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措施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0-6-12 11:53
标题: 高温季节的水产管理技术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生长旺盛,水的浓度大,鱼类易感染疾病。高温季节,加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节好水质      
  1.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随着蒸发、渗漏要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7-10天注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如果水源不足应在保证水色和透明度的前提下减少投饵和施肥量。     
  2.池塘施肥要少量多次,应保持水色呈红褐色、褐绿色、褐青色(墨绿色)和绿色,而且水的颜色要"活"(颜色日变化明显);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在水色很浓的情况下,可以配合防病定期使用漂白粉或甲醛,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施药时注意溶氧的变化)。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一般水中含氮量高,可主施磷肥,不施或少施氮肥。     
  3.调节池水的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7.5-8.5间。可每隔15-20天施次一生石灰。每亩用量为20-25公斤,化成石灰乳后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4.合理配置、使用增氧机,根据设计产量5-8亩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既能调节水质,又可增氧防止鱼类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按照水中溶氧变化规律和增氧机的作用,科学的确定开机时间和机器的运转时间。要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运转时间要根据天气、水质、鱼类的浮头情况和增氧机负荷面积等情况确定开机时间的长短。
      
  二、加强投饵管理     
  投饵管理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其中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饲料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并应及时注入新水。鱼类争食激烈可正常投饵,上浮鱼群减小,争食不激烈时,可减少投饵量,并应查找原因;当鱼病治疗期间投饵量应适当控制。
      
  三、药物预防     
  1.每半月使用一次漂白粉,预防细菌性鱼病,全池泼洒使用池水成1ppm。      
  2.每月用漂白粉消毒食场,每日一次,每个投饵点用量250克,用法为每天下午2:00-3:00喂前,先将漂白粉溶解后泼洒食场周围然后喂鱼。可连用3-4天。     
  3.进入七月后每十天,在食场挂袋一次,利用鱼类到食场吃食的机会来回接触所挂袋中溶出的药物达到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每次连用3-4天,每天换药一次。药物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用量每天各100克和40克和敌百虫每天用量100克。两种药物分开时间使用。每个食场挂4-6只袋。     
  4.内服药饵,主要用鱼服宁、鱼血散等成药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药饵,用量可按预防的常规用量,连喂3天,每月1-2次。

作者: fishfirst    时间: 2010-7-3 00:52
标题: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措施
夏季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多,既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季节,也是易出现曝发性疾病、浮头泛池等重大损失的季节。鱼类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耗氧量增加,而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藻类繁衍和微生物耗氧量也会大增,如控制不当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现将水产养殖在高温季节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合理加高水位
  当水温高于35℃时,往往不适合多数鱼类的生长。但养殖水体中由于水体温差,往往出现水温分层现象,即水表层的温度较高,可超过35℃,而下层的水温则要低3~5℃,但下层水往往含氧量较低,故在高温季节要将水位加高,保持在高水位养殖,一方面可有适合的水温,另一方面水质将相对稳定。
  2、合理使用增氧机械
  高温季节鱼类的摄食量大、生长快,但产生的排泄物和粪便等也相应增加,同时高温时养殖对象的耗氧量增加,环境中其它生物的耗氧量也达最大量,如果控制不当或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浮头甚至“泛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保持适宜的水体溶氧量,需要合理地使用增氧机械,由于水的分层,可在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减少晚上水体的耗氧和浮头的风险。在天气异常时要加强巡塘及时开启增氧机械,开机的持续时间要因地制宜。
  3、合理调控水质
  夏季水温高、光照强,水体极易出现富营养状态,蓝绿藻会大量曝发,藻类在晴天(白天)是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而晚上则又是氧气的主要消耗者,而突变的天气又会造成“转”水,即藻类的大量死亡,藻类分解时既会败坏水质,造成缺氧,藻毒素又会造成养殖对象中毒,均不利于正常养殖。故在高温季节一方面要控制投饲和施肥量,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调节水质,可通过适当换水、池边种植水生植物、合理使用生石灰和高效复合微生物制等方法来调节水质。
  4、合理用药
  夏季水温高、微生物的繁衍速度较快,也是多疾病多发的季节。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会经常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生石灰等来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但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养殖对象、水环境、天气等情况来合理使用,一旦使用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合理投饲
  高温季节养殖对象的摄食量增加,要在灵活掌握“四定”要求进行投喂的同时,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载鱼量、吃食时间和残饲量等进行调节,天气一旦异常、或吃食不正常、或水质变化、或有浮头症兆等,要减少或停止投喂,查明情况再投喂。过多或不正常的投喂,非但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还会造成水质败坏疾病多发,天气异常时吃食过饱更易缺氧浮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肥的情况也同样,高温季节需根据水质合理施肥,以施追肥为主,一般宜少量多次,忌一次性大量施肥。
  6、合理轮捕
  部分养殖户高温季节会轮捕轮放,轮捕对提高产量、合理上市、控制载鱼量、提高效益有利。但轮捕是一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选择的养殖模式、轮捕的网具、起捕的时间、分鱼的熟练程度、操作的配合等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具备条件的轮捕可能会适得其反,会造成起捕鱼和留塘鱼的大量死亡。
作者: 猫扑石斑    时间: 2010-7-6 08:48
在高温季节,持续的高温干旱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较大,常规的防治措施是加水或换水,但由于大环境因素,原经常使用的方法不管用,有时如不注意还会适得其反。为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平时应重点做好预防工作:

1、防浮头

高温季节因天气突变等因素,特别容易出现浮头缺氧现象,建议做好防浮头工作。可以通过午间和下半夜开增氧机;在池塘中投增氧剂;加注新水等方法解决。

2、防污水

高温天气,池水蒸发很快,需要及时添加新水。但经过前一阶段对主要水源水质情况监测结果显示,河道内水质不稳定,水源水质不尽人意,因此,添、换水需要在了解以下情况后进行:上游有无污水、农田是否用药、水源水质情况,添加水时间一定要选在白天(便于观察)。同时,添加水要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切勿一次大量加水。对池塘加水后,在晴好天气,可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3、防病害

持续的高温会造成水生动物体质变弱和水质变差,加上外用药物后往往引起浮游生物死亡而产生的毒副作用,有时会引发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而造成损失。因此,防病尽量采用内服方法,因采用内服药同样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安全得多。如果部分养殖池发生的病害较为严重,迫不得已需要全池泼洒药物时,则尽量不使用硫酸铜等烈性药物。在具体用药时,要精确计算准养殖水体的体积,药液要求充分稀释并均匀泼洒,用药后如发现天气异常应整夜打开增氧机,有条件的还应做到多换水。虾蟹养殖池应适当减少水草覆盖率(水草覆盖率保持在60%左右即可),以免水草太盛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水体缺氧,引起水质败坏,从而引发各种病害。

4、防台风

夏秋季是台风多发季节,要加强收听天气预报,及早做好防台工作。台风过后最容易发生水草腐烂、蓝藻泛滥等危害。发现水草开始腐烂、蓝藻开始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可通过减少水草、少施肥料等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 浪漫小子    时间: 2010-7-7 17:21
蓝绿藻会大量曝发的几率增加


要控制投饲和施肥量,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调节水质,可通过适当换水、池边种植水生植物、合理使用生石灰和高效复合微生物制等方法来调节水质。

好办法!
作者: 猫扑石斑    时间: 2010-7-9 09:29
回复 4# 浪漫小子


    高效微生物复合肥好像成本有点高,价格低的质量又不敢保证。
作者: 海宝    时间: 2010-7-11 17:46
文章很多观点已经过时,或者做法自相矛盾:
比如1:先不管甲醛是否可以降低微生物含量,甲醛好像是禁药吧?
2:文章既要求定期用生石灰调水,又要求长期挂含有敌百虫的药袋,想死啊?
3:文章要求定期用漂白粉消毒,又要求用微生物调水,又有多少时间留给微生物发挥作用呢?
怎么看这文章都像是药厂广告,害死初哥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