肥塘和做为鱼的部分食物来源。加上不是每年都进行干塘消毒,不少的鱼塘都会出现水质过营养化,而很难进行有效的水质处理。爱德华氏菌在这种水质环境中比较容易大量滋生,在茂名的养殖鱼塘也经常可以发现。虽然它暂时还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但它对罗非鱼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2、天气应激引发链球菌病
石鼓陈老板的鱼塘出现死鱼,兽医估计为链球菌病,开了磺胺药,暂时控制住了鱼病,不过一停料,鱼又开始发病了。到现场后我发现自繁的鱼到了二两左右规格的鱼也出现死亡(见图3-6):体表和内鳃盖充血严重、肠内及腹中黄水很多、肝软化、吃食凶猛,是链球菌病的症状。不过这么小的鱼,而且是自繁的鱼,出现这种情况,的确不多见。加上水质良好,投喂正常,发病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分析后,发病时间正遇连续不断的大雨天气,可能应激也是最大的诱因。
在实际的市场走访过程中,由于天气剧变所引起的应激而导致罗非鱼死亡的情况很多。不少鱼塘都是在天气突变后开始出现链球菌病,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今年由于天气反复多变,泛塘的比例比往年多,由于浮头泛塘直接或间接而引起死鱼的危害不亚于链球菌病。应值得注意。
3、用药不当加速死亡
在播扬的另一个客户,一天死了10来尾鱼(水面约15亩,成鱼塘,22500尾罗非鱼)。兽医说有虫,用经敌百虫,第二天死了几百尾鱼,后面用了氟苯尼考+三黄+维C+其它护肝 药,病情得到控制。但鱼的中毒现象还是存在。解剖鱼体,出现了典型的肠道充胀、花肝、充血等,如图7、8。
罗非鱼有虫是正常的,却不一定引发死亡,尤其是4两以上的规格。在这种高温季节过量使用杀虫药可能引发罗非鱼强烈应激、抗病力下降而在短时间内链球菌或其它致病菌大量入侵,导致罗非鱼大量死亡。如果加上水中氨分子或亚硝酸盐过高,就可能出现鱼一阵狂游然后很快致死的现象。
由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在少数,比如少规格鱼就用大量的抗生素就会影响鱼体的体质与生长,同时也使鱼体产生强大的耐药性从而影响了大规格鱼发病的治疗效果。
三、养殖建议
每年罗非鱼病害都很多,而且有加剧的趋势。不论什么病害,都是在环境、体质、致病菌数量这三者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才会致病。
科学的养殖不仅要懂得水质调控,还要注意水质环境的稳定性与增强鱼的免疫和抗病力。大部分鱼塘发病主要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积累性,二是突发性。当致病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致病菌的数量和鱼体质的下降)的时候,突发性的水质变化或其它应激因素的产生都成为病害的直接诱因。
很多的养殖户,都懂得增氧、改底等调水措施,但有些科学观念可能还不够关注,比如科学投喂。茂名播扬的一个养殖户担心鱼在台风天时不吃料,所以在台风来临的前一天猛投料,导致台风到来时鱼浮头严重,大量死亡。正确的投料方法除了一般而言的“四定”外,还应该做到恶劣天气提前减料、结合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浓度进行增减料。另外,养殖投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罗非鱼肠炎,肠炎是影响罗非鱼体质与免疫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正确地用药也很重要,尤其是杀虫药,没有掌握好天气和用药量,很容易就会引起鱼的应激,所以建议在进入高温季节之前就应该做足预防措施,用低刺激性的消毒药,及拌投保肝护胆的中草药粉。不正确地选用药物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石鼓有一个养殖户,施用了磺胺药,但每天还在死鱼。问他为什么下这个药,他说前不久出现鱼不吃料,有零星死鱼,担心出现大量死鱼,所以就使用了磺胺药。我解剖了鱼,不少鱼的内脏都受损,尤其是肝脏。通过了解,他的鱼应该是肠炎引起的零星死亡,但用了太多天的磺胺药,伤肝严重,反而止不住死亡。
在养殖过程式中,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投料台应该设置在高一些的风面处,这样料可以打得更广;另外如果鱼密度过大,可以适当增加投料台,避免鱼过于高密度地进行抢食,容易引起体表受伤和吃食时拥挤缺氧。
罗非鱼的养殖随着产业化的越来越大,养殖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加大加深。笔记认为,在深入寻找链球菌的防治方法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寻找更为优化的养殖模式,更为科学的养殖观念。从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综合分析,影响罗非鱼发病最大的外部因素是水温和溶氧;影响养殖过程中罗非鱼体质的最大诱因总结来讲就是应激,喂太饱、用错药、缺氧泛塘、高温拉网、水体有毒物浓底高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罗非鱼应激而体质下降,从而病菌入侵。笔者认为,尽量避免罗非鱼应激,可能比消毒杀菌更为值得注意。
2011-11-14 11:48 上传
下载附件
(15.94 KB)
图1
2011-11-14 11:48 上传
下载附件
(24.86 KB)
图2
2011-11-14 11:48 上传
下载附件
(15.89 KB)
图3
2011-11-14 11:48 上传
下载附件
(19.72 KB)
图4
2011-11-14 11:47 上传
下载附件
(21.41 KB)
图5
2011-11-14 11:48 上传
下载附件
(18.99 KB)
图6
2011-11-14 11:47 上传
下载附件
(24.89 KB)
图7
2011-11-14 11:47 上传
下载附件
(14.5 KB)
图8
作者:
渔华佗
时间:
2011-11-14 20:26
可怜的鱼儿!它们现在过的都是非鱼的生活。谁还把它们当鱼看待?只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
作者:
渔华佗
时间:
2011-11-14 20:27
哪一天,我们具备了以鱼为本的思想,鱼的病也就自然没了!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