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团队研发的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成功验收

2019-12-27 18:08|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57583| 评论: 0|来自: 青岛晚报、大公报、大众日报、中国水产养殖网、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智慧海洋圈子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19年12月24日,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验收。
  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报道,

  2019年12月24日,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验收


  《走遍中国》关于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团队的报道
  在距日照海岸线130海里的黄海深处,一座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的网箱潜伏于此,它是三十万尾三文鱼的“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全潜式大型网箱、我国首座深海渔场,它的名字叫“深蓝1号”。

  世界最大、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三十万尾三文鱼的“家”

  黄海冷水团存在于夏季的黄海中部洼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体积5000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等优质鱼类,将养殖战线向深海推,是一项全新的挑战。而“深蓝1号”,就坐落在这里。

  据了解,自2015年5月起,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在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了冷水性三文鱼养殖试验。基于绿色理念研创、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的“深蓝1号”网箱应运而生。

  2017年6月,世界上首个大型智能化深海渔场在青岛完工,随后交付给挪威的业主。11个月后,国产化的“深蓝1号”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成下水。“深蓝1号”网箱周长180米,高38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5万多立方米,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是世界最大、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夏季可沉入黄海冷水团中。

  “深蓝一号”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近岸浅海养殖挺进深远海,开启了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新征程。目前,“深蓝一号”中30万尾三文鱼有一半是大西洋鲑、另一半是虹鳟鱼。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高勤峰说,两种鱼的口感风味不同,喜欢消费的人群和地区也不一样,“日本等亚洲国家喜欢虹鳟鱼,挪威每年也出产10万吨海水虹鳟鱼。”

  今年春节,产自山东本地的深远海三文鱼就要端上你的餐桌了

  据介绍,之所以选择在黄海冷水团养殖大西洋鲑等优质冷水鱼,是因为国内鲜有海水养殖三文鱼的成功案例,国家每年大量进口三文鱼。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冰鲜三文鱼同比增长16%,达37711吨。而且国人对三文鱼需求日益增加,尤以寿司、生鱼片细分市场的需求量为最。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约3亿人拥有生鲜、海产消费习惯,三文鱼作为优质动物蛋白被广泛喜爱和接受,预计2020年消费量将翻倍。

  “‘深蓝三文鱼’最大的优势是鲜,从出水到陆地约20小时,冷链物流至济南约5小时。也就是说,30小时内三文鱼可从深海到达济南人的餐桌。”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企划部负责人董威说,黄海冷水团水域可为鲑科鱼类养殖提供充足空间,首批‘深蓝三文鱼’发病率低于国外,养殖规模密度小,最大优势是离岸远、水质条件好,又远又深,安全健康。口感与进口的没有很大差异。据介绍,首批“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定价,应该是每斤40元至45元。如果客户需要,“深蓝1号”还能提供三文鱼活体运输,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三文鱼。

  多年的翘首以盼后,今年春节,产自山东本地的深远海三文鱼将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比起进口三文鱼,“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可以实现24小时至48小时内配送,肉质更鲜嫩,在市场上也将更有竞争力。

  打破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局面,“深蓝1号”年产量1500吨 ,按照每公斤80元的市值计算,年产值可达1.2亿元。除此之外,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还将研创坐底式网箱“深蓝2号”和更多深蓝系列网箱。升级版“深蓝2号”明年可投入使用,其容量扩大3倍,采用养殖、能源、管理一体化和投饵、补光、补气智能设计,搭载太阳能发电、水下监测和自动投喂等,可养殖上百万尾三文鱼,届时可进一步保证市场供应。

  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深蓝1号”都有这些“中国造”元素

  作为世界最大的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的研发,突破了全潜式养殖装备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氧气补充、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多项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的自主设计及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它的启用实现了我国在开放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突破,也开创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质疑“深蓝1号”抄袭了挪威网箱,认为并非完全拥有自主产权。针对网友的抄袭质疑,董威坦言,此前曾听到类似说法,乍一看也觉得很像,颜色一样,外形相似。但后来越看越不像,内部结构完全不一样,只能说灵感来源于挪威网箱。

  看外表“深蓝1号”和挪威网箱很相似,都是圆柱形、黄色深海养殖网箱。但实际上,“深蓝1号”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设计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发明的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十余项最新专利技术。部分网友只看到外表,而没看到内核,这是质疑抄袭的主要原因。

  据悉,“深蓝1号”中的“中国造”元素主要有3个:一是鱼鳔补气技术,“深蓝1号”中心是向四周散气的圆柱,为网箱中的三文鱼补充鱼鳔中损失的氧气,而挪威网箱是360度全向旋转门,用于清洁渔网、驱赶鱼群;二是网箱附着生物清除技术,利用太阳光照射附着在网箱外层的海藻,通过人工拍打方式使其掉落,挪威网箱则没有这项技术;三是上下浮动技术,“深蓝1号”可根据需要在海水中上下浮动。若下潜就把水注入立柱中;上浮则把空气注入立柱、挤出水,箱体重量变轻以上浮。

  “最显着特点是体积大。”董威称,“深蓝1号”造价1.15亿元,保养一次耗费数百万元。能保证三文鱼在海中度夏,目前国内三文鱼养殖多停留在近海,难以攻克海中度夏时遇到的高水温。

  “深蓝一号”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近岸浅海养殖挺进深远海,开启了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新征程。据悉,到2020年,日照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将完成三文鱼养殖示范工作,产值达到3亿元;2025年,日照、威海、烟台、大连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全面开花,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我国现代海洋产业的示范工程;到2030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千亿元,形成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延伸阅读

  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试验成功

  据悉,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提出概念设计方案的“深蓝2号”网箱详细设计,经过六家投标单位的竞争,最终由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标“深蓝2号”详细设计任务。目前“深蓝2号”已完成设计阶段,将于2019年开始建造。未来几年,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还将投资建造多座“深蓝”系列网箱,这些网箱将与工作船、加工船、运输船等一起构成深远海绿色养殖平台。

  据大公报讯:“深蓝2号”将于2020年春季将投入黄海冷水团使用。“深蓝2号”网箱是黄海冷水团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建设项目和国家“蓝色粮仓”建设计划的核心装备。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说,“深蓝”系列网箱的成功,使中国海洋渔业养殖模式从近岸浅海养殖迈向深远海离岸养殖。

  另悉,未来建造的“深蓝3号”还可停靠直升机。目前,“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长势良好,国产三文鱼将于2019年年初正式上市。

  三文鱼是大型鲑鳟鱼类的总称,可谓现代家庭餐桌的新宠。但镜头闪回至2015年前,那时国人却只能“望洋兴叹”。由于我国缺乏适合的低温海域,三文鱼需长期依赖进口。

  “黄海冷水团”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这个在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接近一个山东省陆域面积的13万平方公里的夏季冷水团,每逢夏秋季节,海水温度会比其他海域温度要低,保持在4.6℃到9.3℃之间。

  “黄海冷水团拥有5000亿方水体,取其中1%用于养殖,假如按照10立方米水养1尾鱼计算,可以养5亿尾;按每尾鱼4公斤计算,就是20亿公斤。如市场售价每公斤50元,产值便高达1000亿元。”董威算了一笔账。不仅如此,一条包括养殖工程装备、海洋能发电设备、育种、饲料加工、疫苗生产、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等行业在内的远海冷水鱼养殖产业链条,也将由此串起。未来,这将是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板块。

  2015年,“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在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三文鱼养殖试验。

  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风强、流急、浪高,在此养殖三文鱼需要突破技术和装备数重关隘。不懈探索下,去年5月4日,我国第一个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终于建成出坞,并于7月2日正式投入三文鱼苗,开启了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新征程。

  “深蓝1号”成功后,升级版也将很快面世。在日照市万泽丰国家级海洋牧场,董威介绍,较之“深蓝1号”,“深蓝2号”网箱上方多出三角形绿色装置,工艺明显更为复杂。“‘深蓝2号’是一个综合性网箱,可以独自完成智能补光、智能补气、智能投饵等功能,完全实现智能化管理。养殖容积则是‘深蓝1号’网箱的3倍,能养殖三文鱼100万尾,产值可超过3亿元。”

  发展黄海冷水团养殖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海冷水团海水养殖项目,是日照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的创新实践;是坚持向海发展、深耕海洋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上粮仓”建设的成功探索;也是临海而居的日照挺进深蓝,发展“向海经济”迈出的坚实一步。该项目通过加强海洋科技研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互动,利用黄海冷水团资源进行三文鱼养殖,建设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推动深海养殖走向规模化生产,带动实现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冷水团养殖技术难题。三文鱼属于冷水鱼,在温暖海域养殖,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日照市深刻把握这一项目的巨大发展机遇,果断提出:“开发黄海冷水团,养殖中国三文鱼”发展设想,正式启动“黄海冷水团优质鱼类绿色养殖”项目。引进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技术团队,整合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人才智力资源,成立了研发创新团队,在资金、出海口、养殖用海使用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在离岸130多海里,规划了面积2000公顷海域,建设黄海冷水团养殖试验区。经过创新团队近四年的不懈努力,黄海冷水团深远海养殖在育苗、养殖、装备制造、智能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试验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多个海洋科技空白。

  二是打造高端装备,实现规模化养殖。发展冷水团养殖,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的保障。为了满足黄海冷水团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设计,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建造的我国第一只全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于2018年5月4日建成下水,投入使用。“深蓝一号”高度超过11层楼房,是亚洲最大的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设计年养鱼30万尾,产量1500吨。同时,该设备稳定性好、抗海水腐蚀能力强,可抵抗14级台风,被誉为“国之重器”。今年7月,又启动了“深蓝2号”建设任务。“深蓝2号”采用养殖、能源、管理平台一体化和投饵、补光、补气智能化设计,可保障三文鱼养殖的绿色、安全和智能化生产,是“深蓝1号”的升级版,养殖容积是“深蓝1号”的3倍,年生产三文鱼能力可达5000吨。

  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企业+农户”协同养殖。作为黄海冷水团养殖项目的投资主体,日照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坚持市场化运作,在日照、临沂等地建成苗种培育、驯化基地三处,与偏远山区的农户签订合同,构建山海接力、陆海一体化养殖模式。万泽丰渔业无偿提供给农户鱼苗,待农户将其养到150克左右的时候,按照比市场价偏高的价格收回,通过驯化,投放到大型智能网箱养殖。目前,已签定养殖农户及合作社20余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元主体协同养殖模式,实现了对农商户的精准扶持,有效带动了山区农户增收。

  四是聚焦产业链延伸,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黄海冷水团海水养殖项目不仅是一个养殖工程,还是一个通贯三产的新业态,可带动鱼类苗种繁育、水产动物饲料和疫苗生产、养殖装备和绿色能源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海洋文旅、餐饮等完整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预计今年年底前后,首批养殖的三文鱼将陆续上市;到2020年,将建成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2座,养殖高价值冷水鱼类100万尾,形成年产6500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种苗繁育、饲料加工、装备制造、销售服务等配套产业基本完备;到2025年,建成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0座,养殖高价值冷水鱼1000万尾,形成年产5万吨生产能力,产值达到20亿元,形成较为完备的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产业链。

  黄海冷水团海水养殖项目,有利于优化我国海洋水产品的结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把我国的养殖水域从近海拓展到深远海,有利于减少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启了我国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新征程。

  黄海冷水团“游”出三文鱼?这位教授“耕海牧洋”30余载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在上课

  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董双林教授,依然耕耘在一线的他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养殖污染、能耗增大、鱼粉制约等问题,以及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忧心不已。

  冷水团“游”出三文鱼

  三文鱼属冷水鱼,最适合生长在15℃—18℃的水域中。长期以来,我国因夏季海域水温较高和技术装备限制,只能望洋兴叹。

  与此同时,我国黄海存在一个巨大的夏季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面积13万平方公里,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陆域面积,为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该冷水团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夏季底层水温低,南部冷水团西侧边界距日照海岸线最近距离约40海里。

  2012年初,董双林的团队提出了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设想。2015年5月,省海洋渔业厅将“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列入山东省“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并组建了由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专家与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开始在黄海冷水团海域进行三文鱼养殖试验。

  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技术“总舵手”,董双林带领科研团队已完成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技术路线验证,这一困扰中国海水养殖界的难题被成功破解。海大团队还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利用黄海冷水团低温海水养殖冷水鱼类的方法”和“一种温带海域离岸养殖大规格鲑鳟的方法”。

  千亿元产业精彩可期

  董双林算了一笔账:黄海冷水团拥有5000亿立方米水体,如果1000立方水养一尾鱼,就可以养5亿尾;按每尾鱼4千克计算,就是20亿千克;如市场售价每千克40元,产值就近千亿元。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黄海冷水团现代海洋牧场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养殖工程,还是一个通贯三产的新业态,可带动鱼类苗种繁育、水产动物饲料和疫苗生产、养殖装备和绿色能源装备制造、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海洋旅游、餐饮等完整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有力拉动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

  该技术的发展还可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发展离岸养殖的目的之一,就是缓解近海养殖的压力,减轻对近海区域的负面影响。”董双林表示,只要按规划发展,这个养殖模式所产生的废物会远低于该海域的自净能力,不会对黄海水域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对这一项目,日照市政府组织成立了产学研结合、目标导向明确的“日照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研究院”,主要研发支撑产业所需饲料、苗种、疫苗、装备等产品和共性关键技术。长期而言,日照还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远程饲料自动投喂系统、捕捞系统、产品可追溯系统、网上销售平台等一整套产业体系,努力打造远海冷水鱼国家产、销基地。

  养殖传承中庸之道

  董双林表示,综合养殖原理的核心是养殖废物再利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也是综合养殖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主要原理是将一种养殖生物排出的废物变为另一种养殖生物的食物(营养)。“我国早在1100年前记载的稻田养草鱼,就是通过水稻和草鱼间的营养关系实现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范例。”他说。

  自上世纪末起,针对传统滩涂海水池塘养殖污染严重,董双林团队深入开展了海水池塘养殖生态学和养殖模式研究。

  “以前的海水池塘都是单养,例如对虾,投放的饲料只被吃掉20%-30%,剩下的残饵和粪便就排到海里或者沉积到池塘底泥里了,这样就造成污染。”董双林说,经过多年攻关,该团队最终系统地创建了多种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海水池塘高效清洁生产,引领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曾十分流行的海水池塘单养模式已基本被高效清洁的综合养殖模式取代,该成果于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水产养殖正在快速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但董双林敏锐地察觉到,伴随而来的是生产单位重量产品能耗的增加和饲料消耗量的增加。从西方引进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确可以大大地提高单产,减少排污,但由于养殖水体缺少了光合作用这一既可产氧又可吸收代谢废物的过程,使得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大大增加。为此,他提出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发展的建议,并在研发阳光工厂化养殖模式,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我国近岸海水养殖受环境和空间的制约日趋明显,近岸海域利用趋于饱和,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拓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养殖是我国传统哲学思维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基本原理主要是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养殖种类或养殖系统间功能的互补,其思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模式,以对立事物的转化达到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的平衡(中庸)。”他说。(本文转自【青岛晚报、大公报、大众日报、中国水产养殖网、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智慧海洋圈子】。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三文鱼  冷水团  研究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