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片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上积雨云”分享“水产见闻录”

    [复制链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1
    发表于 2016-4-7 10:05:41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68(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一次一养殖户来找我验水,说水有变化,导致虾有点慢料。单单看他的水样就知道偏肥了,好在水化还算正常,藻相不算太差,根据他说刚刚变成这样没两天的这个情况来看,只要能及时补菌应该不至于变差,可以慢慢转为优良藻相,并保持清爽。既然是刚刚转变的,自然就得问一下用药情况,他说是用了一种生物型底改之后转过来的,还是大包底改,价格也不算太贵。这就奇怪了,按说大包底改一般功效甚微,一般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明显的出现转水现象,只有两种情况有可能:一是刚好处在藻相更替阶段,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底改成分有问题。又细问了一下前面几天水质底质以及鱼虾的详细情况,基本可以排除藻相更替这个原因。那原因自然就指向底改本身成分了,这就只能叫他把包装袋拿来看看。到了下午他把包装袋拿来,说明书写得包治百病,成分也是天花乱坠。打开一闻,我就找到原因了,里面有化肥味道。这个所谓的生物型底改主要是石粉与化肥做成,难怪会一用第二天就藻类疯长。估计里面的钾肥或磷肥比例不对,甚至有可能还用的有生物分裂素之类的东西。在平时使用水就会明显的变化,只要有绿藻就能迅速的肥起来,养殖户不清楚的还以为真的是有微生物在起作用。这个不算大问题,主要应该是藻类突然疯长,导致底部缺氧而已,叫他注意增氧补菌,没几天就好转了,水也清爽好看很多。但这个事情让我留了心,此事之后所有跟我说用过生物型底改的养殖户我都会叫他们把包装拿来看看,或叫他们自己看清楚里面的物质性状。问清楚产品成分,问仔细使用效果。因为我在后来的走访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生物型底改是名副其实的。大多数都跟那个客户用过的那样,只是个能培藻肥水的肥水型底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2
    发表于 2016-4-7 10:06:07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维码
    水产见闻录-269(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有一朋友以前是药厂业务员,做了多年之后,自觉没有发展,遂辞职搞了家小药厂,在自己所熟的一些市场做小区域的销售。无奈他技术水平稍欠,很多药理不熟,一开始生产的产品效果缺缺。因与我还算相熟,就频频相问产品研发相关的东西,对我而言那时虽有负责公司产品研发,但受公司生产理念所限,很多低端的想法无法付诸实践,有他相询,正好契合,正好也可以靠他去做一番尝试。记得他开厂不到半年时做了一款生物型底改,一开始做的与市场上那些肥水型底改(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定义)没什么两样。我自然很快就指出他这款所谓的生物型底改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生物型的。而且市场前景非常有限,卖不开且很多后遗症。要做当然就要直接在底改中添加真正的活菌,那才叫真正的生物型底改。他似乎是听进去了。于是作为尝试,打算把自己现有的两款效果最好的活菌(一款是光合菌,一款是芽孢菌)往底改里添加,但光合菌由于性质问题,试了很多次都没效果,最后我得知了,才笑他:光合菌根本不能直接在干燥的粉剂载体里存活,当然这样直接混合做出来没有效果喽。只有芽孢才能这样混合复配。最后他只能选择用芽孢菌来做这个生物底改,没多久试用结果就出来了,效果确实不错,净水爽水效果果然比之前单独使用好一些。但我也提醒他要特别注意这个底改的耗氧问题,所以要特别提醒经销商不要加量,遇到特殊天气还要注意备用增氧剂。但可惜的是这一点似乎他没听进去,过了不到半年就听他说起有个经销商用出了事故,一口池塘因为用了这个底改,第二天死了很多虾,加上那养殖户也大意了没及时增氧,最后整口塘全死光了。经销商由于怕了就把剩余的产品全数退货了,最后的欠款他自己估计都很难收回来。这个事情让我在后来很长时间里相当排斥用生物型或活菌型底改,直到后来出现了兼性芽孢,才稍微好些。不过现在想来,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我们用其利而驱其弊,主要注意到了东西的弊端,注意预防了,很多东西还是可以一用的。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3
    发表于 2016-4-7 10:06:39 |显示全部楼层
    杂志招聘
    水产见闻录-270(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在中山时一次很偶然遇到一个养殖户虾塘发病,记得是中毒性红体继发细菌感染。当时那养殖户已经准备放弃了,但在那之前,我已经在那片区域成功救治了好几个类似的案例。我自然是劝他尝试着处理一下,但无奈他信不过我,最后我走之前看了一眼他的仓库,发现尚有近十件颗粒氧,就顺带提了一句:实在不行,死马当活马医,可试下连续每晚放一次颗粒氧,一斤一亩即可,若三天后游塘死亡的没有增加,说不定后面还可以养一养。随后我当然就没再管了,因这养殖户比较有养殖经验,本来平时就很少交流,又不怎么听取建议,所以没事一般不会特意去拜访。直到半年后一次无意与经销商聊天时他说起一个情况:这年才过大半,颗粒氧的销量竟然是去年的两倍,他对此颇感意外,我也莫名其妙,最后反而是旁边一个老虾农说出原因。他说前段时间有个家伙(直到差不多一年之后我才知道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养户)单单用颗粒氧就救回来一塘发病游塘的虾,而且他附近的那些养殖户照葫芦画瓢这样操作也一样有效果,后来很多人干脆一吃到二号破碎就拿颗粒氧拌料干撒。一开始三天一次,随着虾的生长,逐渐增加到两天一次,甚至每晚一次。到了最后甚至一些经销商都养成习惯,送饲料前都会不自觉的问一句要不要颗粒氧。听完这些我就基本清楚了其中的原理,无非就是颗粒氧的频繁使用达到了增氧改底抑菌防病的作用。到了第二年,我了解到了这个操作的最终来源之后才发现,原来一个地区的用药习惯居然有着这样的偶然与巧合,有时竟是一个不经意的一个提醒,只要出了效果,就可以让养殖户们自觉的养成使用习惯。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4
    发表于 2016-4-7 10:07:11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1(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记得是2008那年当时公司出了一款缓释型氧化型底改。那主要成分对于当时的市场虽有出现但却都未推广开,一是理念尚属先进;二是市场同类含量都不太足够,效果缺缺。由于定位宣传还算精准,那个产品一经推出,不到半年就被诸多经销商养殖户认可了,进而慢慢的开始在一些新兴的养虾市场推广。不久我就接到一个汕尾土塘区域经销商的电话,说用了该产品好几个池塘出现缺氧反应。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绝对是他们用了其他什么产品影响了该产品效果。因为这个东西本身也是缓慢增氧的东西,怎么可能用了增氧的产品反而还会缺氧呢。于是详细询问经销商客户前后用药情况,还是没找到原因。这些养殖户大多数都是以前养殖家鱼转而养虾的客户,很多人还是第一年养虾,还没什么环境调理的概念,用药都非常节省,能让他们用一次这个东西已是不易了。哪里会出现什么前后用药影响的事情?这下就只得找找其他方面的原因了。详细的询问情况后,我发现这些养殖户多数是第一次养虾,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管理手法各有不同,只有一点大同小异,就是这些池塘养鱼少则七八年,长则十几二十年!不仅很少清淤,而且在养虾前清塘用药也比较常规,没有特别的处理池底淤泥。这样问下来我心里大致就有了一个猜想。于是给经销商一个建议,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池塘马上泼点解毒剂,或者若能接受的话,第一次使用该产品的养户,用后马上用一次解毒剂以预防缺氧情况。其实这个建议只是一次猜想的试探性用药,对于当时的我来讲只是勉勉强强猜出些许可能却不敢完全确定的原因,没想到的是这个建议歪打正着,之后直到年底那经销商就再没有类似投诉了。我了解了一下他的发货情况,发现那之后他解毒剂的发货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些,估计都是应对这种情况而卖掉的。后来我又跟他反复交流过几次才确定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污染过重的情况下,氧化型底改由于剂量不足发生了不完全反应,产生了一些中间产物,而这些中间产物会大量耗氧甚至有毒,会给鱼虾带来不适,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缺氧中毒的游塘浮头边跳等现象,而当时的建议刚好针对中毒这一块,把中间产物带来的毒性给缓解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严重污染或淤泥很深的老塘的第一次改底之时,有过第一次,鱼虾适应了,之后就可以放心使用类似产品了。后来我但凡开出氧化改底前都会细问底质情况以及之前用药情况,不清楚的大都会顺便一起开点解毒产品配合使用,那之后就没再出现过这种事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5
    发表于 2016-4-8 15:57:00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2(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氧化型底改是近两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可以说自从很多厂家生产的氧化型底改在池塘里用出效果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家都在模仿。其中效果最好的自然就是过一硫酸氢钾片剂(俗称臭氧片或过一片),但随着模仿的越来越多,自然不仅是品质渐渐不能保证,而且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甚至一度有人指出现在市场上真正的过一片还不足一成,这让养殖户经销商包括正规厂家都非常头痛与迷茫。不巧我们公司也做了这款产品,在推广之初确实不错,但渐渐越来越多的市场反馈也说明假冒一说确实不是子虚乌有,我们一时也无从入手。一次在查看销量时忽然发现一个区域过一片的走势惊人,而那个地区据我所知厂家非常齐全,可以说是全国市场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产品能在当地销量高企,短时间占有一席之地,显然有其特殊的原因。一经了解才得知原来业务员搞定了一个当地很有用药经验和号召力的老虾农。而这个老养殖户自己总结了一套鉴别过一片的土办法:在几个矿泉水瓶中均装入五公分厚排水口处黑色淤泥,装满水澄清后各放入一颗过一片,然后仔细观察变化:
    第一:一般真正的强氧化剂能在一小时内将黑色淤泥氧化成白色,这一般可以从瓶底看出来。过一片、二氧化氯、强氯精等都能达到这个速度,如果一小时内没有白色氧化圈的绝对不是过一片(比如溴氯海因、过氧化钙、过碳酸钠就不行)。
    第二:氧化圈越大的自然就是氧化性越强,如果都是过一片的话自然就是含量或纯度越高。
    第三:打开瓶子闻一下,若有轻微氯臭味的可能就是过一片,但若氯臭味非常重,要么就是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冒充的,要么就是这个过一片氯含量超标,这也是劣质过一片的一个表现,老虾农还说,好的纯的过一片瓶口氯味与片剂氯味相差并不太多。
    第四:把瓶中水换掉,搅匀再澄清后放少许红虫、水蛛或者虾苗试水。这些存活的那就是真正好的过一片了。如果有死亡要么是过一不存氯含量过高,要么根本就是假冒的。这个也说明了过一片的安全性与无残留。
    第五:把瓶子敞口放置半个月左右,再来看平底氧化白圈,若没变化甚至白圈变大的就是真正好的过一片,若是有变黄变灰甚至变黑的,那绝对是假冒伪劣产品了。而这一点也说明了过一片彻底氧化与不可逆的特性。
        听了老农的经验,我后来反复试过,确实好用,品质优劣最多半个月就清清楚楚了,假冒伪劣一一现形。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点评

    13576851148  好精彩。  发表于 2016-4-11 18: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6
    发表于 2016-4-15 09:50:28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3(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好像是五年前一个养殖户电话给我,说他的虾黑鳃严重,问如何处理。那个养殖户算是老朋友了,但电话不算多,一旦电话一般都是麻烦事情。因为第一他还算是老养殖户了,有近十年的养鱼经验,养虾也不止三四年了,平时调水改底都比较频繁,小病虽不断,但大病不会有,他的虾出现黑鳃还真是我意想不到的。遂详细询问其间的经过,原来他一个多月前底质有点差,加上水有点浓,虾还有点红腿,所以就叫药店送了一件二氧化氯泡腾片来,送货的是药店技术员,顺便就给他忽悠这个东西的神奇,什么改底消毒,杀菌杀藻,防病除臭什么的,一阵海吹。老农不为所动,这不是废话么,这些用法都是他常用的。只是最后技术员一句话留意到了,那家伙说这东西可定期用来预防红腿。老农用了一次,果然红腿明显好转,想起技术员的话,干脆决定一有红腿就用一次。不料这一年天气不佳,一会闷热一会暴雨,这个虾的红腿反反复复,三天两头经常都有,他反正都用习惯了,所以就干脆看到发红就用一次。这样不知不觉就用得比较多了。虾倒是问题不大,但随着慢慢长大他才发现不对头,有一些虾开始出现黑鳃了,而且用了好多药品搞不定。听他说到这里,我就大致就清楚了原因:并不复杂,长期用二氧化氯泡腾片,由于这个药片反应速度非常快(正常是1~3分钟水解反应完),导致池底很多撒药区域局部药物浓度偏高。一次两次问题不大,次数一多就会导致过高浓度的药物区域带给虾强烈的刺激,这些过浓的药物一旦沾到鳃部,就会烧伤鳃丝表皮组织,导致上皮细胞坏死,时间长了自然就出现黑鳃了。我当即就告诉他这个二氧化氯泡腾片事实上是药厂为了针对二氧化氯粉在化水时反应过快容易引发爆炸的一个预防措施。这个东西是根本不能作为底改来用的。现在市场上这种卖点是业务员不清楚产品性质,随便忽悠出来的用法,但这是大错特错,非常危险的。而且即使泡腾片把二氧化氯水解反应的时间从几秒延长到了几分钟,但这么短的反应时间对于底质而言都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是说,二氧化氯泡腾片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改底效果的。至于处理方法就简单了:停止使用这个药,注意增氧解毒,然后泼了三次生姜盐水就慢慢好转了。处理前他还不信我说的这个东西没有改底效果。我叫他自己去撬一下底泥看看就知道了,结果如何不用说了,如果底改好了黑鳃还会越来越多么?反正到了最后他还是乖乖听了我的建议去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7
    发表于 2016-4-15 09:50:52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4(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底改产品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提到解毒型底改很多人都会聊起大苏打,而我却会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个用药事故: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一个与我不熟,但和当时老板很要好的养殖户拿水来验,说本来头天试水没问题的水,第二天放苗却出了问题,眼睁睁看着苗死了很多,估计是没法养了,只能排掉重新搞。他现在最想搞清楚的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把他的水样的常规水化检测一番,没问题,又镜检藻相,还是正常。按照能让苗死得如此厉害的情况来看,应该哪里出了大问题才对,于是询问了一下他清塘消毒的用药情况。原来他进水偏浓,于是漂白粉用得有点重,先用了一次三十斤一亩,还有点浓,于是没两天又追加了二十斤一亩下去,这才清了。但后来一个苗种大厂的技术员来测了一下,余氯偏高得厉害,建议用大苏打。于是按照5斤一亩买来用了,再测,正常了,第二天试苗,果然没事,这就放了苗。整个过程梳理一遍,我大概猜到了原因,于是叫他把那个苗厂技术员叫来再测一遍余氯,尤其要测一下底层水的余氯。第二天他电话给老板说果然余氯偏高,快到1.0了。他搞不懂的是,之前用了大苏打明明降了的,为何现在又跑出来了。我不得不给他解释:大苏打处理余氯属于离子反应,同时大苏打带有吸附沉降效果,会吸附很多水体中上层的余氯沉到池底,这样用完没多久检测自然是测不到的了,而时间一长不单是反应有可能逆向进行,就是所谓的反弹回来,主要是被吸附的那些会慢慢被释放出来,这些余氯就会集中聚集在池塘底部。加上虾苗一旦适应了上层水质,就会沉到池底活动,遇到余氯感到不适就会搅水搅底得更加严重,那么被大苏打暂时处理掉的余氯就会更多的被释放出来,进而直接导致苗中毒死亡。这种情况与处理氨氮是一个道理,而且在高温时会更加严重。这批苗是死得冤了,也没办法救了。确实只能排掉重来。这也是我遇到用大苏打出现问题最严重的一个案例。当然之后我只要遇到有用过大苏打解毒的,都有叫他们多开氧机搅搅池底,要等真正毒解完了才能放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8
    发表于 2016-4-15 09:51:14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5(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说到活菌首先就得提到光合细菌,毕竟它是在市场上最早流行使用的活菌产品。光合细菌很多人的认识都非常片面,以致它的优点缺点以及用途功效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先讲一个事故,让大家认识一下光合细菌的另一面: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一次一个朋友带了他一个长辈来验水,说虾跳塘的厉害,怀疑水有问题。跳塘一般不是底质问题就是缺氧嘛。哪里还用检查?当然如果真要验水也不是在药店里,而是应该直接去现场取地层水马上检测。于是与朋友跑到塘头,一测,果然是溶氧偏低,只有不到两个氧。那就直接氧机全开,放点增氧剂就好了。关键是朋友还想了解是怎么缺氧的。这塘的虾只有六十来头,从料量来看密度不算太大,水质尚可,略有偏浓,天气正常,按说是不会缺氧的。像他这样出现突然跳虾肯定是往虾塘里加入了什么耗氧的东西呗,不是水源污染就是用药不当。一问,也就这几天用过两次光合细菌特别一些。原来朋友长辈感觉虾大了,天气越来越热,水也越来越浓,就像用点东西大清爽一点,药店建议是用光合细菌,还说这个东西很安全不会耗氧,只是想不到才用两次就缺氧了。其实给他开药的药店用法没错,只是一些常识不清楚而已,犯了很多人一样的认识错误。很多人都以为光合菌是不耗氧的,其实不然,光合菌单单进行光照条件的光合作用确实不耗氧,但环境合适时也会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耗氧的活动。这就是为何很多人用了光合菌明显会感到虾有慢料的原因。不过这个产品的耗氧不算厉害,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注意不要在下午三点后用,用量控制好,另外注意夜间增氧即可避免事故发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89
    发表于 2016-4-15 09:51:41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6(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光合菌适量使用能提升水体pH,这一点基本稍微有点活菌使用经验的人都清楚,毕竟能主动增强水体光合作用嘛。但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光合菌在频繁使用后其实是有降pH效果的,而这一点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了。我有两个佐证,一个是以前在北海闸口遇到的案例(那个案例在之前关于池塘选址的部分有讲过),另一个就是市场上常见的了:话说刚到中山时正好遇到正大公司在主攻中山市场。当时据说派了好几个厉害的技术员(其中还有两个泰国养虾高手)下到市场,推广技术、产品以及理念。一开始不顺利,后来经过其中一个泰国佬简化之后就变得顺利多了。经销商有几个客户也转过去放了正大苗,至于饲料与药品当然按承诺也多少得用一些。我去了解了一下,泰国佬推广的方案非常简单:五天用一次漂白粉,三天补一次光合菌,遇到pH不高再用石灰来调。整个方案简单而实用。有半数以上的养殖户很快就看到虾长了起来,所以在局部地区有很多跟风者。可惜的是,没多久问题就来了,很多人发现虾开始出现软壳红体的症状。拿去药店检查,得到的结果是红体病毒病(当时大多数人默认软壳红体就是红体病毒引起的)。于是又是内服又是消毒,但没几个能好的,还活活治死不少塘虾,既然是红体病毒病,那么治死也就没人取怪药店了,那矛头自然就指向了倒霉的正大苗厂,正大苗还没开始就哑了火。一天,经销商叫我去一个客户那里去看看,那人我知道,是经销商的远亲,也是放了正大苗,估计也是出问题了,才求到老板这里的。也是软壳红体,仔细看来却没有斑点,看了五六只罾里发红的居然一只都没有斑点。这就怪了,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确实是非常急性的发病,要么这就根本不是桃拉病。按照死亡量来看确实不像急性桃拉病,因为死亡不多啊,都好几天了,总共才死个十斤八斤,如果真是急性桃拉,应该早死光了。我突然才想起验一下水,基本正常,就pH偏低。大好的晴天上午,还不到8.0(当时用的是pH2试剂),想来想去应该哪里不对,所以拿了一瓶回去检查藻相。回去镜检,藻相居然是正常的!这就奇怪了!于是有测了一下水化,还是跟之前一样,一切正常,就pH低,不到8.0,按颜色看估计连7.5都不到。忽然我灵光一闪,拿出pH1再测一下:这次就找到了原因,pH才6.5左右!这还是下午,如果是晚上估计会掉到6.0以下了。原来软壳红体的罪魁祸首在这里啊!那么处理就简单了:马上叫他晚上泼石灰,过了两天,经销商就说他那塘虾没事了。事后我去了解了原因:原来正大那种光合菌在当时来讲算得上是顶尖的了,如果频繁使用,池塘菌数过多之后pH就会明显往下降,没有检测pH习惯的养殖户单单看水质清爽,肯定想不到pH会低到很离谱的程度,到了蜕壳时自然就会出现虾长时间硬不起壳然后发红喽。这种情况只需要用点石灰调节pH即可,当然减少光合菌的使用频率也是必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0
    发表于 2016-4-15 09:52:19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7(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事情有点年头了,那是一个养殖户来问如何处理蓝藻。当时他只是路过随口一问,见他没带水样我就只问了他用过哪些药物。一听他的答复,基本能杀蓝藻的东西都用了个遍,没什么好问的了,只得玩玩拖字诀:叫他拿瓶水样来检查一下。等他一走,自然是电话附近的朋友看看近期蓝藻有什么特异之处,当然最主要的是问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处理喽。结果却很失望,基本还是那些老套路,没什么新意,而且这些用法那个养殖户基本都用过了,没出效果看来就必须另辟蹊径了,其实还有个关键问题是很多药品我的店里并没有。绞尽脑汁想了一夜,无果。第二天一早忽然想起前几天研究光合菌时,一篇资料有提了一句,一定数量级时能明显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这个东西店里正好就有。而且他之前用的不是消毒剂就是杀虫杀藻剂,反而是生物类的没用过,正好一试。于是等他来了我就堂而皇之的跟他忽悠,他之前的种种方法不见效果,看来普通的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只能试一试活菌了。于是开了三四倍剂量的光合菌给他让他分两次连续用了。这个其实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没想到的事,过了几天,那养殖户又来验水,这瓶水里蓝藻非常之少。我还以为是其他池塘的水样,经他说起才知道原来那几大桶光合菌倒下去果然有效果。三天时间就还真的把蓝藻搞死了大半。他见到效果出来了,今天又打算再买些回去用多几次,把蓝藻杀干净点儿。我事后想了很多次,也研究很多资料才慢慢明白其中道理。那次还真的纯粹是理论的猜测,运气成分比较重,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完全没想到会出效果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光合菌与蓝藻在生态位上基本对等。只要在池塘里添加足够多的光合菌就能很好的抑制很多种类的蓝藻。甚至还能在蓝藻死后直接把死藻分解掉,可以说是搞死了它还毁尸灭迹。这个安全而彻底的用法后来经常被我用于蓝藻的辅助处理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1
    发表于 2016-4-15 09:52:39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8(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细菌活化出问题很多人都会犯,这个属于常识性错误,就在今天上午还有个微信朋友在问类似的问题。就拿13年我遇到的事情来说吧:当时是一个技术员朋友向我求助,是他的客户的养殖场出了问题。好容易约个时间去看看具体情况,到了之后发现原来那里是在搞淡水高位池。朋友不算太懂,而那老板更是一问三不知,问题自然就是大大小小一大堆,只得边走边问边指正。当问到调水用药时,从他的回答中我发现他其实用了不少好东西,只是很多是因为使用方法或时机不对才没用出该有的效果的,最经典的就是他活化细菌时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记得当时是他说亚硝酸容易偏高,我给的建议是大剂量使用光合菌配合其他药物处理。他就说之前有用过一家研究所给的光合菌,效果还不错。后来一次效果稍差就换成乳酸菌了,而那个乳酸菌需要用糖蜜发酵半天,使用了几次确实效果不错。他就开始怀疑之前的光合菌没效果是否是因为没经过发酵的原因,于是他之后就直接把光合菌扔到糖蜜桶里像乳酸菌那样一直发酵着,每天用一点。我给他说起他这个是常识性错误时他才恍然,难怪自从用糖蜜发酵之后他也感觉光合菌越来越没效果了,只是还有存货才不得不用而已。我估计他这些桶里的光合菌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老是用这种菌数低得不得了的光合菌,自然是出不来效果喽。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犯,光合菌最好的还是用氮源营养来活化,单独用糖类效果都不会多好,我一般建议养殖户用肥水膏来活化,效果就要比糖类好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2
    发表于 2016-4-15 09:53:05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79(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芽孢菌可以说是水产养殖里使用最多,最为普及的一款活菌。其实说是一款活菌难免有点不准确,因为用过的人都多多少少有发现,不同的芽孢产品效果其实是不同的。其实原理很简单。芽孢菌里有太多不同的属种,哪怕相同的种,在不同条件下繁殖起来后使用效果也完全不同。大多数人都默认了芽孢菌是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对小分子污染物效果不佳。这一点我却认为不一定。一些特殊的芽孢菌在低剂量的前提下一样有处理小分子污染物的作用,比如亚硝酸。举个例子:很早之前卖过一家公司的药品,说实话那家公司的活菌制剂不是其强项,所以一直都卖得不多。后来为了适应市场出了一款低浓度的芽孢产品,取名也与市场公认同步,就叫“利生素”。价位不高,含量不高,效果平平,纯粹迎合养殖户贪便宜的心理需求。所以一经面世,销售也一般。半年之后,突然有片市场这个利生素销量暴增,当时各个主管都忙着市场事务,无暇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直到快到10月了,才发现异常,因为利生素这种产品一般养殖户都是用于辅助肥水或者爽水的,按说九月之后已经没几个塘会考虑肥水问题了,这时还有发货,那肯定是那边的经销商用出了特殊用途。向业务员了解,原来是他的一个养殖户用了之后发现亚硝酸有降低,于是就在其他池塘试试看,没试几次就发现这款利生素在低剂量使用时有一定几率能降亚硝酸。于是这个用法就慢慢在那片区域推广开了,很多人用了确实亚硝酸很长时间都没上来。甚至传说附近有个利洋店的店长也在业务员那里拿了不少利生素去卖。当然我也知道降亚硝酸是某些特殊的芽孢菌的特异性用法,所以这个特殊用法我一直都比较留意。每接触到一款芽孢产品,我都会亲自或建议别人去试试有没有这种效果,所幸时不时会出现一款能达到类似效果。所以我在处理亚硝酸时,也会建议养殖户少量的用点芽孢菌,说不定就能达到辅助分解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3
    发表于 2016-4-15 16: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0(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一次一个养户虾塘发蓝藻,用过不少方法,效果都一般,眼看着虾已经慢料了,问到我这里,其实当时我那经销商店里确实没什么产品能明显的处理蓝藻,给他问到头上了,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帮他试着处理一下。当时经销商处恰好有一款芽孢之前在使用时有过对蓝藻的抑制案例,就正好拿来试试这东西到底有多强效果。于是按照两倍剂量开了一次给他试试,自然同时也有叫他注意晚上放颗粒氧,半夜注意巡一次塘预防缺氧之类的。过了三天我在经销商店里喝茶时,他又来了,匆匆给我打了声招呼,就问经销商要了些药品走了。我正纳闷,老板就说了,他来拿的药品和我前几天开的是一样的,看来是之前开的药用出效果了。我马上去他塘里看,果然蓝藻少了不少,水质也清爽很多,他正忙着泼芽孢,估计是想再用一次搞彻底点。这个事情就完了。过了半年多,这个家伙又急匆匆的找到我,还是问处理蓝藻的事。他还记得半年前的用法,看这次情况差不多,于是按照上次的药买回来就用了。只是他记得上次是用了两次才搞彻底的,于是不知道那根神经搭错了,直接买了两次剂量(即四倍常规剂量)一股脑泼进了塘里。这次效果确实厉害,第二天水就全清了,直接见底了!虾也缺氧得到处跳,这才急匆匆找到我问如何处理。这他妈不就是倒藻加芽孢耗氧嘛。只得叫他大换水,又是泼盐又是维C又是颗粒氧,一通搞下来总算还是救了回来。来回两天死了一百来斤虾,算是非常少的了,好在后来这塘水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很稳定,估计是芽孢用得多的原因吧,当然最后也赚了钱。这个案例后来我留了个心,芽孢能抑杀蓝藻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也经常利用芽孢的这个特性来控制客户虾塘的蓝藻,但从这两次处理的效果来看原理应该不同。后来查阅很多资料又与很多朋友交流之后感觉第一次应该是芽孢消耗了蓝藻所需营养,导致蓝藻缺乏营养而死(所以蓝藻要到两三天后才会出现死亡),这个用法一般称为竞争性抑制。而第二次应该是芽孢繁殖太多太快,耗掉水体营养之后直接附着在蓝藻细胞表面繁殖,导致蓝藻细胞破裂而死,并且在搞死蓝藻的同时还顺便把死藻一并给分解了,这个用法应该属于寄生!而这个用法耗氧太厉害,对水体环境破坏极大,甚至很多其他藻类也会一并被干掉。所以没有换水条件增氧条件的池塘,这样用那就是找死。当然这个用法也有个好处,芽孢连带死藻甚至毒素都一起分解掉了,没有后遗症。最主要是快!后来我又见过很多次这种处理的案例。最厉害一个居然还搞定了颤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4
    发表于 2016-4-18 15:53:15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1(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芽孢耗氧基本是个养殖户都知道了。但真正遇到用了芽孢菌就耗氧耗到缺氧的估计十个里没有一个。其实不奇怪,现在大多数厂家的芽孢产品,只要稍微高端一点点的都进行过厌氧优化培育。也就是说,现在的芽孢产品耗氧量比以前是少很多了,使用起来也安全多了,所以完全没必要那么忌讳用来调水。话说我第一次遇到芽孢耗氧那是很早之前的事了。那是一个较熟的养殖户电话说他的塘缺氧严重,问如何急救。单纯的缺氧急救比较简单,他各方面条件不错,所以没用多久就搞定了。处理好了才想起来问他缺氧的原因,毕竟天气不差。原来他之前水有点杂质,药店开了一些芽孢(就是当时正强或是卓越新出那款什么什么100的。不太记得清楚名字了)。用了之后效果很快出来了,半天就清爽不少,到了下午居然清到见底了,虾也都在边上跳得厉害,风尾死藻一大堆估计是耗氧厉害导致藻类都死了。从那以后我就比较关注那款产品了,因为是新品,经销商推得比较多,所以用的人也有点多。我专门留意了一下,很多用过的人都出现多多少少或轻或重的缺氧反应。像那个养殖户那种情况还好比较少,但也是之后经销商有所注意控制了客户的用量才不至于出现更大的用药事故。所以我但凡用到芽孢菌不管是否是有经过厌氧优化过的产品,都会提醒养殖户:第一,在好天上午使用,第二,用后当晚必须用点颗粒氧,以防万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5
    发表于 2016-4-18 15:53:34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2(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事情应该发生在2011年,一个老养殖户托经销商叫我去看看。我是午饭后到的,他塘里一个人都不在,一看几口水质都不错。既然与他不熟,所以不好随便提罾看虾,但单看这些塘的土与水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他塘里小憩了一个来钟,才见他两公婆一人一台车拉了不少药回来。一问,原来去药店检查去了。药店说是红体,他自己也觉得像,于是药店毫不客气的开了不少药品。一听是红体,我赶紧叫他去抛网,同时叫他老婆去提罾看看。罾里虾果然有很多明显发红,手一摸还略有偏软。但剥开头壳却没一条有斑,加上他没什么死虾。我很怀疑红体一说。抛网来看也是一样。情况与罾里一样,没稍好也没更严重,这样我更怀疑红体的可能性了,只得细问他平时管理细节。最后问题归结到一点上:他几乎每餐都在拌喂乳酸菌,从一号料开始就没停过。我知道跟这种人讲事情不能说太多他搞不懂的道理,于是我就直接跟他讲:既然没什么死虾那么即使是红体也是慢性的,而且蜕壳期已经过了两天了(估计死虾就是蜕壳期那几天死了一点点),到下一次蜕壳期之前影响不大。所以先不用药店开的这些处理红体的药,把乳酸菌停了,换成拌喂多维多糖与矿物质即可,我跟他说先这样喂个三四天之后看看症状反应再作下一步处理。就这样三四天之后我在经销商处又遇到他,他正叫经销商拿药呢。我一看,还是那三样营养的。一问才知,原来一天比一天好转了。而之前那些红体药也叫老婆拿回药店退了。我当然就叫他以后注意不要单单长期拌喂一两种活菌或者某些营养产品,时不时的交替使用才有益对虾生长。这个乳酸菌长期拌喂导致对虾软壳发红的情况后来也遇到很多次。处理不难,但养殖户一般很难理解。所以只能解释营养得全面综合,不能单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6
    发表于 2016-4-18 15:54:06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3(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酵母菌在国内一直只是营养方面研究得比较多,而在环境改良上使用得非常少,而这块只有国外一些国家研究较多,我一直认为是行业的一个遗憾,因为我有幸亲见过几款类似产品在养殖中试用的结果,效果不错。那是很久以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朋友,说是刚从美国回来,代理了美国一家公司的一系列环境改良产品。问我能否在水产养殖上使用。我看过他的产品资料,全是英文。翻译过来一半都不清楚到底在说什么。但大致可以确定确是调水的,主要成分写得不多,查了一下好像是几种酵母菌。让他发点给我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再说。本以为他仅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过了几天还真收到他的产品。包装很一般,估计是自己拿袋子分装的,性状与市场上的利生素区别不大,我一开始还真的以为是芽孢菌。于是找了三四个塘去试效果。既然说明书看不懂,那网友也说不清楚,我自然就只能盲目试用。找了一个氨氮亚硝酸都有的苗塘;一个后期亚硝酸偏高pH偏低的大虾塘;一个有点蓝藻的塘。给的东西不算多。最后一个蓝藻塘算算明显用量不足,就当是随便补点菌了。三四天观察下来苗塘氨氮亚硝酸都降没了。而大虾塘则出了点意外,因为不到一天亚硝酸就没了,但藻相也变了,虾有偷死,边跳。一测溶氧,偏低。我怀疑是这个菌耗氧厉害,导致转水。好在养殖户比较好说话,知道处理亚硝酸会缺氧,而且刚好他也要在当天出虾,就没顾得上跟我计较用药事故的问题,但我也惊了一身冷汗。后来细想,应该是用量过大了。至于最后那个蓝藻塘因为之前给的量不够。大概只有参考剂量的一半,又出了前面那档事,我就连看的心情都没了。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个月那个蓝藻塘的老板又找到我问还有没有那款活菌。说一开始没什么效果。但时间一长,水色就慢慢的在转好,而他这期间什么药都没用过,不仅如此,虾的肠道也慢慢在好转。他也没想到那几包活菌居然能救回一塘蓝藻水的虾。这下我才反应过来原来那款酵母菌还是不错的,只是可能与国外的使用理念不同,这个东西不能太大剂量使用,慢慢影响水质变化对什么养殖品种都是好的。可惜的是当时不好问那人是代理的什么公司,而过了半年那人也销声匿迹了。后来但凡我遇到国内外的活菌供应商,我都会多嘴问一句,有没有调水的酵母菌产品,希望一天还也遇到之前那么好效果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7
    发表于 2016-4-22 11:39:16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4(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今天这个案例与昨天那个很像,也是网上认识的朋友,他在一个群里推销一款据说处理亚硝酸很有效的产品,当时没人理会,我看他连续很多天孜孜不倦的宣传,就问了一句,能否拿点试用,他沉默了半个多小时才答复,可以但他要定好时间亲自跟踪。于是就给他找了两个熟悉的养殖户,带他直接到了塘头,检测询问记录,确实都是亚硝酸偏高。然后我才看到他的产品的真面目,全是英文的铝箔袋打开还有一层内袋(后来才知道内袋是水溶性环保袋),我事后从养殖户那里拿了包装回去查,成分主要就是硝化菌。网友边开包装边介绍具体使用方法:原来这个活菌产品需要长时间的活化过程,我见过很多活菌产品,但当时听他一说也还是吓了一跳,这个菌居然要提前活化一个星期!而且还是专门的培养基,如果不经活化据说基本出不来效果。就这样在他的指导下这两个养殖户都拿了个桶开始活化这个活菌产品。好在这两客户的亚硝酸都还没到死虾的程度,为了看他产品的效果,我只得就给两个养殖户开了些过氧化钙和解毒产品先吊着命,没有刻意去处理亚硝酸。而那网友吩咐了一句:等到活化时间到了直接用即可,而他会在用了之后再来跟踪效果的,然后他就离开了。东西当然就按他说的活化一周后用了下去,他也在用后第三天也如期而至。到了池塘一检测,果然都有明显降低,一个塘还几乎降没了。效果确实如他预期的能降亚硝酸,而且降的速度也还不错(对于活菌产品而言,两天时间能明显降低还是很不错的了),两个养殖户对于这一点都感觉还是满意的。不过在一个养殖户塘头快要离开时,他说了一句:“你这个东西效果确实不错,可惜就是活化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如果真是遇到亚硝酸出问题,才买来用,还没等这个东西活化好,虾估计都快死完了!”我事后回想起来,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跟他交流他也无可奈何,说现有技术无法改进。我直言这方面若是无法改进,那这款产品将变得非常鸡肋。事实上是,后来慢慢的他在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少了,而这款本来效果还不错的硝化菌就这样还没进入市场就销声匿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8
    发表于 2016-4-22 11:39:35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5(编<<科环养虾百科->>随记)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一直都没怎么用出硝化菌的效果,我也一直在找原因,却一直不得其解。后来一次很巧合的机会,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了一些硝化菌的使用关键。那是一个在养殖场做技术的朋友,大致工作时间比我晚个两年。他养殖场的老板与我老板比较熟,后来经过介绍与我认识,就时不时会为一些技术问题电话跟我聊聊。这家伙有个怪癖,对一般人都认为不好用的东西反而非常感兴趣,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特殊用法。为此我经常说他浪费生命,自然也经常充当拉他出死胡同的那种角色。所以我经常推介一些我感兴趣却不清楚原理的东西给他去试,而他也经常为了一些原理或者可能来跟我探讨。硝化菌就是我推介给他众多垃圾药之一。说实话当时我已经用过很多厂家所谓的硝化菌,效果都一般,时有时无的,非常不稳定。当时我认为一些厂家应该是假冒的,所以好不容易花了不少精力确定两款很可能是真正的硝化菌,这才推介给他去试。其实我并没报太大希望,以为他也和以前一样,失败个十次八次,基本确定这个东西确实没什么大用之后就自然会转移注意。没想到的是,过了两个多月,我发现这家伙还在鼓捣硝化菌这个东西。能让他研究这么久的东西只可能是他确实用出过效果,而且能确定是这个东西的效果才行,这把我的兴趣都勾起来了,于是与他交流了他的实验过程。从他研究实验过程,我得到很多硝化菌使用的关键点:第一,硝化菌活化必须要有氮源营养,而且想让它处理氨氮就得在培养基里加入一定量的氨氮,想让它处理亚硝酸就同样得加入少量亚硝酸;第二,硝化菌需氧量很大,使用后必须大量增氧,否则出不了效果,其实这一点很矛盾,因为需要用硝化菌的池塘大都是底部缺氧的,养殖户忽略了这一点,又不知道需要成几倍的加氧,所以往往用不出效果来;第三,硝化菌本身生存环境的氧还电位要求很高,好像排在很靠前的位置上,所以用前必须先把水体池底的氧还电位提高起来,没有这个操作即使用再多硝化菌也不会出效果;第四,硝化菌还得补适量的碳源供能;第五,用硝化菌还必须搭配培藻,没有良好的藻相,即使用了硝化菌也不能很快转化亚硝酸。我得出这几点之后当时用处不大,但几年之后所在公司也出了一款硝化菌,我在推广过程中把这几个知识点运用了进去,效果果然非常好。可是,毕竟不是每个养殖户都能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操作。所以后来听说我离开之后,那款硝化菌产品也一样因为效果不稳定慢慢淡出了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299
    发表于 2016-4-22 11:39:55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6(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蛭弧菌进入市场已经好几年了,但一直以来评价都很一般。以前我大概猜测过有几个原因,直到前年才证实其中一个原因的可能性。那是走访盐城市场时遇到的事情。当时盐城市场的一个业务员开发了相隔不远的两个经销商,在当地都是药品销售比较多的。在介绍公司产品是两个经销商都对蛭弧菌产生兴趣,都有意的问了一句。我们自然而然的也就了解了一下这两人的销售情况。一开始了解阶段得知一人蛭弧菌卖得非常好,几乎一到货就卖完了。旺季经常是每天报货每天发,几乎自己药店里没有存货。而另一个卖的虽然是差不多档次的产品,但这个产品却卖不动。我到了酒店了解了一下厂家情况,得知这两个厂家拿的都是一家的原料,也就是说其实产品质量是一样的。而且我从很多养殖户那里也得知这个厂家的产品使用起来效果不相上下。那么这两人的销售差异就肯定有蹊跷了。毕竟从总体销量来看两人差不多,那么按说一个产品上面不应该会出现如此不同的差异。经过多天对当地养殖户的走访,我了解到一个情况。卖得好的那个经销商他很少一次性给养殖户太多蛭弧菌,基本都是刚好够一次用完就好。也就是说,养殖户等了半天,他的货一到店面就被拿光,同时因为货不多,拿回池塘也会短时间用掉。而另外那个经销商则是要多少拿多少,他的养殖户塘里经常会有存货。而那些养殖户也反映这些蛭弧菌一开始好用,等到第二次第三次用时就没那么有效了。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传说中蛭弧菌保质期非常短导致的么!那个走货极快的经销商一般算好养殖户用量,厂家一到货就卖完,蛭弧菌几乎不在店里存放。自己的养殖户用的全是保质期非常短的产品,自然就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蛭弧菌最佳的使用效果。而随着使用出效,名声出去了,自然更多扔订货,良性循环开始。到货就卖光,卖光就用光,自然是卖得又快效果又好。留意到这一点,我后来都提醒养殖户蛭弧菌要效果好,一定要选近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主题

    33

    听众

    385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9-9 08:2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3470
    精华
    37
    经验
    3854 点
    金币
    19449 元
    注册时间
    2015-7-17
    300
    发表于 2016-4-29 11:04:23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见闻录-287(编<<科环养虾百科-常见的活菌有哪些优缺点?>>随记)
        去年公司做了一款蛭弧菌冻干粉,一开始投放市场效果非常好,甚至据说一些苗厂都在采购去用。产品嘛,使用时间长了稀奇古怪的问题也就来了,当然大多数问题我们都应对自如,不算什么大事。突然有段时间我接到两个业务员电话,问这款产品是不是质量下调了?问其原因,情况居然都差不多。原来因为之前的投诉,我们应对这款产品的质疑都是用弧菌检测的结果来说话的,只要是用前检测有弧菌,用后再测都能减少甚至消失。但他俩居然恰恰就在这块出了问题:按照流程他们都是使用前检测,使用后再测一次。而这次问题就出在第二次检测上面!因为第一次检测基本没有检测到绿菌,但用完几天之后再一次检测,竟然出现了少量的绿菌!这个结果不就直接说明这款蛭弧菌没有用么?我当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下来与开发这款蛭弧菌的研究人员进行沟通。经过不短的交流,我才总算搞清楚原理:原来蛭弧菌大都有两种习性,一是利用有机物的自养习性,一是寄生弧菌胞内的异养习性。而一些蛭弧菌这两种习性都是终身唯一的,就是说,蛭弧菌先遇到有机物那么以后就完全沦为与光合菌一样的净水活菌了。若先在环境里遇到弧菌或大肠杆菌则变为寄生弧菌同时能杀死弧菌的异养生物了。如此看来,很多池塘用不出效果,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使用的蛭弧菌进入池塘后改变了生活习性,仅仅变为一种调水活菌去了。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之前检测没绿菌,用后反而出现绿菌了。针对这一原理,后来我们建议蛭弧菌只用于治疗而不用来预防,同时调整了用药流程与搭配药物,蛭弧菌使用起来效果就好很多了,类似的投诉也就没再出现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