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重磅专题】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大梳理(持续更新中)
[打印本页]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06
标题:
【重磅专题】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大梳理(持续更新中)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8 12:33 编辑
万圣节前夜A股上演了一起“黑天鹅事件”。10月30日晚间,海产养殖上市企业
獐子岛
发布公告称,因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天灾,其在2011年和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虾夷扇贝几近绝产。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虽然獐子岛在10月31日召开的灾情说明会上向投资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也表示打算邀请投资者现场调研。但这一事件依然有许多疑问待解。
其他相关报道:
1.
獐子岛盈利变巨亏8亿,“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
獐子岛8亿扇贝消失真相:四年前或已做局
3.
獐子岛董事长回应8亿损失谜团
4.
獐子岛巨亏8亿 水产行业为何难避踩雷?
5.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引同业存货警惕
6.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引发渔业存货真实性担忧
7.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曝水产养殖业软肋
8.
獐子岛巨亏 社保公募齐踩雷
9.
獐子岛扇贝集体死亡研报难料 险资社保陷落
10.
獐子岛该不该处以“极刑”?
11.
獐子岛因灾三季度损失7.6亿 海产养殖风险谁扛
12.
獐子岛遇“冷” 风险防范仍需努力
13.
獐子岛被传“播苗”曾掺杂异物
14.
“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追踪:证监会“验尸”?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07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0:24 编辑
“海底银行”遭洗劫
2014-11-4 10:20 上传
下载附件
(149.26 KB)
2014年11月,獐子岛即将进入新一年的投苗期,就在这个收获希望的季节,当地人却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三年前投苗、即将捕捞的105.64万亩海洋牧场颗粒无收。辽阔的海面之下曾经是当地人备感自豪的“海底银行”,如今面对逾8亿元的损失,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洗劫了獐子岛的海底银行?
冷水团异常的“天灾”,被獐子岛看作是导致百万亩扇贝绝产的主要原因。然而,质疑声却依然此起彼伏。尽管,獐子岛每年大面积投苗确有其事,但如何证实“海底银行”的存货与数据相符,仍然是道不解的难题,受捕捞方式限制,投资者“生要见壳、死要见尸”的要求很难实现。
【点击详情】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17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0:29 编辑
扇贝之死 疑点重重
2014-11-4 10:13 上传
下载附件
(50.58 KB)
灾情披露时间存疑点
2014-11-4 10:14 上传
下载附件
(13.6 KB)
存货量猛增有蹊跷
2014-11-4 10:13 上传
下载附件
(24.22 KB)
停牌前股价诡异下跌
当年播苗74亿是否属实?
2009年,獐子岛曾发布了一份关于定向增发的预案。预案显示,獐子岛拟募集8亿元,其中的5.2亿元用于“新增年滚动25万亩虾夷扇贝底播增殖项目”。
截至2012年底,共有5.1亿元的募集资金,在2011年和2012年“洒向大海”。颇为“巧合”的是,此次绝收的虾夷扇贝,正是在2011年和2012年底播。獐子岛阐述该项目的意义称,此举可以“继续扩大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的产能和销售”。
在此次“绝收”事件爆出后,部分投资者怀疑,亩产下降可能只是个幌子,“公司可能根本没有投那么多苗”。对此,獐子岛回复称,海洋牧场的底播、销售,“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点击详情】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17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0:30 编辑
扇贝是否真的遭遇天灾?
按照獐子岛高管的说法,此次冷水团属几十年一遇。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官网中,却没有与此相关的任何信息发布。同时,长海县的政府官网,也未见受灾的踪影。并且相反的是,今年7月20日,长海县政府官网刊文称,小长山乡虾夷扇贝的养殖进入收获期,预计年内产量同比去年增产三到四成。此外,长海县的水产批发商也称,并没有听到虾夷扇贝养殖户受灾的消息。
【点击详细】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32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0:39 编辑
遭遇“黑天鹅” 谁最受伤?
公募基金“踩雷”
WIND数据显示,基金三季报中,獐子岛出现在5只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行列,对獐子岛的持股量为291.92万股,占流通股的0.43%,总市值只有4764.05万元。
而根据基金半年报,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时,曾有82只公募基金持有獐子岛,持股总量达到2568.38万股,占流通股的3.76%,市值约为3.59亿元。
【点击详细】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32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0:41 编辑
社保基金成“重灾区”
根据獐子岛公布的三季报,三季度末,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四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分列獐子岛第五至第七大股东,三者合持有2608.59万股,按照停牌前15.46元计算,市值达到4.03亿元。 另外,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持有445.41万股,占总股份的0.63%,较上一期末比例出现小幅下滑。
【点击详细】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48
农业股为何如此“偏爱”造假?
细数A股历史上“著名”的造假公司,以行业出现的频率来划分,农业股似乎“一枝独秀”。
不论是早期的蓝田股份,还是近年出现的绿大地、万福生科;每一个农业公司造假的事件都堪称A股市场上的经典案例。
农业股如此“偏爱”造假,且手段雷同甚至如法炮制,原因为何?
产业特性决定公司造假冲动
业内分析认为,多年来农业股造假的戏码屡屡上演,原因复杂。总体来看,农业股易于造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生产监管相对较难;第二,本身行业利润低导致的造假冲动。 此外,农业产业本身的特点,导致其在生产流程和存货等方面在财务监管上难以审计,给公司造假留下了空间。 国内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缺少对农业企业的针对性,很多审计机构对农业的专业特点和财务规则相对陌生,也是导致农企频发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点击详细】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0:54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4 11:02 编辑
獐子岛遇冷 风险防范仍需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海洋养殖业本身就属于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行业,自然风险确实存在,而且不可控,因此采取必要的应对和抵御措施格外重要。
【点击详情】
作者:
平湖渔叟_gh8me
时间:
2014-11-4 12:52
中国股市,都懂得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4 15:38
平湖渔叟_gh8me 发表于 2014-11-4 12:52
中国股市,都懂得
继续说说你的想法嘛~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6 08:51
本帖最后由 syusuke 于 2014-11-8 13:19 编辑
谁来解开獐子岛巨亏疑团?
“国内海洋养殖第一股”獐子岛(15.46, 0.00, 0.00%)超百万亩虾夷扇贝突然“报废”,扇贝“因灾”绝收,造成三季度巨亏8亿多元,震惊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在股市打假风口浪尖上飞出的令人瞠目结舌的“黑天鹅”,新华社记者在辽宁、山东、北京等地对企业、养殖户、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了采访。记者调研发现,虽然獐子岛将扇贝绝收巨亏归结为“天灾”,但是上市公司靠天造假的疑点多多。獐子岛5日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微博]下发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扇贝大额核销计提进行自查。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据新华社
一个“冷水团”为何说法迥异?
长期以来,股市中的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一直受困于靠天吃饭的窘境。在獐子岛宣布巨亏的同时,“冷水团”被立即抛出,成为亏损主因。但记者调查发现,“冷水团”对虾夷扇贝的影响并不像上市公司所说的那样绝对。
在獐子岛的说法中,中科院海洋所10月21日的“灾情认定”被认为是科学证据,海洋所所长助理刘鹰10月31日更是现身獐子岛说明会。然而,当事态扩大之后,中科院海洋所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这家科研机构11月4日一再对记者强调:獐子岛所引用的会议纪要是海洋所针对獐子岛扇贝减产所作出的几种可能性分析,当时并不知晓其扇贝已经绝收。
记者查阅会议纪要发现,中科院海洋所提出了扇贝减产的四种可能,包括今年前8个月的水温日变幅、6至8月下旬底层水温变化、贝类饵料生物生长、饵料藻类质量下降等四个方面,真正涉及8月份“冷水团”的只有一项。
多位海洋专家和水产专家表示,对于獐子岛所说的“冷水团”,这种自然灾害来没来过、“杀伤力”到底有多大等问题仍存争议。
记者注意到,在损失发生前后,獐子岛对于灾情监测的说法自相矛盾,令人顿生疑窦。
此前,在向股民融资时,獐子岛2013年曾信誓旦旦地说:“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然而,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冷水团’风险无法识别”,“我们虽然作监测,但没有高端的系统数据,海洋科学家都不能及时测出。”
缘何只有獐子岛扇贝绝收?
獐子岛超百万亩虾夷扇贝绝产,当地其他企业是否也会严重受灾?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当地其他一些海产品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绝收减产。
“这次扇贝的事儿是看电视才知道的。”一位獐子岛居民告诉记者,獐子岛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司说了算。这位居民透露,獐子岛刚上市那几年每年每人能分红两三千块,去年已经降到700块。
同处北黄海的一家从事贝类、参类海产品加工的企业负责人说,他的企业常年在这一区域收购海参、扇贝,但今年并没有听说有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因“冷水团”遭受大的损失,从相关产品的价格看,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在与獐子岛隔海相望的烟台,多位养殖户对记者说,没有听说北黄海“冷水团”会对海水养殖有这么大影响。烟台牟平区养殖户孙怀存说:“没有听说过‘冷水团’。”虾夷贝喜欢低温(不超过23摄氏度),港湾贝喜欢温度高一点(可以到25摄氏度)。烟台长岛县扇贝收购商田世建也表示,长岛县是烟台市的扇贝养殖大县,今年虾夷扇贝普遍产量较低,但没有听说过“冷水团”。
与獐子岛同一海域的海阳岛也未遇到“冷水团”问题,为何“冷水团”独独钟情獐子岛,吴厚刚回答:“我们有监测平台和数据,不应该说不知道海阳岛的情况”;“我们也不是所有水田都受灾”;“我们知道他们情况,我们帮他们规划的”。
会计师意见
是否可信?
在獐子岛事件中,大华会计师事务所10月31日进行了专项说明。然而,这样的证明是否可信?在采访中,吴厚刚透露,因为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抽测盘点时,会计师只能选几个点参加。“我们选90个点,他只能跟几个点去盘点。我们10月份这次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盘点,由于大浪等原因,会计师只有3天能下海去监盘。”105万亩,30天,会计师去了3天。这意味着会计师可能只掌握了不到10%的情况,基于如此现场监测的会计师意见难以令人信服。
海底究竟
播了多少苗?
有岛民反映,獐子岛在播苗时存在掺沙子的情况,这会导致实际播苗数量远低于财务报告中的数量。对此,吴厚刚避而不谈。
一名大连海洋养殖专家证实,养殖扇贝买苗兑沙的问题,这在苗种行业非常普遍,1万尾苗有7000尾就是好采购。多位獐子岛渔民告诉记者,扇贝苗问题很大,不仅是沙子的问题,质量也参差不齐。
按照獐子岛方面提供的数据,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投放平均6500枚苗,105万亩海域按掺假率最低的30%计算,那么实际投放数仅为47.775亿枚。按照獐子岛所说的每枚苗0.08元计算成本,账面采购成本为5.46亿元,而实际购得苗的价值3.822亿元,价差1.638亿元。这意味着,即便是没有巨灾,三年前播下苗种的时候,獐子岛就注定难以实现7.35亿元成本应该带来的价值。(
现代快报
)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8 13:17
“獐子岛巨亏”阴云笼罩农业风险投资
獐子岛“8亿元巨亏疑云”在为A股市场蒙上一层阴影的同时,也间接地挫伤了PE/VC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加之去年农业类公司成为IPO财务核查的重灾区,财务造假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原因已使PE/VC对农业投资的热情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逐渐接近近年来的冰点。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面临着种种问题,但农业投资的大趋势依然没有改变,PE/VC投资规模化和食品安全农业企业的逻辑主线没有改变。
两大风险挫伤投资热情
“任何投资都要考虑风险和收益的问题,农业投资尤其如此。无论这次的獐子岛事件是否存在造假,其实都反映了农业投资所面临的两方面的风险——财务造假和经营风险。上市公司尚且如此,PE/VC所投资的农业公司更是如此。实际上,正是这方面原因,PE/VC在选择投资农业企业时慎之又慎,看一百个项目能投资一个项目就很不错了。这次獐子岛事件无疑再次挫伤了PE/VC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北京某PE界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农业类上市公司一直是A股财务造假的重灾区。1996年6月上市的“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间,虚构营业收入达到36.90亿元,虚构净利润达到9.4亿元;1997年4月上市的丰乐种业至案发时的2003年,上市8年竟有6年造假;1997年6月上市的草原兴发虚构银行存款7.7亿元,至2006年案发累计虚构资产总计14.15亿元。近年来,则是“中小板造假第一股”绿大地以及“中国创业板造假第一股”的万福生科。
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更是自不待言,台风、干旱、地震、疫情等灾害屡屡成为影响农业公司业绩的“X因素”。而且,在规避风险方面,由于农业保险的不健全,国内的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在“看天吃饭”的阶段。
“现在看来,农业保险很重要。去年8月7日,我们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以风力指数作为承保理赔依据的创新型保险产品。”獐子岛董秘孙福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类的相关保险承保的范围有限,诸如寒潮、冷水团异常、敌害繁衍等给公司经营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均不在承保范围内。即使我们现在占据了全国扇贝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现在直接的海底存货保险还没有。”
“无论是已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还是更前期的企业,无论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农业投资所面临的这两方面的风险都是一样的。”上述PE界人士表示。
实际上,去年的IPO核查已经严重挫伤了PE/VC投资农业的信心,农业类公司上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艰难。2013年10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自去年底以来启动的IPO财务核查的现场检查情况,共有622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即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企业数量的30.49%。而在这其中,终止审查申请的涉农企业竟然高达28家,比例高居各行业之首,并不乏安溪铁观音、归真堂、康地种业等知名企业。
清科的统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PE/VC对农业投资意兴阑珊,从年初至今,仅有2014年4月加华伟业旗下基金成功完成对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000万元人民币增资这一起PE/VC投资在案,PE/VC对农业的投资热情达到历史低点。
农业投资大趋势不改
“虽然农业投资面临着财务造假和经营两方面风险,但是农业投资的大趋势是不变的。中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到了转型机遇期,一方面,农业生产正从分散化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种植和养殖集中;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为农业投资提供了新机遇。”上述PE界人士表示。
就在农业投资陷入低潮之时,今年8月KKR以24.6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获取圣农发展18%股权,无疑令人看到了农业投资新的希望。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专注于食品安全的企业合作是KKR在中国投资的重要主题之一。圣农是国内肉鸡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流的运营标准。我们会充分利用KKR的资金、全球资源和管理专识,帮助圣农强化市场领导地位。”
之前的福喜事件无疑让KKR下定了决心。而从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以来,PE/VC紧扣“食品安全”投资的主线便已形成。当年,KKR便对现代牧业进行了首轮约1亿美元的注资,并在2009年追加了5000万美元投资。随后,对上游奶源地的投资迎来一波潮流。近两年来,随着“速成鸡”、“福喜事件”的发生,新的投资机遇随之来临。
与食品安全高度相关的是,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PE/VC的重要投资主题,特别是近两年,白羽鸡行业、生猪行业、奶业等农业子行业在经历周期低谷所带来的洗牌后,产业的集中和整合正为PE/VC带来新一轮的投资机遇。以白羽鸡行业为例,目前规模较小、环保投入少、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陆续退出市场,规模大、环保基础好、质量管理规范的大型白羽肉鸡企业迎来发展机遇期。而PE/VC的投资将更大程度上向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公司集中。(来自金银岛农业)
作者:
syusuke
时间:
2014-11-8 13:51
新华社十问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一切都合理吗?
吴:我们有监测平台和数据,不应该说我们不知道海洋岛的情况。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冷水团就是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我们有监测平台,有科学数据,发现异常后就把数据提供给了海洋专家,他们根据他们的平台数据推测分析,判断是什么情况。
问:有人质疑,同在一片水域,别人的扇贝怎么没受灾?
吴:我们也不是所有水田都受灾,主要受灾区域在离陆地最远的地方。陆地附近就20多米深,受灾区域在40多米深,扇贝都在海底。
问:听说附近的海洋岛没什么损失?
吴:我们知道他们情况,是我们帮他们规划的,现在他们也要上市,还没成。
三、7.35亿元投入有没有?
问:大家质疑,獐子岛到底有没有7.35亿元的投入?
吴:这个百分之百有。
问:这个投入是什么概念?
吴:105万海亩,新海域每海亩7500个苗,老海域每海亩5500个苗,现在损失的苗每个8分钱。苗费、海域使用金、财务费用、看护费,总成本包括四项费用共7.35亿元。
问:总共投入苗的数量,你们算过吗?
吴:包括苗费等4项费用的损失,总共大概7.35亿元。
四、到底有没有播下那么多扇贝苗?
问:这么多苗,都是自己培育的吗?
吴:2011年这批苗,自己培育的占10%,从外边购买的90%;从旅顺、海洋岛、大长山、小长山这些地方购买,大都是当地渔民育成,我们集体收购。近年来我们也开始自己育种,并取得一定突破,自育苗比外面的价格便宜至少20%以上。
问:有人质疑,当年就没有播下那么多苗?播苗时有第三方机构在场吗?
吴:播种过程中都是自己公司的人,没有第三方机构在场。播苗一般都是70到100天左右。一箱一箱的小苗,开船出去,往指定区域倒。
五、为何一次性计提这么大?
问:为什么一次性计提这么大?
吴:我们发现没有了,就得核销啊。
问:这么大的量瞬间就没了,大家很难相信。
吴:在海底,死了大家都看不到。这个和农业的寒流很相近,比如大白菜,一股寒流,虽然马上就要收了,结果还是都不行了。
我要讲一下核销,100个苗播下去,我采20个就够本了,那80个核销了都没问题。如果没有这次灾害,按照我们过去的毛利率说,收入卖12个亿的时候,你们不会来问我,那么现在才8个亿的损失大家就都来问我?这个产业本来就是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者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现在亏了,老百姓跟着倒霉。我们都很疼。
六、隐性损失多少?
问:假设这批货没问题,能赚多少钱?
吴:正常情况下30%至50%的毛利,水域条件不同,产量也不同。如果亩产30公斤,我们就能保本。现在平均亩产40公斤。按照30%毛利来算,我们还有2个多亿的隐形损失在这里,就是即将的利润。
问:那么连本带利,就将近11个亿的损失。
吴:是的,你说的没错。
七、为何不是每季度都抽检?
问:为什么在之前抽样检测没有发现问题?
吴:我们有一个传统经验数值,100个苗,收成好的时候,能成活20个,收获16个。在成长的2、3年时间里,我们一年存货抽样检测2次,一般4、5月份一次,9、10月份一次。因为4、5月是产卵期,9、10月是高温之后,这是扇贝死亡最严重的2个时期。今年第一次检测还可以,而9、10月之后,发现很少,每亩2公斤,基本上没有回捕价值。如果打捞的话连船的油钱都补不回来。
问:为什么不是每个季度都抽检呢?
吴:农业有些听天由命的意思,其他季节没有那么必要去抽查。
八、盘点时会计师参加了几天?
问:其他海产企业在播苗过程中有录像等监控手段,那么存货作为你们最重要的资产,你们应该是最重视的,你们怎么做的呢?
吴:会计师只有在盘点的时候在场,他跟我们一起出海。因为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会计师只能选几个点。我们选90个点,他只能跟几个点去盘点。我们10月这次大约花了一个月盘点,由于大浪等原因,会计师只有3天能下海去监盘。
九、以前有过类似灾情吗?
问: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吗?
吴:以前经常有小范围的灾情发生,但如果总体盈利,可以把受灾的小区域抹平,我们就不提了。但现在这100万亩大面积的,区域太大了,已无法摊销或平均了,必须要公告了。
2011年公司利润扇贝占90%,风险太大,决定产业转型。目前有三大产业:海洋牧场、大洋渔业(加工贸易)、高原渔业(云南高原鲑鱼)。海洋牧场主要是扇贝、海参、海螺;扇贝比重正在不断下降,不能一品独大,否则风险太集中。2012年当时也尝试养鲍鱼,但遇到台风,造成1个多亿的损失,现在还在核销这个成本损失。
十、獐子岛会不会是下一个蓝田股份?
问:外面传言,大股东把钱挪用了,到底如何?
吴:大股东是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是集体企业。
问:有人说大股东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在做房地产?
吴:对,他们在大连做住宅,还有商业地产。
问:他们在本地涉及地产量大不大?
吴:也不小,他们很多是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用股票质押给银行、信托、券商。这些事儿以及高管辞职等争议很大,我们不能理解。我们能够抗住这些压力,但很多人拿我们跟蓝田比,这没有依据,对我们不太公平。实际上我们的股东是老百姓,我们是老百姓的企业。
作者:
carbin0000
时间:
2014-11-9 14:58
看不明白。
作者:
tuf
时间:
2014-11-14 11:54
好多内容啊,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