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鱼性成熟个体小型化、亲本没有跨区域交流、亲本产卵、产精能力下降、近亲繁殖、抗病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生长性能下降,这些都是苗种退化的常见表现。苗种退化后培育、运输、投放水体后成活率下降。
2、鱼苗感染鳃霉引起死亡
鱼苗感染鳃霉而死亡,加上该病的隐蔽性,被诊断率不高,已经成为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池塘中常见的表现是:放苗后10~15天开始大量死亡,每天死亡数量可达到存量的10%以上,鱼苗累计死亡率可达存量的80%以上。
苗种繁殖期持续阴雨、水温偏低、光照弱等因素导致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加上严禁使用孔雀石绿、鳃霉菌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等,使得苗种期鳃霉病高发,该病已对国内鱼苗产业带来严重打击。
临场诊断时有三个特征:
① 背鳍后、尾鳍前、鱼背部有白点,较大的苗种肉眼可见,白点可能是血液阻塞、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② 鱼苗嘴巴常张开,喜欢靠近增氧气头、感觉鱼缺氧,但水体溶氧检测充足;凌晨1-5点死亡多,早晨看到较多死鱼;鱼死亡前独游,多在水表面,跳跃或翻转几次急性死亡。
③ 鱼卵孵化、脱膜困难、鱼苗死亡率高。尤其是第 1 个特征出现时,严重怀疑是鱼苗期鳃霉病。通过显微观察的方法确诊,因鱼苗期苗种比较小,鳃部发育不全,观察鳃霉需要耐心。
鳃霉病难以准确诊断的原因:
① 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此病发生率很少。
② 鳃霉病和水霉病分不清楚,认为高温期不会有鳃霉病。
③ 教科书和鱼病图谱上描述不多,图片不多。
④ 判断该病需要显微镜观察仔细。
⑤ 现在很多鱼病诊断场所是显微镜连着电视,低倍物镜、低端摄像头搭配电视,造成电视显示失真,很多电视显示时红色和黑色颜色锐利度差,多只能显示黑白色,难以判断。此病确诊时不要使用电视设备,最好用肉眼通过目镜观察鳃丝颜色。
3、鱼苗寄生虫感染
苗种期间多发的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波豆虫、隐鞭虫、指环虫、三代虫。
原虫类的车轮虫、斜管虫、波豆虫、隐鞭虫,多寄生于鳃丝,繁殖速度快,骚扰鱼苗,引起鱼苗不适,可导致鱼类死亡,多以显微镜镜检确诊。例如车轮虫数量多时,鳍、头部、体表有时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病鱼体表和鳃黏液增多,成群沿池边狂游,不摄食,呈跑马现象,可导致鱼类死亡。
吸虫类的指环虫、三代虫多寄生于鳃丝,繁殖速度相对原虫慢,但单条的危害大,可大量吸血,以显微镜镜检确诊。常导致鱼苗瘦弱,多器官衰竭死亡。
出苗运输前抽样镜检,发现有寄生虫,及时杀灭,可大幅提高鱼苗投放水体后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