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家”鱼没有“野”鱼鲜?不一定哦!

2020-7-31 16:02|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19377| 评论: 0|来自: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野生鱼的生存环境处于不可控状态,而在不可控的水体里觅食,食物链同样也处于不可控状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很多人喜欢吃野生鱼。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野生鱼的生存环境处于不可控状态,而在不可控的水体里觅食,食物链同样也处于不可控状态。

  这样的野生鱼健康吗?食用这样的野生鱼安全吗?

  答案是否定的!

  “野生鱼的营养价值不一定优于养殖鱼,食用养殖鱼更安全。”7月24日,水产专家告诉记者,市民对长江野生鱼的营养价值、口感存在一定误区。

  池塘零排放圈养示范基地

  杨军抽样检查圈养加州鲈生长情况

  长江野鱼,市民喜恶不一

  “支持禁渔!这是造福子孙的好事。”7月23日,城区万寿桥江段,李大爷面对长江颇为动情。

  老人在江边长大,从小喜欢吃长江里的野生鱼,2016年退休后,几乎每天都到江边从渔民或垂钓者手中购买。

  但近些年,他常扑空。

  “以前长江里的鱼好多,现在越来越少了。”老人感叹。

  老人支持禁渔,但认为野生鱼“有营养、味道鲜美”,在他看来,野生鱼摄取天然食物,每天在江里游来游去“锻炼身体”,造就了好品质和好口感。

  “前些年,一些餐馆的野生肥鱼每斤卖到数百元,仍受热捧。”市民刘先生认为,“人不认得货钱认得货”,高价就是长江野生鱼好品质的佐证。

  喜好野生鱼的市民很多,不过持有另一种观点的市民也不少,在他们看来,食用野生鱼不安全。

  市民齐先生曾经也很喜欢吃长江野鱼,8年前的一次经历却让他断了念头。

  那一次,他慕名到江边一家长江野生鱼餐馆吃鱼,进厨房时厨师正在杀一条10多斤的鲶鱼,“鱼的肠子里有寄生虫在蠕动,吓了一跳!”

  随后,齐先生上网搜索发现,“寄生虫会将鱼作为宿主,在鱼体内繁殖。”此后就再也不敢食用野生鱼了。

  市民宋女士则是看到过“有人吃生鱼片感染寄生虫”的新闻,“当时我心里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恐怖。”

  水产专家:养殖鱼更安全

  究竟哪种说法更科学?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水产专家——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杨军。他告诉记者,市民对长江野鱼的营养价值、口感存在一定误区。

  杨军介绍,多份野生和池塘养殖的花骨鱼、河豚等鱼类的肌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指出,野生和池塘水产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基本相近,而池塘水产品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甚至高于野生鱼,也就是说长江野生鱼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优于养殖鱼。“野生鱼通常在多个水域活动,诸多因素导致水体复杂不可控,自然影响到鱼的品质,另外,鱼的食物链也会因环境不可控而不可控,所以,食用野生鱼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杨军说,我国对养殖水质、鱼饲料等都有严格标准,养殖水体通过科学方法净化,实现可控,好水好食养好鱼。另外,宜昌作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实现了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多部门联手、全过程监管,确保了养殖鱼的安全。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野生鱼的口感更好?杨军解释说,这是因为野生鱼长期在流水中活动,肉质较为紧实所致。不过,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发达的今天,好口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对于“天价鱼”,杨军认为是商家炒作所致。相关部门查处的多起案件中,发现有商家为迎合市民对野生鱼的偏好,在养殖鱼出售前,放于自然水体圈养一段时间,炮制出“洗澡鱼”,冒充野生鱼牟取暴利。

  绿色养殖,鱼儿配有“健身房”

  杨军所说的绿色生态养殖是怎样的?

  7月24日,在枝江市安福寺镇罐头嘴村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对养鱼的认知被颠覆了。

  眼前的池塘里,60个高近3米、直径约4米,底部为锥形的蓝色罐体在池塘右侧排开,罐内锥体处有一层滤网,岸边的立塔与罐体连通,工人们正忙于扩建施工。

  杨军还有另一个身份——湖北省池塘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创新行动宜昌试验站站长,负责全市池塘“零排放”圈养基地的安装、养殖等技术指导。

  他介绍,这是全省第三家、宜昌第一家由个体老板投资建设的池塘零排放圈养示范基地,该模式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鱼圈养于PE食品级材料的罐内,产生的鱼粪、残饵等污物沉入锥底,滤网将污物与鱼隔离开来,收集系统定时将污物吸走,经净化处理的水回流进池塘,罐外放养的花白鲢及栽培的水生植物对池塘水质进行清洁净化。

  “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鱼粪、残饵等污物不能及时排出,滋生细菌,污染水质,池塘圈养模式基于“时时打扫卫生”的理念,及时移除残饵粪便,养殖尾水经降氮脱磷处理后回到池塘,实现零排放,确保养殖水体达到淡水养殖优质水质标准。你说,鱼生活在哪种环境更健康?”杨军笑着问。

  “鱼健康,还没有土腥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合作社负责人易爱武是当地人,在多方支持下,2019年基地投入使用,虽遭遇疫情影响,喂养的肥鱼、鲈鱼仍供不应求,俏销四川、重庆等地,同时点燃了该镇4个贫困村多位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几十里外的仙女镇鲁港村,一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鱼儿正在循环水打造的“流道健身房”里欢快的“健身”。

  “流道养殖模式,通过模拟野外流水环境,让具有逆水而上特性的鱼得到充分锻炼,能不健康吗?”杨军说,鱼儿练得一身“肌肉”,内质变得紧实,口感自然就好了。

  记者了解到,我市以“流道”和“圈养”为代表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集绿色生态、循环高效、节能减排、溯源可控等为一体,实行工厂控制化养殖与管理的现代智能渔业模式,目前居全省市州第一。

  科研攻关,更多美味上餐桌

  长江流域禁渔,有人担心,鱼类供应品种会减少,鱼价也会有波动。

  “请市民不用担心。2019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7.81万吨,淡水捕捞产量1.5万吨,仅占总量的8%。也就是说,我市自产水产品基本能满足食用需求,加之地理优势,紧靠省内最大水产品养殖产出区荆州市,也能及时补充市场空缺。因此,长江禁渔后,不会出现水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市水产部门表示。

  据介绍,我市渔业经过转型升级发展,不断调整养殖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水产养殖业发展基础扎实、特点明显。

  渔业布局上,我市整体上呈现宜东平原发展池塘精养大宗淡水鱼,宜西山区推广流水池养殖名特优品种的格局,产量、质量实现了双保障。养殖水产品结构上,我市大宗淡水鱼产量占养殖总产量7成,特色养殖品种和小龙虾产量占养殖总产量3成,较好满足了市场需求。

  “长江数量最多的八大家鱼及鲶鱼、鱤鱼等品种已在多年前实现了人工规模化养殖。”市水产部门透露,2014年,中华鲟研究所实现了圆口铜鱼(俗称出水烂、麻花鱼、尖头)人工繁育,目前正在进行规模化养殖技术试验示范,预计不久后,人工养殖的麻花鱼将走进市民的餐桌。同时,各科研机构正在对有“长江三鲜”之称的长江刀鱼、鲥鱼、河豚加快攻关。

  目前,长江刀鱼已通过“灌江纳苗”方式获取苗种,实现小规模生产养殖;中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企业攻关,仿江海洄游长江刀鱼繁育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河豚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部分企业掌握了河豚去毒技术,大规模推广指日可待。(本文转自【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长江  刀鱼  河鲜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