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全视角观察!中国鲍鱼产业正在遭受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tuf    时间: 2015-1-5 20:14
标题: 全视角观察!中国鲍鱼产业正在遭受什么?

提要:鲍鱼产业供过于求的现状,迫使鲍鱼产业从业者不得不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研讨的内容来看,嘉宾们认为可以从推动有效供给和控制产量两方面来缓解产业困局。


  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吴新军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12月23日-24日,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水产协会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的“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连江县举行,共有逾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鲍鱼从业者来到连江,鲍鱼界元老聂宗庆先生、王素萍女士等人也参加了本次会议。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慕永通教授,可持续渔业伙伴组织中国区主任韩寒,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旭兵,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王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贝类病害专家王江勇、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江明春等作为报告嘉宾到场。福建省水产学会理事长李祥春、福建省连江县县长周应忠和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鲍鱼产业供过于求的现状,迫使鲍鱼产业从业者不得不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研讨的内容来看,嘉宾们认为可以从推动有效供给和控制产量两方面来缓解产业困局。


  会上获悉,2013年中国鲍鱼养殖产量约为10万吨,其中连江作为“中国鲍鱼之乡”约有3.5万吨。尽管从产量上,中国鲍鱼奠定了“世界鲍鱼看中国,中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的全球格局。但慕永通认为中国的鲍鱼发展并未取巧。“全球其它国家的鲍鱼养殖总量维持在2-3万吨,仅中国的鲍鱼产量在不断的增加。但中国用多出8万吨的产量,却只比全球鲍鱼产值多出0.6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产值占比显著小于产量的占比。”慕永通建议可以参考国外鲍鱼的发展模式,注重有效供给,让鲍鱼的质量和销售策略能够把握住市场的需求。


  樊旭兵也认为,鲍鱼提供者很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告诉消费者怎么去消费鲍鱼。“鲍鱼消费方式和销售渠道都发生了变化,这和产量的快速增加、价格的不断下降共同造成。通过大数据检索,可以了解到鲍鱼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在上升,过去的高档消费品成为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品。同时,传统鲍鱼做法的搜索在下降,而日常家常菜的做法在提高,因此要开发新的菜品。”樊旭兵表示鲍鱼新产品的开发原则是要面向终端消费者,他认为鲜活鲍鱼小包装会是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柯才焕主张缩减鲍鱼生产能力及转产,认为海上鲍鱼养殖的调整要减少养殖密度,进行差异化的养殖。“商品鲍的市场供需量在6.5-7万吨为宜,因此养成需要减少。另外,2013年全国鲍苗约为77亿粒,超出了20亿粒的需求。”柯才焕认为。不过,鲍鱼在养殖过程中的高死亡率(成活率在10-15%)或是鲍苗产能过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柯才焕表示要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鲍鱼养殖业,关键因素之一便是要开发良种。


  韩寒认为鲍鱼是最适合挖掘“可持续水产品”价值的品种之一,但首先要形成一个养殖操作规范、保障环境质量、最小化病害风险、保证动物福利及联合各利益相关方。“这些可以通过养殖场管理协议,区域管理协议和第三方评估执行等实现。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都需要职能与角色的转变。需要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品牌营销方面的机构来促进行业的发展。”韩寒建议道。同时,韩寒表示小规模生产者有分散、灵活,受教育程度不高,短期利益优先,生计依赖性强,抗风险力差的缺点,可以借鉴外国的社区紧密联系,小微金融的角度进行破解。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