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第二届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圆满落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渔业新未来

2024-10-21 15:48|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290765| 评论: 0

摘要: 10月18-20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暨2024智慧渔业工程装备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海洋大学成功举办。
  10月18-20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暨2024智慧渔业工程装备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罗轶,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孔令锋,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大学教授叶章颍,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秘书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高坚,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胡庆松,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谭洪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芳等出席会议。

大赛会场

副校长罗轶致辞

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孔令锋致辞

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叶章颖致辞

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秘书处高坚致辞

  开幕式上,罗轶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学者和参赛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举办方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简单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面向现代渔业产业的重大需求,发挥在水产、海洋、食品等学科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对本次大赛在培养智慧渔业人才、推动我国智慧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期盼。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分别致辞,对大赛在智慧渔业人才培养、提升渔业高质量发展发面提出了希望,也祝愿本次大赛的选手们参赛的同学们在赛场展示才华、收获成长。

  在智慧渔业工程装备青年学者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徐皓,上海城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副主任王洋,中山大学教授黄硕先后围绕智慧渔业领域的养殖工程、养殖技术、养殖平台等作相关报告。

徐皓研究员做水产养殖工程与科技创新的报告

  徐皓指出我国的水产养殖正在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出发,融合更多的现代工业科技,走上现代化的台阶,在此进程中,现代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武器。围绕现代渔业建设要求,“十三五”以来的水产设施养殖科技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应“十五五”发展要求,水产养殖工程科技的战略前沿及关键技术需求正在征询与聚焦。

  朱振华从改变生产模式、发展复合经济,提升种源品质、创新绿色养殖技术,做好尾水处理工作、建设尾水处理工程,智能投料结合数据管控、实现精准投喂,全区域实行数字化管控、实现园区集约化管理五个方面展开,提出现代化养殖要运用高速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整体协调、高效智能、绿色零碳、环境友好、创新示范”为目标。建设集数字能源、数字养殖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做到养殖过程、产品品质、水质监测等相关数据实现全动态管理。

  王洋就斑石鲷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报告,包括各个阶段生物量的监测,通过生长数据与喂养数据的结合建立的生长规律模型,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等,提出了立体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其在精准养殖、健康监测和生长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黄硕的报告针对南海深水养殖面临的装备智能化水平低、抗风浪能力差、养殖模式单一、收鱼困难等突出问题,创新研发适应不同水深环境的坐底式和半潜式绿色智能深远海养殖平台。为构建广东鱼类深远海养殖工业化生产、跨海区接力养殖等新模式奠定技术基础。

参会代表认真聆听报告

  在作品展板展示区域,参会代表相互交流学习。

参会代表观看展板

  在智慧渔业科普展示区域,也吸引了600余位观众的参与,通过精彩的互动体验和展览,旨在向公众普及智慧渔业技术,提升社会对现代渔业管理的认识,也推动了智慧渔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在全国高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智慧渔业技术分会场、智慧渔业装备分会场和智慧渔业系统分会场,来自全国28家单位的56支队伍参加了本次大赛。参加单位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2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叶章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洋、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高坚、无锡渔愉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悦悦等20余名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参加活动并担任评委。

参赛选手在比赛现场答辩

参赛选手在现场展示作品

  经过激烈角逐,多个优秀团队脱颖而出,展示了他们在智慧渔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华中农业大学的“面向海洋牧场的水下机器人智能巡检与作业技术”、广东海洋大学的“净网Ⅱ号—基于空化射流的网箱清洁水下作业机器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鱼苗智能分拣系统”、上海海洋大学“基于饵料盘的移动式智能检系统”和青岛农业大学的智“渔”有道—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箱鱼类精准投喂策略研究6件作品分别获智慧渔业技术赛道、智慧渔业装备赛道、智慧渔业系统赛道特等奖。大赛评委团的专家们对参赛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大赛的项目展示了高校学子在智慧渔业领域的强大创新潜力,许多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还展现出了较强的实用性和商业化前景。通过这些创新,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渔业生产的智能化方向。

  本次智慧渔业设计大赛由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水产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全国新农科水产教育联盟、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市“水产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农业工程学会、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承办,广州市诚一智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本次大赛不仅是一次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也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大赛,主办方希望能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推动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