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在线交流】台湾石斑鱼疫苗研发之路@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杨惠郎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14:35
标题: 【在线交流】台湾石斑鱼疫苗研发之路@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杨惠郎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
本帖最后由 Say-say 于 2012-3-21 16:20 编辑
独家重磅推荐
台湾石斑鱼疫苗研发之路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杨惠郎教授与网友在线交流
时间:1月16日 上午9点30分 地点:中国水产频道 www.fishfirst.cn
个人简介:
杨惠郎:国立成功大学农业生物科技中心研究教授
学歷:
美国加洲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Ph.D. 1972)
国立臺湾大学农化系学士(1966)
经歷:
Aug. 1, 2000- Sept. 2011
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科技所特聘教授兼生物技术中心主任
Jan. 1998/1/23—July 2000
中央研究院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
Sept-1991- Dec. 1997
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分子生物组主任
Aug-1994- 1998
国立台湾大学兽医系兼任教授
Sept.1990 - Aug.31, 1991
国立阳明医学院客座教授
June 1982 -- Feb. 1990
研发部主管
Managing director
Enzo Diagnostics Inc.,
Oct.1980 - May l982
Associate, Department of Genetics
The Publ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Oct.1980 - May l982
兼任助理教授, 纽约大学医学院
l977 - l980 副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
荣誉及奖项:
国内
1. 1992 行政院杰出科技荣誉奖
2. 2002 成大特聘教授(三次)
3. 2003 教育部產学合作奖:生物医学项
4. 2006「李国鼎科技讲座」-荣誉学者
5. 2007 生策会 国家新创奖 学术研究
6. 2008 经济部-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创意应用竞赛金牌奖
7. 2009 台南一中杰出校友奖-科技项
8. 2009 经济部-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创意应用竞赛铜牌奖
9. 2011 台北生技奖 產学合作项
国际
10. 2008 欧洲水產年会最佳壁报奖
11. 2009 发展中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 (2009 TW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ward )
12. Marques’ Who is Who in the world, 2010, 2011, 2012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14:40
在前不久揭晓的2011'中国水产业十大年度人物中,杨惠郎教授被推选为“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上榜理由:
2011年石斑鱼NNV(脑神经坏死病病毒)口服疫苗的成功研发,给饱受病害之苦的石斑鱼,尤其是育苗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研发团队的领头人,正是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科技所杨惠郎教授。
NNV疫苗研发成功意义重大,NNV在石斑鱼苗期感染具近100%致死率,被认为是国际养殖高价鱼种中最棘手的病毒之一,杨及其团队历时8年,成功突破此口服疫苗关键技术,不但解决了国际石斑育苗病毒感染的产业问题,更是国际首次证明可在稚鱼阶段有效预防疾病的创新发明。在此之前,台湾和大陆均无公开报道过此类成熟疫苗产品出现,杨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石斑鱼疫苗领域的权威之一。目前杨及其团队正将此技术应用于生产高抗病力石斑鱼苗,以供石斑鱼养殖户使用。
可以预见的是,疫苗已被公认为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最佳手段之一,杨的研究方向未来潜力巨大。无独有偶,同样在2011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获国家新兽药证书,并拿到水产疫苗生产批文,成为大陆首个拿齐出生纸,可以商品化的水产疫苗。
重要分享:
台湾的水产养殖技术已有深厚产业根基,也一向是亚洲水产种苗的供应中心,暖水鱼种之养殖技术领先国际,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高科技时代,台湾有机会可以成为国际暖水鱼种养殖之技术中心。但也因台湾的经济特性,养殖业发展朝向密集养殖的模式,因此提早面临疾病丛生、死亡率高、及药物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恰正重蹈二十年前未科技化的挪威鲑鱼产业,及四十年前之畜禽养殖个体小户的产业发展历史。
面对国际竞争,若不针对问题,主动积极根本解决,必会影响产品销售,并导致水产养殖产业之萎退、外移的现况。严重地阻碍水产养殖产业的永续经营,及国际市场对台湾产品的信心。于是我们认为,要提升台湾水产养殖产业,必须以挪威之鲑鱼产业发展针对冷水鱼种之生物技术模式为借镜,对暖水鱼种导入养殖科技化的观念与做法,暖水鱼种虽然生长效率较冷水鱼种高,但是在生长型态、环境、疾病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可惜的是,至今仍未有暖水鱼种完整的疾病防治系统。
若想要争取此市场,就要以建立可解决瓶颈之科技为开启市场之钥匙。以生物技术来研发暖水鱼种疾病防治之关键技术产品(疫苗及检验试剂),并延伸用以生产高抗病力种苗(SPR: Special Pathogen Resistant)及整合工业化之养殖科技。生产高抗病力之健康种苗,则是国际暖水鱼种水产养殖产业市场极需之关键产品,及转型成工业化的水产养殖的关键。必定可以帮助台湾掌握暖水鱼种养殖工业的巨大商机。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15:11
杨惠郎研究团队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2-1-12 17:56
期待中...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23:43
先与网友分享杨教授的论文一篇:
鱼用疫苗及疾病预防系统之建立
杨惠郎
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
国立成功大学生科中心
水產疾病医药研究团队
hlyang@mail.ncku.edu.tw
壹、 发展前景及瓶颈
1. 利用海洋生產高品质的渔货将是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民生產业
由於地球人口日益增加,而可用土地逐日萎减,粮食短缺已经是无可避免的全球重 大问题。地球70%之面积是海洋,人类民生必需之蛋白质食品势必转由海洋供应, 海面水產养殖產业将快速取代捕捞并成為主要的粮食及民生產品来源。据联合国粮 食组织(FAO)资料显示,水產养殖已是国际进展最快,且最具发展潜力之產业, 其优势及情况略述如下:
‧ 海面养殖每平面单位之生產量可达陆地养殖之二十倍以上。
‧ 鱼之养殖效率远高於畜產,以最佳之饲料换肉率比较,鱼可达0.8,而鸡為1.5、猪為3.5、牛為7.0。
‧ 水產养殖业自1980年起年成长率高达10%,远高於畜、禽產之养殖。FAO预计养殖鱼获将逐步取代捕捞渔业,於2030年其佔有率将由目前之30% 提升至50%。
更印証这发展趋势的是,在2002年国际知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在其「下一个社会」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Beyo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2002)一书中指出:
“同时毫无疑问的、预料不到的新產业会生现,其中一个已出现了,就是生物科技 產业,另一个则是养殖產业。今后五十年,养殖渔业可能会使人类放弃海上捕捞, 改為从事海洋畜牧,就像一万年前,同样的创新,使我们的祖先放弃陆上捕猎,变 成农民与牧人”。
依高科技產业之发展歷史模式,科技產业之发展端赖新科技之研发,掌握关键技术 者必是此新產业之领导者,在养殖渔业正从传统走高科技化的转捩点、科技化养殖 產业之发展亦必属掌握关键技术者。
2. 疾病是水產养殖產业发展瓶颈及科技化养殖的关键因素
我国水產养殖技术基础深厚,向来领先国际,尤其是暖水鱼种海水养殖技术更称霸 全球,是加入WTO后农业部门最具竞争优势的產业。但传统的水產养殖為了创造 经济效益,為追求產量,使用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疾病问题,导致高死亡率,及不 能永续经营之后果,造成產业衰微,始终是国际间水產养殖无法克服的瓶颈。目前 除了鮭鱼养殖以外,全球的水產养殖仍然无法脱离传统渔作的窠臼,水產养殖疾病 防治新科技及產品,将是未来水產养殖產业是否能从目前的传统產业模式,成功的 走向科技化、工业化之水產养殖產业之关键。
3. 疾病防治技术之突破所延伸的商机
在市场需求日殷之產业市场下,以生物技术研发暖水鱼种疾病防治之关键技术產品 (疫苗及检验试剂),以生產高抗病力种苗(SPF: Special Pathogen Resistant);整合工 业化之养殖科技;掌握暖水鱼种养殖工业的巨大商机。
冷水鱼种之鮭鱼养殖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彻底科技化、工业化的养殖產业。而挪威之 鮭鱼產业从无,到掌握国际鮭鱼市场,分析其中成功的因素,其发展模式就是以研 发鮭鱼养殖科技為始,成功的疾病防治策略应是最大功臣,全球最主要养殖鱼產来 源的暖水鱼种,生长效率较冷水鱼种高,冷水鱼与暖水鱼在生长型态、环境、疾病 分布上,都有狠大的差异,因此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但至今仍未有暖水鱼种完整的疾病防治系统。因之争取此市场,就要以可建立解决瓶颈之科技為开啟市场之钥匙。以生物技术来研发暖水鱼种疾病防治技术及產品(疫苗及检验试剂),生產高抗病力之健康种苗,则是国际暖水鱼种水產养殖產业市场极需之关键產品及转型成工业化的水產养殖的关键。
臺湾在水產养殖技术已有深厚產业根基,也一向是亚洲种苗供应中心,暖水鱼种之养殖技术领先国际,在知识经济為帅的高科技时代,臺湾应是可建立成国际暖水鱼种养殖之技术中心。但也因臺湾地小,养殖业发展朝向密集养殖的模式,因此提早面临的疾病丛生、死亡率高、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严重地阻碍水產养殖產业的永续经营,及造成鱼货残含抗生素之品质问题。
此种暖水鱼种之养殖以疾病多、死亡率高、未使用疫苗而导致抗生素使用过量、不当,抗生素之残留污染品质等困难,恰正重蹈二十年前產业未科技化前挪威的鮭鱼產业,及四十年前之畜禽养殖个体小户的產业发展歷史。面对国际竞争,若不针对问题、主动、积极根本解决,必会影响產品销售,并导至水產养殖產业之萎退、外移的现况。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23:46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2 23:48 编辑
貳、 疫苗使用能提升存活率必會提升養殖利潤
我國近年來,無論本來覺得業者傲導國際之海鱺及石斑種苗之養殖,漸已面臨當年草蝦養殖之瓶頸:疾病導致高死亡率及不能持續生產之產業瓶頸,也使政府以水產品進軍國際競爭的政策,遭受重大挫折。雖眼看國際間良好的商機,但面對發展的困難,經營的虧損,養殖戶無能為力,漸失經營的信心。魚隻之死亡不但損失產量及養殖過程中之飼料之浪費,都造成生產成本之高升。以本實驗室依養殖期、飼料、魚苗及固定成本等參數,獲得海鱺養殖估算(圖一),証明唯有提高養成存活率,才能降低成本,提升養殖利潤。
参.完整之疾病防治之体系可提升养殖存活率
在现代疾病预防及治疗医药中,无论是人类的健康保护或禽畜產的养殖,已証明最有效的疾病防治之体系,包含
(1). 生长或养殖环境之营理,
(2). 养殖动物之营养
(3). 疾病之预防三大要件。
在疾病防治之体系之使用,则先以疫苗预防疾病,以检验试剂确定病原,再以对症之医药(含抗生素)来治疗疾病,这三大医药关键零组件之齐备,才能组合成為现代疾病防治之体系。在水產养殖之过程中,必需有适当的鱼用疫苗可用来生產高抗病力之鱼苗,以事先预防未可预测及突发的疾病;不同之检验试剂在病情初发期可快速确定病原及相关抗药性,以对症下药并可检测疫苗免疫之效用,抗病力之监控及作為鱼苗品质之检定;而医药可只使用於病原已确定、抗药性已侦测过之细菌,作有效,正确的治疗。此疾病防治系统已在人类使用多年、效果也証明良好。在畜產业上之使用也逐渐取代以抗生素预防疾病之劣习。鱼產业中、挪威及欧美也沿用多年証明正确有效。但目前暖水鱼种养殖上,疫苗及检验试剂之一併研发极為迫切,也只有这二件关键零组件之建立,方能配合医药来组合暖水鱼种的疾病防治之体系。
肆、疫苗能大量减少或避免抗生素之使用: 挪威使用疫苗之范例
使用疫苗预防疾病除了在人类应用外,逐渐也推广到其他动物之疾病预防,成果良好。疫苗已是人类,畜產不可或缺的预防医药。猪,牛,羊,鸡,鸭等畜禽產及宠物用疫苗也是疫苗產业之重点。暖水鱼鱼病相当严重,但尚无疫苗、检验试剂之疾病管理系统。 我们最近看到水產品因含氯霉素在欧、美、日本退货的消息,是否欧美日故意使用高检验标準来排斥外货?也开始思考养殖是否可以不用抗生素? 事实上,此一要求在畜產经营已施行多年,加上挪威养殖鮭鱼使用抗生素情形,在1986-7年每吨鱼货尚用1公斤抗生素,致使抗药性细菌之滋生,抗生素使用无效,还遭遇高死亡率。至1990年代开始使用疫苗预防疾病,而只用抗生素於疫病之治疗。早自1996年时已达到每吨鱼货使用不到0.3 毫克,等於不使用抗生素之高水準。也看到鮭鱼养殖產业不衰反进,由建立完整的鮭鱼疾病防治之体系,促成鮭鱼存活率之大量提升提升,养殖成本降低,挪威也成鮭鱼年產值达50万吨领先国际之养殖大国。这近二十年挪威养殖的成功经验确实証明疫苗才是预防疾病的良方,在水產养殖业抗生素之使用应仅止於治疗。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23:49
伍、鱼用疫苗及发展疫苗的困难
疫苗是使用抗原(antigen)在目标动物体中促製专一性被动免疫系统(specific adaptive immune system)、适时產生高量的专一性抗体(antibody)来预先提升动物之预防疾病之抗病力。
因之,一个成功有用的鱼用疫苗不只是疫苗產品(抗原)而已,还包含剂型、佐剂、使用策略(方法及时间)四大要件,此些因素必需完整方能研发一件有效的预防疾病的疫苗。而且常因不同鱼种养殖程序不同及疾病感染情况之不同,针对不同目标鱼种建立最佳之使用策略(方法及时间)也是疫苗使用成败之因素。反之、若只有疫苗而无使用策略(方法及时间),疫苗常常并得不到预期之效果。
在鱼的疫苗研发上,另一重要观念是鱼与哺乳动物免疫系统鱼之免疫机制,免疫系统及免疫反应与哺乳动物不同之处,例如:
• 鱼早在六亿年前就存在,鱼是首先有专一性被动免疫系统之动物,而一亿四千年前才有哺乳动物。
• 目前大部份之鱼只发现其一种免疫球蛋白IgM like,而人类有五种不同功能的免疫球蛋白。
• 鱼之免疫记忆力短,常存在不到几週。
• 鱼之抗体製造力低。
• 甚至鱼之抗体力价之高低,并不能直接代表抗病力之强弱,例如在鱈鱼,免疫后有抗病力但抗体并不增加。
• 非专一性之免疫能力与专一性之免疫能力,在鱼在抗病能力上皆有重要之角色。
有如上述原因,在发展鱼用疫苗时,必需针对鱼类免疫系统,先进行了解,方能研发有效之疫苗。切忌盲目延用哺乳动物之免疫知识。
陆、适用海鱺养殖疾病预防体系之研发经验
成功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之水產疾病及疾病预防研究团队多年来对海鱺免疫系统之研究,成果简略说明如下:
海鱺之主要免疫器官与其他鱼类似,為胸腺(thymus)、胰臟(spleen)及头肾(head kidney);其免疫机制之完全发育可能在孵化十天左右就有免疫反应。这些资料 供应了我们发展海鱺疫苗抗原、剂型、佐剂、使用时间、使用策略之基础。
因鱼对紧迫(Stress)非常敏感,Stress已証明会 降低鱼之免疫力,免疫过程中应 避免过份操作以增加稚鱼之免疫发生力。
鱼之免疫反应与营养,体质,种苗健康状况,感染病歷及温度等内外在条 件 皆有关,故免疫前稚鱼之状况,温度等皆需充份了解再免疫才能达到最 佳 保护效果。
海鱺专用的病原检验试剂之配合才能组合成海鱺之疾病预防及治疗系统。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23:5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2 23:57 编辑
三、海鱺用细菌性多价型疫苗研发
疫苗之开发,以取得当地目标鱼种之疾病资讯及病原為首要,有了这些资讯才能发展疫苗及疫苗使用之方法及时程。以目前本土海鱺病原资料显示尚未发现有病毒,而细菌则有弧菌(Vibrio spp.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巴斯德桿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 subspecies picicida), 產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為主。其发生期大多在紧迫大之移动(搬运、下箱网),温度变化,及在500克之前发生。因此海鱺之免疫策略应与石斑不同,而接近鮭鱼。
在海鱺疫苗研发以下列四点说明:
1. 抗原
由澎湖、屏东之海鱺养殖场取得本土海域之细菌多株发展疫苗,并筛选最佳製法, 发展死菌疫苗疫苗。
2. 安全性实验及有效性实验
研发成之疫苗於海鱺,注射十倍之剂量观察其安全性,尤其确定无死亡率、解剖 观察生理、腹腔无粘液残存、外表无异状,食慾、游泳正常。长期无成长率衰落之副作用。
3、实验室人工攻毒试验
建立不同细菌於海鱺之攻毒系统,於实验水槽以高剂量(LD99)之细菌,模拟在养 殖场高剂量菌感染之情形,进行免疫后之人工攻毒实验,分析疫苗產品之有效性,有效期之长短及品管。并藉此系统发展海鱺之最佳免疫方法、时间。
(1). 海鱺血清力价试验
发展海鱺血清ELISA检验试剂,以供海鱺抗病力之品质测定及免疫后抗病力之检测。於实验组及对照组,於免疫后不同时间各取用15隻海鱺进行 试验,进行对於弧菌以及杀鱼光桿菌之ELISA 力价测试。在疫苗注射之后疫苗组的血清力价有明显上升的现线,而对照组则无显示注射入体内的疫苗,的确能诱发鱼体内產生抗菌的抗体。而对照组由於仅有注射佐剂,并无法诱发抗菌反应。
(2).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使用15隻鱼进行试验, 然后观察其存活率变化。 為期四週。结果显示在攻击后约一週,对照组开始出现死亡现象,而免疫实验 组则应有80%以上保护力。
4、海鱺养殖现场田间试验
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使用750隻海鱺鱼进行试验,每组并经由扫描标记,以使能於 同一箱网以同一养殖情况下进行现场有效性实验。后计算成果。
实验组注射疫苗,对照组仅注射佐剂。经由免疫及标示后养殖至200-250 克放入 同一箱网中进行养殖,一直到鱼体重量达一公斤為止,期间约四个月。
在现场养殖的环境,对照组由250克到一公斤的存活率為44%,而疫苗组使用本 土型多价型疫苗存活率高达93.3%。并且只需免疫一次即可。显示本土型多价型疫 苗在田间使用可以提供鱼群良好的保护能力,以抵抗疾病的侵袭。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2 23:58
柒、海鱺用注射型疫苗选择之注意事项
目前水產养殖產业,尚未如畜禽產业拥有完整之疾病防治体系,及享有完备之疫苗与检验试剂產品之阶段,且国内暖水鱼种养殖户对於疫苗產品的使用并不熟悉。加上国外鮭鱼疫苗產业急著向国内推销,以获得他们的疫苗產品於暖水鱼种使用之经验,以及臺湾多个单位亦宣称有适用於海鱺的疫苗。养殖户面对新的科技產品,如何利用这些產品来提升利润,面对多项產品要如何选择?相信一定会有困扰。
以养殖业者之立场,选择唯一之原则是使用优良的疫苗產品,以提高存活率,争取最高利润,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售后服务。
下述几项选择条件,供养殖户参考使用:
一、有效性:
1. 是否使用本土病菌株发展之适用本土海鱺(有效)之疫苗。
2. 是否為死菌疫苗。活菌疫苗则绝对不能使用。
3. 是否為对抗大部份疾病之多价型疫苗?(因大部分养过程皆会遭受多种疾病之感染,对抗一种疾病之单价型疫苗并不能达到最高存活率)
4. 是否有配套检验试剂,可建立完整之疾病防治体系,以供鱼苗之品质选择,免疫后鱼隻抗病力之测试,及养殖期间抗病免疫力之抽样监控。
二、使用方便性:
5. 是否需补强针,有些產品一次免疫就可有效用。
三、安全性:
6. 是否在海鱺鱼苗测试疫苗之安全性及有副作用:无死亡、腹腔生理,及养殖期间生长率之降低等。
7. 国际间以油质疫苗效果持久最佳,但腹腔免疫会短期降低食慾。
四、售后服务:
6. 是否有具本土鱼病经验及执照之兽医师售后服务团队,协助养殖期间治疗医药及现场之服务?
7. 是否有研究及快速检测设施及专人、协助养殖期间治疗医药及现场之病原及抗药性检测服务?
作者: kook 时间: 2012-1-13 09:17
给力,必须要支持!!!
作者: 珠江所小廖 时间: 2012-1-13 10:24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8:38 编辑
漁用疫苗的使用,是預防魚病的最佳手段呀。石斑魚這兩年受病毒影響非常大,期待楊老師給我們指點迷津,請問國內和誰聯系,可以買得到這類疫苗並得到技術指導,謝謝!
作者: 浪漫小子 时间: 2012-1-13 10:30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8:37 编辑
请问:
是石斑魚注射疫苗對吧?
有石斑魚口服疫苗嗎?
南方都海南地區養殖石斑魚多?廣東有那些地方養殖?
作者: 零黎 时间: 2012-1-13 17:12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8:38 编辑
非常期待啊
還有石斑魚皮膚問題也很嚴重 希望能得些知識 如病原 如何處理等 謝謝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25
继续与各位网友分享杨教授的几篇论文。
发展生物科技协助石斑育苗产业之科技化
林翰佑、林青丘、陈逸民、陈宗岳、王涵青、杨惠郎
水产动物生技医药团队,国立成功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
摘要:
在高科技产业的现代,研发创新科技、应用于创造知识经济,乃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之钥。创新关键技术之掌握,也是争取国际市场的方法。有鉴于地球上人口日增,而地球上有庞大近72%之面积是海洋,而可用于粮食生产之土地及淡水资源逐日减少之现实情况下,利用海水生产食品的产业必然是人类未来的民生产业。同时、台湾有十分扎实的水产养殖基础,但也面临发展瓶颈。因此、成功大学组合水产养殖生技医药研究团队汇集鱼之流行病情、收集病原,以研发疫苗及疫苗在鱼的使用法;分析鱼苗发育条件,生产无病毒之健康鱼苗;再整合鱼苗之生产及疫苗之使用,生产鱼养殖户容易使用、且高抗病力(Pre-immunized 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t,PI-SPR)鱼苗。希藉此鱼苗产品之推广,减少疾病、提升存活率、以提高养殖业者利润;降低抗生素滥用、减少药物残留、保障全民食品安全,并维护生产区之生态环境。此一长达八年之工作,始于组合研究团队,选择专一重点方向,集中资源,进行跨领域之研发。除研发创新科技及产品外,另组合系列产品成为产业能接受之生产系统;更导入企业管理模式,以试量产方式、建立量产标准作业手册(SOP)。希望这些由学转译至产之先期准备工作,能增加技转之成功率及加速产业化之效率。
团队愿景希协助国内传统水产养殖产业精致化,达到对地球友善、可永续经营之精致水产养殖产业的理想目标。更进一步作为水产养殖产业国际化之基础。
二、产业发展关键困难:疾病是国际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之瓶颈
剖析产业发展现况,国内外暖水鱼种之水产养殖产业目前皆尚停留传统型高密度饲养方式。此种养殖方式因过度密集,导致疫病丛生,经营困难。导致之高死亡率也是国际高密度之养殖业在追求永续经营上最大之瓶颈。例如密集养殖造成疾病,1987年台湾是年产量八万吨的草虾王国,但1990年开始草虾养殖产业因白点病病毒性疾病而快速衰退,一蹶不振;石斑鱼种苗因脑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育成成功率不到7%;台湾为国际石斑鱼鱼苗供应中心,但受NNV感染成功率不到10%,2008 ISA (infectious salmon anemia)在智利发生大型感染,造成正急速成长之鲑鱼养殖产业损失近20亿美元。为解决疾病问题在未有疫苗以预防疾病之现况下,抗生素还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抗生素滥用早已造成养殖区抗药性细菌之丛生,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本团队在澎湖海面箱网养殖区取样,发现对人类现用之14种抗生素皆已有抗药性之细菌族群,并有些已高达60-80%,见图2。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26
三、机会:水产养殖科技与企业化是掌握水产养殖发展的枢纽
冷水鱼种之大西洋鲑鱼(Atlantic salmon)养殖是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科技化与企业化水产养殖产业的范例。而挪威之鲑鱼产业从无到掌握国际鲑鱼市场,成功的因素包含研发鲑鱼养殖科技、使用疫苗降低生产成本与抗生素残留,筑造可永续并稳定生产之企业。在国际间、其鲑鱼养殖科技及经营模式已使挪威成为全球领先的鲑鱼研发及关键产品供应中心,延伸之经济效益也促使挪威能在国际持续开拓市场,创造庞大的经济产值。挪威科技化之鲑鱼产业也成为国际各海洋国家皆希复制的范例。
暖水鱼种远比冷水鱼种多,加上温带气候佳,养殖期较长之产业优势下,暖水鱼种具比鲑鱼更有市场规模及产品利基,应可比挪威之鲑鱼养殖更具国际竞争潜力。但暖水鱼种之养殖目前尚停留于传统之经验式、家庭式的小农产业,经营方式靠经验,遇到瓶颈则不易解决。不能避免的、暖水鱼种之养殖国际竞争下、未来必然将依循挪威之高科技、工业化之鲑鱼养殖企业发展模式,发展其中、也急需发展创新科技、系统化以建立企业化之精致产业。
在世界对水产养殖产业需求稳定成长,而发展需要科技研发之现实情况下,台湾投入此产业之优劣点分析如表1。以台湾国际竞争力分析,台湾水产养殖技术向以能养殖近120种鱼、贝类,又曾以草虾及养鳗王国著名国际,颇富产业基础,并与日本,挪威同列世界三大水产养殖技术领先国家。例如台湾石斑鱼苗养殖技术领先国际,曾一度为世界唯一之石斑鱼苗生产及供应国。石斑鱼为生活于暖水区域珊瑚礁岩,近海肉食性鱼种,由于其肉质细嫩鲜美,不但深受东方及华人喜爱,而且也被欧洲人列为佳肴,属于高价位水产品。石斑鱼在台湾目前海水养殖之主要鱼种,其年生产数量约在300万公斤(据农委会及民间业者之资料,国内成鱼养殖约五千多万尾,鱼苗产量超过七千万尾),因利润高(平均20-70%),除台湾外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也积极投入石斑鱼成鱼之养殖。最近鱼苗需求量也因中国大陆之需求而大增,加上天然幼鱼来源几乎捕捞殆尽、且严重破坏其栖息区之珊瑚礁,未来以人工培育之鱼苗市场发展颇富发展空间,成功大学在抗病力高的石斑种苗科技上之研究持续突破,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以挪威以Bio-security建立鲑鱼养殖质量链建立领导国际之经验其方法之一就是先建立疾病防治的Bio-securit系统。以使用疫苗预防疾病,疾病少,存活率高、利润提升就提升养殖户接受新科技之兴趣:减少抗生素用量就会减少药物残留降低提升鱼货质量,增加消费者购买之意愿;造成良性之经济循环。更重要的是抗生素及化学药物使用之减力更能维护养殖环境,对环境友善,筑构生产者、消费者及环境友善三嬴之永续经营产业生产目标。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28
参、创新研发成果:
自2000年成功大学组合水产养殖生技医药研发团队,禀承养殖产业管理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如Bio-security养殖环境管理方式及以疫苗及免疫促进剂之使用,取代抗生素于鱼病防治。团队研究主轴为暖水鱼种相关之生技医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并选择高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种,如石斑作为重点目标鱼种,分析流行病情,进行生技医药产品与疾病防治方法的开发研究。目前研发成果如下:
一、选择石斑作为重点鱼种
1. 选择石斑作为重点鱼种
台湾可完全养殖之鱼贝类近120种,我们择石斑(俗名Grouper、Garoupa、俗称过鱼、朱郭学名Epinephelus coioides, E. malabaricus, E. lanceratus)作为目标鱼种,因其国际市场大、养殖技术有待突破、目前竞争少等利基优点。
在国际市场上、根据联合国农粮组织(FAO)2004年的统计,石斑鱼总产量为255,738公吨,总产值为511亿元新台币,其中养殖者仅占24%。台湾石斑鱼总产量为13,219公吨,总产值为26.5亿元。为世界第二大石斑鱼养殖国。台湾是国际石斑鱼苗主要生产国,曾占有80%国际市场,约需鱼苗7,000万只,产值约为7亿元。以全球需求量达14亿尾,总市场产值更可达到140亿元。因此石斑国内外皆有有极大之高质量健康鱼苗之市场需求
2. 分析产业困难:石斑鱼苗生产是石斑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
鱼苗是水产养殖最重要之关键零组件,鱼苗之量及质量攸关石斑产业之成败。在鱼苗之育成期主要之瓶颈有二:一是病毒感染,导致生产量之不稳定,二为质量不佳,常有畸型鱼苗之发生。
石斑育苗期主要病情为脑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disease (VNN) ,而自鱼苗后主要病原为NNV, irido病毒,细菌性疾病则为弧菌属Vibrio spp.,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 subspecies picicida, 单泡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二、研发生技关键产品:
1. 检验试剂:在疾病防治之生技产品首要为精确(specificity)、灵敏(sensitivity)。除较熟悉的免疫检测试剂外,分子检测法如PCR方法因精确、灵敏渐受重视。我们也发展了台湾常见之细菌(各种弧菌、单气泡菌及发 光杆菌)、脑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及虹彩病毒(Iridovirus)之PCR疾病检测方法及套组。并广泛使用于种鱼、鱼卵之检疫。例如以NNV-PCR方法,发现石斑鱼卵大都带NNV病毒,同时坊间常用初期饵料之牡蛎卵、轮虫及桡脚类皆带NNV病毒为感染源。(图3) 此real time PCR疾病检测方法及套组为建立养殖区疾病及环境监控之bio-security system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30
2. 疫苗与免疫促进剂
在预防重于治疗的目标上,具预防疫病功能的疫苗更是bio-security的系统里最重要的关键零组件。疫苗之成效在哺乳动物如人类畜产及禽类使用不遑枚举。但鱼类之疫苗除在冷水鱼种之鲑鳟鲷鱼外,暖水鱼种之疫苗、使用方法及成效则尚在萌芽阶段。因台湾海域暖水鱼种如石斑在稚鱼及育成期有显著不同的流行病原,因而、我们发展了注射型疫苗供育成期使用及口服型疫苗供育苗期使用。
(1). 注射型不活化细菌疫苗
针对台湾南部养殖海域五种重要病菌(Vibrio spp.,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hotobacterium damsela subspecies picicida, Aeromonas hydrophila, Streptococcus iniae)发展了多价型不活化细菌疫苗,并经三年三个不同鱼场,不同季节进行现场田间有效性实验。总共使用了近6000尾,其成果见表一。在暖水鱼种免疫之成果供应了一些鱼用疫苗使用的新经验。例如
发现多价型疫苗可以只经一次注射就预防五种重要病菌,
不同鱼种似乎有不同免疫反应时间
本土菌株有较佳免疫力
时间暖水鱼种因温度影响免疫反应有较快的免疫反应时间,免疫后约需400°C-days 海鲡就有免疫力 (鲑鳟鱼约需1400°C-days )
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补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反而降低保护力,补强免疫在暖水鱼种似乎非必要
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immunity)与 后天免疫系统都需同促进 以达到最佳抗病效果
如表2所示,很显然的是因疫苗可降低养殖期间不定期之死亡率,因此除减少鱼苗需求量外也可降低饲料之费用,因此可稳定生产及经营利润。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32
(2) 可在稚鱼大量群体免疫之口服疫苗关键平台技术
石斑育苗期之主要疾病为脑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 disease (VNN),病原为脑神经坏死病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 (NNV)。NNV感染石斑、鲈鱼、比目鱼、海鲡等重要经济鱼种自胚胎期之鱼苗就会受感染,加上坊间鱼苗缺乏疾病预防之观念,当育苗失败就将污染之池水不经处理,径自排放,更加速病毒之传播。VNN之病症因病毒快速侵犯脑神经及视网膜细胞,而造成典型之旋转式游泳近。NNV一旦感染很难幸免致死率达100%,被认为是为国际养殖高价鱼种最棘手的病毒。更严重的是在胚胎期之鱼苗就会受感染(在孵化14天就常发现病情),在不同石斑中稚鱼至成鱼也有不同病毒发病期,如龙胆石斑在一年内尚常见感染,而青斑在三寸以上病惰明显减少。而稚鱼期一旦感染常达100%致死率,被认为是国际高价鱼种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研发NNV疫苗的过程中,最大困扰是NNV病情发生于稚鱼不到0.5cm之阶段,不能以注射或集中浸泡的方法免疫,故发展口服疫苗,而口服疫苗必需克服下列瓶颈:(a) 不吃或吃不够;(b) 抗原被肠胃消化系统破坏;(c) 因鱼苗尚在胚胎发育期,若疫苗成份不佳,会造成畸型鱼苗。
本实验室开发藉稚鱼之天然食物链,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丰年虾)、虾米吃单细胞生物(细菌)的自然现象,直接以表现NNV抗原蛋白的不活化(killed)大肠菌喂食丰年虾,包埋含NNV抗原蛋白之大肠菌,再喂食稚鱼。此疫苗不但连续二次以LD60之之攻毒实验中,各达80% 及 86%存活率,而无免疫之鱼存活率分别为 44% 及 54%,相对保护率(RPS; relative protection frequency) 达到 64.2% 及69.5%。且在现场田间实作上也成功使用,自2005年至今于本校安南育苗场田间测试实作,连续成功次数达24 次以上,皆可防止病毒感染,成功率达100%,相较目前坊间育苗场成功率不到1%高出甚多。
此口服疫苗在NNV-Free之石斑鱼苗繁养殖场田间实作测试也达到预防是效果,自Nov 2005已使用于成功大学安南育苗场连续成功 20 次以上,且无病毒感染成功率达100%而目前坊间育苗场成功率不到1%。因疫苗需一段时间才能充份发挥免疫保护力,但也发现在一NNV污染场单独使用疫苗,并不能达到无感染之效果。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3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4 09:35 编辑
(3). 口服疫苗关键平台技术之优点
此服疫苗关键平台技术结合基因工程及利用初期饵料包埋抗原之多元性,兼具下列优点:
2 利用基因工程只要该抗原基因已知,就可研发subunit vaccine,可利用于任何病原菌(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 提供抗原双层保护(大肠杆菌与浮游生物),减少肠胃道破坏
4 可发展为多价型疫苗。
5 可加入具免疫促进子(immune or/and immuno-modulator)的基因可加入本系统中,以促进鱼的免疫反应
6 可利用此蛋白传递方法,发展其他功能蛋白
7 无需添加任何非生物性物质(如liposome, adjuvant) 无残留、无副作用
8 安全性高,鱼苗在无压力下使用。
9 研发,制造及品管容易。
10 可迅速、同时免疫同池中之所有鱼只。
(4). 可重复成功的石斑室内式育苗系统
水生之鱼与陆地哺乳动物之?同,鱼之成长由孵化卵至稚鱼,这些胚胎发育皆在水中并无母体之支持及保护,完全依靠水环境供应其营养需求,育苗最困难:鱼苗质量是养殖成败之关键条件育苗就是在自然的水中将一受精卵(一细胞)培养成一只稚鱼。加上水环境中充满了病原菌(10-103/ml),稚鱼在生长环境中也长期面对疾病感染之危机。目前石斑育苗大都尚使用室外土池或水泥池育苗方式,利用造水繁养水中之藻相及浮游生物再于育苗不同阶段,辅助外购之牡蛎受精卵、轮虫及桡脚类生物。此种育苗方式靠自然形成之食物链,人工少、成本低,但在病毒感染已是常态下、成功率低,供应量不稳定,加上浮游生物质量很难掌握之情况下,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尚是”靠天吃饭”的不稳定生产模式。在鱼苗量及质量攸关水产养殖成败之情况下,鱼苗生产技术急需建立。
营养:初期饵料之质及量
关键条件
1 疾病
2 初期饵料之量与质
3 育苗之物理及生态条件
苗的关键条件:研究的方向
病:病情、病毒、病菌
在发现台湾到处都有病毒之情况下利用室内无病毒SPF石斑鱼养殖系统,生产高抗病力健康鱼苗,成功提升养殖存活率。
O2, CO2, ammonium, nitrate, pH, bacterium, photo period, light intensity etc.,
Condition of Larvae rearing
伍、推广策略高抗病力之 (PI-SPR)鱼苗生产系统
PI-SPR鱼苗之优点
1 养殖户使用方便,容易销售,易建立品牌形象
2 产品可提高饲养存活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3 减少抗生素使用, 不易被模仿及竞争取代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44
发展石斑健康鱼苗科技 协助产业永续经营
杨惠郎
国立成功大学农业生物科技中心
摘要
地球上人口日增,而地球上有庞大近72%之面积是海洋,在可用于粮食生产之土地及淡水资源逐日减少之现实情况下,利用海水生产食品的产业必然是人类未来的民生产业。同时、台湾有十分扎实的水产养殖基础,但也面临疾病丛生之发展瓶颈。因此、成功大学组合水产养殖生技医药研究团队,集中全力以石斑为主要目标,汇集流行病情、收集病原,研发多价型注射疫苗及疫苗在鱼的使用法,以供成鱼养殖阶段的疾病控制及提升存活率;发明NNV病毒口服疫苗,解决了鱼苗育成阶段严重死亡的关键瓶颈,稳定青斑鱼苗之育成。继之、在鱼苗稳定供应之情况下,分析并适化青斑鱼苗育苗条件,提高鱼苗生产效率;再整合鱼苗之生产及疫苗之使用,生产鱼养殖户容决易使用、具高抗病力(Pre-immunized 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t,PI-SPR)鱼苗。希藉PI-SPR鱼苗产品之新推广策略下,供应养殖户直接使用,藉此迅速减少疾病、提升存活率、提高养殖业者利润;降低抗生素滥用、减少药物残留、保障全民食品安全;并维护生产区之生态环境。
此一长达十年之工作,始于选择专一重点方向,组合研究团队,集中资源,进行跨领域之研发。在传统水产养殖蜕变成科技化的精致农业的目标下,研发创新科技及产品。最关键乃是水产养殖科技化生产系统之整合。在建立”一条龙”的安全高质量的生产链(High quality production chain)的观念下,研发关键零组件,组合系列产品及多项技术成果成为知识经济(Technlopgy based economy)。计划执行以完全解决传统水产养殖产业之发展困难为目的,产品设计则以市场接受度为原则,更导入企业管理模式,以试量产方式、建立量产标准作业手册(SOP)。这些以市场需求导向(Market driven and mission oriented planning)来规划的计划,加速了由”学”转译至”产”之技转之成功率及产业化之效率。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48
一、 前言
1. 台湾一向足以为傲、领先国际的水产养殖产业,一再发生疫病,产业面临衰萎危机
台湾及亚洲的水产养殖尚停留于传统家庭式(backyard) 小农模式,素喜密集养殖,水中鱼多、排泄物多、细菌就多,鱼只受到紧迫(stress),抗病力降低,造成严重病情及高死亡率。
疾病在台湾已使多种重大水产养殖主要品种逐项沦陷。例如
1987年,台湾号称草虾王国年产量高达80,000吨,短短不到三年、自1990年开始草虾感染白点病病毒(WSSV)而养殖失败,产业一去不复返。
同样的白点病病毒病情在国际间也一再发生。例如白点病病毒在亚洲于1992年造成近美元4-6 billion之损失,不久在1999年白点病病毒猖獗中南美洲、也造成近1 billion美元送损失。
养殖户于是开始改养具白点病病毒高抗病力的新虾种-白虾,同样地白虾的桃拉(Taura)病毒,也很快地在1991-19921出现,造成近2 billion美元的损失。现在WSSV及Taura病毒是国际养虾产业天天得面对的恶梦。
在1990年代,一些台湾养虾户也开始养贝类九孔或鱼类石斑及海鲡。九孔近年来也深受不明病原侵犯,产业在台湾已消失。
改养鱼类之养殖方向、备受看好的石斑,台湾曾是为国际石斑鱼苗供应中心,曾占有国际80%的石斑鱼苗市场。近年来也受脑神经坏死病病毒(NNV, Nervous Necrosis Virus)感染,大部份石斑种鱼及受精卵都带病源,导致鱼苗育成的成功再现率不到10%;
在成鱼育成上、海鲡及石斑由鱼苗成鱼育成率只约为20-40%。当然疾病问题也是国际水产养殖之共同问题,例如在2008年智利鲑鱼养殖发生大规模ISA (infectious salmon anemia) 感染,造成正急速成长之鲑鱼养殖产业损失近20亿美元。
不同鱼、虾、贝类养殖产业同样地受一直不停地受病害感染,养殖户不停研发改养新品种,也一再失败、重蹈覆辙。在养殖模式若不改进的情况,各种水产之养殖产业一蹶不振的历史必将一再重演,这些疾病造成的产业困境,已使养殖业者一筹莫展。
密集养殖不只造成疾病,使养殖户饱受损失;而为治疗疾病、必需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鱼货的药物残留,消费者对鱼货质量的要求日严,药物残留使消费者怯步不前;养殖环境中抗药性细菌之发生,抗生素逐渐失效,因而不得不加重剂量,再造成抗生素药物滥用,抗药性细菌之积存,更延伸造成养殖环境之破坏及产业衰微等后果。这由密集养殖到疾病,导致环境恶化及鱼货质量下降,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也就是传统式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历史就有如陈李农改研究团队执行长杜宇及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郭金泉叙述「台湾水产养殖发展,始终落入不断追求明星物种的迷思」,把「落跑当转进」,遇到问题不澈底解决,而改养新鱼种,是现在养殖渔业政策最大盲点。在疾病无国际的现况下,目前传统水产养殖产业之发展困境已是台湾也是国际水产养殖产业急待解决之瓶颈。
回顾人类及动物之医学史,在疾病之控制、预防重于治疗,在医药之使用的成功经验上、预防疫苗功能更胜于治疗抗生素之使用。在水产动物之疾病控制上、当前欧美水产养殖产业之冷水鱼种鲑鱼养殖已全面成功地使用疫苗提升饲养成功率。台湾及其他开发中国家现有的家庭式(backyard)经营的暖水鱼种之养殖则尚未使用疫苗来解决疾病传染。海水水产养殖已被国际重视,工业化之水产养殖也是国际各海洋国家积极建立水产养殖产业的理想目标。
2、石斑养殖业面临疾病危机,石斑王国前途堪忧
石斑(俗称朱过鱼、郭鱼)鱼肉质鲜美,是华人最喜欢的高价桌鱼。石斑鱼栖息于珊瑚礁的底栖鱼类,不易以鱼网捕捉,通常需以钓竿、鱼枪、炸药或毒药麻醉捕取。这种捕鱼法也造成珊瑚礁生态的破坏。过度捕捞也使多种石斑濒临绝种,如赤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龙胆石斑)皆已分列为”频危”或”易危”品种。亡羊补牢应以养殖取代捕捞。最近石斑也在ECFA上被列入早收清单,市场极富潜力,养殖户颇为兴奋。因此在经济上、食用上、生态维护上,石斑为一台湾值得投入养殖的鱼种。
石斑鱼苗繁养殖最主要的病原为NNV病毒,成鱼育成阶段则为细菌性疾病为主。NNV是一种非常简单的RNA病毒,只感染鱼类,尤其在鱼苗阶段最为严重。NNV也感染鲈鱼、比目鱼、海鲡等重要鱼种,更严重的是台湾最普偏的青斑及龙胆石斑在胚胎期之鱼苗就会受感染,在孵化后14至50天最常见疾病发生,在龙胆石斑50天后之稚鱼至成鱼阶段则也见病毒感染。而稚鱼期一旦感染常达100%致死率,被认为是国际高价鱼种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为一般石斑养殖户缺乏疾病控制的观念,一有病毒感染、育苗失败,就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养殖用水,因此也将大量的病毒传播,感染更多鱼只并污染环境。我们多年来以最敏感之检测方法(RT-PCR)调查台湾石斑生产区NNV病毒流行状况,发现南部石斑养殖之环境已完全被病毒污染,因此、在台湾石斑养殖区可说已是偏地病毒,传统Mesocosm方式生产石斑鱼苗之过程中有多重不同途径病毒可趁隙而入。例如检测之近百尾种鱼中带病原,生产之受精卵近90%也发现带病毒,可由垂直方式感染鱼苗;更严重的是石斑鱼苗必需之初期饵料-坊间之桡脚类浮游生物也可能因养殖土池之污染大多也带病毒,在育苗的不同阶段感染鱼苗。而坊间之一般鱼苗场尚无严格的安全隔离观念(Bio-security)及设施,也会因育苗池内部及工作人员及访客外人携入;在众毒”围城”之下当然无一幸免、一一沦陷。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49
二、 成功大学组合研究团队投入石斑生物科技之研究
在高科技的现代,危机就是转机,转机创造商机。现代养殖生产户必需同时维护生产环境及保持产品质量。因此民生养殖产业已逐渐走向资及量必需兼顾的绿色生产模式。绿色有机养殖业,需利用科技,预防疾病,精致管理,建立生产履历,发展对环境友善,生产优质产品,负责的生产方式。才能建立可永续经营的养殖科技。
成功大学地处台湾南部石斑养殖区,为协助产业,我自2001年由中央研究院转任国立成功大学,就组合水产生技医药研发团队。团队迄今已有5位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员,加上研究助理及研究生共约四十多位研发人员,为一具国际规模之水产养殖生技研究团队。研究专长涵盖鱼病,疫苗研发及测试,鱼免疫学,鱼与病毒交互机制,胚胎发育之营养需求及藻源医药成份,虾免疫学,养殖紧迫分子机制。实验设施在校方支持下,在成功校区已有近200坪之分子生物、病理、微生物、免疫、病毒之实验室,在安南校区现有100L及500L细菌酦酵糟供疫苗及免疫促进剂之生产,并建构近250坪之水产实验设施,供疫苗测试使用。其中最特殊的是一国际首座的室内式无病毒(SPF)石斑鱼苗孵化育成场,及室内式无病毒(SPF)初期饵料生产设施,已可长期稳定地生产无病毒石斑鱼苗供实验用。团队的愿景以研发生物科技协助石斑养殖产业科技化(精致农业) ,由关键产品之研发,到系统整合。在生产质量链(Quality chain)的工业化养殖的观念下,发展能澈底解决传统式水产养殖产业危机,建立成科技化养殖产业的创新科技,并选择石斑为目标产业。
团队研究主轴为暖水鱼种相关之生技医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并选择高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种,如海鲡与石斑作为目标,以研发鱼用疫苗科技、检验方法及疫苗产品,分析鱼苗育成条件,建立安全无病毒之鱼苗生产方法。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带动国内水产养殖产业之科技化及产业升级,并以建立成国际领先之石斑养殖研究及人才训练中心作为愿景。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51
三、 创新科技研发成果:石斑鱼疾病及预防生技医药的科技研究成果
鱼类与一般我们熟悉的哺乳动物不同,就是其受精卵到鱼苗(胚胎)是在水中(体外)发育,因此鱼的胚胎的营养需求就得由水环境中摄取,同样地、在处于水中的鱼苗在发育阶段就会受到外来病毒或病菌的感染。而在石斑的养殖上,最大的关键瓶颈是在其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及疾病防治。
目前现行的育苗方法分为全室外式(mesocosms)及半室内式育苗场。二者主要差别在鱼苗育成,前者鱼苗及初期饵料皆在同一室外池,后者则是将鱼苗育成移至室内以避免天候条件影响鱼苗之发育,但初期饵料培养尚在室外。分析石斑鱼苗育成之失败原因,石斑鱼苗之关键条件有下列三项要件:
需控制病毒感染,方能稳定生产
得分析育苗条件,才能提升生产效率
调配初期饵料营养成份,解决畸型率,生产高质量鱼苗
我们由此方向,按序研发,逐一解决困难。成果略述如下:
成果1、疾病控制:可在稚鱼大量群体(massive)同时免疫之口服疫苗技术
虽然注射型疫苗已在人类及陆地养殖动物中大量使用,也成功地控制疾病,但在鱼类中只有冷水鱼种之鲑、鳟类使用之疫苗,而众多之暖水鱼种尚无疫苗可用。因此我们实验室投入暖水鱼种之疫苗研发。
在研发NNV疫苗的过程中,因NNV病情发生于稚鱼不到0.5cm之阶段,不能以注射或集中浸泡的方法免疫,故发展口服疫苗,而口服疫苗必需克服下列瓶颈:(a) 不吃或吃不够;(b) 抗原被肠胃消化系统破坏;(c) 因鱼苗尚在胚胎发育期,若疫苗成份不佳,会造成畸型鱼苗。
实验室开发藉稚鱼之天然食物链,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丰年虾)、虾米吃单细胞生物(细菌)的自然食物链,直接以不活化(inactivated)含NNV抗原蛋白的大肠菌喂食丰年虾,包埋含NNV抗原作为疫苗,再以此丰年虾喂食稚鱼。此疫苗不但在实验证明可有效地预防病毒感染,而且在现场田间实作上也连续成功次数达40 次以上,皆可防止病毒感染,成功率达100%,相较目前坊间育苗场成功率不到10%高出甚多。
此鱼用疫苗关键平台技术(universal platform technology)有如下特色及优点:
结合基因工程可选殖及表现任何病毒或病菌之抗原基因,可开发多种口服疫苗。
以单细胞生物(如大肠菌)内大量表现抗原蛋白,增加疫苗之单位剂量(大肠菌达1000倍) 。
提供双层生物包埋层(bio-layer,大肠杆菌与浮游生物)保护抗原,可减少鱼肠胃消化酵素之破坏。
可发展为多价型疫苗。
利用浮游生物自动滤食单细胞生物之现象,疫苗制造容易,品资均一,品管简单。
因疫苗包理于稚鱼之食物中,一旦投喂可迅速并同时免疫整池全部稚鱼,减少每尾注射之人工、时间及对稚鱼造成之紧迫。
因轮虫及丰年虾多数鱼类之稚鱼皆会摄食,因而此口服疫苗可使用于大部份之鱼类。
可在稚鱼阶段使用,提早免疫。
迅速、同时免疫同池中之所有鱼只。
疫苗成份全为可消化成食物之成份,安全、无残留、无副作用。
此口服疫苗技术成功,不但解决了国际石斑育苗病毒感染的产业问题,而且是国际首次证明可在稚鱼阶段鱼用免疫关键方法的创新发明。
成果2、疾病控制:育成期使用之系列疫苗
我们也汇集台湾养殖区域常见之多种细菌病原,研发多价注射型疫苗,并证明只需注射一次即可在一年的育成期达到预防疾病之效果。
成果3、环境:以隔离式的生物安全(Bio-security)原则、构建亚洲首座无病毒之石斑鱼苗生产系统
我们发现口服疫苗并不能在坊间现有育苗场完全阻隔病毒之感染。其原因是在孵化至二寸苗近六十天的育苗期病毒能自多种途径感染病毒。因此一无病毒之室内养殖场及无病毒初期饵料之生产也是为石斑育苗之必要条件。我们由了解目前坊间之土池及半室内式鱼苗场失败之经验,分析病毒之感染途径在环境中,自行设计一座完全隔离式的石斑育苗场。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55
成果4、鱼苗发育:分析育苗条件,提升生产效率
在此干净、无病毒(NNV-SPF)的硬体设施下,供应我们研究实验环境。在耗费近六年时间分析石斑鱼苗发育之物理、化学及营养之各项条件,发展了一可隔离外界病毒污染的生产标准流程(SOP)。在硬、软体配合下,加上完善严格的管理,四年来已近四十次连续成功生产每批可达万尾级的先导生产规模(pilot scale)。充份地证明在已有病毒的环境中、若使用此新型完全室内式的石斑鱼苗生产系统,可以成功地生产健康的石斑鱼苗。
成大室内式的石斑育苗生产系统已可完全避免病毒感染,100%的成功再现率,稳定单位生产量,生产高抗病力之石斑鱼苗。达到工业化之”计划生产”方式。其成效见表一。
成果5、营养:调整初期饵料配方、降低鱼苗畸型率
畸型鱼苗常是鱼苗生产上常见的缺陷。我们分析现用初期饵料之成份及鱼苗发育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发展不同初期饵料之营养配方,已可将青斑鱼苗畸型率降低(表二)。大量提升鱼苗之良率。
成果6、 鱼类疫苗推广策略:高抗病力之 (PI-SPR)鱼苗
在能成功养殖石斑鱼苗后,为事先预防田间一般成鱼育成期将遭遇的细菌性疾病,并同时顾虑到养殖户对疫苗使用的陌生,必导致疫苗推广困难。因此、设计一推广策略,亦即将在鱼苗在交付养殖户前,预先注射在养殖过程可能遭遇的多种细菌的疫苗。此预先已防疫的石斑鱼苗(Pre-Immunized Special Pathogen Resistant, PI-SPR)鱼苗,将具高抗病力,因而育成养殖期必有较高存活率。此PI-SPR鱼苗也因此具养殖户使用方便;产品可减少疾病、提高饲养存活率;降低成本、增加养殖利润;鱼苗具品牌形象,不易被模仿及竞争取代及可减少抗生素使用,维护养殖环境等优点。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4 09:56
四.系统整合
团队组合当初、我们依循人类或陆地畜、禽产生技医药研发的模式,很单纯地只往个别疫苗及单一技术进行研发。但努力四年使用于实验室证明有效的口服疫苗,于现有坊间半室内式育苗场却一再失败。依此经验,我们发现在水生动物的疾病控制策略与陆地养殖生活于空气中的动物决然不同。因此在研究及产品研发的观念,研发方向及防疫策略皆由失败经验中学习,重新制订。
以此新观念、以近六年以生产bio-security的原则,整合环境、营养、防疫三个互动的情况,研发系列的解决方法、产品(关键零组件) ,并培育具新观念的人才,再全盘整合,建立数据化的标准作业手册(SOP)。再经三年、进入试量产之工作,进行万尾级的试量产,产品田间试用验证,证明此系统生产的PI-SPR鱼确可协助养殖户大量降低疾病、育成率高,提升经营利润;大量减少抗生素使用、生产无药物残留之鱼货供消费者安心使用;也使水产养殖成为一对环境友善并可永续经营的精致产业。
五、总结
由团队之组合,创新技术的研发,系列预防医药产品之开发,无病毒鱼苗生产系统之构筑及新的PI-SPR高抗病力鱼苗产品之推广策略,一连串由学至产的系列的努力成果及策略规划,我们希望成果能快速技转产业,大量生产PI-SPR的高抗病力石斑鱼苗,供应石斑养殖户使用。供应消费者质量佳、无化学物及抗生素残留的有机石斑。协助台湾传统石斑养殖产业之转型,科技化、精致化。构建可永续经营的绿色石斑养殖产业,也希望藉此持续保持台湾在国际暖水鱼种养殖科技之领导地位。
作者: 等风 时间: 2012-1-15 15:30
支持!明天上午准时关注!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5 16:31
上次我们采访杨老师的几个问题,在此也与网友们一起分享下: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石斑鱼疫苗的,这个疫苗针对的是什么病原,此病原的危害有多大?
杨.:我在疫苗研究是1995年由畜产疫苗开始,1999年才转入水产疫苗。开始由育成期多种细菌性疾病开始,在2000年発现石斑鱼苗(胚胎)期会罹犯旋转病病毒(NNV) 非常特殊,在幼水鱼苗如何使用疫苗对科学家也很具挑战。
NNV(Nervous necrosis virus,脑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石斑、鲈鱼、比目鱼、海鲡等重要鱼种自胚胎期之鱼苗就会受感染, 不同石斑有不同病毒发病时期,病症: 旋转式游泳 ,病理:脑细胞及视网膜细胞之感染 ,在石斑鱼苗期感染具近100%致死率,渐渐被认为是为国际养殖高价鱼种最棘手的病毒。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5 16:33
问:目前主要应用于石斑鱼的那个成长阶段,免疫的效果如何?
杨:我们目前有二类疫苗系列产品可预防由鱼苗至育成期常见之大部份疾病,达到全面预防之目标。(鱼病多,若只针对一种疾病防疫也是徒劳无功。)
第一类系以鱼苗期以NNV之口服疫苗为主效果可充份预防鱼苗期病毒
第二类是注射性多价型疫苗,成果是达到一年存活率80-90%。结果皆已発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可用google查阅”杨惠郎”或Huey Lang Yang)。并请参阅上述背景说明。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5 16:34
问:该疫苗是否获得商业上批准,正式生产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杨: 应是,但法规上准许耗时,在申请执照中以自家疫苗之方式使用,但不准销售。
问:在大陆,疫苗从研发到正式获得批准进行商业生产并应用于实际生产需要很长甚至几十年的情况,台湾的情况如何?
杨:相同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5 16:34
问:您从事科研工作以及从事疫苗研发,对于您的工作有何感受?
杨:很幸运地、各项研发成果逐渐获得国、内外学产界之肯定。在国内曾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奖、生策会国家新创奖(生物医学,2007)、工业局生技创新发明应用竞赛金牌奖(2008)及金、铜牌奖(2009)。在国际上、曾获得惠普(HP: Hewlett Parker)年青学者发明奖,2009年欧洲水产学会最佳墙报奖及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 (TWAS Prize in Agricultural Sciences)。除学术上成果也可贡献产业,造福人类。
我们已技转产业,正大量生产PI-SPR的高抗病力石斑鱼苗,希望快速推广此研发成果,
l供应石斑养殖户使用,协助传统石斑养殖产业之科技化、精致化,
l供应消费者质量佳、无化学物及抗生素残留的有机石斑,
l在环境维护上,构建可永续经营的绿色石斑养殖产业。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5 16:35
问:您对疫苗防病的前景怎么看,至少在现在大陆疫苗还不是主要的防病手段?
杨:预防重于治疗。观察人类许多重大疾病防治成功的先例,观察人类许多重大疾病防治成功的先例,往往都是先以疫苗预防疾病,辅以检验试剂确定病原,再以对症之医药(含抗生素)来治疗疾病,这三大医药关键零组件之齐备,才能组合成为现代疾病防治之体系。在水产养殖之过程中,必需有适当的鱼用疫苗可用来生产高抗病力之鱼苗,以事先预防未可预测及突发的疾病;不同之检验试剂在病情初发期可快速确定病原及相关抗药性,以对症下药并可检测疫苗免疫之效用,抗病力之监控及作为鱼苗质量之检定;而医药可只使用于病原已确定、抗药性已侦测过之细菌,作有效,正确的治疗。此疾病防治系统已在人类使用多年、效果也证明良好。在畜产业上之使用也逐渐取代以抗生素预防疾病之劣习。鱼产业中、挪威及欧美也沿用多年证明正确有效。但目前暖水鱼种养殖上,疫苗及检验试剂之一并研发极为迫切,也只有这二件关键零组件之建立,方能配合医药来组合暖水鱼种的疾病防治之体系。
我们已经知道疫苗早已是人类,畜产不可或缺的预防医药。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产及宠物用疫苗也是疫苗产业之重点。但是暖水鱼鱼病相当严重,却尚无疫苗、检验试剂之疾病管理系统。我们最近每每看到东南亚的水产品因含氯霉素在欧、美、日本退货的消息,是否欧美日故意使用高检验标准来排斥外货?还是我们也应开始思考养殖是否可以不用抗生素?都是先以疫苗预防疾病,辅以检验试剂确定病原,再以对症之医药(含抗生素)来治疗疾病,这三大医药关键零组件之齐备,才能组合成为现代疾病防治之体系。在水产养殖之过程中,必需有适当的鱼用疫苗可用来生产高抗病力之鱼苗,以事先预防未可预测及突发的疾病;不同之检验试剂在病情初发期可快速确定病原及相关抗药性,以对症下药并可检测疫苗免疫之效用,抗病力之监控及作为鱼苗质量之检定;而医药可只使用于病原已确定、抗药性已侦测过之细菌,作有效,正确的治疗。此疾病防治系统已在人类使用多年、效果也证明良好。在畜产业上之使用也逐渐取代以抗生素预防疾病之劣习。鱼产业中、挪威及欧美也沿用多年证明正确有效。但目前暖水鱼种养殖上,疫苗及检验试剂之一并研发极为迫切,也只有这二件关键零组件之建立,方能配合医药来组合暖水鱼种的疾病防治之体系。
作者: 水中乐 时间: 2012-1-15 23:56
这次来了中国大陆之外的专家座谈了。等候……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8:36
各位童鞋早上好!是否已经等待很久了呢?
今天我们在线交流将于9点半正式开始,时间只有2小时,邀请的嘉宾是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杨惠郎教授,正如楼上所说,是第一位大陆之外的专家哦!!!
杨教授对石斑鱼疫苗有多年的研究,感兴趣的童鞋抓紧时间提问哦!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8:40
由于杨老师比较习惯看繁体中文,所以,请所有提问的童鞋尽量用繁体中文哦!
如果你没有也没关系,小编我来帮你转
作者: 水中乐 时间: 2012-1-16 09:22
各位童鞋早上好!是否已经等待很久了呢?
今天我们在线交流将于9点半正式开始,时间只有2小时,邀请的嘉 ...
水宝宝 发表于 2012-1-16 08:36 

作者: xiaofei27 时间: 2012-1-16 09:2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29 编辑
難得有機會與楊老師交流,很榮幸能提幾個問題:
'.病毒具有很強的宿主特異性,這種特異性在不同魚種的差異大嗎?打個比方,nnv在石斑魚中是重要的病原,在對于其他魚種也會致病嗎?
;.在大陸,魚用疫苗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使用並不廣泛,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麽呢?在台灣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NNV在台灣的流行情況如何?
謝謝您的答複。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9:31
xiaofei27动作很快哦!感谢参与!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9:34
楊老師,上線了先別著急回答問題,先和網友們打個招呼吧!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39
回复 36# xiaofei27
NNV的感染机制但也尚在努力中.
疫苗在台湾目前尚未有官方通過獲得執照的產品,並無實際使用,但需求存在,问题在行政單位核審嚴,注射不方便,價格高,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41
各位好,谢謝参與,敬祝新年快樂
作者: lin9902057 时间: 2012-1-16 09:41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44 编辑
楊老師,您的口服疫苗免疫率有多少?
作者: fishdis 时间: 2012-1-16 09:42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44 编辑
請問楊老師,NNV疫苗是核酸疫苗?還是減毒或滅活疫苗?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44
NNV也感染鱸魚、比目魚、海鱺等重要魚種,更嚴重的是台灣最普偏的青斑及龍膽石斑在胚胎期之魚苗就會受感染,在孵化後14至50天最常見疾病發生,在龍膽石斑50天後之稚魚至成魚階段則也見病毒感染。而稚魚期一旦感染常達100%致死率,被認為是國際高價魚種養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作者: fishdis 时间: 2012-1-16 09:44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45 编辑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産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獲得國家生産批准文號(獸藥生字(兽药生字(2011)190986021),),這是我國曆史上首個水産疫苗生産批文。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12-1-16 09:47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49 编辑
楊教授,請問您的疫苗是抗體疫苗(被動免疫)還是抗原疫苗(主動免疫)?免疫後到産生保護作用,大約需多長時間?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50
回复 41# lin9902057
在實驗室攻毒試驗達到"比較存活率RPS"
攻毒實驗 免疫組(%) 控制組(%) 相對保護率(%)
A次 80 (20/25) 44 (11/25) 64.2
B次 86 (30/35) 54 (27/50) 69.5
育苗場現場使用因常有NNV侵入,而疫苗需七天才能発生效果所以效果不佳.我們也已有的解決方法請参考po上的"發展生物科技協助石斑育苗產業之科技化"文章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9:51
各位網友提問好積極,小編也有一些疑問想請教楊老師:
2011年4 月,新聞報道台灣成功大學與慕洋生技簽署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技術轉移授權書,楊老師能否介紹一下“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52
回复 45# 老兵新传
是被動免疫,目前台湾也有passive immunity的iRNA, 及IgY的产品研發中
作者: 南海渔医 时间: 2012-1-16 09:53
請問楊博士兩個問題:一 NNV垂直傳播,病毒粒子是在附著卵表面還是在坯胎內部?有研究顯示用碘消毒可消滅病毒粒子,但台灣島內研究病毒粒子位于坯胎內。如果是在卵膜表面,做好消毒就可以,但如果是坯胎内部,破膜的幼體已經帶有病毒,再投喂疫苗有無效果?
二 個人研究顯示大陸南方海南的石斑魚幼魚NNV帶毒率接近100%(PT-PCR),但帶毒不一定發病,就是半斤的石斑魚帶毒率也在97%以上,大概2年前左右,石斑魚30天內苗黑身打轉癥狀極為明顯,而現在黑身多,但很少打轉,檢測也是NNV,是不是病毒出現變異?篩選抗NNV的石斑魚品系有無可能?
祝好!
作者: fishdis 时间: 2012-1-16 09:5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56 编辑
前面介紹了那麽多內容,我看幾乎全部是做宣傳的,而很少涉及疫苗本身的。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56
回复 47# 水宝宝
就是已po上之SPR魚苗,方法是魚苗出貨前先注射免疫育成階段会预見的病原,二年來在田间現場成果提升育成存活率由原來之30%至80%
作者: xiaofei27 时间: 2012-1-16 09:57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09:59 编辑
回复 43# 楊惠郎
謝謝楊老師,如果這樣說的話,nnv的宿主範圍還是很廣的,疫苗的應用範圍也更大。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爲:病毒在魚類中的種間特異性並不明顯?或者只是nnv的宿主範圍比較廣?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09:58
回复 50# fishdis
李老师您可以多问问您感兴趣的问题落!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09:58
回复 42# fishdis
口服是滅毒疫苗,注射是次單元疾苗Subunit vaccine,
作者: blackcarp 时间: 2012-1-16 10:00
請問楊博士兩個問題:一 NNV垂直傳播,病毒粒子是在附著卵表面還是在坯胎內部?有研究顯示用碘消毒可消滅病 ...
南海渔医 发表于 2012-1-16 09:53 
也想问这个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01
回复 51# 楊惠郎
那可隔離外界病毒汙染的生産標准流程(SOP)能與大家分享一下嗎?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04
回复 50# fishdis
是的,在學校石斑魚苗產量小(每批大約五萬尾),二年来田间實作達80%存活率,,不足作大規模實驗以累積實作成果,我們正要求技轉承接廠商努力生產SPR高抗病力魚苗以供田間實作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05
回复 56# 水宝宝
非常精確的問题, 現已技轉廠商,恐需他們同意
作者: fishdis 时间: 2012-1-16 10:06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09 编辑
謝謝楊老師!也就是說魚苗階段主要是采用滅活疫苗-最傳統的疫苗。注射用的亞單位疫苗適用于大規格魚。
作者: blackcarp 时间: 2012-1-16 10:07
楊教授您好!另外我想問下,目前蝦蟹上能否按您的苗種期免疫思路進行防治一些苗種期和養殖過程中的病毒病?
這種多重包裹,保護抗原的思路很好,我想在集約化養殖時候是容易做到的,一旦進入到養殖環節是否還能很好應用?養殖時魚苗散放於池塘中,天然餌料為主時該如何預防?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08
回复 55# blackcarp
我們覺得應大部份在卵外殼,因可用方法去除,若在卵內恐用碘也不行了,也会影响孵化率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11
前天几网友问的问题:
漁用疫苗的使用,是預防魚病的最佳手段呀。石斑魚這兩年受病毒影響非常大,期待楊老師給我們指點迷津,請問國內和誰聯系,可以買得到這類疫苗並得到技術指導,謝謝!
不知道这项技术是否能转化到大陆来呢?
作者: blackcarp 时间: 2012-1-16 10:11
问题蛮多:關於口服疫苗的安全性,散失於水體中的,以及魚苗排泄出的疫苗成分,如一些毒力基因是否有可能被自然界的其他細菌或病毒所攝取並改造為自身的毒力成分?這些非病原可能成為其他養殖魚類的病原,目前有無安全對策。
作者: 浪漫小子 时间: 2012-1-16 10:11
哇,好热闹,暂时未想到有什么问题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12
回复 41# lin9902057
我們的育苗系統(使用SPF硬体及疫苗)已達到五年近五十次連續無病毒五萬尾pilot生產,詳請見已po之文章
作者: 张永安 时间: 2012-1-16 10:14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15 编辑
請教楊老師兩個問題:
1、 滅活的NNV口服疫苗是如何制備的?是將滅活的NNV病毒直接添加在飼料中嗎?但是從您的文章中看到,您是將NNV的抗原表達在大腸杆菌中投餵豐年蝦然後作爲餌料來給石斑魚口服,這不應該成爲滅活疫苗吧!
2、請問注射用的NNV亞單位疫苗您是用的NNV的哪個蛋白所謂保護性抗原的?
謝謝!
作者: 南海渔医 时间: 2012-1-16 10:16
本帖最后由 南海渔医 于 2012-1-16 10:55 编辑
請問楊博士:台灣石斑魚苗以池塘培育為主還是車間的水泥池為主? 在大陸海南這兩種方式都有,但以池塘為主,直接放受精卵到池塘,如果這樣,楊博士您開發的這種疫苗可否應用?是不是池塘需要投喂大量帶抗原的大腸桿菌?第二個問題 石斑魚NNV有沒有研究母體免疫的可能,讓受精卵和坯胎直接帶有抗體。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16
回复 66# 张永安
哇,张老师来了,非常欢迎!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18
回复 63# blackcarp
是的,我們也了解此問題,首先這些基因在二天內用rtPCR尚可检測到,但以後就查測不出來,又也已不用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itant marker)作selection marker.所以已解決你關切的抗藥性殘留基因的困擾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12-1-16 10:18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22 编辑
聽說台灣石斑魚虹彩病毒疫苗研發也取得很好進展,楊教授能否順帶簡單介紹一下?
作者: 浪漫小子 时间: 2012-1-16 10:22
楊教授,您好
1、疫苗對田間作業成活率的有大幅的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
2、在台灣,工業化養殖石斑魚,一般業界認為成活率是多少%,使用疫苗提升至多少%
作者: blackcarp 时间: 2012-1-16 10:22
虹彩病毒疫苗,国内好像鳜鱼上有做滴?记不清楚了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25
回复 67# 南海渔医
台灣石斑魚苗以池塘培育為主還是車間的水泥池為主? 在大陸海南這兩種方式都有,但以池塘為主,直接放受精卵到池塘,如果這樣,楊博士您開發的這種疫苗可否應用?
A: 已有病毒感染之育苗場,疫苗使用效果不佳,因疫苗需七天後才有免疫力.
第二個問題 石斑魚NNV有沒有研究母體免疫的可能,讓受精卵和坯胎直接帶有抗體。
A. 是的,可行,但病毒感染途径多,母體垂直感染只是其一,我們的經驗是需全面防止來自各方的病毒,因此花了近八年発展全面防止無病毒之石斑育苗系統,詳請参po文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25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28 编辑
回复 72# blackcarp
曾令兵研究员做了娃娃鱼虹彩病毒的疫苗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30
回复 71# 浪漫小子
在台灣,工業化養殖石斑魚,一般業界認為成活率是多少%,使用疫苗提升至多少%
A: 坊间之傳統育苗大約十次有一二次会成果,我們的系統是連續成功無病毒育苗近五十次,並已技轉給廠商以迅速量产供業界使用
作者: fishdis 时间: 2012-1-16 10:31
本帖最后由 fishdis 于 2012-1-16 10:33 编辑
回复 74# 水宝宝
是的,曾令兵研制的大鲵虹彩病毒疫苗也是灭活疫苗,在试用中,效果不错。我国有批文的只有一个草鱼呼肠孤病毒疫苗。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32
楊老師,請問您研發的口服疫苗大約還需多久的時間能通過政府部分的審批呢?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33
回复 70# 老兵新传
彩虹有三、四種.在魚苗階段沒NNV嚴重,大多発現於育成期我們也研発次單位疫苗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33
回复 77# 水宝宝
真的不晓得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35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40 编辑
楊老師,接下來您在石斑魚疫苗上還會開展哪些方面的研究?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38
回复 66# 张永安
Q. 滅活的NNV口服疫苗是如何制備的?是將滅活的NNV病毒直接添加在飼料中嗎?但是從您的文章中看到,您是將NNV的抗原表達在大腸杆菌中投餵豐年蝦然後作爲餌料來給石斑魚口服,這不應該成爲滅活疫苗吧!
A. 我們係將抗原表達在大腸杆菌殺死後再包埋於餌料生物再餵魚,確實不是一般死菌疫苗而是已包埋之死菌疫苗d.包埋是deliver vaccine之劑型
2、請問注射用的NNV亞單位疫苗您是用的NNV的哪個蛋白所謂保護性抗原的?
Coat protein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39
QQ網友問題:楊教授的疫苗生物包被技術是如何實現的?投餵過程疫苗的損失率是多少?有多少(比例)最終能進入魚體腸道刺激黏膜免疫反應?
作者: 张永安 时间: 2012-1-16 10:41
楊老師您好!
我想了解一下您研發NNV口服疫苗和注射用次單位疫苗的具體思路,也就是請您回複66楼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請問您是用什麽來作selection marker的?
謝謝!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43
回复 47# 水宝宝
2011年4 月,新聞報道台灣成功大學與慕洋生技簽署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技術轉移授權書,楊老師能否介紹一下“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
A;請参閱po文之精緻石斑養殖系統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44
回复 41# lin9902057
請参po文之精緻石斑養殖系統及其他答覆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12-1-16 10:44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47 编辑
鳜魚虹彩病毒中大和珠江所都在做,不知台灣石斑魚虹彩病毒疫苗和鳜魚虹彩病毒疫苗能否通用?新加坡石斑魚虹彩病毒好像是蛙病毒屬,估計與台灣石斑魚和鳜魚虹彩病毒差異較大。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48
回复 83# 张永安
我想了解一下您研發NNV口服疫苗和注射用次單位疫苗的具體思路,也就是請您回複66楼的問題。
A. 口服疫苗在NNV最猖獗的魚苗階段才能用,但保護期短,注射疫苗保護期長.可減少施用次數
還有一個問題:請問您是用什麽來作selection marker的?
A. 容我保留一點商業机密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0:51
回复 86# 老兵新传
手頭並無學術資料你的資訊應是正確.有一點自已的疑問,我們lab在臺湾也発現一些疑是彩虹的病魚用rtPCR查不出Irido而有NNV
作者: blackcarp 时间: 2012-1-16 10:51
還有一個問題:請問您是用什麽來作selection marker的?
A. 容我保留一點商業机密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0:52
回复 86# 老兵新传
我刚看到南海海洋所也有做石斑鱼虹彩病毒灭活疫苗
作者: 张永安 时间: 2012-1-16 10:53
本帖最后由 水宝宝 于 2012-1-16 10:55 编辑
回复 87# 楊惠郎
謝謝楊老師的回複!
如果不涉及到商業機密的話,請問您用于制備NNV次單位疫苗的Coat protein具體是指哪一個蛋白?
作者: 细菌 时间: 2012-1-16 10:55
楊老師,你好。針對剛開口的魚苗進行免疫接種,會不會造成免疫耐受的問題。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1:00
各位童鞋,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本次活动剩余的时间不多了,抓紧时间提问哦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1:01
回复 80# 水宝宝
接下來您在石斑魚疫苗上還會開展哪些方面的研究?
A> 去年已退休,
1. 學術上、在成功大學已建立年青团隊傳承,
2. 在产業上已技轉慕洋生技公司量產SPR石斑魚苗,今年己建廠完成,現正開始生產三批,
3. 當高抗病力魚苗能大量供應後,也希輔導及協助養殖業者進入無用藥藥及對環境友善之石斑養殖方式,建立可永續經營之水產養殖產業
作者: 南海渔医 时间: 2012-1-16 11:04
疫苗是個好東西,但在生產上大規模應用還有相當距離,當務之急應該是怎麼做到石斑魚帶毒而不發病。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1:06
回复 92# 细菌
好問題.尚未有學術上具數据之答案.在使用17 dph之石斑魚苗上取得很好的保護力之實驗數据下,我們的猜测在魚苗之 胚胎階段可能尚無tolerance 之機制?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1:07
回复 95# 南海渔医
請参po文精緻石斑魚苗生產系統
作者: 水宝宝 时间: 2012-1-16 11:08
回复 94# 楊惠郎
您已退休?真是看不出來,覺得您心態非常年輕!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1:10
回复 91# 张永安
已発表二次在國際期刊,手頭無資料.若查不到煩請email給我,我可送電子档給你
作者: 楊惠郎 时间: 2012-1-16 11:15
回复 95# 南海渔医
更好的理想 是不帶病毒,也不会得病,更不会汙染養殖環境的養殖方法,社会需要永續經營並對地球友善的生產方式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