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福建省宁化县,是毛主席长征诗词“如梦令”中描写过的地方,那是一座古朴、美丽而又灵秀的小山城。故乡的云、高山的树、河里的水……是我童年时代留下的最美好记忆,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故乡的亲朋好友、母校的老师同学都还在我的心中梦牵魂绕!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296-1-1.html
一条来自英国的大菱鲆,带起一个年总产值近20亿元的大产业。把它带到中国的人叫雷霁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12月13日,雷霁霖成为2005年新增选的5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12月14日下午,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297-1-1.html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历经11年的不懈努力,把一种来自欧洲名叫大菱鲆的鱼引进到我国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并使当地传统的养鱼方式提升到工业水平,目前,全国已有这种鱼的专业化养殖工厂600多家,年产值超过15亿元,还拉动了饲料、鱼药、加工、建筑等行业的发展。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07-1-1.html
“但令我不解的是,多宝鱼里居然被检出了孔雀石绿!因为孔雀石绿是用于抗真菌的,只会被用于淡水养殖,而多宝鱼属于低温海水鱼类,根本不用担心有真菌。”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06-1-1.html
针对海冰灾害对我省渔业养殖造成的严重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建议,走工业化养殖道路,推广工厂化养殖模式,加强渔业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和规避海冰等自然灾害。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01-1-1.html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海水鱼类科学家。他以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己任,始终站在海洋水产科研的前列,在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13-1-1.html
昨日,在位于青岛的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雷霁霖说,从多宝鱼的产业发展来说,本次事件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不可避免"。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14-1-1.html
前不久结束的山东·日照首届蓝色产业科技论坛,无疑是日照搭建的一个科技转化的平台,20位来自全国的著名科学家莅临大会,他们带来的科技成果受到我市企业的青睐。这其中,被誉为“中国大菱鮃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倍受瞩目。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10-1-1.html
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每年6月18日在福州举办,因而简称“6·18”。这是福建省专门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的一个大舞台,从2003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先后推动15000多个项目顺利实现供求双方对接、转化。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09-1-1.html
近日,因上海等地媒体爆出多宝鱼因检查出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代谢物及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药物残留,市场发出禁售令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多宝鱼事件,引起了“多宝鱼之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及众多海洋及水产养殖专家的极大关注。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1308-1-1.html
6月8日上午,我院黄海所与大连海洋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雷霁霖双聘院士聘任仪式在大连海洋大学黑石礁校区隆重举行。黄海所王清印所长、雷霁霖院士、庄志猛研究员,大连海洋大学党政领导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仪式。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746-1-1.html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