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青蛙消化脂肪酶最适温度竟然有40℃,遮荫还有必要吗?

2020-7-31 16:08|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71122| 评论: 0|来自: 授渔水产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本文青蛙特指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很广,属两栖类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2020年的青蛙养殖可谓是一波三折,现在行情不断向好,也给了养蛙人充足的希望。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本文青蛙特指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很广,属两栖类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2020年的青蛙养殖可谓是一波三折,现在行情不断向好,也给了养蛙人充足的希望。


  在青蛙养殖过程中,无论是蛙池种植水稻、还是精养搭建遮阴棚,目的都是为了给蛙池提供阴凉的栖息地,有很好的降温作用,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在40℃的环境中,青蛙肠道消化脂肪酶达到了最高,这和以往的养殖经验是否矛盾?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什么是消化脂肪酶?

  消化酶包含蛋白酶、分解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均存在青蛙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是需要很多酶的参与,而脂肪酶是很重要的一种。

  研究者首先在适宜温度下做了不同消化部位脂肪酶的活性对比,结果是,不同部位脂肪酶的活力由大到小依次是中肠>后肠>前肠>胃>食道。


  那么,如何得出40℃酶活力最高的结论呢?

  研究者所用温度梯度为25℃、30℃、35℃、40℃、45℃、50℃和55℃共7个温度条件,用恒温水浴锅控制反应温度,进行黑斑蛙的饲养实验,饲养1天后,按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将小肠自中部剪断,前后部分分别作为前肠和中肠,将直肠作为后肠)取材,用吸水纸轻轻吸干,称重,并测定脂肪酶活性。

  结果如下:


  在25-55℃范围内,胃和肠道脂肪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酶的活力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从25℃上升到40℃,酶活力逐渐上升,达到40℃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上升,酶活力又不断下降,当温度达到55℃时,胃和肠道脂肪酶几乎失去活力。胃和肠道最适温度均为40℃。


  那么,我们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控制温度保持在40℃吗?

  当然不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青蛙是变温动物,生存温度在5-35℃,若营造了40℃的养殖环境,那么池塘的蛙都会被“蒸熟”了;

  2. 青蛙脂肪酶的最适温度要高于它所栖息的环境温度,这种现象在鱼类也普遍存在,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一方面使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加速酶活力的丧失。

  最适温度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反应时间,作用时间延长最适温度就下降,在离体测定条件下,酶作用时间较短,而在正常生活条件下,酶消化食物所用的时间相当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最适温度会高于生理温度的现象。


  那么这个实验对我们饲料研发和投喂有什么启示?

  (快拿小本本记!)

  1. 黑斑蛙消化道脂肪酶的活力主要是在肠道,而蛋白酶活力主要在胃中(张盛周 2004),根据消化酶的这一分布特点,在配制黑斑蛙人工饲料时如能做到饲料颗粒的外围以蛋白质性成分为主,中心以脂肪性成分为主,对提高蛙类对饲料的消化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2. 遮荫依旧必要!无论是遮阴棚还是种水稻,对帮助环境温度下降有很大作用,太阳直射的水沟中,小编采样发现温度高达50℃,那青蛙直接就变成“熟蛙”了,在阴凉的地方,温度只有30℃上下,是青蛙生长的合适温度。

  3. 黑斑蛙的胃和肠道脂肪酶均为40℃,而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高达55℃和50℃(朱升学 2004),可见,黑斑蛙消化道脂肪酶的抗热性要比蛋白酶差。

  根据消化酶的这一特性,在黑斑蛙的人工养殖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在适当增加投喂量的同时,还可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蛋白成分的配比,减少脂类的配比。(本文数据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本文转自【授渔水产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黑斑蛙  温度  消化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