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种:苗种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也是异育银鲫养殖成败的第一要素。在异育银鲫养殖阶段中,有专门从事苗种孵化的养殖户,专门从事苗种培育的养殖户,有专门从事成鱼养殖的养殖户。在苏北养殖区根据苗种孵化地的不同将异育银鲫分为南京鲫,常州鲫,江都鲫等等,这样一些品种其实都是异育银鲫,只是亲鱼培育及苗种孵化的地区及手法不同,实质来讲,区别并不大。异育银鲫中品质最好的当属“中科三号”,“中科三号”是水生所桂建芳教授培育出的异育银鲫第三代品种,其与其他异育银鲫相比,肠道明显变长,生长速度快,对孢子虫等银鲫易感染寄生虫抗性强。很多养殖户养殖后感觉“中科三号”并不咋样,其实是因为购买到了伪劣的苗种。水产育苗业进入门槛较低,无人监管,导致一些思路较活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大部分人没有严格遵循苗种培育的原则,为节约成本,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使用近亲繁殖或者鲫鱼跟鲤鱼杂交的方法繁殖苗种,导致苗种品质低下,养殖过程问题频现。另外根据出苗时间先后分为缸花及塘花,指的是孵化地点在水缸还是池塘,一般来讲,缸花上市的时间早于塘花而塘花的质量高于缸花,养殖户在选择苗种时,需提前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更好的选择苗种。
专门的苗种培育模式。这样的养殖户通常塘口较小,30-100亩。在苗种入塘前一星期左右,下肥肥水,投放的苗种已出膜十天的水花为主,投放密度在2-4万每亩,投喂浸泡的菜籽饼,豆浆等。养殖中途用罾网捕捞数十次,分批销售,(部分出售给鳜鱼养殖户作为饵料鱼,部分出售给鱼种培育户用于鱼种的培育)至年底规格控制在5-10尾每斤,年底产量在800-1200斤每亩,自大片到年底规格苗种的价格都是较高的,近两年年后一斤10尾内的鲫鱼苗种价格都在七块多一点一斤,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小厂加工料,饲料蛋白在26-28左右。这样的养殖方式成本很低,效益可观。
三、养殖模式
成鱼养殖模式。精养模式每亩投放50-100g鲫鱼种1200-1800尾,(根据塘口配套设施及养殖水平)搭配花白鲢,少量鳊鱼。养殖前期投喂饲料厂自配料,中后期投喂大厂商品饵料。饲料蛋白前期28,中期26,后期28-30.饵料系数在1.6-2之间。销售:江苏鲫鱼苗种及成鱼销往全国各地,销售既通过庞大的经纪人队伍,也有一些大的养殖场或者合作社自己用鱼车运往外地。因为在低盐度水中养殖,鱼的品质较其他地区要高,售价也稍高一些。
四、病害
由于养殖密度大,品种退化等原因,近年来异育银鲫的养殖遭遇了病害的侵袭。致使部分养殖户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目前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粘孢子虫病、肝胆综合症、鳃出血及大红鳃。其中危害较大的是鳃出血及大红鳃,主要病害介绍如下。
1、鳃出血
近四年开始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三月底开始发病增加,十一月后发病减少,冬季有零星死亡。全县发病面积较大。其主要症状为:发病鱼种为鲫鱼,同塘其他鱼不发病,发病鱼规格在100g以上,100g以下未见发病。濒死鱼离群独游(但是此种现象较少)全身发黑,各鳍条末端发白,最典型特征为死亡的鱼鳃盖上有一红点。检查濒死鱼,眼球突出,眼球及下颌、胸鳍基部点状充血,部分鱼有身体出血现象,病鱼捞出水面后,
鳃部即开始大量出血。解剖发现,内脏粘连,肝脏充血严重,部分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发病池塘鱼摄食亢奋,目前此病发病病因尚未明确,病程长,危害大。
治疗效果:对于鳃出血的治疗效果极差,很少有治愈的池塘。2011年曾尝试一个药方,在试用的部分池塘取得效果,具体配方如下:青霉素(400万单位)15支+诺氟沙星(正常用量)+病毒灵(150粒)+鱼用多维(加量一倍)拌一包饲料(80斤),每日投喂两次,一般三日后即取得明显效果。此方法在射阳港养殖区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少池塘死亡量从一千多尾每日降至十尾以内。但今年复制此方法效果甚微。养殖户治疗此病已经尝试过的药物有:利巴韦林,板蓝根,大剂量的恩诺沙星,大剂量的土霉素。外用药物有:聚维酮碘,苯扎溴铵,戊二醛,二氧化氯。通常采取内服加外用的做法,效果甚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使用一些刺激性杀虫药如“光头”“车指清”等药物后,极易爆发此病。一旦发病后,若使用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药物,会形成爆发态势。形成流行成因:据我们分析,此病能形成如此大的爆发,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是种质退化:水质的恶化,亲鱼的减少,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异育银鲫种质资源的退化,易发生疾病。二是药物的盲目使用。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暴利,向养殖户兜售国家禁用的原粉等药品,长期大剂量的添加原粉,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鱼的体质下降,易感染疾病且寄发细菌感染。某些不明成分的杀虫药盛行,可能对于鱼的鳃部及鱼体的刺激性较大,易诱发疾病。三是不正确的投喂理念。养殖户急功近利,超量投喂高蛋白饵料,导致池塘底部残饵及粪便沉积,池底酸化,易滋生细菌,感染疾病,再者鱼类肝脏负担较大,也易滋生疾病。四是对于死鱼的处理不正确。发病死亡的鱼并没有被深埋,而是被部分商人收集后用于鱼粉加工,再返添加于饲料中,增加了
鱼病传染的机会。五是水质调控不到位。部分养殖户仍坚守传统的“半月一杀虫,半月一消毒”的理念,忽视了水质调控,导致鱼发病时治疗困难。六是放养密度太高。我县异育银鲫的亩产可达2500斤,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是高密度的养殖在创造更高财富的同时也增加了鱼病发生的机会,易形成一些爆发性鱼病的流行。
防控建议:一是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搞清楚此病的病因,发生情况,感染途径,为寻找治疗方法做好基础研究。二是从疫苗方面着手,可以尝试做一些弱毒疫苗免疫亲鱼,让水花获得母源抗体,增加鱼自身对于此病的抵抗。三是严格管控病死鱼,坚决进行深埋处理,不可让病死于再流入饲料中。四是严格管控鱼用药品,加大对违禁药品、人用药品、原料药及假药的打击力度,引导养殖户合理、规范用药。五是及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对于投饵量的控制、养殖品种的轮换、水质的调控进行引导,让养殖健康化。六是寻找替代品种或转换养殖模式。在发病塘口考虑养殖其他鱼种,进行品种的轮换来减轻此病的流传。
2、大红鳃
此病的流行时间为5月至7月,其主要症状为:发病鱼种为鲫鱼,草鱼、鲤鱼、鳊鱼等,濒死鱼离群独游(但是此种现象较多)全身发黑,各鳍条末端发白。检查濒死鱼,眼球突出,鳃丝鲜红,全身无充血及出血现象。解剖发现,内脏粘连,肝脏充血严重有黄色半透明腹水。
治疗效果:大红鳃的治疗现已攻克,外用刺激性最小的季铵盐络合碘两次,同时内服抗出血病的药物,5日后即可痊愈。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使用一些刺激性杀虫药如“光头”“车指清”等药物后,极易爆发此病。一旦发病后,若使用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药物,会形成爆发态势。
3、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的爆发诱因较多,通常与池塘底部酸化、池塘水质清瘦、盲目用药后导致条件致病菌抗药性加强及体质下降有关。应提前做好池塘底部的改造、水质的调控及鱼体质的增强工作,防患于未然。对于细菌性败血症现在又不少特效药物,效果非常好,包括“武汉华扬的达克菌”,“中鱼一号”等,在摄食情况良好的时,拌料投喂三至五日可以控制病情。
4、肝胆综合症肝脏综合症的发病因广大技术指导员的积极引导,养殖户能更科学的看待饵料配方对于鱼类生长的重要性,能自觉的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氯化胆碱等脂肪转化药物;能够提前的做好水质的调控工作;不定期的使用体质增强剂;科学的使用药物,发病率不是很高。
5、虫害
异育银鲫容易感染的寄生虫有指环虫、锚头蚤、三代虫、孢子虫(鳃孢子,肠道孢子,喉孢子等),车轮虫,绦虫等。危害最为厉害的是孢子虫。其中以喉宝子最易形成爆发性死亡。对于孢子虫的防治,预防可以通过控制中间寄主的方式,比如在池塘套样一定数量螃蟹吃掉水丝蚓等,卖鱼后彻底清塘等来间接控制。鳃孢子可以通过单纯的外用药物治疗,大概3-5天可见包囊破坏,肠道孢子跟喉孢子需内服加外用同时治疗。外用可选择环烷酸铜加伊维菌素,内服盐酸氯苯胍加左旋(氯苯胍对鲫鱼毒性大,需计算准确投喂)。对于其他寄生虫的防治切记不可过度追求效果,希望当天用药,隔天一个虫都没有啦,这样对鱼的伤害也会较大。养殖区流行的一些药物比如光头,车指清等成分不明,对于虫子的杀灭效果确实非常好,但对于整个养殖过程的危害也很大。杀虫效果要根据杀虫药物的性质来定,比如阿维菌素是慢性杀虫剂,使用后3-5天才能发挥到最好的效果,切不可心急。另外,通过内服来杀灭体表寄生虫也是可以考虑的思路,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效果也相当不错。