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标题: 【在线交流】对虾养殖如何应对越来越富营养化环境? [打印本页]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2 17:18
标题: 【在线交流】对虾养殖如何应对越来越富营养化环境?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1:17 编辑
独家重磅推荐
对虾养殖如何应对越来越富营养化环境?
——嘉宾:施卫民(施工)
广州市胜维饲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时间: 2016年6月4日晚 19:30-21:30
地点: 1、中国水产频道交流群众(微信群)
个人简介:
施卫民,大家都有称呼他为施工
施卫民,海南进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胜维饲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先后在《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暨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分析测试通报》、《广州医药》、《科技管理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了多篇与营养、水质分析、稀土生化、稀土药理、药理等专业相关的专业论文,为《红枫》、《岭南松》等科普刊物写过多篇科普文章。个人并获得过广州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广州市科技系统嘉奖令等荣誉。
作者: 郭海振 时间: 2016-6-3 21:34
搬好板凳静等开始学习
作者: 0928 时间: 2016-6-3 22:32
还没开始,静等嘉宾出场
作者: 海龟_C2Hmh 时间: 2016-6-3 23:42
机会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10:48
感谢大家支持!因为和我搭档的同事,出差了,所以网站不一定能实现同步,需要及时了解信息的小伙伴们,请加我微信,13807899976。留言:论坛网友进群听课。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19:41
大家好!今晚上的讲课开始了。
第一部分是施教授讲授PPT的内容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19:43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19:43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05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12 15:18 编辑
之前施教授是用语音讲课。这一段的内容稍后整理补充。
目前,施教授是用文字讲课了, 施教授可是有备而来的,预先做足了很多工作。
好的,下面是从施教授的原话。
~~~~~~~~~~~终于把施教授的语音部分整理好~~~~~~~~~~~~
众所周知,这几年的水环境变化很厉害。那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水质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十几年前,我们的水是非常简单的。1999年我国水产养殖就慢慢告别了粗放式的模式。90年代中后期,我们引进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后,随后我们又引进了光合细菌、EM菌,在当时看来是非常神奇的水质改良剂。
神奇到什么程度?水太肥的时候,我们泼一桶EM或一桶光合细菌,过一天以后发现,水就很清清爽爽了。
氨氮、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办?同样,泼EM和光合细菌,过两三天后检测,氨氮、亚硝酸盐都没有了。
那时候的水产养殖的确比较简单和明了,当然也没有五花八门的调水产品,在微生物这一块,主要是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效微生物菌群。这些活菌在当时养殖条件下就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即使读书不多的养殖户对这几样活菌的功能和作用也都非常清楚。
如果水太浓,把光合细菌或EM菌泼一下,第二天水质就改好了。如果底部太肥了要分解底泥,就泼点分解型的生物(枯草芽孢杆菌为主)。枯草芽孢杆菌在提高土池生产力上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分解底泥有机肥、为培藻、培浮游生物提供很多的营养素,大幅度降低饲料比。
以前很少提到下雨之前怎么抗应激,更多地是考虑怎么去提高水体的PH值。不让水返清,不要让虾因为水环境发生太大变化而出现“白浊”,就行了。
但是到了今天2010以后,很多养殖区域不再考虑用什么肥水膏,把水抽进池塘,自然而然水就肥起来了,又过了2-3天,水又变得很浓很浓了。
原来我们喜欢的翠绿绿起来的水像树枝刚长出的新芽,但现在发现很麻烦。用显微镜一看,里面的藻是会跑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视频)和图片。
今年非常多见。
现在亚硝酸盐、氨氮高了,泼光合细菌、EM菌还有效吗?难!
大雨之后与原来相反,下雨当天,水质看起来是比较清爽,但第二天水又立刻浓起来,而且PH升得很高。还有纤毛虫在雨后也是猛长。
这是怎么回事?是雨水变了还是环境变了?
下雨之后的第二天池塘的藻类又是怎么样的?
这是大雨之后,水变成这个样子(100倍显微镜),水环境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底泥比原来更加恶化。
去年在台山对一个300多亩的土塘养殖场采样发现,现在的底泥,600度高温处理后,里面就剩下20-30%的东西,证明了底泥里面可燃烧的物质非常多,就是可以提供细菌发酵、或者为纤毛虫提供可吃的物质是非常之多。底泥差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了。
目前这些年来疾病发生了哪些变化?
以前南美白对虾致使的疾病只有几种:红体、白斑,并且我们也了解这些病原体发展和传播,能不能控制,控制不了的后果是什么?这些养殖户也非常清楚了。有些土塘养殖户掌握了在病害高发期怎么去防控。在2005年,养殖户根据普及的知识,自动采取混养模式来预防这些疾病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10多年科研、专业人员大量、无私向养殖户普及这些知识,切断对虾疾病经口传播的途径,其实这不算什么新的科研成果。
但在高位池要求高产,一般不进行鱼虾混养,但是养殖户还是根据疾病流行特点采取在池顶拉网,预防飞鸟传播疾白斑病途径,很明显降低白斑病的发生。
如下图:
这两张照片就是当年怎么预防白斑、红体相对较好的方法。
对于细菌病、寄生虫病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比较明确,不会提到变异性弧菌,不会提供细菌耐药性。对消毒药有耐药性,这个说法我认为是不准确的。消毒一般不会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在中毒处理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引起中毒的原因是:1、用药不当;2、蓝藻中毒、3、氨氨、亚硝酸盐中毒,很少看到白便、肝萎缩的症状,现在主流媒体认为这些是由病毒或者是变异性弧菌引起的,但显然也不十分明确。对于解毒、抗应激的说法还在推广之中。
~~~~~~~~~~~~~~~~~~~~~~~~~~~~~~~~~~~~~~~~~~~~
以下是教授自己码字部分:
在养殖业里,解毒、抗应激还是需要技术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说明养殖户才会试试看。
不过那时候关于对虾养殖的科普知识的的确确能够为养殖户明确的指明一条能够在水产实践中操作的道路,所以那时候养殖户是非常欢迎专业人员(好像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专家)到基层开讲座(不需要请吃饭和送礼品的讲座)。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07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12 16:17 编辑
今天我们养殖户对疾病的认识是怎么样的?
1:近几年对虾致命性的问题是EMS,虾莫名其妙的死完了。主流认为都病因是:弧菌。
可是从生产过程中发现:养殖通俗称之为偷死的现象,说是一个疾病到不如视为是一种症状好一点。
因为偷死可以由于亚硝酸盐高、换壳不顺利、溶解氧低、滥用微生物、不良藻类、纤毛虫、营养性肝萎缩、青苔、气候等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病毒性或者其他细菌感染引起。好像并不是由于一个明确的致病因素而导致的。
2:传说水中有许多未知的毒素,所以需要定期解毒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养殖户的心里,至于解什么毒?那就是解许多不知道的毒。
3:养殖水体需要菌藻平衡,主要经常所以有益菌就可以以菌抑菌控制疾病、保持良好的藻,所以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补菌,和以前不一样,看到水质需要才用菌。可是尽管如此定期补菌,水质恶化、弧菌超标依然却是普遍问题。
4;转肝、白便、棉花虾、肝萎缩等等以前从没有遇到的新疾病年年翻新。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08
主流看法: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还是不可克服的病毒、或者变异的弧菌,或者是暂时没有明确办法可以治愈的寄生虫。
但是,这些棉花虾、白便等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问题在新的生产单位通过营养强化好像治愈率不是太低。到底神马原因引起?
这些病毒、寄生虫、未知的毒素、其他技术流派的确把养殖户包括老养殖户都搞晕了,不会养虾了。
怎么办?是不是南美白对虾的路已经走到头了?
从养殖的成功率看,许多养殖户都感到:养殖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越来越难养的情况,无论科研机构、相关的企业都在积极底探索,怎么去改变养殖成功率低现象、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殖户为了生存,同样也在积极的探索、努力的吸收新的知识、采取新的养殖模式、新的养殖手段。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这几年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瓶颈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比较多,针对这些得出的结论而创新的方法和模式也绵绵不断。甚至一些人还提出: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养殖时代的说法,从这些说法得出:对虾养殖需要颠覆原来的养殖操作,全面创新养殖方式方法了的结论。
面对这些困境,许多养殖户紧跟技术更新,不断调整自己的养殖方法、采取了这个那个的模式、这个那个的创新技术,以期望达到突破这些瓶颈的目的。这些创新的效果怎么样?从这两年的养殖成功率相信已经给了回答,尤其2016年水产门户有一个养殖户爆出了:“滚粗”的一句话确确实实已经回答了。
到了这种地步,这南美白对虾还能不能养下去?这几年的不断创新,怎么反而使到这条虾养殖的道路越走越窄?对于这些惨不忍睹的养殖结果,听到最多的是:养殖户素质低,没有完全听从技术员的指导。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09
养殖户要求一针见血的处理方案是不现实的。到底是不是如此?
在一个会议的互动时间,有人就给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回复:“这条虾并没有说的那么复杂、那么难养,失败的原因往往是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追求不明确的创新”。
面对这些已经恶化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已经富营养化的环境的改良?怎么创造一个曾经的好环境
怎么创造一个曾经的好环境?那就先看看:
一:水体是怎么净化的?
养虾也好养鱼也好,大家都知道:水产养殖是先养水。这个水是怎么养?古语说得好:流水不腐!这就是最早的养水原则。一般受生活污染的水,在流淌中,水会慢慢的自然干净了。水体的这种自我净化能力水体就称为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对进入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水体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使污染物的分子改变,转化为其他物质(大家要注意:是转化为其他物质,而不是氧化一下、消毒一下,让人感到水好看蒙自己眼睛。这些污染物没有转化为其他物质消毒药过后、氧化性过后还是会肥起来),从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能力。
水体的自净过程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完成的。水中的污染物循环过程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和大、小生物圈同化的过程,这几个过程都是需要一定的水质条件才能够完成,而且这几个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不是靠单单的提高水体某一个环节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浪漫的想象:对一个已经富营养化的环境,多放菌就可以达到菌—藻平衡,就可以有一个好水体。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13
养殖过程中浑浊水就是一个这几个过程断开的例子: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浑浊水。
这种水体的吸附能力比其他水质明显强,养殖户都感到浑浊水好、浑浊水安全。
是的,浑浊水的吸附能力比较强,可以把水体的亚硝酸盐、氨氮等等有害物质暂时性的吸附住,水体的亚硝酸盐、氨氮等等明显减少,可是这仅仅是物理吸附,氨氮、亚硝酸盐依然在水体的吸附颗粒中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分子式。
氨氮还是氨氮,亚硝酸盐还是在水体的颗粒里没有改变
这种吸附只是自净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仅仅是改变了污染物的分布,并未使污染物改变性质而消失,因此不能视为自净过程的整个过程。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20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12 16:39 编辑
这种稀释、扩散、沉淀等作用只是改变了污染物的分布。一旦由于水体条件改变,比如浑浊的养殖水体,当藻一旦长起来,水体会发生电荷变化,水体中的微粒子会很快发生沉淀的加快。
这时候这些粒子吸附的物质将会一下子重新游离出来,形成集中性的一次大污染,这样将会让水体的污染物忽然升高,出现水质更为不可控的现象。
所以浑浊水的养殖水体一旦转化为绿色水体,往往就是容易出现对虾由于水质忽然恶变而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鼓励没有排污功能的池塘太过分依赖沸石粉吸附这种手段来调整池塘水体。
二:目前已经富营养化的环境(外水源、底泥)和曾经的好环境比较,发生什么改变?
富营养化的养殖水体后果
1:先看看水体的代谢是怎么进行的
A 水体自净过程
从上面图我们可以看到:
微型动物(纤毛虫等等寄生虫)和大型动物通过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浮游植物及其它固体有机物等,重新同化为自身的蛋白质,成为了水体自净过程中的高端消费者。
水体中微型的、大型动物活动越旺盛,说明水的自净作用越强,水质处于稳定状态。
反过来说,养殖水体中的纤毛虫等等寄生虫越多,就是表明养殖水体的有机污染越严重。
所以;当我们养殖水体出现寄生虫反复杀了又长的情况。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应该把水体的有机物污染清理一下,在杀虫的同时把水体的有机物含量尽量降低才可能达到目的。
B 我们再看看 水体污染物的生物循环过程是怎么样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
a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圈(活菌)和大型生物圈(水生植物和生物)在水体的自净过程中各起着不同的作用。
微生物通过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起到一个分解大分子物质的作用,把长链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化合物。
b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则通过对简单化合物吸收,同化为自身的组织结构,把简单化合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改善水质环境,形成了养殖水体的第一生产力。
在富营养化的养殖环境,水体和底部的改良,在某些程度,实际就是水体的有机物容量已经超出了水体微生物能够承担的范围。
以前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还在可控范围,当我们人为的增加水体微生物(活菌)的数量的时候,水体的污染物循环自然就加快,水质的恢复速度和程度自然会更加好。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22
可是:目前养殖条件的底部和水质的改良,增加太多的微生物反而可能会导致水体生态恶化,同时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物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C 生物净化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氧的过程 , 所消耗的溶解氧必须及时的补充,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 水体的有氧净化过程就要停止 , 微生物的厌氧代谢会产生不利于其他生物的有害代谢物(甲烷、亚硝酸等等酸性物质),水体水质很快就要恶化。
也就是说:水体的生化净化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溶解氧的消耗过程和溶解氧的补充过程这两个矛盾的过程,要进行底部、水体的改良,首先必须做到溶解氧的补充大于溶解氧的消耗。
在目前的养殖过程由于有机物污染程度、养殖的密度已经非前几年可比,在养殖的中后期耗氧的速度远远高于溶解氧的自然补充速度,一旦水体的溶解氧补充跟不上水体净化的需要,池塘水的恶化就难免了。
以下是一条小沟的处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到:水体净化和修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浪费轻松,了解到应该怎么对待我们富营养化程度更加高的养殖池塘;
一);河的状况
1;河水的外表;
2;河的底泥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26
3;看看这条河深部的底泥还是比我们养殖池塘干净多了。
;就这样子的寒流我们的处理是怎么样的?
处理过程;
1:在河道筑起生物坝,起过滤和生物净化作用。
2;建立大的生态圈
3;通过生物坝后的河水充分暴气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29
三)这样子的处理,处理的效果是怎么样?、:
这个表格大家可以看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富营养化的底部淤泥、水源的处理,是一个漫长的、非常耗氧的过程,同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够太简单化的认为:光靠菌--藻平衡一个环节就可以应对。
富营养化后池塘水体恶化的后果是什么:
a藻类出现大量不良的藻比如微囊藻、裸藻等等、
就好像我们前面看到的视频
b极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纤毛虫
c纤毛虫反复杀之不尽
d底泥黑臭滑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1
面对这些恶化的条件,在养殖过程中怎么通过我们的人为方法强化水体净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创造一个曾经的好的池塘养殖水体环境?
这些工作就围绕水体净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大小生物圈)三个过程
一):我们怎么样在养殖过程中强化物理净化过程?
物理过程就是指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吸附、沉淀,从而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减轻局部水体生物净化过程的压力。这个过程是我们水体净化的第一步。比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换水、撒沸石粉等等过程就是一种物理加强提高水体物理净化能力的过程。
在我们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实现物理过程这一步的底改和调水工作。主要是:
1;通过在高位池铺底膜、经常换水减少有机物的沉淀和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减少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繁殖和活动的营养基础。
铺膜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有机物的沉淀和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减少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繁殖和活动的营养基础。
也就是说:不要那么多的活菌在我们的池塘里繁殖、代谢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条?
2 在淤泥太厚的土池可以通过清淤,减少底泥的营养有机物,使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繁殖速度和活动受限制。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3
清淤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底泥的营养有机物,使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繁殖速度和活动受限制。
这两个也是以后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改底的目的和目标
不能够使用太多花里花俏的名堂,如果改底达不到这些目的就不能够应对富营养化的底泥
3 在集约化养殖中,可以通过过滤、消毒等等方法,使水体几乎没有(完全没有是理论值,实际生产是做不到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的繁殖、生存条件(通过减少水体的营养物)。
4; 在养殖过程中中,当外水源水质太浓、底泥淤积有机肥太多的时候,这种条件就明显已经超出水体的净化能力了,这种条件只能够采取化学的手段,降低底泥有机肥的释放和降低水体的有机物浓度。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5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0:36 编辑
5 晒塘
晒塘就是我们底改最需要参考的一个目标和目的。方法
在休塘的时候通过太阳晒塘,让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充分分解、充分氧化或者矿化,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改底方法。同时通过晒塘可以杀死寄生虫卵和消毒,也可以让原来非常致密的淤泥产生一定微孔,让微生物有寄生处。
晒塘的过程就是通过阳光、空气的氧气对底部淤泥氧化、分解或者矿化底泥有机物的过程,目的是减少微生物以后在养殖过程中氧化、分解底泥有机物所需要的耗氧量。
所以尽可能的充分晒塘是提高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家记住晒塘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在已经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养殖过程中底改的目标,任何不能够提高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的都是浮云。
大家一定要记住晒塘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在已经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在养殖过程中,任何底改的目标,任何不能够提高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的都是浮云。
我们看看晒的前后底泥有嘛变化
晒之前
晒之后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5
我们用肉眼也能够看到,晒的前后的明显区别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7
以上就是我们怎么样提高前后水质物理处理的方法
下面是二)如何强化生物化学净化过程:
完整的自净过程是指有机物在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综合了沉淀反应、脱羧反应、脱氨反应、脱水反应、水解反应等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从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和无害化的整个过程。
这种转变是有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综合在一起而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不单单指微生物---活菌)的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物净化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氧的过程 , 所消耗的氧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 生化净化过程就要停止 , 水体水质就要恶化。
也就是说;溶解氧决定了你水体的走向
水体的生化净化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溶解氧的消耗过程和溶解氧的补充过程这两个矛盾的过程,要进行底部、水体的改良,首先必须做到溶解氧的补充大于溶解氧的消耗。
在目前的养殖过程中,由于有机物污染程度、养殖的密度已经非前几年可比,在养殖的中后期耗氧的速度远远高于溶解氧的自然补充速度,一旦水体的溶解氧补充跟不上水体净化的需要,池塘水的恶化就难免了。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38
所以我们改底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
中药底改、冰凉底改的针对性目的是什么?
这些一定要明确下来,否则底改的使用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为什么一定要目前下了
这两年已经有许多养殖户知道:自己的池塘已经到了一定要及时把底部、水质极端富营养化状况改善,却由于面对这五花八门的底改,采取了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眼睁睁的看着池塘条件和对虾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甚至全军覆没的例子。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42
我们一定要了解:养殖过程中调水、底改的目的和原则
养殖过程中调水、底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水体溶解氧的补充速度高于底泥的耗氧量。
所有不能提高水体溶解氧补充速度、降低水体底部耗氧量的速度的底改、调水手段都是不符合调水、底改的目的和原则的方式方法。
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能够消化
所有不能提高水体溶解氧补充速度、降低水体底部耗氧量的速度的底改、调水手段都是不符合调水、底改的目的和原则的方式方法。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44
怎么降低耗氧量?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底改就必须降低淤泥的厚度、有机肥含量,才能够避免了厌氧代谢,避免出现太多厌氧酸性产物干扰对虾的生长。
养殖过程中调水底改的方式方法:
下面是我们养殖过程中具体的底改、调水方法
一):通过物理手段提高身体溶解氧的补充
2;控制水位在合适的深度。
控制适当的水位,提高水体好氧层的在水体的比例。
有一些养殖户认为:高产量就必须搞水位,是不是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人的经验
我们亩产6000斤左右,水位也就评军在1;5-1.8米,不需要4米那么深的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49
3;在水变浓的倾向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迫不得已可以使用消毒药,把池塘所有的活菌都杀了,中断水体的微生物代谢。这个措施其实已经在许多养殖户都做过,比如常见的过钾等等措施也明显体现了:降低微生物(不管你是有益还是无益的菌)的活动,在富营养化的池塘里的作用。不过这样子做需要综合考虑,不要冒险进行。
二):通过建立生物圈,降低水体和底泥未溶解的、已经溶解的有机营养物
1:根据池塘的条件,建立水生植物圈,富集水体有机营养物,提高水体有机营养物的消化速度。
2;提供化学手段,使体和底泥未溶解的、已经溶解的有机营养物矿化未惰性的物质
这个就是利用晒塘的原理进行底改
3;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换水
4;合理投料
我们常见的调水底改误区
一):多放菌和碳,就可以促进藻稳定?
菌可以抑制藻也会促进藻生长,关键水体溶解氧要够、菌不能够太多,碳和氮的比例不能够太大。
影响藻的因素主要是:
1:气候
这个气候因素除了极端天气外,风向是一个经常遇到的神秘的因素,转风、东北风都会对水体的藻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到底这些自然元素和藻的新陈代谢有什么关系?怎么会对水体的藻生理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一点真的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指教指教。
由于风向、阵雨等等气候原因;这个原因引起的倒藻就需要我们及时的用一点帮助藻分裂等等的东西刺激藻的繁殖。具体可以根据池塘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再培藻。
2:水体营养素
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需要量最大、经常对藻的繁殖起限制作用的营养素是:氮、磷两种元素。
这两个营养素是藻的最重要决定性限制因素之一,他们重要性比菌更加主要。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50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0:54 编辑
3:菌和藻的关系
a:微生物(光合细菌、EM等等)通过合成自身菌蛋白质个过程,和藻争夺水体的营养素,控制藻的数量。
b:枯草杆菌等等微生物通过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水体的藻提供营养源。
这两点在十几年前许多养殖户都已经非常清晰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反而这几年好像迷糊了
被青苔新的概念取代了
4:水体的理化指标
水温、pH、硬度、硬度、水体的腐植物的多少都会和藻有密切的关系。
在夏季:pH原因光合作用容易升高,当pH升高到9以上,球藻对二氧化碳的摄取就受影响了,蓝藻很容易成为优势藻。
腐植物越多,裸藻成为优势藻的机会就越大。
所以对于水体不能够浪漫的认为:加多一点塘、多一点菌就可以藻菌平衡。
误区二):拼命放糖、有益菌,就可以菌抑制弧菌?
不是的
提高水体溶解氧、降低水体有机物才能够控制弧菌。
水体的腐植物、浮游生物里的的弧菌的菌数最为稳定。
弧菌避难的方法是利用它对浮游生物外骨骼之几丁质的吸附以及分解能力,附着于浮游生物的外骨骼,避开低温或者其他不利因素后之后再度随水流四处分布,形成年周期的循环。
拼命放糖、有益菌同样水促进浮游生物的增加。这样子弧菌会不会避难点更加多?
弧菌作为兼性好氧菌,需氧分子作为电子受体,有嗜盐性,环境中 NaCl 之含量 低于 0.5 % 或高于 10 % 均不能生长,最适合之盐浓度为 2-3 %。
所以弧菌并不是打不死的妖怪,杀不死是你的水太肥了。
误区三):出现裸藻、甲藻水,用菌压住它?
好像不是吧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56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0:59 编辑
裸藻优势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青水。
裸藻和其他藻不一样,它同时具有动物与植物两种特性,它是一种"原生动物",营养方式是腐生生活,或为动物的营养方式,能吞食固体食物。
细菌也可能是它的食物,这种水质使用微生物可能反而会加重裸藻占优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最好以减少水体有机物为好,勿滥用微生物制剂。
大青水在这几年是困扰我们对虾养殖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虾养殖中的空肠胃、肝萎缩和裸藻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合理的控制这种裸藻占优的水质。
控制的原则主要是以减少水体的腐植物、有机物为主,可能不应该过量的使用包括光合细菌、EM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制剂。
误区四);蓝藻会引起pH升高,是不是?
不是
是pH升高了蓝藻才成为优势,所以控制pH是控制蓝藻繁殖的一个手段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0:59
误区五);弧菌现在有耐药性杀不了?
消毒药很少出现耐药性,酒精已经几千年了,酒鬼们还不是拿酒精作为外科消毒药?怎么没有耐药性?弧菌杀不死是你池塘太肥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为池塘减肥再消毒。
误区六):天天喂菌就是好?
吃一点微生物的作用是调整消化道的菌丛平衡,调整消化道的pH,提高消化能力。但是也不能够太多,有本事你天天喝10瓶酸奶,试试看会不会腹泻?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1:00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1:04 编辑
容易糊涂点七);怎么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养殖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下技术员说:要怎么怎么提高氧化度,怎么降低还原度等等。咱们不能够模糊的。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通过获得电子(还原)或失去电子(氧化)的过程中,从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养殖水体中发生最多的一种化学反应,这个反应对水质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今天说那么复杂的氧化还原理论也没有意思也不一定记得住,简单一点记住了就可以了。
1:氧气的标准电位为2.07伏,是水体中最强的氧化剂。要提高水体和底泥的氧化性,撒增氧剂最好
2:硫的标准电位为0.17伏,是最强的还原剂,
那么以后我们提高氧化点怎么提高?嘛都不需要想,撒增氧剂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1:05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4 21:06 编辑
误区八)微生物对富营养化的底部改造越多越好?
用微生物进行改底一定要根据池塘的条件而不能够认为活菌越多越好。在底泥已经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底改的目的就必须是通过把底部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难以利用惰性的物质才能够达到降低减少微生物在养殖过程中氧化、分解底泥需要的耗氧量的目的。
误区
九)
提高底部氧含量的手段
提高底部淤泥的氧含量建议:一是直截了当撒增氧剂,
昨天才听到一个技术员说
增氧剂是含氧原子的,会伤害虾和鱼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用我们的知识分析他对不对
不能够被一些部队的东西模糊了自己
氧分子是什么以后阿叔会详细告诉你
二是把淤泥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难以利用的惰性物质,大大的降低底泥的耗氧量。而不要使用太间接的手段,更加不要想当然的可以这样那样的分解、这样那样的解毒。
这两个手段就是我们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手段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1:16
希望通过今天晚上这些,能给大家一点有意义的启发!!谢谢大家!!
~~~~~~~~~~~~~~~~~~~
感谢施教授的精彩讲课,感谢大家@所有人的专心聆听!今晚的微课到此正式结束!
作者: wx_Z0R0VL0h 时间: 2016-6-4 21:19
补充碳源,那种碳源较好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4 22:17
wx_Z0R0VL0h 发表于 2016-6-4 21:19 
补充碳源,那种碳源较好
收到!感谢你的提问和关注!问题会转向施工施教授的。
作者: 一片塘 时间: 2016-6-7 00:26
如果土塘边上有青苔 需要怎样去控制和灭除呢?需要生态的方法。
作者: 邓立惠 时间: 2016-6-10 01:5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6-12 11:36
本帖最后由 渔歌子 于 2016-6-12 14:47 编辑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久等了,大家提的问题,施教授回复了。请对号入座。



@杨阳洋:
1、抑制金藻的菌是什么菌、抑制隐藻是什么菌种?
2、当菌相,藻相失衡,其他杂藻从生时,是先变池塘的营养比例,还是先改变菌种。
3、各种藻类的营养比例,抑制各种藻类的菌种是什么
施工: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然后第一个问题就好理解了。咱们先想一想:如果你在实验室培藻或者自己做一点绿藻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是不是打算放菌进去培出藻?或者你参考一些目前做虾球藻的企业,他们是否是有菌来培藻?其实我们在实验室保藻培藻的时候,需要的是无菌水,怕微生物会干扰了藻的繁殖。下面我也举已经我们自己做藻的例子:
培藻的时候是放进去人尿、氮、磷、钾,并使用任何菌。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藻的决定因素是人尿、氮、磷、钾不是菌。以前说的藻平衡说的是藻的复杂化、多样化。菌的平衡是指水体里有多种相互抑制相互共存的微生物,使到水体没有那个菌能够绝对的优势。目前提到的菌-藻关系不是很理解,可能是指藻和菌的相互关系吧。
藻和菌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菌和藻的关系
1:微生物(EM、光合细菌等等)通过合成自身菌蛋白质个过程,和藻争夺水体的营养素,控制藻的数量。
2:微生物(枯草杆菌等等)通过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水体的藻提供营养源。
3;大量堆积的微生物代谢物抑制了藻的繁殖。
所以:藻和菌的关系是通过营养素来间接完成的,而且这个影响很明显会受到水温、气候、池塘本身的营养条件、理化条件的限制。所以:不应该夸大菌藻之间的依赖程度。这样子的话抑制金藻的菌是什么菌、抑制隐藻是什么菌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了吧?的确有一些菌会产生溶藻酶,不过目前好像还没有引用到水产养殖。
@小强
1.光合细菌在虾塘使用中会不会好氧,过量使用会出现什么情况。
施工:只要在耗氧的其他下,光合细菌才能够产生无害化的代谢,光合细菌可以无氧代谢。
2.使用氧化型底改会不会杀死有益菌。
施工:氧化型底改中含有什么氧化物质?过碳酸钠?这个不好保存。二氧化氯?什么菌都杀。目前的杀菌还不可能做到选择性杀菌的效果。
3.土塘养殖后期加大底部增氧会把塘底泥土和有机物都带起来,造成水浑,可以使用沸石粉吸附吗?
施工:吸附、沉淀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减轻局部水体生物净化过程的压力。这个过程只是暂时改变污染物的发布并没有改变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如果能够保证这些污染物不会释放出来就可以做这一步。
4.养殖后期肥水都建议使用碳肥,包括糖和有机酸吗?还是有比较好的。
施工:最好是二氧化碳。小苏打、碳酸钙。
@可可西里:假设车间25平高1.2米标准虾母池养殖成虾。每口应放多少苗。是直接放苗好。还是标到四五公分在筛分放苗
施工:这个需要根据你的养殖水平、换水、水处理条件决定。每平方800条也不过分。
@上海白对虾彪哥:水体有机物多有纤毛虫怎么办(已放虾)
施工:降低水体的有机物再杀虫。
2011年的六月,气温很热了,睦洲的老申养殖的笋壳鱼发生了纤毛虫,他尽管把能够买到的各种杀虫药轮着用,可就还是杀了一茬没几天又长一茬,纤毛虫就如燎原之火没法扑灭。看着每天的死鱼一天比一天增多,看着这白花花的银子扔到垃圾堆,老申的心都慌了。是这纤毛虫是耐药性强了?得加大用药量?可他的用药量已经比说明书增大了三倍了,再加就可能连鱼也杀了。而且这纤毛虫也怪,用药的当时是杀死了可随后又增多了,应该说不是耐药性的问题!后来估计是水太肥了,太适应纤毛虫的生长了,用了杀虫药了吧,残余偷生的虫子马上又再这有机物丰盛的环境中几何级的生长了,形成了杀不了的错觉。于是老申来了招釜底抽薪的妙计,决定先把水中溶解的、积在底泥的有机物给钝化了再使用杀虫剂。于是于在周二:老申每亩泼了2公斤塘生态的和一公斤的底康,周三再按常量用了一次纤虫净(锌盐),周四又用了一次底康。结果是:现在已过去一周多了,笋壳鱼长得是非常好的,已经一周多没死鱼了,经过抽样用显微镜镜检,结果是已经无纤毛虫。
这个例子说明:水体的净化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叫环境容量。它的定义是: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生态平衡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能够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我们的养殖户水体由于淤泥积累、人为投料、养殖密度的原因,有时候会远远超出我们水体的净化能力。在养殖水体出现寄生虫的时候,说明水体的污染程度已经依赖消费水中的有机物、细菌、浮游植物及其它固体有机物的微型动物(纤毛虫等等寄生虫)已经成为了水体自净过程中主体生物,这种水质条件下,你再添加更多的微生物(活菌)也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可能会由于增加水体的耗氧量而起到其他副作用。前几天我们一个朋友在参加一个交流会回来说;有一些专业人员提倡无限度的使用微生物制剂就可以控制水质,这一点可能是他听错了或者理解错误了。
@是我还是我:虾塘泥底太深太厚又不能清理,晒塘也晒不了,该怎么处理
施工:混养、减少养殖密度
@微米:如何杀蓝藻?
施工: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以下几个;
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
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在未死亡的时候,对水体的危害是;遮挡阳光影响了其他藻的光合作用,导致蓝藻在水体中成为优势藻相,导致水体缺氧。这时候蓝藻是不满意大量释放蓝藻毒素,伤害水中的水生物的,而是通过缺氧、抢夺碳等等间接影响整个水体或影响大型水生物的消化系统。在蓝藻死亡的时候,蓝藻胞体破裂将释放毒素污染水体,使水生物产生中毒现象。
从以上我们看到;蓝藻真正的危害是在蓝藻死亡的阶段而不是蓝藻生长过程。
常见的处理误区是:
体现在出现少量蓝藻时没有及时处理、蓝藻增多时采用杀藻剂杀藻,这种处理方法往往会引起对虾大量的不摄食甚至死亡,所以不提倡这样处理。蓝藻的处理尽可能在少量的时候通过水的pH的调整、总碳的调整使球藻慢慢恢复优势。当看到蓝藻大量增加的时候有条件的养殖户尽可能换水,换水后调整水体的pH和总碳,适当所以一点腐殖酸钠调整水体的电子平衡,争取在3-5天恢复球藻的优势,没有条件换水的养殖户可以采用营养素的钝化剂大幅度的降低水体的各种营养物质后,再撒一定腐植酸钠提高水体的碳含量,这样处理一般在4天左右可以恢复水体球藻占优势。这样的措施虽然体现效果的速度慢但是非常安全,对对虾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根据蓝藻形成、毒害这个原理,我们在处理蓝藻的时候,我们尽量避免直接杀死蓝藻而是通过水的调整,慢慢的让球藻变成为优势藻相。方法;
1;蓝藻太多的时候(把池完全覆盖,甚至0.2cm),可以通过吸取表层水,把蓝藻吸走。
2;只是下风向有蓝藻,水质也出现分层的时候,可以用一次益藻底净一次,同时用一点腐植酸钠提供碳源供球藻摄取。再用一点光合细菌消耗水质的氮和磷,减少蓝藻的生长物质基础。
3;有条件就尽量换水。
4;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每亩泼洒氧化底净2公斤,3个小时后撒益藻底净2.5公斤一亩。
以下是斗门莲溪强大店何生(13926975650)的处理例子
5月4日
5月8日
@渔人:什么样的物质叫做惰性物质?怎么样才能把有机转化成惰性物质?
施工:比如:硫化氢变成硫化铁就是一个转化成惰性物质的过程。在休塘的时候通过太阳晒塘,让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充分分解、充分氧化或者矿化,是最经济、最有效把有机物转化成惰性物质的过程的方法。
@川归海:施工您好!海参池塘改虾塘需要注意的是那几点,以前的改塘后一到两茬虾都不太成功。谢谢!
施工:有时间电话把情况详细说说?
@成都淡水鱼养殖,水国腾欢:
1、请问,有些砖家提出经常用氧化颗粒(如强氯,二氧化氯,过钾片,粒撒后二天泼生物菌,这种方法可行吗?
施工:A消毒的目的是否就是为了杀菌,把水体的细菌总数降低了?
B消毒后泼洒菌的理想是有害菌杀了不有益菌,可是池塘里什么菌占优势好像一个是有池塘的理化条件决定?
@成都淡水鱼养殖,水国腾欢:池塘底质富营养化,是有机质过多,乳酸菌产品说明书介绍是分解水体有机质的,与您讲的有些予盾,不知可不可用?
施工:池塘底质富营养化,是有机质过多,乳酸菌产品说明书介绍是分解水体有机质的,对,但是这是一个非常耗氧的过程,在富营养化的时候,这些生物代谢如果他们的耗氧量超过了溶解氧的补充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只能够没办法进行耗氧代谢,这样子的后果就不好了。所以使用这些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解决的方法就是怎么样去降低耗氧量(减少耗氧的微生物代谢条件)提高溶解氧补充速度(减少耗氧的微生物代谢)。
@季爱兵如东循环水:氧分子和氧原子是什么?
施工:氧分子O2,氧原子O-
@wx_Z0R0VL0h:补充碳源,那种碳源较好?
施工:小苏打,碳酸钙
作者: 蔡林宏 时间: 2016-7-4 17:59
为了降低富营养化,晒塘是一个很好的普遍方法,之前还听说过用高压水枪冲洗底泥的
作者: 一步之遥 时间: 2016-7-5 15:55
哎,施工讲的氧化底净和益藻底净,分别是什么东东,是哪家公司生产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俺要购买控制一下蓝藻,谢谢回复
作者: lanlingshuizu 时间: 2016-7-27 17:14
有机物积累是水质恶化的本质原因。过量的投喂是客观原因。但只要氮元素在水里没有出来,问题就会跟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因此,鱼菜共生一个好的思路。
但晒塘能把一些休眠卵弄死吗?
作者: 简单_Np7mk 时间: 2016-8-17 11:59
最近车虾怎么不吃食了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8-17 14:40
简单_Np7mk 发表于 2016-8-17 11:59 
最近车虾怎么不吃食了
不吃饲料的原因很多呀,找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先。
作者: lmh19890526 时间: 2016-9-14 14:16
鱼塘、虾塘蓝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水质改良,就找全球公认的专利产品-锁磷剂及水治理专家---风斯乐(上海)水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 zhuxiao52 时间: 2016-10-17 22:56
好东西,非常详细
作者: 刘季 时间: 2016-11-3 11:47
总结的很好
作者: 刘季 时间: 2016-11-3 11:51
现在的高位池设计,包括工厂化的池子设计有点落伍,我没见过认可的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11-3 14:48
刘季 发表于 2016-11-3 11:51 
现在的高位池设计,包括工厂化的池子设计有点落伍,我没见过认可的
什么样的高位池才是理解型的呢?有图有真相吗?它能够提高多少收益呢?
作者: 刘季 时间: 2016-11-3 16:26
理想的是有一条死虾都可以排走,死藻虾便底部污染物,虾接触不到,让它除了饲料,沒那么多有害物质吃,还没资金去实践,纯是个人的小创意,见谅!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11-3 16:44
刘季 发表于 2016-11-3 16:26 
理想的是有一条死虾都可以排走,死藻虾便底部污染物,虾接触不到,让它除了饲料,沒那么多有害物质吃,还没 ...
好思考的人离成功很近的,愿早日成功哦。
作者: 魔术幻师 时间: 2016-12-3 09:45
受教了,谢谢
作者: 青岛远大海洋 时间: 2016-12-7 16:0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渔歌子 时间: 2016-12-14 15:18
乌尔然 发表于 2016-12-14 15:15 
污水再利用,
当然,想法是好的,但是污水处理的成本很大。
作者: lanlingshuizu 时间: 2017-1-5 11:03
刘季 发表于 2016-11-3 11:51 
现在的高位池设计,包括工厂化的池子设计有点落伍,我没见过认可的
只是抄袭以前的方案肯定不行的。每一个客户的情况都不同,方案也都不同。而且设计的人也应站在养殖户的角度来考虑成本、可行性等问题才好。
作者: lanlingshuizu 时间: 2017-1-5 11:05
刘季 发表于 2016-11-3 16:26 
理想的是有一条死虾都可以排走,死藻虾便底部污染物,虾接触不到,让它除了饲料,沒那么多有害物质吃,还没 ...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思路就是这样。施工的思路是立足于土塘的条件下,尽可能达到你说的这样。
作者: 勤奋的蟹 时间: 2017-6-9 16:21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7-6-11 19:14 编辑
精品帖子!顶一下!
作者: 万农水产 时间: 2017-6-28 14:18
怎么进微信群交流?很高兴进入这个平台学习
欢迎光临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http://www.fishfir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