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翟介明十二年的水产路,一直在做同样一件事情——找水平最高的人一起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000年与朋友合作创办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简称“莱州明波”),并将“做最具创新力的水产企业”作为企业愿景和战略。作为非水产专业出身的他,这种理念也奠定了莱州明波的经营思路。
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同学李波做生意期间到了烟台,看到一个正在出苗的养殖场,于是出于好奇上前看个究竟,没想到就在这个养殖场遇到了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和胡建成两位做鱼类研究的专家。考虑到莱州靠海,于是决定进入养殖行业。
目前,莱州明波通过引进、合作、创新等方式已先后突破了半滑舌鳎、圆斑星鲽、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等十余个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繁育。
但是,在多品种发展的前提下,莱州明波是不断引进、开发新品种,还是专注几个优势品种做精?两种细分方向下的经营思路该如何选择,在2012年年底与翟介明面对面的交流中,他很干脆地说:“2013年以前重点做鱼(半滑舌鳎、大菱鲆、牙鲆、红鳍东方鲀、石斑鱼等),2014年做海参,未来海参跟鱼所占比重一样。”
产学研必须强强联合
FAM:明波该定性为育苗企业还是养殖企业?
翟介明:我们现在主营业务有三块,包含从育到养。国内能做到从育种到养殖到终端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的企业并不多。我们陆地上有两块,一块育苗,一块循环水养成,再有一块在海上包括海洋牧场和深水网箱。
公司的几块领域比较有竞争力。一是苗种研发能力比较强。从2002年开始,我们10年开发了十个品种,突破人工繁育技术,形成规模化养殖。二是养成方面,我们的循环水是国内首家循环水养殖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循环水养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我们有5万平方米的循环水养殖车间。上半年我们接待参观学习1500人次,包括来自北方南方,日本、韩国、东南亚的同行。
FAM:明波的企业战略是做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如何定义“创新力”?明波有哪些资源能满足这样的战略实施?
翟介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创新力的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的思路是品种方面要加强新品种开发;养殖模式我们也不断创新,从循环水养殖,到海洋牧场养殖,以及在莱州湾首家实现的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再到循环水与网箱相结合的“陆海接力”。我们公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战略的选择,管理层的决策很重要。我们的信息一是来自科研院所,青岛聚集了很多国家级的海洋水产研究院所,我们和院所交流特别多。二是每年我们都会与院所专家、公司的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考察,像欧洲、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
FAM:您是怎么让明波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样板?对其他的企业有哪些建议?
翟介明:我们比较注重这一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我们从公司建成的时候就这个观点:我做什么都要找水平最高的人一起做。我们从选场开始请雷霁霖院士一起看地方,莱州的海边我们用步子都量出来了。
现在我们获批成立山东省院士工作站,雷院士及其团队在这里做科研,另外,我们与科研院所专家合作参与承担科研项目,比如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从苗种繁育到网箱养殖到病害生态防控、海洋牧场建设等各个领域。公司也为专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保障,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完善各项制度,这样,产学研平台才能更加稳固。
对于企业同行,希望他们多出去“走走”。原来我们做大菱鲆,到欧洲参观,当时法国的多宝鱼是全世界搞的最好的,我们去了觉得特别好。出去看,出去学,是定目标,吸收消化,变成适合自己的,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是目标的实现。
引进品种和品种做专相辅相成
FAM:做新品种的开发需要承担资金压力,您是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或者品种的?
翟介明:新品种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引领产业发簪。我们考察的比较多,前期的考察最重要。我们每个品种前期的考察可能要花几十万块钱,重点考察北方黄渤海、东海的品种,日本、韩国去的比较多。前些日子我们公司骨干和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所的专家去韩国又考察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新品种,相关手续正在办理。
引进时首先分析国内市场需求,针对这种鱼做调研。哪个国家人工繁育搞成了我们就去考察。总结模式也很关键,做什么项目我们都要短平快。考察市场,了解国内外谁对这条鱼研究透彻。像半滑舌鳎,我们找到这条鱼,看到黄海所的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姜言伟做的最好,双方一谈一拍即合,从亲鱼到育苗,一年的时间就搞出来了。
FAM:明波倾向于多引进品种,还是把几个品种做专?
翟介明:我们两方面同时做。以前别人也是对我们这种方式持怀疑态度,其实,现在水产养殖行业的风险特别大,像我们这么大的公司专做一个品种风险太大了。2007年的多宝鱼事件,如果我们公司只做大菱鲆,早就倒闭了,我们对此有很多切身体会。
目前,我们对于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策略,像半滑舌鳎,我们作为国家级原种场,不仅研究人工繁育,并且做性别控制、还有新品系选育与开发。因此应该说在引进品种和品种做专的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横向纵向我们共同深入。
FAM:新品种有产品推介的问题,每个品种都要花钱去推,成本会不会太高?
翟介明:对,搞新品种、创新确实风险很大。我们做新品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并且要有前瞻性,顺应未来发展趋势,这点我们要对现在市场、未来市场前景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新品种投入很大,像我们2002年搞半滑舌鳎的时候不仅搭上了所有的收入,还负债了一千多万元,但是回报也很丰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风险意识,有抗压能力。
我们在新品种开发方面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但是投入主要以企业为主,国家和科研机构会有一定的资金,但仅占整个投入5%-10%,我们每年都投入大量科研资金,公司的盈利几乎都用到扩大再生产,我们的半滑舌鳎人工繁育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圆斑星鲽、条斑星鲽也是国际先进的、现在我们又成功突破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东星斑等人工繁育技术,实现南鱼北育、南鱼北养,虽然投入很大,但我们很满足,因为我们在做一件对于海水养殖产业非常有利的事情,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的效益、并且能丰富百姓餐桌,所以我们觉得高成本的投入回报很丰厚。
2014年开始做海参
FAM:明波自创了“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主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目前应用如何?
翟介明:我们北方和南方不一样,南方采用网箱养鱼,12个月都可以养。我们就不行,最高温度28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4摄氏度,结冰。我们2010年到2011年同时做了三种石斑鱼,这在我们山东怎么养呢?苗种期在循环水养殖,到了每年4月份到10月份,温度在15到28度之间,我们在网箱里面养,10月起捕后出售,也可根据市场情况,将部分商品鱼回到循环水里进行越冬。这就是循环水与网箱相结合的“陆海接力”。这样,商品鱼北方越冬的问题解决了,还能保证全年都可以快速生长,而且密度很大,鱼类品质好。
我们今年在莱州湾构建40个离岸型深水智能网箱,养殖鱼类规模达到20万尾,平均规格在0.6千克/尾以上,品种有红鳍东方鲀、石斑鱼等,养殖成活率达到97%以上,我们的红鳍东方鲀出口到日本、韩国。明年我们的网箱要达到200个,将陆海接力这种创新型的养殖发展壮大。
这个模式目前有几家企业在用,相信以后还会增多,我们认为,一是需要有先进苗种培育技术,二是有循环水养殖的技术支撑,三是网箱构建及高效养殖技术,这三个要素的集成,就能将陆海接力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它实现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成到终端销售这样一体化的产业模式,这种产业链条的形成,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FAM:未来3-5年,莱州明波有什么新规划?
翟介明:从2008年开始,我们已经确权5万亩海区。公司现在是股份制的,我与李波股份相同,有高新投(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对我公司进行投资准备合作上市。
2013年以前重点做鱼,循环水养殖20万尾半滑舌鳎,使用网箱和循环水的陆海接力模式养殖10万大菱鲆,20万牙鲆,30万石斑鱼,40万红鳍东方鲀。
2014年以后开始搞海参,争取到2014年达到50%的鱼,50%的海参,共5个亿。海参的养殖以海洋牧场的方式进行,下面一层是海参,上面是网箱。养殖海参价格70块钱的时候,我们的海参原生态的,品质特别好,可以卖到100块钱。海洋牧场就是人工营造一种接近野生的环境,投石后放上苗种,海底的藻整个形成一个生物群落。海洋牧场在山东做的特别多,这是国家政策重点倾斜的地方。(文/图 水产前沿 郭金凤)
DSC_0204.jpg (278.9 KB, 下载次数: 202)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