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返回首页

米来-小米的个人空间 http://www.fishfirst.cn/?610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养殖技术】泥鳅养殖手册-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已有 2671 次阅读2015-1-20 17:54 | 泥鳅养殖, 养殖技术, 动物性, 长方形, 黄褐色


【养殖技术】泥鳅养殖手册-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2015-01-17 米来





.水蚤培育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鳅苗、鳅种的适口饵料。人工培育水蚤喂鳅成本低、鳅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其方法是:  


建池: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约1,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 


注水: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


施肥: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投4公斤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稻草、麦秸或其他无毒植物茎叶作基肥,10天后追肥一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据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投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加沃土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一次,追肥量为牛、马粪或其他畜粪0.75公斤。 


培育:不论是土池还是泥池,都可采用酵母与无机肥混合培养法。每立方米水体投酵母20,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小时~4小时,再泼入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碳酸铵65、硝酸铵37.5,以后每隔5天施一次,其用量为开始的一半。投放酵母后,将池水曝晒1天~3天后,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种,用种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50。 


捞取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鳅。一般每隔1天~2天捞取一次,一次捞取总量的10%20%。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蚯蚓的培育


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后。


2.1 立体多孔槽养殖法  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  


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方法是先将旧木箱()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


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


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多孔槽放在底座上,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


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2.1.2饲料的选择及调制:


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


2.1.3管理注意事项:


把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室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它又直接影响差槽内温度,如果室温高于20摄氏度,就无法控制饲料发酵而增高的槽温。降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浇水降温;池槽上方盖草棚,避免阳光直射;开电扇通风散热;使用空调设备。


相反,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温办法: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工厂余热;室内生火;投喂末发酵饲料。注意槽内湿度:多孔槽渗水条件,不伯饵料湿度大,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水蒸气也蒸发不出去,保湿性能好,且湿度均匀,注意到所投饵科的湿度不低于75%就可保持一个月的适宜湿度。塑料薄膜若有破损则应及时更换新膜,否则槽壁表层湿度不够,蚯蚓不向外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


注意空气流通:立体多孔槽通气条件好,但新加饵科时会有臭气味,虽然蚯蚓及蚓粪有除臭作用,但短时间内不立即消失,所以养殖室应常开前后窗和天地窗。


制造黑暗环境:养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槽的四周同样围以黑色薄膜,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动、排粪。


2.2塑料棚养殖法


塑科薄膜柔软质轻,造价低廉,且成型随意、管理方便、有良好的透明度和保温、保湿性能,在室内室外养殖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北方的早春、晚秋及漫长冬季,用塑料大棚养殖蚯蚓可以通过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温度,在通常情况下单层大棚内也比棚外气温高出2摄氏度5摄氏度。严寒时期可以覆盖23层,层间保持间距810厘米,利用不流动空气加强保温作用,经实验双层棚提高气温6.2摄氏度,地温提高4.2摄氏度,比露地气温高8.3摄氏度,地温提高11.3摄氏度


但是塑料大棚内昼夜温差很大,必须加强管理。据实验在春夏季上午10点左右棚内温度每小时可上升8摄氏度10摄氏度,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至下午4点左右棚内降温很大,以蚯蚓生物学角度看是十分不利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蚯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繁殖也越快,但是超过极限则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相反在严冬的夜晚太冷,蚯蚓无法在表面活动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塑科大棚的修建方式很多,可根据养殖的规模、条件灵活采用。


塑料大棚养蚯蚓最好是投喂通过发酵腐熟的饲科,制作方法如下:取粪料(马、牛、羊、猪、兔粪)55%,干料(稻草、麦杆、废纸、垃圾等)45%,混合后堆成高13、宽1、长度随料多少而定的方体,均匀喷水至底层有水流出为止;第二天堆温上升,4~5天后可升至75~80,以后又逐渐下降,当降至60左右时翻堆,重新混合堆制,分别再停7543天时各翻一次。翻堆是为了改善料堆内通气条件,散发废气,调节水分,促进好气性细菌生长,使饲料得到均匀、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细菌参与发酵分为三期:前熟期主要分解糖份、氨基酸、蛋白质等;纤维分解期在嫌气性条件下进行,将纤维素分解为有机酸和能源;当温度从80下降时,木质被分解呈黑褐色菌片,变成蚯蚓喜食的饲料。


2.3简易堆料养殖法


这是农户普遍采用的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而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


3.铺料及引种:将发酵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在选定的地点铺成长方形,长度随意,宽度1~30px,厚度375px以下,然后均匀投入蚓种(含卵茧),上面再盖饲料厚125px以下。


4.覆盖分以下两种形式:堆料时料面均匀堆置半球形的料包,上面盖以草帘或草席;基料铺设后以750px间距插入打通竹节的小竹管,顶铺高出料面375px左右,其上再盖草帘或草席。以上两种方式既能保温、保湿,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透气性。上面还可盖塑料薄膜。


5.围墙也有以下两种形式:使用网目为3mm的尼龙网;用砖块干砌,高度1500px,基部固定于地面以下,料面以上的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滑,以防蚯蚓逃逸和老鼠为害。在料堆外应环绕场地开挖一条750px宽的水沟,沟中蓄满水,以防蚂蚁等敌害。


2.4饵料块养殖法


高密度饲养蚯蚓时,采用在饲养箱中用饲料块喂养的方法,既满足了蚯蚓的营养,又保持蚯蚓生育环境不致恶化。即采用长1000px,宽500px,高750px的玻璃箱作饲养箱,箱底铺土250px厚,土面上铺125px厚泡过水的稻草,投放200条条纹蚯蚓,把箱体放于调节到25的恒温槽中,每箱放入10个饲料块,隔日喷水,保持-定湿度。


饲料块的配方为粗蛋白12.7%,粗脂肪2.4%,灰分3.4%,粗纤维2.1%,可溶性无氮物25.9%,水53.5%,充分拌匀后做成175px的团块状即成。


采用这种设备的优点是能用肉眼判断箱中饲料的多少,保持投入和消耗平衡;蚯蚓幼体生活在饲料块周围,分离或投入其他箱体时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降低了成本。


2.5 立体养殖法


用多层箱型养殖槽堆积起来,可达到工厂化大规模养殖的目的。


箱型养殖槽由竹、木、塑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均可,槽壁高度一般750px,槽壁槽底都钻有孔径为715mm的通气孔,总面积占槽壁面积的30%40%,能有效地调节温、湿度,分离蚯蚓、粪,槽内饲料的厚度保持375px以下,上方留有125px高的空间,其上覆盖薄膜,控制水分,保持饲料湿度在75%80%之间,就是经过一、二个月湿度也会保持在60%以上.同时蚯蚓排泄的粪便能自动地从槽壁周围漏出来,不须进行专门分离和清理。采用此法时箱体间距应保持125px以上,以利空气流通。


这种养殖法蚯蚓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长繁殖很快,比平地养殖法有增殖率高,生长用期短、管理操作方便等优点。


.水蚯蚓(丝蚯蚓)的培育


水蚯蚓(又叫丝蚯蚓)属淡水底栖动物,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粗蛋白中氨基酸齐全,是蛙类、鱼类的活饵料,人工培育简便易行。下面介绍其培育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3.1建池与培池?


宜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座北朝南的地方建池。池长1030米、宽11.2、深0.20.25。池底最好铺一层石板或打上三合土,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在较高的一端设进水沟、口,较低的一端设排水沟、口,并在进、排水口设置金属网拦栅,以防鱼、虾、螺等敌害随水闯入池中。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易被水流带走散失。如果无法建成长条形时,可因地制宜建成环流形池或曲流形池等。


优质的培养基是缩短水蚯蚓采收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关键。培养期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装填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公斤,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接蚓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这时就可引进水蚯蚓种。生产实践证明,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过时则应更新。?


3.2引种与接种?


9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各地都不缺乏,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港湾码头,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的废水坑凼及皮革厂、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采种蚓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以500750蚓种为宜。


3.3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卵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欲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3.4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识地把青苔、杂草擂入泥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小光辐照,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实践表明,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用。


3.5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1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二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样的采收量既不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提纯水蚯蚓,可把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上1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闭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时,密闭时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与渣滓完全分离的纯水蚯蚓。此法可重复12次,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


3.6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进行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公斤,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结集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进以上,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公斤,加清水23公斤,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运抵目的地。


.蝇蛆的培育


蝇蛆、蝇蛹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据分析,干蛆含蛋白质39%63%,粗脂肪12.6%,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钙和磷。人工养殖蝇蛆,可极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4.1成虫饲养


设备。蝇笼:用铁条或木条做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支架,外罩塑料或窗纱,其中一面留一直径为12厘米15厘米的操作孔。每个蝇笼配备一个饮水杯,三四个料盘,一个产卵缸。蝇蛆培养盘:用塑料或铁皮制成,数量依养殖规模而定,其大小以每盘放培养基5千克为宜,培养盘一般每边高10厘米,培养基厚度以3厘米5厘米为宜。饲料配制。成虫的食物以幼蛆为主,先将鲜蛆用绞肉机(壁孔直径为10毫米1.5毫米)绞碎,再按下述比例拌匀:蛆糊95%,啤酒酵母5%,水150毫升。饲养技术。将种蝇放入蝇笼中,(指种蛹将要羽化时,连同羽化缸一同放入),放养密度按每只成虫在笼内平均占空间10厘米3计算,每笼至少可放12万只。等到羽化5%时,发现雌雄开始交尾后,再放入产卵缸。产卵缸为不透明容器,里面放适量麸皮。为便于管理,成虫宜每7天羽化一批。成虫的产卵量达1000个,约经12天-15天,产卵量下降后即可淘汰。其方法很简单,将饵料、水取出后,两日后即被饿死,或用开水烫死。死蝇可直接供家禽啄食,或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即可。


操作时应注意:室温应控制在2430,湿度控制50%80%,每日上午将蝇笼内的两个饵料盘(一个盛红糖,一个盛蛆浆),一个饮水缸取出,冲刷干净之后,装入饵料。为减少苍蝇逃逸次数,此时也宜取出蝇卵,移入幼虫室进行培养。糖盘每次放红糖40左右,2天-3天更换。一次即可。


苍蝇能传播多种疾病,在培养过程中注意防止笼内菌蝇逃出。成虫室外要设缓冲间,室内应有灭蝇装置,以便诱杀个别飞出的成虫。


4.2幼虫(蛆)的养殖


4.2.1配制培养基


将鸡粪30%,小麦麸70%或全部鸡粪、猪粪混合后加水配制成含水量在15%左右的培养基。


4.2.2接卵


将配好的培养基盛于蝇蛆培养盘中,厚度约为3厘米5厘米(夏天则不超过3厘米),然后按每5千克培养基接种蝇卵4的比例接种。接种好的培养基便可放到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


4.2.3蝇蛆分离


蝇卵在培养室内经过8小时-12小时就能孵化成蛆,经5天-6天就可成蛹。作为畜禽的饲料,一般从幼虫孵化的第4天即可作为产品收获。


收获方法是:利用蝇蛆避光性的特点,将培养基置于强光之下,蛆便会钻到培养基底层,这时除掉上部培养基,剩余的培养基倒入纱布筛内,在水中反复漂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蝇蛆。


.黄粉虫的培育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50%。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16种氨基酸,每100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74.9毫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据测定,1公斤分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发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合饲料和10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虽然身价不凡,但饲养极为简单,只要容器内壁光滑能防逃即可。成本低经济效益高,10平方米内立体生产每月可出200~400公斤。饲养黄粉虫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在10不会冻死)。只要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其成率达90%


5.1 生活条件


温度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632,而生长发育最快是在35,当温度高于35时,生长发育速度下降,38时黄粉虫则会受热致死,但是,黄粉虫较耐寒,老龄幼虫可耐受-4,而低龄幼虫在0时即大量冻死,8时则开始生长发育。


上述温度是指群体内部的温度,一般来说群体内部的温度往往高于室内温度810。如果室内温度达26时,就要采取降温措施,同时减少群体的密度,以免温度过高而热死。


湿度黄粉虫不怕干燥,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但湿度太低时体内水分过分蒸发,因而生长发育慢,体重减轻,饲料利用率低,所以最适宜的饲料含水量为15%,室内空气湿度为70%,但当饲料含水量达18%和室内空气湿度为85%时,黄粉虫不但生长发育减慢,而且容易生病,尤其是成虫更怕潮湿而生病死亡。


食物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吃食各种粮食、油料和粮泊加工的副产品,如糠鼓、渣饼等,同时也吃食各种蔬菜叶。幼虫的食性更为广泛,除吃上述食物外,还可吃干鲜桑叶、豆科植物的叶以及各种昆虫尸体,当食物缺乏时,甚至会咬食木做的饲养箱和垫底的纸片等。


人工饲养时,不能只喂一种饲料,应该投喂多种饲料制成的混合饲料,这样才能满足黄粉虫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不然,黄粉虫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仅能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受阻,虫体变小,繁殖力下降。


混合饲料的配合百分比为:


麦麸80%、玉米粉10%、花生饼9%、其它(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土霉素)1%


麦鼓60%、碎米糠20%、玉米粉10%、豆饼9%、其它1%


上述各种饲料的比例,各地可按虫体生长状况和饲料来源以及经济状况,而灵活掌握自行调整,不可生搬硬套、固守一方。


怕光喜暗成虫喜欢潜伏在阴暗角落或树叶、杂草或其它杂物下面躲避阳光;幼虫则多潜伏在粮食、面粉、糠鼓的表层下l厘米一3厘米处生活。所以人工饲养黄粉虫应选择光线较暗的地方,或者饲养箱应有遮蔽,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影响黄粉虫的生活。


喜群居黄粉虫幼虫和成虫均喜欢聚集在一起生活,但饲养的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大。当饲养密度过大时,一来提高了群体内温度而造成高温热死幼虫,二来活动的地方减少,食物易造成不足;导致成虫和幼虫产生食卵和食蛹。但饲养密度也不宜过小,这样会造成地方的浪费,降低生产率。所以人工饲养时应注意分箱,控制饲养密度。


5.2饲养方法


黄粉虫的饲养方法均采用箱养法。


5.2.1饲养设备


饲养设备较简单,用盆、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可饲养,但要求内光滑,深15厘米左右,以防逃跑,特别是养成虫的木盒内框,要用塑料薄膜钉好,以免成虫外爬和产卵不定位。在底部装地块铁纱网,使卵能漏下去,不致成虫吃掉,纱网下要垫一层接卵纸,便于收集卵。如大规模饲养黄粉虫时,可根据需要做一数量的木箱,在室内架起,进行立体饲养。


5.2.2饲养管理


成虫的饲养


成虫饲养的任务是使成虫产下大量的虫卵。当羽化后的成虫,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成虫产卵箱的规格的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15厘米的木箱,底部钉上网孔为2毫米3毫米的铁丝网,网孔不能过大,否则成虫容易掉下逃走,但也不能太小,不然箱内的杂物筛不下来。箱内例四边镶以白铁皮或玻璃,防止虫子逃跑。


投放雌雄成虫的比例为1:1。在投放成虫前,先在箱底下垫一块木板,木板上铺一张纸,让卵产在纸上。箱内铺上一层l厘米厚的饲料,这样才能使成虫把卵产在纸上而不致于产在饲料中。在饲料上铺上一层于鲜桑叶或其他豆科植物的叶片,使成虫分散隐蔽在叶子下面,并保持较稳定的温度。然后再按照温度和湿度盖上白菜,如果温度高、湿度低时多盖一些,蔬菜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维生素,随吃随加,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菜叶腐烂,致使成虫容易生病,降低产卵量。


成虫在生长期间不断进食不断产卵,所以每天要投料1次一2次,将饲料撒到叶面上供其自由取食。成虫产卵时多数钻到纸上或纸和网之间的底部,伸出产卵器穿过铁丝网孔,将卵产在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这样可以防止成虫把卵吃掉的食卵现象。


成虫连续产卵3个月后,雌虫会逐渐因衰老而死亡,未死亡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因而饲养3个月后就要把成虫全部淘汰,以免浪费饲料和占用产卵箱,提高生产效益。


幼虫的饲养


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段时间,均在孵化箱中饲养。孵化箱与产卵箱的规格相同,但箱底放置木板,这样一个孵化箱可孵化3个卵箱筛的卵纸,但应分层堆放,层问用几根木条隔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
孵化前先进行筛卵,筛卵时首先将箱中的饲料及其它碎屑筛下,然后将卵纸一起放进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卵上盖一层菜叶,以保持适合的湿度。这样卵在孵化箱中10天内即可孵出幼虫。


幼虫留在箱中饲养,3龄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饲料,原来的饲料已够食用,但要经常放菜叶,让幼虫在菜叶底下栖息取食。


当箱中饲料吃完后,进行过筛,筛出虫粪,幼虫仍放回箱内饲养,并添加3倍于虫体重的混合饲料,可以麦鼓、菜叶为主。饲养实践表明,一般投喂2.5公斤麦鼓可收面包虫l公斤。


虫体长至4~6龄时,可采收来作为饵料。用来留种的幼虫则继续饲养,到6龄时因幼虫群体体积增大,应进行分群饲养,幼虫继续蜕皮长大。老龄幼虫在化蛹前四处扩散,寻找适宜场所化蛹,这时应将它放在包有铁皮的箱中或脸盆中,防止逃走。化蛹初期和中期,每天要检蛹1~2次,把蛹取出,放在羽化箱中,避免被其它幼虫咬伤。化蛹后期,全部幼虫都处于化蛹俞的半休眠状态,这时就不要再检蛹了,待全部化蛹后,筛出放进羽化箱中,蛹在饲料表面,经过7天后就羽化为成虫。


此外,完全当作饲料的幼虫,亦可把卵纸放在脸盆中孵化出幼虫,在盆中饲养幼虫除了提供足够的饲料外,主要是做好饲料保湿工作,湿度控制在含水量15%,过于干燥时可喷水,但不宜太湿,因为过于过湿都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当幼虫至3龄一4龄时,把幼虫筛出投喂泥鳅。


5.3注意事项


饲料要新鲜,不霉不烂。


冬季麦麸放在外面,应提前取回,待与室温相同时再喂虫。


计算好养虫时间、数量,使林蛙各期都有充足适龄的黄粉虫。


注意消毒防病,门口经常用生石灰消毒,室内喷1ppm漂白粉。


冬季用温度控制黄粉虫生长,夏季用减少饲料控制生长,以调节虫龄适合林蛙食用。


蟑螂、蚂蚁、老鼠等会与黄粉虫争食饲料,也会咬伤虫体。如有蟑螂、蚂蚁出现时,可用神奇药笔在其出没的地方划线。


5.4养殖条件与设备


饲养室要求通风透光,冬季能取暖保温。购入种虫少时暂在居室一角饲养,多时要设专室,一般一间屋能养300盘虫。温度要求15~25,低于1O,虫子不食不长,转入休眠,能抗~10低温。湿度要求60%~70%。室内要设温度计与湿度计。虫盘中央也需插温度计测温。


饲养盘、筛盘与托盘饲养盘规格是50~60*40*19厘米,板厚1.5厘米,底部钉纤维板。筛盘规格相同,底部用1厘米方木条钉上12目铁纱网。托盘用比上述规格四周都大2厘米的纤维板,四周边钉上约2厘米的方木条。饲养盘饲养幼虫,筛盘放在托盘上,供蛹孵化及成虫产卵之用。


筛子规格为80x40x 8厘米,箱底钉上30目铁纱网,用以筛大虫粪。另一个筛柜钉上60目铁纱网,用以筛小虫或小虫粪。


种虫购入优良种虫十分重要,最好向有养殖经验的单位购买,不但种虫好繁殖率高,而且可以学到很好的养虫技术与经验。初购种虫数量以孵化100团蛙卵,必需购入25公斤种虫繁殖一代幼虫喂蛙为标准,少则虫量不足幼蛙饿死。最好分两期购入,以备林蛙生长后期也有适龄黄粉虫食用。


饲料主要以麦麸、青菜为饲料,青菜主要有白菜、萝卜、甘蓝、土豆、瓜类、野菜。麦鼓于可以少量粗玉米面、米糠代替。如以麦麸子70%,糠皮19%,玉米面6%,饼粉2%。每100公斤混合料再加入多种维生素6,微量元素100喂虫更好。由于营养全面,黄粉虫繁殖快而健壮,以其喂蛙也有利于林蛙的生长与繁殖。一般每3公斤麦麸,6公斤蔬菜可养出1公斤黄粉虫,每公斤黄粉虫的饲料成本4-6元.如青菜全是自己种植成本还能降低。


5.5几点改进


过去饲养盘放在架上,现改为摞放。


过去产卵筛下套一稍大的饲养盘,现改为四框高仅1-2厘米的托盘,既省木料又轻便。


木盘高度由8厘米改为10厘米,夏季隔一盘摞一盘,两盘上下间距离10厘米,每天不用移盘,手伸入盘空间喂虫,节省很多劳力。


种植高蛋白黄粉虫专用青饲料饲草王,青草含蛋白质4%左右,种1亩地年收4次达2万公斤。可养1500~2500公斤幼虫,增加喂菜量,减少麦麸量,可大量降低养虫成本,由于饲草王营养成分高而全,又能加速黄粉虫的繁殖。


黄粉虫幼虫达到老熟阶段,体色变谈、食量减少,爬到表层不爱活动,等待蜕皮化蛹,此时可把老熟幼虫搂出,单放一盘中羽化,使化蛹时间集中,减少挑蛹用工,减少麻烦又降低成本。


蛹羽化成虫时,把蛹放在一个比筛盘小的纸板上,纸板放在筛盘中稍稍垫起。羽化成虫有避光趋暗习性,都自动爬出纸板而集中到下层筛盘中,减去挑成虫麻烦。


夏季高温多湿蛹易大量死亡,可将幼虫蜕的皮混于蛹中,减少厚度,可减少死亡率。


.福寿螺的培育


6.1养殖条件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稻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渠50~2500px深为宜。也可在大水域中如湖泊、水库、河流等用网箱高密度养殖。家庭小批量饲养可用水缸、水槽和盆等。饲养福寿螺水体的埂坝要高出水面750px以上,以防螺产卵时爬出或邻近鱼塘杂食性鱼类跑进吃掉幼螺。在其注排水口要装上铁丝网,聚乙烯布或竹箔等挡网设备。在离农户较近的螺池必须在四周设置竹篱笆等拦阻设施,以防畜禽侵入。利用旧池塘养殖福寿螺之前,必须排干水,彻底清除杂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它野杂鱼,以免吃掉小螺,造成损失。另外,饲养福寿螺的水质一定要保持清新。


6.2 放养螺种


选择健康、活跃,螺壳无破损,体重在30~50g,当年长成的种螺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种螺,雌、雄螺放养比例为4~5:1。在放养种螺的池塘中,需插些竹杆、木条等固定,使其产卵附着。


6.3饲养管理


该螺是一种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螺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少量精饲料。15日龄以内的幼螺,消化系统不发达,食量也不大,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在此阶段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为好;15日龄以后的幼螺和成螺,即可喂食青菜、浮萍、水葫芦、水浮莲、水草和瓜果皮等饲料。也可饲喂畜禽粪便、米糠、麸皮等。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福寿螺的食量很大,几乎整天都摄食,尤其是傍晚摄食量最大。因此,在此阶段一定要保证供应充足的饲料。在管理上,一要每隔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二要防止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碱性强的物质污染水质;三要注意水温的变化,福寿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32之间,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40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谨防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6.4捕捞


福寿螺长至50g以上,即可捕捞利用,或做菜、药用,或加工成罐头,或砸碎直接做饲料,或制成螺粉均可。


.田螺的培育


7.1田螺的习性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7.2田螺的繁殖


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7.3人工养殖


7.3.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7.3.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7.3.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7.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7.5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感谢您关注米来Milai·山东特比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米来Milai资讯》微信公众平台。


主办单位:米来Milai


协办单位:水产药品加工厂群


微信公众平台号:milai222


水产药品加工厂群号:290570048


拟定本平台内容:周一:养殖技术。周二:渔药科普。周三:品种百科。周四:PPT课件。周五:群聊记录。周六:渔乐活动。


回复信息获取米来Milai手机版网址,或者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米来手机版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学习技术,分享快乐




 



鸡蛋

雷人

漂亮

酷毙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广告业务|加入我们|联系方式|免责声明|水产前沿网 ( 粤ICP备10068752号  

GMT+8, 2024-5-4 10:54 , Processed in 0.0487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Copyright © 2008-2012 Design: Comiis.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