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在线交流】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已更新完毕)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5 12:05
标题: 【在线交流】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已更新完毕)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5-22 17:37 编辑


独家重磅推荐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

                                         ——
唐山三发普林技术员  伏晓斌

水产前沿网

时间:    2016年226 19:30


地点:     1、中国水产频道微课交流1群(语音分享)

             2、并于中国水产频道  【在线交流】栏目  同步直播


个人简介:

水产前沿网

唐山三发普林技术员  伏晓斌
学习海洋科学类知识5年,期间藻类培养两年, 目前在唐山三发普林工作,现在主要负责技术服务与市场调查

分享提纲

1、工厂育苗培藻的必要性
2、以金藻为例,分享如何进行工厂育苗培藻
3、详细阐述工厂育苗培藻的具体步骤(消毒、藻体营养盐配方、接种、培养、日常管理、生长情况的观察)
4、常见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分享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2-25 15:40
期待嘉宾分享!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19:32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09:54 编辑

我们今晚的交流正式开始了,小编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嘉宾

现在已经开始在语音讲课了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19:38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0:12 编辑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规模培育在水产养殖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温度、光照、水质条件不同。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以上内容进行了稍微的调整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19:39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0:17 编辑

从工艺流程上,以金藻为例讲述一下规模培藻

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三级培养主要有小型的10 m3、20 m3、30m3左右的室内水泥池,采光良好,白色透明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于车间顶部用于培育藻种。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19:47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0:56 编辑

已经更新了

接下来我主要简单的讲一下容器和工具的洗涤、消毒。

培藻过程中所有的容器和工具,比如锥形瓶、矿泉水桶、搅拌棒等必须经过去污渍、肥皂等刷洗,之后再用消毒后的蒸馏水冲洗3-4遍。

消毒的方法一般有加热消毒法、化学试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一般小型仪器加热消毒法,比如锥形瓶,方法是在锥形瓶瓶口放一培养皿,瓶中加水,煮沸,煮沸完之后,用牛皮纸或纱布包住,备用,这种方法能杀死营养体的部分芽孢。

大型仪器、工具、培养池用化学药品消毒(漂白粉、酒精、高锰酸钾、铬酸洗液等),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一般是30-35%,漂白精的有效氯的含量是漂白粉的2倍,消毒时按1/10000-3/10000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浸泡容器、工具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消毒水既是煮沸、沉淀、过滤其中的水)。

水泥池的消毒可配成高浓度的浆糊状漂白溶液,淋洒池壁,半小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也可以用较低含量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浸泡后,用消毒水冲洗,停放12小时后才可使用。

酒精消毒一般用于人为操作,如在活化藻种、摇瓶或者搅拌的时候,涂抹手,消毒小的仪器上使用。酒精一般是配置成70-75%左右,杀菌效果是最显著的,使生物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故有杀菌效果。

最后还有海水的消毒,一般海水的消毒有过滤和加入化学消毒剂法
因为海水消毒主要用于三级培养,三级大规模培养时候主要用于杀灭有害生物,处理水必须无毒,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影响不大。水消毒必须简单、经济、易行,不然大规模运水特别多的时候培藻成本会加大。

补充:消毒海水时可根据培养的目的和方式选用以下方法之一。1、加热消毒法  经沉淀、过滤的海水,一般加温至90℃左右维持5分钟或达到沸腾即可。由于海水中的一些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在高温时易遭破坏,所以加温时间不宜太长。2、过滤除菌法  把经沉淀的海水先经砂滤,把大型生物和非生物杂质去除,再用陶瓷过滤罐过滤,除去微小生物。3、次氯酸钠消毒法  按每立方米海水20毫克有效氯的量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充气10分钟后停气,经6~7小时消毒后,按每立方米水体25克的量加入硫代硫酸钠,强充气4~6小时,用硫酸-碘化钾-淀粉溶液测试,若无余氯即可使用。4、紫外线消毒  有成型的紫外线消毒器可供选用。但此法不易杀灭较大的浮游动物。最好和过滤法结合使用。

  加热消毒我们就不解释了。
  
  主要是过
滤除菌消毒,沉淀后的海水经过纱虑池纱虑大型的生物及非生物杂质出去,再经陶瓷过滤罐过滤,除去微小生物,也可两次纱虑,两次纱虑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29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0:57 编辑

  漂白粉和漂白液消毒的时候,向水中加入漂白粉和漂白液,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中和余氯的过程以及操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氯含量测定
  
  
方法一
  
  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需要的物品:
  
  •                    1%碘化钾溶液 (1 g溶于100ml水中)
  
  •                    1.58%硫代硫酸钠溶液 (1.58g溶于100ml水中 )
  
  •                    HCI 37%
  
  •                    样品溶于一定数量的水中的溶液(即稀释一定倍数)
  
  程序
  
  •                    在滴定瓶中加50ml碘化钾溶液,0.25ml HCI 和1ml样品溶液,这时候瓶中溶液应该变为褐色
  
  •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直到瓶中溶液变为澄清(没有颜色)
  
  •                    每ml硫代硫酸钠可以中和3.55ppt的氯
  
  •                    样品溶液的氯浓度 = 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3.55 ×100/1000(%)
  
  •                    样品的氯含量=样品溶液的氯浓度×样品稀释倍数
  
 
 方法二
  
  1. 试剂
  
  (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
  
  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 100ml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
  
  溶液透明为止。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
  
  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K2Cr2O7标准溶液:0.1000 mol/L。
  
  将K2Cr2O7在150-180℃烘干2小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2258克于100ml烧杯中,
  
  加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5)Na2S2O3溶液:0.1 mol/L。
  
  将12.5克Na2S2O3 •5H2O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
  
  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
  
  (6)丙二酸:20%溶液。
  
  2. 实验步骤
  
  (1)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
  
  6N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用硫代硫酸钠溶液
  
  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根据
  
  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
  
  (2)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 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
  
  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打开盖,让盖
  
  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
  
  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无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硫
  
  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V,ml)。 重复测3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因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0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1:30 编辑

  接下来说一下营养盐的加法。以金藻为例,金藻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每个营养元素都有一个最低量,如果低于这个最低量,生长繁殖则会受到抑制,如果某种营养的含量过高也会对藻类产生毒害作用,甚至死亡,因为含量过高会破坏渗透压系统,让藻脱水死亡。
  
  今天我跟大家说一下金藻的营养盐,一般主要的营养盐配方是F/2,营养盐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大量元素一般都是硝酸钠(NaNO3)、磷酸二氢钠( NaH2PO4),微量元素有锌(Zn)、锰(Mn)、钼(Mo)、钴(Co)、铜(Cu)、铁(Fe),以及维生素。
  
  维生素有

  维生素B1(VB1):主要是辅助糖类代谢,对能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维生素B12(VB12):有利于铁的利用,促进代谢等发育成熟、
  
  维生素B6(VB6):活化多种酶,有助于VB12的吸收等、
  
  生物素(VBH):脂肪和蛋白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生长、繁殖的营养素。
  
  培藻过程中如果是人工繁殖时,在光照、营养盐、PH适合的情况它会非常大规模的繁殖。此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会成为藻类繁殖的限制因子。现在金藻和其它藻在人工繁殖的时候,碳源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它营养盐可以通过正交分解得出最优的含量,而在藻体繁殖过程中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碳源的需求量增大,这时根据情况人为补充碳源的话会起到非常好的繁殖效果,可通过气石、搅拌等方式补充二氧化碳。

培养金藻的时候,一般一、二级用康维方,康维方一般基于F/2配方基础上的一个配方,而三级培养的时候用金藻培养液。

金藻培养液:
硝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柠檬酸铁氨=100/10/1   
1000ml灭菌海水。

在三级培养的时候,营养盐的添加都是1:1000的添加,就是1毫升的营养盐添加到1L的水体中。
在生产时可以为了生产等便利,可以放大配方比例,在大规模的培养中1:10000的添加也是可以的。实验结果当然是1:1000最好,但是实验和实际生产中肯定有一定的误差,在实际生产中1:10000也可以正常的培育出高密度的金藻。当然在大规模的培养中1:10000的添加,起到的效果稍微差一点,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0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1:32 编辑

  接下来就是接种,接种其实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接下来我简单说明下。
  
  金藻在二级培养(高密度扩大培养的时候),能达到700——800万个cell/ML,扁藻能达到100——150万个cell/ML,小球藻也能达到1000万个cell/ML。
  
  接种就是把作为藻种的藻液接入新配好的培养液中,进行丰富培养。
  
  接种的过程虽然简单,但要注意藻种的质量、藻种的密度、接入藻液的数量以及接种的时间等问题。
  
  藻种的质量我们可以根据藻细胞运动、附壁、沉淀、镜检颜色,观察它的质量好坏。金藻是金褐色,硅藻是呈黄褐色,绿藻是鲜绿色,有运动能力会上浮,没有运动能力均匀漂浮在水中。
  
  附壁和沉淀:好的藻种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壁,如果藻种受到环境因子等各方面的不适宜条件的时候,会大量的聚集沉淀。
  
  镜检的时候一般都是观察颜色和运动,有无杂藻,有无大的原生动物和虫子,水体中的藻种是否过关。
  
  接藻的时候,金藻培育从二级向三级接的时候,金藻藻细胞达到250万/毫升的时候就可以接种了。
  
  一级培养或小型培养可以是1:2或者1:3的接种,二级培养或生产培养可以是1:10、1:20、1:40的接种也可以正常生长。刚说的这些,1:20不清楚,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假设5000Ml的锥形瓶,培养5000ML的藻液,可以接种1个 20L的矿泉水桶,3个20L的矿泉水桶可以接种1m3的保种池,1m3米的保种池可以接种2个5m3的生产池。
  
  接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的8:00——10:00,这时候选择接种是因为藻体的活性随着光照、环境温度的上升,活性是最好的,接种的时候它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指数生长期。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0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1:51 编辑

4培养
培养方式
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充气和不充气培养
开放式培养和不开放培养
一次性培养和连续性培养

培养工艺,金藻培养有一次性施肥、混合营养盐的施肥和碳酸氢钠分批次的施肥。金藻在国内现在应该是开放式半连续培养。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1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1:48 编辑

  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跟消毒一样。比如你培养了30m3的水池,如果你培养时从颜色等感觉还行,突然之间有可能全部死亡,可能是你日常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引起杂菌繁殖和无法探知的原因导致培养的藻体全部死亡。
  
  
  首先日常管理的第一步,搅拌和充气,就像一级培养,一级培养就是保种,我会在保种间每天3次(早、中、晚)摇晃锥形瓶,使其均匀分布,不会粘黏器壁。二级培养需要增加气石来补充二氧化碳的量,或者摇晃容器。三级培养需要搅拌棒和气石给金藻补充二氧化碳.
  
  摇晃、搅拌和充气一般都是补充二氧化碳,防治藻之间产生菌膜,还有均匀受光、池底、矿泉水桶里面的藻类上浮获得光照。
  
  搅拌充气最好每天定时进行三次,每次大约在半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调节光照这块,一般的藻类不能忍受强烈的直射光照,车间顶部一般都是用透明玻璃钢瓦采光。光弱的时候需要增加人工的光源,如日光灯、碘钨灯。
  
  根据藻种所需的最适光照强度范围,1w的灯大概是12.6Lx左右的能量,像金藻需要的最适光照强度(球等鞭金藻7000-9000,湛江等边金藻5000-11000)可以根据灯光计算出来所需多少瓦灯,直接补充多少的光照就可以正常生长。
  
  高温不利于生长,夏季室内培养的时候一般需要通风降温,通风降温在北方一般夏季用风扇,北方冬天气温低,一般室外也不能培养,室内一般采取水暖、气暖等措施来供暖。
  
  有条件的车间,会在天窗加盖纱窗布,防止蚊虫进入,在藻体的水体中产卵。如果发现其产卵或昆虫的尸体,需要及时捞掉。刮大风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泥土、杂物等吹入培养池、因为泥土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等。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1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2:07 编辑

  最后一般都是生长情况的观察。
  
  生长情况的观察首先是观察颜色。金藻生长良好时呈金褐色。接种后,随着藻类的细胞浓度逐渐增加,正常情况颜色由浅变深。若颜色由深变浅则可能是由于环境因子不适宜引起的;若出现其他颜色,如蓝色、黄色、乳白色等,说明被其它污染了。
  
  藻体颜色保持原色的时候说明藻体没有死亡,可能还在休眠,藻体是有自我保护机制得,有可能是环境因子导致藻体自我保护了,如果环境较好的时候,活化一下,藻种还能正常生长。但如果藻体变成灰白色说明藻体已经开始死亡、腐败。
  
  接下来从藻种的运动和沉淀来看,金藻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有鞭毛,但运动缓慢,一般不会迅速上浮,而是形成趋光带,细胞群成线状上浮。当环境不适时,藻类会下沉形成沉淀,当环境变好时则上浮。如果在环境条件正常时藻液大量沉底,出现沉淀,而且经过搅拌后又很快下沉,则是不正常现象。沉淀藻体的颜色如果保持原色,说明还没有死亡,有可能恢复正常生长。如果藻体变成灰白色,则藻类已死亡。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藻体颜色判断时候可能出现的情况。造成藻类沉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不良或营养不足使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
  
  还有一个附壁现象,金藻我在培养的时候很少出现附壁现象,我在培养的时候扁藻、绿藻很容易出现附壁,聚集成团之后沉底的情况。如果聚集沉淀有可能是菌膜,即生物污染物(有细菌大量繁殖的时候,藻细胞可由菌膜互相粘黏而形成团块状)。
  
  最后一步就是藻体培育成功之后的采收,采收现在一般都是用水泵直接抽取藻液,然后进行超滤过滤,最后收集浓缩藻液。现在的浓缩技术有抽滤、聚沉、上浮等。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2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4:29 编辑

  以下是常见的单包藻的培养配方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种质库
  
  这些配方跟我所做的有些差距,仅供参考
  
  海洋单胞藻培养液配方
  
  1、一般用培养液配方
  
  NaNO3                          0.03克
  
  CO(NH2)2                      0.03克
  
  KH2PO4                       0.005克
  
  FeC6H5O7(1%溶液)               0.2毫升
  
  维生素B1                      200微克
  
  维生素B12                    200毫微克
  
  人尿                           1.5毫升
  
  海水                          1000毫升培养
  
  绿藻、金藻、硅藻使用,培养硅藻时添加0.02克/升硅酸钠。
  
  2、绿藻培养液配方
  
  2.1  海洋3号扁藻培养液
  
  NaNO3                          0.1克
  
  K2HPO4                        0.01克
  
  Fe(SO4)3  (1%溶液)               10滴
  
  2Na3C6H5O7.11H2O                0.02克
  
  海水                             1000毫升
  
  2.2  亚心形扁藻培养液
  
  NaNO3                           0.05克
  
  KH2PO4                          0.005克
  
  FeC6H5O7  (1%溶液)              0.2毫升
  
  维生素B1                        200微克
  
  维生素B12                       200毫微克
  
  人尿                             2毫升
  
  海水                             1000毫升
  
  3、硅藻培养液配方
  
  3.1、湛江水产学院硅藻培养液
  
  NaNO3                          0.08克
  
  K2HPO4                         0.008克
  
  FeC6H5O7  (1%溶液)             0.2毫升
  
  Na2SiO3                         0.02克
  
  维生素B1                       200微克
  
  维生素B12                      200毫微克
  
  人尿                            1.5毫升
  
  海水                            1000毫升
  
  培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钙质角毛藻、牟氏角毛藻。
  
  3.2、中肋骨条藻培养液  KNO3                          0.4克
  
  Na2HPO4.2H2O                 0.04克
  
  K2SiO3                        0.02克
  
  Fe(SO4)3.7H2O                  0.014克
  
  土壤提取液                      15毫升
  
  “920”植物生长激素           4~5国际单位
  
  海水                          1000毫升
  
  3.3  牟氏角毛藻配方
  
  NH4NO3                       5~20毫克
  
  KH2PO4                        0.5~1毫克
  
  FeC6H5O7.3H20                 0.5~2毫克
  
  海水                           1000毫升
  
  4、金藻培养液配方
  
  4.1  “f /2”培养液
  
  NaNO3                          74.8毫克
  
  NaH2PO4                       4.4毫克
  
  Na2SiO3.9H2O                  8.4~16.7毫克
  
  f /2微量元素溶液                  1毫升
  
  f /2维生素溶液                    1毫升
  
  海水                             1000毫升
  
  4.2  等鞭金藻OA-3011培养液(陈椒芬等)
  
  NaNO3                          0.06克
  
  K2HPO4                       0.004克
  
  FeC6H5O7                      0.5毫克
  
  Na2SiO3                        0.005克
  
  维生素B1                   100~500微克
  
  维生素B12                   0.5~1.5微克
  
  NaHCO3                          1克
  
  海水                          1000毫升
  
  二、   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1、A5-B6微量元素溶液配方A5:
  
  H3BO3                     2.86克
  
  MnCl2.4H2O                1.81克
  
  ZnSO4.7H2O                0.22克
  
  CuSO4.5H2O                0.08克
  
  Na2MoO4                  0.021克纯
  
  水                      1000毫升
  
  H2SO4 (浓)                 1滴
  
  B6NH4VO3                   229.6毫克
  
  Cr2(SO4)4.24H2O            960.2毫克
  
  NiSiO4.6H2O               447.8毫克
  
  Co(NO3)2.6H2O             493.8毫克
  
  Ti溶液                       20毫升
  
  0.2摩尔/升 H2SO4           1000毫升
  
  Ti溶液配法:把736.6克草酸钛溶解于少量纯水中,加入氢氧化铵使成碱性,发生沉淀。用离心机将沉淀集中,用0.2摩尔的硫酸20毫升溶解。用量:每1000毫升培养液中加入A5、B6溶液各1毫升。
  
  2、“f /2”微量元素溶液
  
  ZnSO4.4H2O                23毫克
  
  MnCl2.4H2O              178毫克
  
  CuSO4.5H2O               10毫克
  
  FeC6H5O7.5H2O              3.9克
  
  Na2MoO42H2O             7.3毫克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6 20:32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2-29 12:08 编辑

  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藻种培养规模培育之后,很多人希望运用到土塘培养方面,土塘水质调控、开口饵料等方面(单位幼苗生物饵料投喂量),但是给土塘如何泼洒、如何控制那个量,起到最好的增氧效果方面,我在天津做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建议我别往这方面做,因为各地环境因子等不同,在室外培养受到天气、气候等的影响,不利于培养。
  
  所以我只是以金藻为例,把培育藻的简单的操作和需要注意的一些点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有能力、有想法的、自己想做的可以往土塘方面发展,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各地情况不同,我也总结不了这么多东西。


休息5分钟后我们进入互动环节




作者: 郭海振    时间: 2016-2-26 21:29
谢谢嘉宾的精彩分享
作者: wx_JX69QC7I    时间: 2016-2-26 23:24
加上我我想听听课,可以吗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8 12:54
wx_JX69QC7I 发表于 2016-2-26 23:24
加上我我想听听课,可以吗

请问你微信号多少呢?
作者: 南湖中华鲟    时间: 2016-2-29 13:52
跟我以前大规模培养角毛藻差不多,现在复习下。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9 14:20
互动交流环节

  1、小球藻在室外,简易培养是否可行?培养好后是否可以直接给贝类投喂?小球藻的配方?小球藻在培养过程当中会不会把青苔种也培养起来了?
  
  室外培养是可行的。现在也有人在做,我也想往这方面做,室外培养一般是开放池培养,设备简单一点,技术含量也低,投资也少,但是产量会低一些,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苗种易消化吸收,可以通过水的过滤,吸收水体中的小球藻。
  
  小球藻的配方一般都是SE培养基,PR培养基、Bg-11培养基(Bg-11培养基培养蓝藻用的),这几个培养跟F/2培养基十分相似。
  
  现在我做的一般都是工厂化室内水泥池的大规模培养,没有遇到过把青苔的培养起来的情况。
  
  2、你好,老师,我想咨询用浓缩藻液小球藻大规模扩培小球藻方面的知识,如何防虫杀虫?抑制杂藻的生长,还有就是关于小球藻液保存方面的问题,除了低温保存,可不可以添加某些试剂让其不下沉不大量死亡呢?
  
  浓缩方面的介绍,扩培小球藻操作类似于金藻,因为全天是工厂化大规模扩培,很少出现杂藻。在大规模扩培的时候,从二级向三级扩培,小球藻已经成为优势种群,小球藻会产生抗生物质,会抑制其它杂藻、菌的繁殖,因为我是做扩培方面的,只要我杀菌消毒比较彻底的情况下,就很少有杂藻、虫等的出现。
  
  如果是保存,循环移液保存法,方法很简单,而且保存的藻种活力强,纯度高。但保存的量跟仪器的数量有关。
  
  具体的操作:把藻液在规定的时间内(差不多10天或者7天),把藻种过滤到消毒海水之后,再保存,也就是循环移液的保存,保存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学校实验室的藻种都是循环移液保存,但仅是保存藻种,而大规模的保存现在用的是买藻种保存的方法(浓缩低温保存法)。
  
  至于添加某个试剂让其不下沉不大量死亡,我没有做过,因为我是直接在育苗厂或者苗场附近,建立车间,直接规模培藻之后,直接运输,浓缩方面是非常方便的,在建厂设计方面已经设计好了的。
  
  3、小球藻培养方式与如何控制藻相?
  
  小球藻的培养方式,类似金藻的培养方式(刚才以金藻为例,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藻相的控制,如果是土塘则不希望一次肥水,一次肥水很容易肥水过量,因为藻种肥育起来特别迅速之后很容易倒藻,所以希望分批次的添加,而少量多次的添加,控制藻相可以给虾、鱼苗补充开口饵料,为水体补充氧,又能降解氨氮、亚盐等,这是一个养殖经验的积累。
  
  工厂化方面的育苗根据养殖密度等综合条件判断添加的数量。工厂化培育的时候,因为可以直接算出1L水体中有多少藻细胞,添加多少藻细胞不会导致水质等各方面出现问题,这方面也是一个经验的把控。
  
  4、培水稳水水体通常该补充哪些微量元素,比例是多少,时间间隔等有没有一个相对可操作的模式?
  
  通常补充的微量元素,就跟我刚才发的配方一样,一般都是F/2微量元素,F/2微量元素一般都是锌、锰、铜、铁、钼、钴。对于具体比例,不同的藻的含量不一样,如果综合了好几种藻的话,所需最佳量取一个最佳值,如果是单个藻种培养可以直接有微量元素的比例。
  
  现在就像我说的那种,培养工艺上,培养的时候直接一次性添加,把营养盐起始就添加完毕;或者就是混合营养盐添加,前批次添加像大量元素磷酸二氢钾,硝酸钠,之后再添加(如果培养硅藻的话)硅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等,也可以用碳酸氢铵代替碳酸氢钠加入。
  
  所谓时间间隔,微量元素一般都是一次性添加,计算单位水体需要添加多少,目前都是这么添加的。
  
  5、绿藻,硅藻,隐藻,甲藻的生命周期是多少天。藻毒素是怎么产生的。
  
  藻细胞具体的生命周期我不知道,如果生存环境适宜了,能够延长指数生长期十几天,如果把培养藻的模式变成连续培养,一边补充水体的营养盐和添加消毒过的海水,一边取出藻液,可以连续生长,连续生长的时候,藻细胞会分裂生殖,所以我也不知道它具体是多久。
  
  藻毒素就是藻体死亡的时候,藻细胞若不能及时的被分解,释放的物质应该就是藻毒素。
  
  6、土塘中及水泥池中硅藻的培育简便配方。
  
  如果是简单的硅藻水池培育的话一般,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硅酸钠=10/1/2于1000ML消毒海水
  
  中,这是个比例。期间可以添加维生素VB1:100mg  VB12:1mg  VH生物素:1mg
  
  7、培藻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黄绿菌以及原生动物?
  
  有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黄绿菌数量,因为我对菌这块不是很了解,可以请教其他高手,我在试验、生产中消毒一般很少遇到。
  
  8、硅藻(海链藻、角毛藻)的最高耐受温度是多少?
  
  角毛藻最高耐受温度应该是30度,海链藻我不清楚。
  
  9、对藻类进行离心浓缩会破坏其组织和营养吗?
  
  对藻类进行离心浓缩会减少其营养含量,像脂肪酸、蛋白质,假设含50%,会减少到40%,但是对组织的破坏一般不会,现在离心浓缩,在国内运用最广泛,其优越性不言而语,破坏的话就不会在国内广泛应用的。
  
  10、a  微藻浓缩 抽滤是如何实现的
  
  现在有超滤技术浓缩,过滤工具“板框式超滤器”,压力泵,不锈钢容器(20L),不锈钢管路,冷却系统。
  
  超滤是一项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推动力,在被处理料液流经表面具有微小孔径的不对称结构超滤膜时,实现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等物理分离过程。
  
  还有一个是离心,国内应用最广泛的。
  
  气浮和沉降:用明矾、氯化铁对藻细胞起絮集、凝集、沉降的那种,把藻液分离之后收集
  
  抽滤浓缩怎么做?找制作的厂家,直接看说明书制作就行。
  
  b、抽滤以后是什么样子,泥?膏?液体?
  
  用机器抽滤完之后有一层膜,像膏也像软泥。
  
  c、抽滤以后怎么保存,可以保持多久活性?
  
  藻细胞保存的方式速冻和缓慢的渐冻有关,这两种方式会对藻细胞的营养物质造成一些损失,一个能够把藻细胞的营养物质保存一95%一个是80%多(假设量),所以这个看要保存多久和各方面综合选择你要保存的方式,个人用途不同,有些人用藻是做饵料,有些是长途运输做藻种,就看具体的用途来保存。浓缩保存3个月后进行再培养试验,其生长曲线与标准再生长曲线相似,但曲线中延缓期稍长,可能由于浓缩液中营养盐浓度相对较低的缘故。
  
  d、浓缩藻 金藻 硅藻 扁藻都有吗
  
  金藻现在普遍都是细胞低温保存技术,是可以浓缩的。
  
  扁藻也有浓缩的,像超滤浓缩
  
  但是硅藻我没有用过浓缩,所以不是很清楚,按照其他藻种浓缩,理论可以。
  
  11、海水藻类如何控制细菌感染和细胞密度的问题
  
  我所知道的,我做的时候是做到无菌操作,当然也要看藻种,有些藻种是需要细菌协同的,需要菌来刺激它,才能相互生活得更好,大部分藻种有菌之后会产生拮抗抑制,协同的有个骨条藻,蛏的在开口饵料里面就是骨条藻。
  
  当然细菌控制的时候我的操作一般都是,我在操作实验和生产实践的时候,首先对口罩、手套经过70%的酒精消毒,还有就是各方面的药品都有消毒,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控制细胞密度,这个密度如果是土塘、工厂化育苗的话,育苗池的密度可以通过进水、排水的方法控制。控制密度的方法简单就那几种。
  
  我做的是规模化爆发的增长,所以很少会想到控制生长,只能想到进水排水这种了。
  
  细菌方面我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我对细菌这方面了解比较少,我尽量操作规范使细菌少地点,这样提高成功率。
  
  12,用次氯酸钠消毒海水怎样中和余氯?若果我1吨的水消毒后中和用的硫代硫酸钠刚好是20克,那么中和前的有郊氯是多少?若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对藻类影响大吗?过量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大有影响?
  
  这个比较专业性,如果是硫代硫酸钠刚好是20克应该是中和前有效氯16克一立方水体中,过量肯定会造成影响。我在上面已经发一个硫代硫酸钠的余氯测试的操作过程,大家可以看看。我很少碰到过量的情况。影响肯定有。
  
  13、海洋微藻养殖单独作为独立产业如何发展?例如,小球藻可以作为保健品。国内目前的海洋微藻产业发展状况?
  
  这个问得有点大了,这个方面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现在已经作为独立的产业发展了,在印度、英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等把藻作为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色素和应用医疗方面、水产饵料和处理污水方面也有,我在大学的时候有学过石油泄漏的时候用培养藻种分解石油,防治污染水体,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环境,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培养燃料,藻类可以代替燃料,是可以发展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好像都有提及这方面。现在这方面正在发展,还不是很规范。
  
  15、能不能定向培养小球藻来用于养殖,怎样保持,日常怎样管理,密度不用高,水体透明度40公分,怎样保持30天。室外养殖
  
  定向培藻是绝对可以的,怎么保持日程管理和密度不高,因为小球藻的分裂速度算最快的了,活性非常强,很难管控,造成在水产养殖中很少有大规模的繁殖,因为繁殖多了肯定会造成倒藻,如果想要控制好要小范围试验,分批添加小球藻,营养盐等,目前我的水平保证不了稳定30天。海南有说卵囊藻在水中稳定生存20天左右。卵囊藻往这方面正在运用,也有产品在市面流通。为什么不用小球藻,就是因为现在小球藻根本控制不来,你想想养一造虾3个月,如果连续2-3次稳定30天,结果非常可观了。小球藻定向培藻,我想往土塘这块发展,所以我在天津这块在弄,今天讲这个就是希望有这个基础配方,想自己尝试的,可以自己来总结经验。不用一次性定向培藻过多,而是多次分批次的添加,掌握一些经验再相互学习交流。
  
  16、能否提供一个淡水三级培育小球藻的配方
  
  小球藻,Bg-11培养基,我在学校的时候用过,它主要用于培养蓝藻,但它可以是淡水培养应用的,也可以海水培养小球藻,这些你可以尝试一下,
  
  17、1L水体应有多少的藻细胞为合适?是指藻细胞的生物量吗?您改良的配方给大家分享一下好么?
  
  1L水体应有多少的藻细胞为合适?你养的品种(鱼虾、扇贝,品种)不一样,单位水体需要的藻类细胞肯定不一样,各地环境差异,所以各地是不一样的。
  
  改良配方我刚才给大家的配方是可以培养金藻这类的。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2-29 16:33
南湖中华鲟 发表于 2016-2-29 13:52
跟我以前大规模培养角毛藻差不多,现在复习下。

你有在群里面吗?
作者: 季文平    时间: 2016-2-29 18:20
太漂亮了,有些单位个人习惯算法不一,比如ppm,自行校正就好
作者: 一片塘    时间: 2016-2-29 21:07
期待嘉宾分享!  谢谢一片云的解说 谢谢讲的很好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3-1 09:22
季文平 发表于 2016-2-29 18:20
太漂亮了,有些单位个人习惯算法不一,比如ppm,自行校正就好

对你来说这个不难的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3-1 09:23
一片塘 发表于 2016-2-29 21:07
期待嘉宾分享!  谢谢一片云的解说 谢谢讲的很好

已经分享了啊,你还想听哪些内容呢?
作者: 南湖中华鲟    时间: 2016-3-2 11:32
一片云 发表于 2016-2-29 16:33
你有在群里面吗?

那个群?告诉我一下
作者: wx_FnwWkMFo    时间: 2016-3-12 13:49
求赣州市付近的鱼塘
作者: 靠西朝海    时间: 2016-11-3 01:50
您好,老师,请问怎么加您呀?
作者: 一片云    时间: 2016-11-3 10:47
靠西朝海 发表于 2016-11-3 01:50
您好,老师,请问怎么加您呀?

我私信给你吧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